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复习建议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35108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32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复习建议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复习建议ppt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物理 复习建议,命题依据与指导思想,命题依据 课标、考试说明、教材、教学实际 命题指导思想 1有利于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整体提升西宁市基础教育质量。 2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国家新课程标准顺利推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宽松的环境。 3有利于教育布局结构调整 4有利于建立适合不同特点学生的培养体制。 5有利于招生考试改革的推进和深化。,试卷结构,基本情况 理化同场分卷,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60分钟,其中物理为90分钟。理化试卷共10页,其中物理试卷版面6页 试题结构 题型结构 设置选择、填空、作图、实验、探究、简答、计算等基本题型。选择题约占30%,非选择题约占70

2、%。 难度结构:较难题约10%,中等题约30%,容易题约60% ,学生优势、问题分析,优势 信息广 思维灵活 善于表现 问题 计算能力较低。 综合知识分析应用能力较差。 不善于文字表述。,总体建议,抓基础以课本为主。 针对性、选择性。 增加表述性训练,多交流。 注意思维过程、能力迁移的训练(纵向思维、横向思维)。 增加学科技巧性训练(记忆技巧、解答性技巧、分析技巧、应考技巧)。,物理与其他科目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知识点多、知识面广。 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需要理解。 物理实验的方法及操作需要掌握。 会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生产实际问题等。 针对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怎样确定复习方向、方法,进

3、行高效复习呢?下面就以下几方面谈谈中考物理备考的建议。,中考物理命题的趋向 明确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和趋向后,在中考复习前我们应制定复习计划。 中考物理复习一般要过三个阶段, 即:紧扣课本,夯实基础 专题复习,优化网络 仿真模拟,体验中考 复习时制定的计划要对每一轮的时间分配和要完成的任务都有严格、细致的安排。,一、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复习-紧扣课本,夯实基础,我们知道中考试卷是按考试说明来命题的,试卷中易、中、难的试题比例为6:3:1 从近几年的中考题来看,能力的考核与基础知识是紧密联系的,因为基础知识的强化是提高能力的前提,有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

4、变成了空中楼阁。 如果离开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那么提高素质,发展能力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我们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深入理解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方面,突破重点,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复习时应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如: 该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引入该概念?” 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测量? 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有没有易混淆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2.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5、思考: 该规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是什么? 该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是什么? 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理解。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中,考查科学方法的题目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现在已达10%15%。 初中物理常见的科学方法 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在具体解题中学生常见的思维缺陷,为了对学生进行高层次能力的考察,提高考试区分度,中考往往精心设计极具迷惑性的“易做”又易做错的诱人致误的物理试题,常令考生防不胜防,稍一疏忽便落入试题的“陷阱”中酿成谬误,综观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有这样一类题,对此,

6、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深刻的理解能力、严密的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才会取得好成绩。,一、知识性致误题,1、忽略物理公式、规律(原理)的适用范围 如题:一抽水机的配套电动机,额定功率是2200瓦特,它的电阻3欧姆,在220伏特额定电压下的工作电流是10安培,则1秒钟内线圈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错解 Q=UIt=220X10X1=2200焦耳 剖析:以上答案错在解题时忽略了公式的适用范围,忘记了电路中包含电动机时,电能除部分转化为内能外,还有一部分转化为机械能,这一规律,对此题,是求产生的热量,则应根据焦耳定律,可见原题的正确解答为Q=300J,2、概念不清

7、,例如:一辆足够长的、表面光滑的平板车上静止着质量不等的两物体随车一起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当车突然静止时这两个物体在车上(不考虑空气阻力) A . 一定相碰 B . 可能相碰 C . 一定不相碰 D . 无法确定 错解1:因两物体质量不等,根据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越大,所以两物体一定相碰,故选A。 错解2:因两物体在平板车的位置不确定,所以两物体沿车运动方向前后放置,且质量大的物体在后,则两物体一定相碰,若左右放置,则两物体一定不相碰,故两物体可能相碰,选B。,3、答案不符合实际情况,如:“220V 1000W”的电热水器在额定电压下通电14分,产生的热量是多少焦耳?若这些热量全部被质量为

