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发展历程.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32587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科技发展历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科技发展历程.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科技发展历程,1.古代中国:以四大发明为标志,古代中国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 2.16世纪后期起:中国科技逐步落后于西方。 3.近代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战乱频仍、经济和教育水平落后等原因,中国科技事业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 4.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3-5-3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课标: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958.6 中国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建成,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我们可以造桌子椅子,但是我们不能造大炮、飞机,甚至一颗铁钉也不能造。 毛泽东 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

2、个东西。 毛泽东,1950.6 美国第七舰队公然开入我国台湾海峡,1950.6 美国联合国军武力入侵朝鲜, 威胁新生中国政权。,一、新中国科研的起步(1949-1978),(一)背景: (二)政府措施:,1.科技基础薄弱 2.国内国际环境动荡,1.发展方针:自力更生 2.成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3.壮大科研队伍:归国游子;国家培养 4.编制远景规划,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空气动力学) 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核物理学)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

3、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邓稼先(在美国博士学位后的第 9天即登上了归国轮船。),李四光(地质学),华罗庚(数学),吴阶平(泌尿外科),一、新中国科研的起步(1949-1978),(一)背景: (二)政府措施: (三)成就:,1.科技基础薄弱 2.国内国际环境动荡,1.发展方针:自力更生 2.成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3.壮大科研队伍:归国游子;国家培养 4.编制远景规划,1.国防科技 2.医学科技 3.农业科技,国防科技,1.1958 中国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建成,2.1964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 、法国之后,世界第五个拥

4、有核武器的国家。,国防科技,3.1967 中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 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仅不到3年时间,而同样技术的发展速度,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4.1970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被送入太空轨道。重量超过苏美的第一颗卫星 。 我国成为继苏、美、法、日后,第五个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人昂首跨入了国际太空俱乐部。,医学科技和农业科技,1965 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73 袁隆平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美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袁隆平杂交水稻与常规稻比较,每公顷年增产

5、1.6吨,迄今已累计种植2.01亿公顷,累计增产粮食3亿吨,1999年已有美国、日本、巴西等20多个国家引进推广,为解决世界人口的粮食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 被国际社会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知识拓展】,二、新中国科研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988,(一)背景: (二)提出:

6、1988.9 邓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三)意义:它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1.文革的结束 2.邓的口号的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3.两次会议的召开 1978全国科学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4.对科学技术体制进行有步骤的改革 1985年起,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新时期),(一)背景:,1.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3.“863”计划、“火炬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的实施,知识拓展 “863”计划: 指1986年3月3日提出,经论证后中央批准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是我国高科技发展的第一个全面、规范、长期

7、的系统计划,有力协调和推动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 “火炬计划”: 火炬计划是一项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于1988年8月经中国政府批准,由科学技术部(原国家科委)组织实施。 火炬计划的宗旨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贯彻执行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发挥我国科技力量的优势和潜力,以市场为导向,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新时期),(一)背景: (二)成就,1.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3.“863”计划、“火炬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的实施,1.核技术 2.空间技术 3.运载火箭 4.运载火箭 5.生物工程,

8、核技术的和平利用,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空间技术,通信卫星,“一箭多星“,运载火箭,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12个型号发射卫星汇集,运载火箭,1.1999.11:神舟一号 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2.2003.10:神舟五号 首次载人航天飞船试验成功 杨利伟 3.2005.10:神舟六号 费俊龙、聂海胜 4.2008.9:神舟七号 首次空间出仓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5.2011.11:神州八号 首次完成空间自动对接技术 6.2012.6:神舟九号 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景海鹏、刘旺、刘洋(女) 7.2013.6:神舟十号 为二代空间实验室的建立奠定基础;首次航天员

9、太空授课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运载火箭,信息技术,“天河二号”是由国防科大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成为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生物技术,第一个完整中国人基因组图谱 (又称“炎黄一号”)完成绘制,克隆技术,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新时期),(一)背景: (二)成就 (三)意义:,1.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3.“863”计划、“火炬计划”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规划的实施,1.核技术 2.空间技术 3.运载火箭 4.运载火箭 5.生物工程,中国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提高

10、了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材料1: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材料2: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 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19

11、56 年,中国制定 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 1978 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做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2002 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中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1.国家的独立(保障) 2.党和政府的重视 制定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重视科技人才。 3.经济实力的增强 社会主义制度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12、4.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演变历程 1.从世纪中叶到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标志着科学技术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前提和先导,机器大工业出现,生产力的发展进入第一个突飞猛进时期。 2.从世纪中叶到世纪中叶,电磁学的发展引发了第二次产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在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人类开发和完善了钢铁、化工和电力生产三大技术,建立和发展了汽车、飞机和无线电技术三大产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又一次飞跃,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关系日益紧密,在传统的“生产技术科学”发展模式仍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趋势。 3.从世纪中叶至今,以六大科技群体,即微电子等信息科技、核能等新能源科技、超导等新材料科技、人造卫星等空间科技、基因工程等生物科技以及海洋科技的崛起为标志,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进入全面突破、综合创新的阶段,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益紧密,产业技术升级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发生质的突变,它逐步成为决定生产力总体水平高低的首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