中国模式曲与直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31422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模式曲与直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模式曲与直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模式曲与直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模式曲与直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模式曲与直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模式曲与直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模式曲与直教学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模式”:曲与直,富春中学 叶秀芹,中国现代史复习:经济部分,第一幕:关注,近年来,“中国模式”成为国际上倍受关注且颇具争议的一个话题,作为一种概念从被提出之日起,便不断受到西方学者的质疑,却挡不住一些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心驰神往。而且,始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 “中国模式”也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民众的接受。,“中国模式”是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具体情况紧密相结合、具有时代赋予的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第二幕:曲直,中国模式 发展过程,前30年,后30年,过渡时期,探索时期,改革开放的探索,改革开放的深化,国民经济恢复,三大改造、

2、工业化,十年建设时期,十年文革时期,19491952,19531956,19561966,19661976,19781992,1992至今,新时期,507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特点的是什么?,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经验教训?,从历史看中国,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小结: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1、欧美资本主义国家 对社会主义阵营实施 ,经济上在 . 理论指导下,借助 的

3、力量,政府采取多种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繁荣。 美: 保持经济发展 联邦德国:建立了 模式,60S初德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67年在法德努力下 成立 日:l955后形成 模式经济快速发展60S末成为仅次于美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2、社会主义国家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 拉开改革序幕,试图突破 ,末有明显成效; 3、亚洲新兴国家崛起 韩、新:60S开始,抓住机遇经济迅速发展 发展中国家:,世 界 经 济政治,中国经济政治,从世界看中国,“20世纪5070年代世界经济政治”大事表,不断调整政策,社会市场经济,“欧洲共同体”,政府主导型,赫鲁晓夫,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一五计划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冷战,文化大革命,凯恩斯主义,第三次科技革命,改革、发展、合作,三大改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结合5070年代世界发展潮流,中国为什么必须改革?,有大差距,改革发展是潮流,“找史实提取时代潮流对照发现问题概括总结”,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改革开放,“中国模式”的第一步,90年代中国为什么要加快改革步伐?,政治(国际关系格局),经济(国际经济格局),90年代世界政治经济大事表,政治(国际关系格局),经济(国际经济格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

5、结束,潮流: 多极化趋势加强,欧盟建立,世贸组织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潮流: 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90年代中国为什么要加快改革步伐?,改革、和平、发展、合作、竞争,改革、和平、发展、合作、竞争是潮流,是机遇更有挑战,深化改革,结合90年代世界潮流,说明中国为什么要加快改革步伐?,1992年,南方讲话:“步子再快点,胆子再大点” 邓小平,“中国模式”的第二步,从中国模式的两个步骤中,给我们哪些经验?,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小结: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5、顺应世界潮流

6、 6、抓住机遇、有忧患意识,第三幕:联想,联想一: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模式,在集体农庄劳动的社员,完成五年计划,回顾苏联模式有何特点?,中国模式与“苏联模式”的比较,单一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人民公社化,计划经济,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农、轻、重协调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社会主义社会,中国模式、苏联模式、西方模式的比较,私有制,高新技术工业,加强国家 干预经济,照搬,借鉴,结论:各国顺应全球化趋势的模式是多样的,可以借鉴但不可以照搬,联想二:中国模式的意义,开放,现代化建设,民主法制,物质生活,政治、 经济、 生活、 文教、 思想、 ,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

7、,20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2011年浙江高考题,D,习题巩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那么重点放在哪里呢?重点应该放在大仁政上

8、,现在,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该放在建设重工业上。 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 材料二 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重工业为大规模建设的重点。在“边打、边稳、边建”的方针下,就要求我们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进行基本建设,要求我们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特别是地质勘察、设计和施工的力量),根据材料一与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实行“大仁政”具体措施是什么?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做有什么成就与不足?,具体措施:重点发展重工业。,原因: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初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成就:奠定我国

9、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不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材料二 首先保证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是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与国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们必须在五年内基本上完成鞍钢等大工业基地的建设,并开始新的工业基地的建设,以此来发展我国的五金、燃料、机械、电力工业与国防工业,使一九五七年的工业生产比一九五二年提高一倍到一倍半。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仁政”这个概念来自中国古代哪个思想家?对于中国共产党提出仁政思想,你如何看待?,思想家:孟子,原因:说明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利益;中国共产党吸收了中国古代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国共产

10、党的仁政思想与古代的仁政思想有本质区别,是一种既具有革命的内容又保持民族的形式的政治理论观念。,材料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 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的主要特点,分析材料一、二和材料三之间的关系。,特点:转变经济增长的主

11、要方式,关系:材料一、二的经济建设成就为材料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奠定了基础,材料一、二经济发展方式为材料三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了历史借鉴。,第四幕:谢幕,再见谢谢大家,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史观解读,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

12、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文明史观,再从世界看中国,国外学者眼中的中国改革开放,“史无前例的伟大实验”,“中国奇迹”,“中国制造”,中国“全球化” 世界 “中国化”,中国经济发展前后30年对比,以上数据来于美国时代周刊,1、上图说明了什么现象? 2、分析中国经济前后30年经济发展的原因。,阅读下列材料: 表一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份比较柱形图,表二 1978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份比较柱形图,请回答: 依据上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与经济体制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答案:,建国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重大变化: 从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私有经济占优势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 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并逐步形成计划经济体制。 原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的完成;受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从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向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和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私营企业、外资、 合资企业兴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