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公开课》ppt课件.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838118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217 大小:5.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公开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7页
2019年《公开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7页
2019年《公开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7页
2019年《公开课》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7页
2019年《公开课》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公开课》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公开课》ppt课件.ppt(2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6执业药师,复习指导及高分导学,今天学习的目的,2016年执业中药师的考试简介 执业中药师考试各科重点章节 带2030分回家 学习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回家 执业药师报考的常见问题,执业中药师考试科目,中药专业知识一 中药专业知识二 中药综合知识与技能 药事管理与法规,执业西药师考试科目,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分析) 药学专业知识二(临床药理学,临床常用药物治疗学)药二页,16章,400多个药物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内容最多,杂)(40多个病) 药事管理与法规,年新大纲后题型分值,C型题,某女,32岁,平素急躁易怒,月经不调,因胃脘灼痛,痛势 急迫,烧心泛酸,口苦

2、口干,舌红苔黄,脉弦。(2015真题) 91该患者舌红提示属于 A虚寒证 B实热证 C虚热证 D瘀血证 E痰湿证 92该患者弦脉提示病位相关之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 肾,你为什么参加执业药师考试,开药店的必须考 医院药房 药店工作 挣钱挂证可有可无 热爱学习的,我们为什么考执业药师,执业药师历年通过率及考试人数汇总(20-2015年),通过率低的原因,1报考的年限 中专工作七年,大专五年,本科三年,研究生一年,博士当年。 2考试科目多 3试题多,范围广,题目灵活变化(15新增综合分析题)自学无规律可循。 综合分析题:一分钟一道题 读题干3040秒 读选项10秒 思考判断,通过率低的原

3、因,4年级大,记忆力差, 5工作,家庭,压力,,通过率低的原因,没时间学习,现在中国有多少执业药师,2016年65万 中国需要多少药师每万名人口67名,需要150万名,十月的药考,十月的药考马上到来 你准备好了吗。,药事管理与法规章节分值,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章节分值,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章节分值,中药综合分值分布,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分 第二章 中医诊断基础分 第三章 常见病辨证论治分 第四章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2分 第五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2分 第六章 中医药文献与信息2分 第七章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分 第八章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5分 第九章 中药的合理应用分 第十章 特殊人

4、群中药的使用分 第十一章 中药的不良反应分,第一章、中医理论基础,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这一独特理论体系的两个最基本特点(A)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脏一体观”:人体以五脏为中心 气血津液理论和形神统一学说,就是机能与形体整体统一性的具体体现。 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人体四时的脉象变化,昼夜阴阳生理活动变化等,都是人体随自然阴阳变化,进行的生理性调节的结果,说明人体与自然界存在着同一性,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辨证论治,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如:发热恶寒 、胸胁胀满、纳呆食少、头身疼痛 病:是机体在一定情况下对于外界有害因素作用的

5、一种反应,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如:感冒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如:肝胃不和、风寒表证、湿热下注、脾胃不和,五行之间的关系,1、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相生次序:木火土金水木,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相克次序 木土水火金木,2、五行相克,五行之间的关系,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真题,依据五行相克规律确立的治法有 培土治水法 滋水涵木法 泻南补北 佐金平木法 抑木扶土法,中诊难点部分,辩证 定位脏腑 肝:心情抑郁,胁肋,叹息,脉弦 心:心悸,怔忡,失眠,心烦 脾:腹胀,腹泻 肺:咳嗽

6、,喘 肾:腰膝酸软,辩证2,定性虚实: 虚证:气虚:气短,乏力,神疲,脉虚 阳虚:气虚畏寒肢冷 血虚:以面,睑,唇,舌色白,脉细 阴虚: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辩证,实证:表证:风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 风热:发热重恶寒轻 风燥:口鼻咽干燥 食积:嗳腐吞酸,泻下败卵。 痰湿:痰多,苔白腻,脉滑。 痰热:痰多黏,苔黄腻,脉滑数 热:舌红 寒:痛,遇寒加重,得热痛减 瘀血: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涩。,年真题,10.某男,62岁。患胸痹五年 ,胸痛胸闷,胸胁涨满,唇色紫暗,脉涩。 A寒凝心脉 B痰淤痹阻 C气虚血瘀 D心肾阳虚 E气滞血瘀 中药综合2015年,这种辩证有关的25分具体在第三章