8、2.5千克、温度为30摄氏度的水吸收,则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温升高多少? 错解:Q放=W=Pt Q吸=Cm(t2-t1) Q吸=Q放 求得升高的温度为80摄氏度 剖析:以上解答公式运用无误,若看一下1标准大气压这一题设条件,就会发现解答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由解答结果得知,水的末温为110摄氏度.而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所以水的末温只能是100摄氏度,电热器产生的多余热量供水沸腾吸热,可见,水温升高了(100-30)=70摄氏度.,二、思维性致误题,1、忽视隐含条件 例题: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2x103 N的物体,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625N,拉力所做的功为1.25x104J

9、,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若不计绳重和摩擦,提升重为3X103 N的物体时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多大? 剖析:本题隐含着不计绳重和摩擦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以被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提升的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大,反之越小),这一条件,上述解答者因忽略了这一隐含条件,认为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机械效率不变,所以答错了题。,2、缺乏分类讨论型,如题:重为200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二者的接触面积为100平方厘米,在80N竖直力的作用下该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多大? 错解:当用80N的力竖直向上提物体时,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是F=(200-80)N=120N,那么压强为P=1.2X104Pa

10、剖析:以上解答过程及结果毋庸质疑,但是遗漏了一解,因题中“80N竖直力的作用”没有指明是竖直向上提还是竖直向下压,所以当用80N的力竖直向下压物体时,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力F=(200=80)=280N,那么压强为P=2.8X104Pa 因此,桌面受的压强是1.2X104Pa或2.8X104Pa,3“熟题效应”影响型,命题者有时将学生熟悉的题设条件加以变化出现在试卷中,使考生看到这些蛮有把握的“熟题”时,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跳不出熟题的框框,对题中变化的条件视而不见,导致答错了题,对此,必须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找出题设条件上的细微变化,避开“熟题效应”的影响,从而正确解题。 三、心理性致误题 为了考查

11、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非智力因素,命题者往往利用学生粗心大意、审题不清、凭直觉答题,特别是忽略关键性词语的心理特点设置“陷井”,诱导考生错误,对此,应引导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力求做到胆大心细,周密思考,会而求对,对而求全,难而求巧。,二、重视科学探究及其过程与方法的复习-专题复习,优化网络,物理知识点间存在着“纵”与“横”的相互联系,某一知识点可能是为另一知识点引桥铺路,而另一知识点又往往是前一知识点的深化与延伸。在第一轮复习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第二轮复习时应打破章节的限制,完善并梳理初中物理知识结构,找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系统巩固知识,形成一个由知识

12、点到知识面、最后到知识网络的综合体,使复习具有系统性。,探究问题的几种题型,(一)提出猜想问题型(考查“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要素的能力) 如:某同学用由动滑轮和定滑轮组成的装置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在实验前请你帮他猜想该装置中可能影响其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要求写出两种即可) 解析:1、动滑轮重力可能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提升物体的重力可能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摩擦及绳重可能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提升物体的高度可能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2题:在学习太阳能的利用时,小强同学通过实验探究:黑色物体与白色物体对太阳能的吸收本领哪个大?他提出的猜想是:黑色物体对太阳能的吸收能

13、力比白色物体的强。 请你列举生活中的一个实例支持或反对他的猜想。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证明或否定他的猜想,要求写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二)自选仪器探究型(考查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能力) 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的大小,物体侵入液体中体积的大小,物体重力的大小是否有关。 请你设计一个方案,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是否有关。” 实验提供如下器材,实验桌,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各一个,水,盐水,细线适量,一块大橡皮泥,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各一块,体积不同的铁块各一块。 1、从给定的器材中选出你需要的器材 2、实验步骤 3、根据可能

14、出现的实验现象,得出相应的探究结论,解析:方法一,若要验证猜想,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与物体的重力大小是否有关,可用下列器材:实验桌,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细线,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 实验步骤:用细线拴好铜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铜块重力G1,将铜块浸没在烧杯里的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求出铜块受到的浮力F浮1=G1F1。同理,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铁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2=G2F2,比较F浮1,F浮2的大小,如果相等,则浮力与重力无关,如果不相等,则浮力与重力有关。 方法二:器材:实验桌、水、量筒、橡皮泥 实验步骤:将橡皮泥捏成船形,橡皮泥能浮在水面上,此时橡皮泥受到浮力与重力相等,

15、再将橡皮泥捏成一团,橡皮泥将沉入水底,此时橡皮泥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当物体重力相同时,浮力不同,说明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例2,物理课上老师建议大家自己想办法测测常见物品的密度,小红打算利用家里的生活用品动手测牛奶的密度,能用得上的器材只找到了:弹簧测力计,可乐瓶,茶杯,水,石块,还有一些线绳。 1、请你帮助她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按要求填入下表。 2、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解析,本题有多种方法: 方法一:使用器材:弹簧测力计,线绳,可乐瓶,水,牛奶 实验步骤:用线绳将可乐瓶系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其重力G;往可乐瓶中注入一定量的水,测出此时的总重力G1

