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传染病》ppt课件.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837348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传染病》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2019年《传染病》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2019年《传染病》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2019年《传染病》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2019年《传染病》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传染病》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传染病》ppt课件.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春季常见传染病诊疗 及医院感染防控,主要内容,春季常见传染病诊疗 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近年来多种传染病流行, 造成重大人员经济损失,背景:“新兴感染病”肆虐,新兴感染(传染)病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 ) 包括新发感染(传染)病和再现感染(传染)病,是指 20世纪70年代以来, 由新种或新型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新发), 或者 发病率已降至极低水平的传染病重新开始流行的(再现)感染(传染)病。 每年有一种以上新的病原体被发现,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 第三条 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医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

2、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 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传染病传染三环节,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日常必须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传染病预检分诊,1.发热 2.出疹 3.毒血症状 4.肝、脾淋巴结肿大,传染病临床常见症状和体征,传染病预检分诊与发热门诊,发热门诊是实现传染病预检分诊的主要办法 发热是传染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 对发热病人进行传染病筛查,是2003年“非典”以来多种传染病防控的有效措施 传染病预检分诊和

3、发热门诊 是实现“四早”、 避免漏诊 控制医院感染、减少传染病播散的有效措施,近期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要点,落实发热门诊制度 发热病人,尤其是急性发热和不明原因发热病人应及时分诊至发热门诊,病重病人请感染科/呼吸科会诊 登记、处置、记录、沟通,传染病预检分诊:近期重点关注的病种,经典传染病 流感 普通感冒 流脑 流行性腮腺炎 麻疹 风疹 水痘 手足口病,新兴传染病 人高致病性禽流感 中东呼吸综合征 埃博拉病毒病 鼠疫 流脑 寨卡病毒病,发热出疹性疾病,麻疹 风疹 水痘 幼儿急疹 猩红热 .,风疹皮疹,水痘皮疹:“四世同堂”,幼儿急疹,猩红热皮疹,发疹:外疹和内疹(粘膜疹)两大类,出疹时间水、红、

4、痘、麻、斑、伤 第一天 水痘、风疹 第二天 腥红热 第三天 天花 第四天 麻疹 第五天 斑疹伤寒 第六天 伤寒,出疹的时间、部位和先后顺序 对 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发热出疹性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流感 人高致病性禽流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脑 中东呼吸综合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后引起,发病有季节性,一般在每年10月至第二年3月中旬。 潜伏期短,多数18-72小时,有的甚至仅几个小时,起病急骤、传播快、发病率高,常可引起暴发流行。 临床特点为全身中毒症状重,表现为急起高热,畏寒,显著乏力,头痛,全身酸痛,但呼吸道症状轻。,普通感冒,没有季节性,且症状较轻,以散发为主,不会引起大的流行

5、。 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轻为主要特征。,普通感冒与流行性感冒的鉴别,人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征。 人禽流感病毒一般很少使人发病,禽流感主要在禽类(家禽、野禽)以及鸟类中间传播,其分泌物、粪便和受污染的水都有传染性,偶可感染至人。未发现人间持续传播。 临床表现与人类流感相似 要点:流感病人均需询问禽接触史。 鉴别:病原学检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伴有头痛、畏寒、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其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并伴有疼痛,好发于一侧或二侧腮部,以边界

6、不清的肿胀、发热、不化脓为其特征。 病人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常见于冬春季节。 以4-15岁儿童发病率较高,成人发病症状往往较儿童为重。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多见。 本病可并发睾丸炎、重型脑炎、胰腺炎、心肌病等等。,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季。 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临床分为普通型、暴发型二种类型,暴发型病死率极高。 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高热、头痛、四肢与躯干可出现淤点、淤斑和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危及生命。,出血热,登革热

7、-登革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一般及支持疗法: 隔离、护理和心理治疗、营养 病原/特效疗法: 抗生素、化学制剂、抗毒素、抗病毒 对症疗法: 减轻痛苦、保护重要器官 水和电解质平衡 其他: 康复疗法、中医中药,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内容,春季常见传染病诊疗 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与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病原体:朊毒体、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寄生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甲类:鼠疫、霍乱 乙类

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 、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氏杆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人感染猪链球菌病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棘球蚴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传染病,传染病院感防控,传染病传染三环节,隔离技术主要内容,标准预防: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

9、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 传播方式的隔离: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的基于传播方式的隔离预防。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隔 离 技 术,标准预防,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正确选择消毒方法,采取合适的隔离和防护,预防与控制具体措施,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核心内容,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勃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标准预防核心内容,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

10、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01,戴手套,02,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围裙;,04,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05,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06,适时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03,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手卫生,标准预防措施之一 洗手,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最方便,手卫生七字要诀,48,WHO手卫生适应征,规范合理的洗手设备,非手接触式水龙头 洗手液 烘手机、一次性纸巾 快速手消毒剂,错误习惯,固体肥皂,培养24h,培养48h,规范合理的洗手设备,标准预防措施之二 戴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

11、、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洗手。,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标准预防措施之三 口罩,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清洁双手 要让口罩紧贴面部 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按紧,使口罩紧贴面部 口罩潮湿后、受到

12、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标准预防措施之四 面罩、护目镜,防护面罩,一次性面罩,应根据诊疗工作的需要,选用隔离衣或防护服。防护服应符合GB 19082的规定。 隔离衣应后开口,能遮盖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肤。,标准预防措施之四 隔离衣、防护服,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

13、疗、护理时。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注意事项,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 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勿使衣袖触及面部及衣领 发现有渗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时应注意避免污染。 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隔离类型,1,2,3,接触隔离-蓝色,飞沫隔离-粉色,空气隔离-黄色,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

14、它途径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一种疾病可能有多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预防,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 建筑布局应符合相应的规定。,不同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预防,(1)接触经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的患者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1、基本

15、原则,(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2)应减少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2、患者的隔离,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1)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3、医务人员的防护,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2)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 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

16、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3、医务人员的防护,接触传播的隔离预防,(1)适用于预防通过空气传播的感染原,如麻疹病毒、水痘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播散性带状疱疹病毒等,无论疑似或确诊感染或定植的患者都应隔离。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空气隔离的预防措施。,1、基本原则,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1)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 (2)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2、患者的隔离,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17、 (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3、医务人员的防护,空气传播的隔离预防,(1)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采取飞沫隔离的预防措施。,1、基本原则,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1)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运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 (2)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 (3)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 (4)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2、患者的隔离,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 (2)与患者近距离(1米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3、医务人员的防护,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职业防护,我国目前通用的防护级别,做好“不懈怠”的防控准备 保持“不恐慌”的心态应对,讲政治、守纪律、强业务、善沟通 通用性、长效性、适用性、针对性,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