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37708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社会工作实务专题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儿童青少年的概念与特征 二、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内容 第二节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方法 一、儿童社会工作基本方法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方法 第三节 重要实务领域 一、儿童虐待 二、家庭寄养 三、青少年物质滥用 四、青少年自杀,第一节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一、儿童青少年的概念与特征 二、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内容,一、儿童青少年的概念与特征,1、年龄阶段的划分 儿童期,一般是014岁,包括 新生儿时期(01个月) 婴儿(1岁以下) 幼儿期(16岁) 学龄期(614岁) 青少年时期,一般是142

2、5岁,一、儿童青少年的概念与特征,2、年龄特征 新生儿时期对外界的适应力较差,易患疾病,需要细心呵护。 婴儿时期生长发育特别快,在与外界的接触中促进了思维、语言的发展,运动协调性增强,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增强。 幼儿时期智力发展较快,理解能力加强,游戏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活动。 学龄期的儿童求知欲强,智力、理解和学习能力增强,学习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一、儿童青少年的概念与特征,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性行为偏差; (2)学校行为问题; (3)行为障碍; (4)发展障碍; (5)性行为障碍。,一、儿童青少年的概念与特征,青少年时期是个体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体发展

3、的重要过渡阶段。 自我意识发展与心理性断乳期 心理发展矛盾和易出现偏差的时期 青少年问题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亚文化:青少年群体自身的文化现象,一、儿童青少年的概念与特征,少年期的心理矛盾 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 心理断乳与希望支持保护的矛盾; 心理闭锁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 需求独立自主与依赖之间的矛盾; 自以为是与常常出现自卑感之间的矛盾。,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在医学心理学上被称为:,“正常的精神病阶段”!,别人不喜欢,自己也不喜欢的阶段 美丽的名称与困惑的阶段 希望的过渡与别扭的年华 人格的成熟与角色的混乱,一、儿童青少年的概念与特征,关于第二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三、四岁幼儿; 第二

4、反抗期:初中儿童 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 社会地位欲求不满; 观念上的“碰撞” 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 青春期烦躁 反抗的主要指向父母,一、儿童青少年的概念与特征,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 生理方面:身体成长、生理成熟,使少年儿童产生“成人感” 心理方面:自我意识飞速发展,使青少年进入“心理断乳期” 社会因素方面:对独立自主人格的追求。,一、儿童青少年的概念与特征,青少年时期社会性发展 1、追求独立自主 2、形成自我意识 3、适应性成熟 4、认同性别角色 5、社会化的成熟 6、定型性格的形成,二、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内容,1、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 儿童社会工作是指在儿童福利体系下,根据儿童在生理、心理特点和

5、成长发展的需要,把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方法和技巧应用到儿童的教育和照顾工作中,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依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 以全体儿童为服务对象的一般儿童社会工作 以特殊儿童为服务对象的特殊儿童社会工作,二、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内容,一般儿童社会工作范围包括: (1)推动有关儿童立法; (2)促进对儿童的养育; (3)推动儿童教育事业; (4)儿童卫生保健; (5)对儿童权益的保护; (6)促进儿童成长环境的营造与治理。,二、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内容,特殊儿童社会工作范围包括: (1)对孤儿、被遗弃儿童的救助,如院内救助、机构教养,家庭寄养,收养等; (2)对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二、儿童青

6、少年社会工作内容,2、青少年社会工作内容 (1)解决青少年问题。具体表现在学业辅导、生活照料、偏差及越轨行为预防和矫正、人际交往障碍训练等。 (2)推动青少年发展。具体表现在健康成长指导、就业辅导、生活方式辅导、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训练、自我发展训练。 (3)协助制定青少年政策。即在充分了解青少年需要的基础上,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切合青少年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各项政策。,第二节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一、儿童社会工作基本方法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方法,一、儿童社会工作基本方法,1、儿童个案辅导 专业人员利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儿童了解自己、掌握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运用各种机会促使儿