16、倒出可乐瓶中的水,倒入同体积的牛奶,再测总重力G2。 计算公式:= G2-G/G1-G水 方法二:使用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线绳,茶杯,水,牛奶 实验步骤:用线绳将石块系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其重力G;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石块浸没在茶杯里的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用同样的方法读出石块浸没在牛奶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2。 计算公式:=G-F2/G-F1水,(三)概括实验结论型(考查分析结论的准确性,考查学生分析数据,归纳,判断总结的能力) 例如,小明和小亮在研究物体速度变化快慢跟物体所受外力大小以及物体质量大小的关系时,做了多次实验,其中的一次实验所测数据见表一、表二。 表一 用质量为0.1

17、的小车做实验的结果,表二 小车受到的外力为0.80N不变时做实验的结果,分析表一中所测数据的数量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分析表二中所测数据的数量关系,得出的结论是 该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叫,三、重视开放性问题的训练-关注热点及社会,年年中考年年变,但万变不离其“重”,初中物理中的一些主干知识仍然是每年中考的重点,因此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要以考试说明中圈定的知识点为着眼点,围绕考点,突出“重点”,如:重要知识点中“力和运动”,“压强和浮力”,“功率和机械效率”,“欧姆定律”,“电功率”,“能量”,“内能”等等,重点实验中的“密度的测定”,“杠杆平衡条件的研究”,“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研究电流与电压

18、电阻关系”以及“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的实验和部分重点演示实验等等,展开专题训练。,通过对某些特殊知识点的深挖细究,达到对某一类知识或某一专题的融合、深化。例如电学中的滑动变阻器,是“探究欧姆定律”、“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实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器。让同学们可以总结滑动变阻器在每个实验中的用途,深化对电学实验的理解。例如所有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共同作用是: 保护电路。 通过改变自身电阻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而由于每个实验的不同,使滑动变阻器分别具有不同的作用: 探究欧姆定律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为了保证两端的电压不变。 探究欧姆定律中电流与电

19、阻的关系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从而达到多次实验探究规律的作用。 测定小灯泡的电阻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达到多次测试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的目的。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从而比较小灯泡亮度与电功率的关系。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还可以控制电流相等,研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例题:如图所示,灯泡L和电阻R2的阻值分别为R1=10欧姆和R2=5欧姆,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欧姆,电源电压为6V,求当S1,S2,S都闭合滑片P在a时R1、R2消耗的电功率。,一变:求当S1,S闭合,S2断开,把滑片移到某一位置,使滑动变阻器

20、连入电路的电阻为其最大值的1/4时,灯泡恰能正常发光,求灯泡L的额定功率? 二变:求当S1,S2,S均闭合,滑片移到中点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分别是多少,通过灯泡和电阻R2的电流之比是多少?,三变:当S2,S闭合,S1断开,滑片P在b点时,R2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 四变:当S2,S闭合,S1断开,滑片P从a端滑至b端的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变化的范围分别是多少 ?,五变:当S1,S闭合,S2断开,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时( ) A、电灯L变暗,电压表示数增大 B、电灯L变暗,电压表示数减小 C、电灯L变亮,电压表示数增大 D、电灯L变亮,电压表示数减小 对于电路中由开关和滑动变阻器共同改

21、变电路连接的题,告诉学生在解题时,应首先依据题中所给条件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再根据题中所求,寻找相关物理量。 要对灯泡的亮暗变化做出正确判断,不能只比较流过灯泡的电流大小或只比较灯泡两端电压的高低,更不能只比较灯泡额定功率的大小,而只能用灯泡实际功率大小来判断,这就要求学生能认真分析电路的变化规律,熟练地运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以及电功率的公式算出灯泡的实际功率来判断(分三种情况),六变:当S1,S闭合,S2断开,通过这样的电路来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某同学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较暗,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也不发生变化,其