7、也有体现。如果辩证错误。导致用方的错误,药学专业知识一章节分值,中药专业知识一,第一章 中药与方剂 5分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35分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2730分 第四章中药炮制与饮片 15分 第五章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25分 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2530分 第七章中药药理与毒理5分 第八章常用中药鉴别35,零基础攻克中药化学,中药化学难。 错 不知道化学考什么 含主要成分的常用中药:17分占60% 6.天仙子含有的生物碱是(2015) A东莨菪碱 B汉防己甲素 C乌头碱 D巴马丁 E药跟碱,化学重点,第一节生物碱79分 12个中药 第三节醌类化合物5分 7个中药 第七节挥发油

8、类3分 7个中药 第八节皂苷类5分 9个中药,生物碱重点知识点,生物碱的分类 代表药材 生理作用 理化性质 鉴别反应,生物碱分类和代表药材,双稠哌啶类苦参碱山豆根、苦参,莨菪烷类生物碱(阿托品):洋金花。天仙子,异喹啉类生物碱(小檗碱):黄连,吲哚类生物碱(士的宁番木鳖碱):马钱子,有机胺类生物碱:麻黄碱麻黄,延胡索: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 防己:汉防己甲素,汉防己乙素 川乌:乌头碱 雷公藤:雷公藤甲素 千里光: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 中国药典以阿多尼弗林碱为质量控制成分 阿光哥,第六章 中药的制剂与剂型 2530分,第三节 散剂 3分 第六节 注射剂 6分 第八节 外用膏剂 3分 第十节 胶囊剂

9、 4分 第十一节 丸剂 5分 其余各节一分,或无分值,第八章 常用中药的鉴别 3540分,第一节 常用植物类中药鉴别 重点 根及根茎类中药 15分 皮类 中药 4分 果子及种子类中药 5分 其它1分 常用动物类中药鉴别 35分 常用矿物类中药鉴别 3分,第八章具体考试的分值,15年药师考试修改的“以用定考”体现在中药一当中的具体改变就是15年在100张图当中考试考了22分。16年药一新增100张图。成为了同学们学习难点。,15年真题,1简单考法 86.87.88问图中的药材是。 2.中等难度 82.83.给你药材问横切面特征习称 3.难题 84.来源与伞形科,药用部位为干燥的根茎的是,常用根及

10、根茎类中药,常用根及根茎类中药,药学专业知识二章节分值,药学专业知识二章节分值,中药专业知识二 2016年,常用单味中药61分 常用中成药59分 解表药()种分 清热药()种分 泻下药()种分 利水渗湿药()种分 温里药()种分 理气药()种分 消食药()种分 驱虫药()种分 止血药()种分 活血祛瘀药()种分 化痰止咳药()种分 安神药()种分 平肝熄种()种分 风湿药祛种分 芳香化湿药()种风药分 开窍药()种分 补虚药()种分 收涩药()种分 涌吐药()种分 杀虫燥湿止痒药()种分 拔毒消肿敛疮药()种分,第一节辛温解表药,第一章论 解表药的概含义: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11、称为解表药。 【功效】性多辛,主入肺与膀胱经,性善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 主具发散解表的功效,兼能宣肺、利水、透疹、祛风湿等。 适应范围:主要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 脉浮等表症者。部分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及风湿痹痛等。,【性能特点】分类性味功效主治病证兼治病证辛温解表药辛温发散风寒,发汗力强外感风寒表证风寒湿痹、咳喘、水肿兼表证。辛凉解表药辛凉疏散风热,发汗力弱,长于透热解表外感风热表证风热咳嗽、麻疹不透、目赤多泪解表药的配伍方法:表证而兼里实者,应当先解表,而后攻里,必要时可以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如果表证兼有里寒者,应配伍温里药。兼里热者,

12、配伍清热药。兼暑邪者,配伍解暑药。兼湿邪者,配伍化湿药或其他祛湿药。若虚入外感,正虚邪实,难以祛散表邪,应根据虚证的不同,将解表药分别与补气、养血、助阳、滋阴等补益药同用,以扶正祛邪。,【使用注意】 1.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除表证,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发汗以微汗为度,中病即止,不可过汗。 2.对于多汗及热病后津液亏耗者忌用。 3.对于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慎用。 4.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第二章辛温解表药,麻黄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 【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质轻,苦泄温通,入肺与膀胱经,重在宣肺,药力较强。外能开腠理,透毛窍,散风寒,以