7、童在生活、学业、感情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以及发挥潜能。 想象互动游戏治疗模式是儿童社会工作常见方法之一。一般是通过以想象游戏为媒介,促使儿童有机会以转化的方式沟通,从而透露出一些隐秘性的事情,而且帮助儿童寻找一条试验新想法和其他解决方法而又不会伤害到任何人的途径。,一、儿童社会工作基本方法,要求 (1)工作者应表现出饶有兴致且完全融入的态度; (2)工作人员可以扮演更积极的玩伴; (3)工作者以口语的方式参与游戏。,一、儿童社会工作基本方法,2、儿童小组工作 儿童小组工作的类型很多,如课外兴趣小组、少先队小队、课外补习等。关键是在这些小组工作中加入社会工作的理念。 儿童小组工作的要求 (

8、1)活动安排要新颖有趣,符合儿童特点,但要注意安全; (2)利用示范来说明活动的安排和小组规则; (3)避免空泛的道理和讲述过于复杂与抽象的问题; (4)工作者应具有亲切和蔼的态度和亲和的沟通能力。 (5)工作者应给儿童平起平作的感觉。,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方法,核心内容:帮助青少年顺利渡过反抗期 正确理解和对待:转变观念;改变儿童观和教育观;正视亲子关系的变化;尊重青少年的自主权。 引导青少年正确接纳自己和自己的变化: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变化过程;树立榜样和楷模;组织自主性活动;培养责任感。,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方法,1、青少年个案工作: 以青少年个体为服务对象 服务于成长发展中遇到困难的青

9、少年个体,协助其处理目前困扰的问题 具体的实施方法因人而异。,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方法,2、青少年小组工作:有预防和发展为主的小组工作,也有补救性质的治疗小组。 小组工作的方法很多,主要有: (1)榜样示范法; (2)行为锻炼; (3)情景感染; (4)竞赛激励; (5)角色模拟。 3、青少年社区工作:运用社区资源,促进青少年成长。,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方法,4、我国: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 针对性:青少年处于学校教育体系与司法矫治体系之外,造成青少年服务体系的不连续性。 涵义:社会工作者主动到青少年经常聚集的环境,与其建立专业关系,结合个案、小组、社区等工作方法,就其所遇到的家庭、学业、职业

10、、休闲等提供资源、辅导、帮助等服务,协助青少年解决生活中的困扰和问题,合理满足个人需要并发挥个人潜能。,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方法,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服务对象: 与家庭关系恶劣或离家出走的青少年; 辍学或有可能辍学的青少年; 流离或流浪的青少年; 经常于街角玩耍的青少年; 帮派少年。,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方法,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的目标 提升社会功能(重点保护服务):解决成长中的适应困难;提供社会资源;提供就业机会;安排就学或复学;满足需要;填补服务空白;提供个人指引或支持;鼓励发挥个人潜能;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及政策 预防犯罪行为(重点矫治教育):教导法律及社会责任;改变负向认知及价值观;改

11、变不良行为;回归社会传统制度;促进对家庭学校及社会方面的角色有更好的态度;情绪或心理辅导;协助脱离帮派组织;协助处理人际关系。,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方法,青少年外展社会工作实施模式 街头工作模式在青少年经常聚集的户外开展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提供改变他们的机会,增强他们改变的动机和能力 据点工作模式在有消费能力青少年经常聚集的室内场所开展工作,举办辅导性、教育性、娱乐性活动。如网吧、溜冰场、舞厅等 外展中心工作模式利用中心从事面向服务对象的招揽和提供服务。中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优势。,第三节 重要实务领域,一、儿童虐待 二、家庭寄养 三、青少年物质滥用 四、青少年自杀 五、青少年犯罪,一、儿

12、童虐待,定义(WHO):对儿童有义务抚养、监管及有操纵权的人作出的足以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实际的或潜在的伤害行为。 国际上将儿童虐待分为4类:身体虐待、性虐待、精神虐待和忽视。 儿童虐待行为的发生,对儿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儿童躯体伤害和精神伤害两个方面。 社会工作者的处理和干预理念:降低虐待的再次发生,缓解和消除对孩子的不良影响。,一、儿童虐待,主要工作层面包括: 受虐待儿童的处遇。缓和虐待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虐待造成的心理影响包括:焦虑、无法自我缓解所发生的躯体症状、攻击性行为,以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等。主要对策:认知行为疗法、结构性小组工作、非结构性小组工作。 施暴者的处

