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策略研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34680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28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策略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复习策略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复习策略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复习策略研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化学复习策略研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策略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策略研究.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化学复习策略研究,高效课堂,高效课堂:,1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粒子(H2O、H+、SO42-)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图中I、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1)你提出的假设是_ _。 (2)通过实验I可证明_。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溶解氧化铜,还 需要进行实验和,在中应该加入_。 (4)探究结果为_ 。 _ _ _你认为除实验 和所用试剂外,还能够溶解氧化铜的一 种常见物质是_ _ _ 。,知能内化:,溶液中H+使CuO溶解,H2O不能溶解CuO,盐酸或硫酸钠溶液,溶液中的H+可以使CuO溶解,H2O SO42-不能使CuO溶解,

2、稀HNO3或HCl,2某探究学习小组在帮助实验员整理化学试剂时, 发现一个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右 图所示)。已知它们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和硫酸钠四种溶液中的一种。请你对该试剂作出猜 想,并设计实验验证。,(1)猜想:这种试剂可能是_ , 也可能是_ 溶液。 (2)实验验证(要求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知能内化:,Na2CO3,Na2SO4,取少量(12mL)该溶液置于洁净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生成, 则该溶液是Na2CO3溶液,若无气泡产生,则该溶液是Na2SO4溶液。,专题突破:,例1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备及其性质探究”的实验。试根据以下实验事实填空或简

3、答。 (1)甲同学向分别盛有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的两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稀盐酸,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如下: 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 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 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底部,感觉微热。 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固体颗粒的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 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迅速产生CO2,难以控制。 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能持续、稳定地产生CO2,便于控制。 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 ,属于实验结论的是 (填序号)。,专题突破:,(2) 乙同学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倒入约3mL蒸馏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

4、内的蒸馏水中通入一会儿CO2,再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入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你认为乙同学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中,还需要的操作是 ;其中另一支试管内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 (3)丙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先变浑浊后逐渐变澄清;向另一支盛放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根据丙同学上述实验现象,再结合“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振荡,对比,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有可能不同,专题突破:,变式训练:,已知AlCl3溶液中随着氢

5、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有下列反应: AlCl3+3NaOH=Al(OH)3+3NaCl Al(OH)3 + NaOH= Na AlO2+2H2O,(1)写出反应现象: (2)下面哪个图象能表示该反应的过程:,先产生沉淀后逐渐溶解,A,专题突破:,例2:小明、小强和小红三位同学在一起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相对分 子质量为222受热完全分解后黑色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他们称取5.0g 碱式碳酸铜在试管中加热使之完全分解,冷却至室温,称量黑色固体产物为 3.6g。他们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产物做出了以下猜想:可 能是氧化铜;可能是碳粉;可能是氧化铜和碳粉的混合物。,(1)小明设

6、计的实验方案是:向盛有少量该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 稀硫酸,充分振荡,静置后观察现象。如果猜想正确,现象应是_ _ ;如果猜想正确现象_ _ 。 (2)小强进一步思考后,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认为猜想可以排除。他的 理由是:_ _。 (3)小红通过对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排除了猜想。她的理由是: _ _。 (4)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若证明某黑色粉末确由氧化铜和碳粉 组成。还可用什么方法_。,溶液变成蓝色,仍有黑色固体剩余。,试管中溶液 变成蓝色,黑色固体消失;,在加热的条件下氧化铜和单质碳能发生反应,5.0g碱式碳酸铜中含碳:12/2225.0g=0.27g3.6g,将混合物在大试管

7、中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专题突破:,变式训练:,将铜绿受热分解,一段时间后,对固体产物进行分析,则固体 产物中铜的质量分数不可能的是( ) A80% B90% C10% D60%,A、C,专题突破:,例3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完好),(1)打开止水夹a,装入药品后连接装置, 可观察到试管中发生的现象是_;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_ _ 。 (2)当试管中的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时, 夹紧止水夹,试管中有沉淀生成。原因是 _ _。,有气泡生成,试管中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通过导管进入中,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专题突破:,变

8、式训练(1):,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在中加入试剂量后,塞紧橡皮塞,立即打开止水夹,中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中液面上升,溶液由无色变浑浊。符合以上实验现象的和中应加入的试剂是( ),C,专题突破:,变式训练(2):,按右图安装好装置后,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将胶头滴 管中的少量水挤入盛满干燥氨气的烧瓶中,此时可观察到 什么现象 原因 小红说将氨气换成 ,水换成氢氧化钠, 酚酞中加入氢氧化钠,能看到相同的现象; 小明说将氨气换成 ,酚酞换成石蕊, 也能看到相同的现象。,烧瓶内形成红色的喷泉,氨气溶于水,造成烧瓶内压强减小,外界气压大于烧瓶内压强, 氨水呈碱

9、性,可使酚酞试液变红,CO2,HCl,专题突破:,变式训练(3):,(1)小松同学探究了实验室制取H2装置后,作了改进, 改进的装置如图()所示。检查图()装置气密 性的方法是,(2)小松同学使用图()装置制取CO2,现有Na2CO3 固体、块状大理石、稀HCl和稀H2SO4,应选用的试 剂是 (填序号);反应进行过程中,关闭该装置 中的止水夹a 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3)小亮同学也改进了装置,改进的装置如图()所 示,与装置相比较,图()装置以分液漏斗代替 漏斗,其优点是 ; 橡皮管的作用是,关闭a(或止水夹),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至 形成一段水柱为止;静置,水柱高度不变,则装置不漏气。,液面下降,反应液被压回长颈漏斗,反应液与块状固体脱离,反应停止。,长颈,可随时滴加反应液,从而控制得到气体的量。,使分液漏斗与试管内的压强相等,便于分液漏斗中液体的滴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