13、发汗解表。内能开宣肺气,通畅气机,以平喘。此外通过宣肺,又能通调水道而利水消肿。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1.风寒表实无汗证。 2.肺气不宣的咳喘证。 3.水肿兼有表证者。,【配伍】 【配伍】 1.麻黄配桂枝:发汗解表力强,治风寒表实无汗功著。 2.麻黄配杏仁:善宣肺降气而平喘止咳,治喘咳气逆功著,证属风寒束肺者尤佳。 3.麻黄配石膏:清肺平喘兼透表热。治肺热咳喘效佳。 【用量用法】1.510 g。解表宜生用,平喘宜蜜炙用或生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故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者忌用。 【药理作用】本品有促进发汗、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过敏

14、、镇咳、祛痰、平喘、利尿、强心、升高血压及中枢兴奋等作用,单味中药考试重点,各章总论1分 性味归经1分 性能特点1分 功效35分 主治16分 配伍2分 用法,用量2分 使用注意1分 药理作用1分 共61分,中药的学习方法,总结归纳历年考点 每天翻看整理的笔记 总结性背诵记忆 安胎药,通乳药,截疟药 题眼记忆 温肺化饮只有:细辛,干姜 回阳救逆:附子 解肌:桂枝,葛根 温通经脉,引火归原:肉桂,中成药重点章节,第一节 解表剂分(1种) 第四节 泻下剂 分(种) 第五节 清热剂分(种) 第八节 止咳平喘剂分(种) 第十一节 补虚剂分(种) 第十五节 活血剂分(种) 第十九节 祛湿剂分(种) 第三章

15、妇科 5分(22种) 第四章 4分(21种) 第六章耳鼻喉科4分(19种) 共计:59分 293种,各成药考点分析,药二成药方剂,学习的方法,如何学习 1看书自学:1)要有足够的时间 2)学习能力强,能把握重点,难点 3)自己会归纳总结,上学就学习好 2.名师通关视频课:1)重复性强可反复听课 2)名师讲授考点 3)根据自己时间 4)自律性要高,每天有计划,学习的方法,面授课:考前冲刺:1)集中学习,气氛好 2)互动性强,解决难点 3)老师的记忆技巧,考点 4)不会的大家探讨,问老师,怎样才能通过药师考试,看书型 读书型 笔记型 做题型 讲解型 综合型最佳,有人的梦永远是梦,坚持每天按看书,最

16、大的收益率的投资学习,祝同学高分通过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主讲人:王爽,中药综合分值分布,单选+ 配伍选择+ 多选40x1+80x0.5+20x1=100 第一章 中医基础理论18分 第二章 中医诊断基础8分 第三章 常见病辨证论治10分 第四章 民族医药基础知识2分 第五章 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2分 第六章 药学服务与咨询2分 第七章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12分 第八章 中药的贮藏与养护5分 第九章 非处方药22分 第十章 中药的合理应用9分 第十一章 特殊人群中药的使用2分 第十二章 中药的不良反应4分 第十三章 中医药文献与信息2分 第十四章 医疗器械基本知

17、识2分,中药综合分值分布,第一章、中医理论基础分值,第一章、中医理论基础,第一节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这一独特理论体系的两个最基本特点(A)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脏一体观”:人体以五脏为中心 气血津液理论和形神统一学说,就是机能与形体整体统一性的具体体现。 人与环境的统一性 人体四时的脉象变化,昼夜阴阳生理活动变化等,都是人体随自然阴阳变化,进行的生理性调节的结果,说明人体与自然界存在着同一性,即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辨证论治,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 如:发热恶寒 、胸胁胀满、纳呆食少、头身疼痛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情况下对于外界有害

18、因素作用的一种反应,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 如:感冒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如:肝胃不和、风寒表证、湿热下注、脾胃不和,辨证与论治的关系,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A),论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同病异治” :同一种疾病 “异病同治” :相同的病机,4.2008A“异病同治”的“同治”是指 A.病因相同 B.病种相同 C.病证相同 D.证候相同 E.症状相同,第二节阴阳学说,考纲要点,1.阴阳的属性 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 2.阴阳的相互关系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 3.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 (