13、遇。仅靠监禁收效甚微,一般配合其他辅导工作,如压力管理技巧强化儿童管理技巧、学习沟通技术、拓展社会支持网络。另外小组工作,如匿名父母互助活动等,也很有效。,一、儿童虐待,家庭层面处遇。调整父母行为和改变家庭的环境氛围。如家庭服务、家庭成员关系的改善、提高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水平和管理技能等。 儿童保护机构干预。机构干预家庭的虐待儿童行为,通过法律途径从家庭带走儿童。社会工作者提供临时的儿童庇护中心。 儿童虐待预防,包括个体和家庭预防、社区层面预防和社会层面干预等。,二、家庭寄养,家庭寄养,指家庭式的寄养服务。家庭安置一些暂时无法与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使其在生活上得到保障,在社会情绪上得到适应。

14、 主要寄养的儿童类型,包括:不能与自己生父母在一起的儿童,无亲属可以依靠的孤儿,不知父母为何人的弃童,因父母患病、入狱而无人照顾的儿童,因留在父母身边会直接受到不良影响而不得不离开家庭的儿童等。,二、家庭寄养,家庭寄养的特点: (1)是一种专业性及社会性的儿童福利工作; (2)家庭寄养服务是有计划的; (3)家庭寄养有固定的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 寄养家庭申请接案家访调查审核通过配对安置会面试寄养正式安置定期访视与寄养适应辅导严重适应困难时可继续辅导、转机构教养或再安置终止寄养结案归档。,二、家庭寄养,社会工作对家庭寄养的介入 寄养家庭的选择与培训 安置前服务 寄养中服务 寄养过程的评估,三、

15、青少年物质滥用,物质滥用,指个体长期过量嗜用一种或多种物品而无法减量或停止,且已对个体的社会功能产生严重的伤害、障碍或呈现中毒症状。 青少年中的物质滥用主要指经常性嗜用酒精、香烟和大麻等。其中青少年占在册吸毒人员的72%。 物质滥用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的危害比较大。 物质滥用发生发展的过程有:试验性使用规律性使用每天使用发展成依赖,三、青少年物质滥用,社会工作介入,包括事先预防和事后介入。 事先预防,应动员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方面的参与。 事后介入,主要是社会工作者配合医院的治疗,为青少年提供心理社会层面的服务。 可以从个体层面、家庭层面、团体层面等三个层面开展。,四、青少年自杀,青

16、少年自杀是该年龄段第二大死亡原因。 导致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包括:家庭环境方面、学校生活适应方面、同辈群体方面以及个体的自我功能方面、情绪表现方面、价值认知方面等。 链接H心理学讲座专题资料青少年心理危机与干预.ppt,四、青少年自杀,对青少年自杀的社会预防可以分三个层次: 初级预防对象全体青少年 第二级防治对象具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 第三级防治对象已经产生自杀行为的青少年。,五、青少年犯罪,现状:全国2.2亿青少年,平均每分钟发生1起刑事案件; 未成年人犯罪总数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70%以上 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70%以上。,五、青少年犯罪,影响因素 家庭教育的削弱、淡化

17、、缺失残缺家庭,专制型家庭,放纵型家庭,贪欲型家庭,不良恶习家庭。 社会不良现象和糟粕文化影响 学校教育职能缺失与智育导向 大众传媒责任缺失与监控不力 同辈群体的诱导与示范 认知水平低,情感丰富,自制力薄弱,五、青少年犯罪,社工的介入 (1)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社区成立青少年辅导中心,开展守望相助活动 建设适合青少年活动的场所 加强学校辅导功能 发挥大众传媒的正面作用。 (2)对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社区矫治 加强亲子教育,健全家庭生活,讨论:青少年的网络成瘾问题,网络:双刃剑?网络已经开始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现代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有90%青少年曾误入色情网站;日本60%的青少年承认自己曾访问过色情网站; 在我国经常光顾色情网站的青少年大约在四成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