22、原因可能是( ) A、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太大 B、将滑动变阻器接成定值电阻 C、电源电压小于额定电压 D、将滑动变阻器金属杆两端的两个接线柱接入电路 由于灯泡发光较暗,知电路中电流太小了,这可能有两个原因: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太大了;电源电压太低了。由于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均不发生变化,可见其已经失去调节作用,因此判断选B,而C是不对的。,七变:当S,S1,S2都闭合,滑片由a向b滑动的过程中,在直角坐标系中做出灯泡L(阻值R1)和电阻R2的电流强度随电压变化的曲线。(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I(A) R2 R1(L) U(V),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节,也

23、是初中力学中的难点之一,难点是对额外功的认识,怎样突破难点呢?应专题复习这部分内容。 第一,复习时注意联系生活中的机械, 第二,要注意同一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可变性”。 如果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额外功一定,有用功越大,机械效率越大。例如用同一个滑轮把体积相同的铁块和木块提起相同的高度,前则的机械效率大。由此可见对同一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可变的,而不是某一确定值。目前,机械功、机械效率计算题在中考物理命题中越来越重要,题型翻新,精彩纷呈。是近年来初中升学考试中的一个热点题型,因此,正确掌握机械效率求法是非常必要的。,例题、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轴和轮的摩擦忽略不计)将一个重79N的铁块A匀速提升2m,

24、拉力F做功200J。 (1)求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若将铁块A置于水中,如图所示,仍用该滑轮组将其在水中匀速提升2m(不计水的阻力),则拉力F做了多少功?(铁=7.9103 kg/m3 ),一辆车开进了泥潭中,司机取来一个动滑轮欲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图11所示若司机用750N的拉力在5s内将车水平匀速拉动1m,那么司机所做的功是_J,司机做功的功率是_W。若滑轮的机械效率为60%,汽车所受的摩擦力是_N。 通过分析,利用滑轮组水平拉动物体时,拉力F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G没有直接联系,所用的拉力F只是克服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且拉力F所作的功为总功,有用功不等于h,而是物体克服与地面间摩擦力

25、f所作的功。,四、综合考练提高应试能力-仿真模拟,体验中考,经过前面两个阶段的系统复习,学生不论是知识技能上,还是解题能力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进行恰当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掌握一个度和量。 这一轮复习的时间不长,是演习模拟、查漏补缺的阶段,是整个复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最后一环。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为增强同学们考试的自信心、熟悉中考的氛围和时间、调整中考前的心态。不要盲目地大题量训练,要给学生留下思考反馈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模拟训练,以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在这一轮复习期间,可以将第一、第二轮复习中做

26、过的易错题进行归纳、梳理,建立错题档案集,研究学生的错题,寻找学生思维或知识的漏洞,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达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目的。,第一就是要选题(在第二轮专题复习时就应该这样做),每年的中考我们都有一条深刻的教训,就是我们的学生在基础方面丢分丢的相当厉害,特别是一些优秀学生,难题他们都做上来了,但是基础的部分丢了。我觉得这是非常遗憾的事情。 第二就是要抓错误题,就像我前面所讲的把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总结出来,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做这方面的事情,准备一个错误记录本,把错误集中起来,叫做积累错误,整理错误,最后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这样错误就变成了资源,考试的时候就可以不重犯错误。 第三就是要教

27、会学生反思,有一位学者总结出一个公式叫“1+100”大于“100+1”,什么意思?就是说同样的题做一百遍不见得有提高,而你把你的每一道题做一个认真的分析,倒是可以提高很大的成绩,所以我觉得,要学生学会反思,就是每一道题做对了,学生是怎样找到切口的,怎样答的?答案怎样形成的?学生要反思;做错了的题更要反思,为什么做错了?为什么切口找不到?是审题问题还是计算问题?,初中学生虽然经历了多次考试,但中考这样的大型考试还是第一次,它决定了人生的前途和命运,再加上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自尊心强的学生不愿辜负家长和老师的殷切希望,造成考前焦虑的心理,研究表明,适当的紧张,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28、会促进学生的学习,但过度紧张,复习课的密度大,造成学生的过度疲劳则不会有好的效果,就会抑制学习情绪,影响学习效率,因此进行恰当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来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是非常必要的,此轮复习要从目标的确定、审题、答题,突出对学生良好解题习惯训练,如要求做到作图清晰明了,解题规范,书写整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等等,对学生进行认真辅导,努力做到“该得的分一分不能少,能得的分一分不能丢”,总而言之,我们应当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认认真真的对待复习工作,复习方法是多样的,任务是繁重的,需要各个学校初三的老师团结协作、相互分工、步调一致的努力,用集体的智慧排除困难,稳步推进,努力使复习工作取得更大