19、1)用于疾病的诊断 (2)用于疾病的治疗,事物的阴阳属性,阳:剧烈运动、外向、上升、温热、明亮、功能方面 阴:静止的、 内守、下降、寒冷、晦暗、有形的器质 阳:对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 阴:对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的对立制约阴平阳秘,经典考题,7.20082009 A 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是 A.交合感应 B.对立制约 C.消长平衡 D.互根互用 E.无限可分 8.2007 A “阴阳互损”的最终结果是 A.阴虚 B.阳虚 C.阴阳两虚 D.亡阴 E.亡阳 9.2011 2012 A“壮

20、水之主,以治阳光”指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E.阴阳双补,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人体内部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组织结构,既是有机联系的,又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 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就其背腹四肢内外侧来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泄,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五脏之中,又各有阴阳所属,即心、肺居于上部(胸腔)属阳;肝、脾、肾位于下部(腹腔)属阴。如具体到每一脏腑,则又有阴阳之分,即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等。,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1

21、)在诊法方面,分析四诊收集到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色泽的鲜明者为病在阳分,晦暗者为病在阴分。语声高亢宏亮、多言而躁动者,多属实、属热,为阳;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者,呼吸微弱,多属于阴证;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属于阳证。 脉象部位分阴阳,则寸为阳,尺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态分,则浮大洪滑(扶大红花,可出A)为阳,沉小细涩为阴。 (2)在辨证方面,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属于阳证类型的疾病,如疖、痈、丹毒、脓肿等,多为急性感染性疾病,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症状;属于阴证类型疾病,如结核性感染、肿瘤等,多为慢性疾病,表现为苍白、平塌、不热、不痛或隐痛等症状。,1. 在疾病治疗中的应

22、用 阴阳学说指导疾病的治疗,主要有两个方面: (1)确定治疗原则,(2)归纳药物的性能。 (1)治疗原则(!A) 1)阴阳偏胜治疗原则:阴阳偏胜,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为邪气有余之实证。治疗时采用“损其有余”如:“热者寒之”、 “寒者热之”、 “实则泻之”。,2)阴阳偏衰治疗原则: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或为阴虚,或为阳虚。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属虚热证,须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即用滋阴壮水之法,以抑制阳亢火盛。这种治疗原则亦称为“阳病治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造成阴盛者,属虚寒证,须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即扶阳益火之法,以消退阴盛。这种治疗原则也称为“阴病治阳”。,(2)归纳药物的性

23、能 1.药性:寒、热、温、凉, “四气”。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2.五味:辛、甘、酸、苦、咸五种味。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3.升降浮沉:上升,下降,浮为浮散,沉为重镇等作用。 a.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为阳; b.清热泻下、利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等下行、沉降为阴。,第三节 五行学说,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一、五行学说的含义,木的特性:“木曰曲直”。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火的特性:“火曰炎上”。温热、升腾、明亮 土的特性:“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的特性:“金曰从革”。肃杀、收敛、沉降。 水的特性:“水曰润

24、下”。寒凉、滋润、下行、闭藏。,五行的属性,木代表生气旺盛的“木曰曲直”。 火代表炎热的、向上的“火曰炎上”。 土代表具有营养作用的“土曰稼穑”。 金代表具有摧残杀伤作用的“金曰从革”。 水代表寒冷的、向下的“水曰润下”。,中医药膳的医学理论基础,“五行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 -尚书周书洪范,生 长 升 发 舒 畅 条 达,木曰曲直,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炎 热 光 明 升 腾,火曰炎上,楚乡祝融分, 炎火常为虞。,生 化 承 载 受 纳,稼,穑,土曰稼穑,万物土中生, 万物土中灭。,滋 润 下 行 寒 凉 闭 藏,水曰润下,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25、。,金曰从革,沉 降 收 敛 肃 杀,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表,一、五行学说的含义,五行之间的关系,1、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相生次序:木火土金水木,木,火,土,金,水,生,“生我”者为母, “我生”者为子。,母子关系 -难经,五行之间的关系,五行之间的关系,1、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是指五行之间存在着相互资生、助长和促进的关系。 相生次序:木火土金水木,五行相克,是指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间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相克次序 木土水火金木,2、五行相克,五行之间的关系,所胜与所不胜的关系 -内经,水,木,火,金,