29、的成效。,(五)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复习效果 1.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教师要善于从基本的、简单的内容开始,及时分析学生在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灵活”、“小综合”的中低档题的训练与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比如对称法、守恒法、假设法、排除法、极值法、等效法、图象法、逆向思维法、估算法、控制变量法、实验中的累计法、平均值法等。,2.对学生进行审题能力和规范化解题的训练 审题:要求学生审题时务必做到“眼看”、“嘴读”、“手画”、“脑思”并举。要根据题意在脑中建立活的物理情景,画出包含几个关键状态的情景图,标出已知、未知量。对于过程较复杂的题目,应按时间

30、先后或空间顺序将其分解为几个简单具体的过程;然后弄清各过程遵循的物理规律;最后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列出必要的方程。教师要善于对原题进行拓展变换,进一步提高学生审题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会一题,通一片的目的。,(1)、审题能力:虽是一种阅读能力,实质上还是理解能力。每次考试总的有人埋怨自己因看错了题而失分,甚至还有一些人对某些题根本看不懂(主要是信息类题,因题干太长,无法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有些同学对这类题有一种恐惧感,影响其他题的解答)。这都是审题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才能避免呢?具体来说,在审题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如下的三个方面的问题:,1):关键词语的理解。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在审题

31、时,只注意那些给出具体数值(包括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容易忽略,往往使解题过程变得盲目,思维变得混乱。如:题目中的“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另外在一些细节方面也不注意,如有时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以至于把问题复杂化(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原因一是因为思维定势所引起的,二是基础不扎实,对一些常见的运动及其受力情况、遵循的规律不清楚。,2)、隐含条件的挖掘。有些题目的部分条件并不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文字叙述之中,把这些隐含条件挖掘,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如:“两

32、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0”(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的拉力达最大值”;“接触面光滑则摩擦力为零“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隐含条件,要在大脑中形成一种潜意识。,3)、排除干扰因素。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2)、表述能力及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首先是文字表述方面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解答中涉及到的物理量而题中又没有明确指出是已知量的所 有字母、符号用假设的方式进行说明; 2)说明题中的一些

33、隐含条件; 3)说明研究对象划研究的过程; 4)写出所列方程的理论依据(包括定理、定律、公式), 5)对求解出的物理量中的负号的含义加以说明。,其次是列方程时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 一是要方程而不是要公式(有些同学在解答时,只是简单地把一些公式罗列在一起,没有实际意义)。 二是要原始式而不是要变形式。 三是方程要完备,不要漏方程。 四是要用原始式联立求解,不要用连等式,不断地用等号连等下去,因为这样往往因某一步的计算错误会导致整个等式不成立而失分。,第三,解题的一般程序是: 画出原理分析图.如受力分析图,电路图,光路图等. 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如“设”“由定律”“由式得” 等.一定要言简意

34、赅,不必罗嗦很多. 列出方程或方程组. 写出重要的数学关系式和推导步骤,但切忌分步运算造成的步骤庞大而混乱. 得出最简的计算式. 代入数据,得出结果,并对结果加以说明或者讨论.,书写原则是“诗”不是“散文”。 书写时要注意: 物理语言要规范“定理”、“定律”、“公式”等词要用准确; 字母符号要规范尊重题目所给的符号,忌同一字母表示多 个物理量,角标使用要讲究,不许在符上 出现混乱; 题目答案要规范所有字母都应是已知量,不要漏写单位。,对学生上课提出要求。要善于动脑思考.在老师出示问题后,必须尝试独立思考解决,千万不能总等老师讲思路;在每节课临近结束时,要总结出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明确在知识、

35、方法、技巧上有那些收获,还有那些未掌握;要善于动手.认为知道思路就行而不动手,势必造成“眼高手低”,一看什么都会,一做就错;要善于动口,一是不明白的问题一定要问,二是要充分利用课上或课后的机会与同学、老师讨论。,对定时测试提出要求。 思想上要重视,这是训练解题思路、方法、技 巧、规范、提高解题速度的好机会; 要真正独立思考解答,以查找出自己的不足;通过测试找到自己的不足,通过与同学讨论等 方式解决;,重视考后的反思纠错与总结:对错题,能够说出题意理理解为何出错,过程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答案是什么,还有没有其它解法,这道题与某道题或某些题相同点在什么地方,不同点在什么地方,对所做的题适当地进行归类总结,对错题要经常复习,力争不再错第二次。,谢谢各位! 欢迎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