26、土,克,克我者为我“所不胜” “我克”者为我“所胜。,五行之间的关系,中医药膳的医学理论基础,五行学说,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克制。又称“过克”。 木土水火金,水,木,火,金,土,3、五行相乘,乘,五行之间的关系,太过所致相乘:如木旺乘土 不及所致相乘:如土虚木乘,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向制约和克制。又称“反克”。 木金火水土木。,4、五行相侮,水,木,火,金,土,侮,五行之间的关系,太过所致相侮:如木反侮金; 不及所致相侮:如土虚水侮。,三、五行学说的临床应用,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母子相及 母病及子 某一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皆异常。 母虚子虚母子两

27、虚 如:水不足,无力生木,则木干枯,结果水竭木枯。,子病及母 规律 子亢损母子盛母衰“子盗母气”“子来乘母” 如:肝火盛,下劫肾阴,而肝旺肾阴亏虚。 子亢母盛子母皆盛“子病犯母” 如:心火盛,引动肝火,而心肝火旺。 子弱母虚子母俱虚 如:肝阴虚,致肾阴虚,而肝肾阴虚, 心血虚,致肝血虚,而心肝血虚。,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 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即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 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第四节 藏 象,考纲要点,1.五脏的生理功能 (1)心的生理功能

28、(2)肺的生理功能 (3)脾的生理功能(4)肝的生理功能 (5)肾的生理功能 2.五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的主要生理关系(2)心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 (3)心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4)心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5)肺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6)肺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 (7)肺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8)肝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 (9)肝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10)脾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 3.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1)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2)肺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3)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4)肝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5)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第四节 藏 象,心

29、的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华盖” “娇脏”,(1)主气,司呼吸,(2)主宣发与肃降,(3)通调水道,促进水液输布和排泄 肺主行水、肺为水之上源 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4)肺朝百脉,主治节,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 (1)把水谷化为精微 (2)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生理功能。 2011 A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运化水液又称运化水湿,是指脾对水液代谢的调节作用。,2.脾主升;3.主统血,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刚脏,1.主疏泄: 2006A调畅全身气机,(2)促进消化吸收(脾胃运化和胆汁分泌),(3)促进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代谢 2.

30、主藏血 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 肝的调节血量功能,是以贮藏血液为前提的,只有血量的储备充足,才能有效地进行调节。,肾的主要生理功能,1.肾主藏精、生长发育、生殖;(A) 2.主水液 ; 3.主纳气; 4.主温煦脏腑。 指肾有主司和调节全身津液代谢的功能。 “肾者水脏,主津液”。,二、五脏之间的关系,(一)心与肺 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二、五脏之间的关系,(二)心与脾 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二、五脏之间的关系,(三)心与肝 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的依存与协同,二、五脏之间的关系,(四)心与肾 (待A) 心阴心阳与肾阴肾阳之间的依存关系 心神与肾精之间的依存关系,二、五脏之间的关系,(五

31、)肺与脾 气的生成和津液的输布代谢方面,二、五脏之间的关系,(六)肺与肝 气机的协调,二、五脏之间的关系,(七)肺与肾 津液代谢和呼吸运动,二、五脏之间的关系,(八)肝与脾 在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及运行方面,二、五脏之间的关系,(九)肝与肾 精血、阴阳,相互为用,相互制约协调平衡等方面,二、五脏之间的关系,(十)脾与肾 先后天相互滋养等方面,三、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三、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1.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1)在志为喜;(2)在液为汗;(3)在体合脉,其华在面;(4)在窍为舌。 2.肺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1)在志为忧;(2)在液为涕

32、;(3)在体合皮,其华在毛;(4)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 3.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1)在志为思;(2)在液为涎;(3)在体合肌肉、主四肢;(4)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4.肝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1)在志为怒;(2)在液为泪;(3)在体合筋,其华在爪;(4)在窍为目。 5.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 (1)在志为恐;(2)在液为唾;(3)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4)在窍为耳及二阴。,四、六腑的生理功能,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生理功能 (1)受纳,腐熟水谷;(2)主通降,以降为和 3.小肠的生理功能:小肠主液(B) (1)主受盛和化物;(2)泌别清浊 4.大肠的

33、生理功能:传化糟粕,并吸收部分水液;大肠主津(B) 5.膀胱的生理功能:贮尿和排尿,四、六腑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功能:孤腑 (1)生理功能 1)通行诸气2)运行水液 (2)部位划分及其生理特点 上焦 - 膈以上(心肺) 中焦 - 膈至脐(脾胃、肝胆) 下焦 - 脐以下(肾、膀胱、大肠、小肠等)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五、奇恒之腑,1.脑 (1)脑的生理功能;(2)脑与五脏的关系 2.女子胞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影响女子胞功能的生理因素 肾中精气和天癸的作用;肝气肝血的作用; 冲任二脉的作用。,六、五脏与六腑的关系,1.心与小肠的关系:心火移热于小肠。 2.肺与大肠的关系:

34、大肠传导正常,腑气通畅,亦有利于肺气的下降。,3.脾与胃的关系(2003.X),4.肝与胆的关系 5.肾与膀胱的关系 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均依赖于肾脏的气化。 肾气充足,则固摄有权,膀胱开合有度,以维持津液的正常代谢。,第五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X),一、气(X),气的功能,2004B.血的循行,有赖于气的 2004B.血不溢于脉外,有赖于气的 2004B.津液转化为唾液,有赖于气的 2004B.脏腑进行正常生理活动,有赖于气的,气的分类(A必考),气的分类,1.元气 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A)。 根于肾,通过三焦布散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推动和促进着人体

35、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着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气的分类,2.宗气(X) “气海、膻中”(A)。宗气a聚集于胸中,b贯注于心肺之脉。上走息道以行呼吸,c贯注心脉以行气血。d故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功能,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 3.营气 “荣气”,来源于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气的分类,4.卫气 一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 二是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 三是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二、血,血,1.血的概念 由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微所化生。“脉为血之府”。 2.血的生成(A) 血,主要由

36、营气、津液和肾藏之精化生而成。营气和津液,都来源于所摄入的饮食物,经脾胃的消化吸收而生成水谷精微,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营气和津液,都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精血同源”之说。,经典考题,18. 2004A与血的生成不直接相关的是 A.营气 B.津液 C.肾所藏的精 D.水谷精微之气 E.自然清阳之气,3.血的运行(X) 心主血脉,心气的推动,是基本动力。“肺朝百脉”,即循行于周身的血液,均要汇聚于肺,通过肺气的作用合成宗气,贯心脉而推动血液循行才能布散全身。除心肺作用外,血液的循行,还有赖于脾气的统摄,和肝之藏血、主疏泄功能的调节。总之血液的运行,是在心、肺、肝、脾等脏器相互配合下进行的。若

37、痰、瘀阻滞压迫脉道等,都能造成血运不畅或局部阻塞不通。,4.血的功能 营养和滋润作用,营气和津液是血液的主要成分。 (A)血液,又是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5.气与血的关系(A): (1)气能生血 补血之时加以补气 (2)气能行血 (3)气能摄血 摄血,即统血。 (4)血为气母 血为气之母,是指血是气的载体,并给气以充分的营养,也概括为血能载气和血能生气。,三、津液,1.津液的概念:津液,是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内在体液及正常的分泌物,如胃液、唾液、肠液、关节腔液等。(A.痰饮?病理产物) (B)津和液:一般来说,质地较清稀,流动性较大,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并能

38、渗注于血脉,起滋润作用的,称为津;质地较稠厚,流动性较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的,则称为液。津和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津和液常同时并称。,津液,2.津液的代谢:津液来源于饮食水谷,其生成是通过胃对饮食物的“游溢精气”和小肠的“分清别浊”,“上输于脾”而生成。 津液的输布和排泄,主要是通过脾的转输、肺的宣降和肾的蒸腾气化,以三焦为通道而输布于全身的。 津液的输布和排泄需要气和许多脏腑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协调配合,但以(X)肺、脾、肾三脏为主。,津液的功能,(1)滋润和濡养作用 (2)化生血液 津液不仅流行敷布于脉外,而且能进入脉内,化生血液,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 (3)运输代谢

39、废料 津液在代谢过程中,能把机体各部的代谢废料收集起来,通过脉内(血液)或脉外的途径,运输到有关排泄器官,不断地排出体外,以保证各组织器官的正常运行。如经皮肤汗孔排出的汗,经肾与膀胱排出的尿,其中除大量的水分外,就包含有许多代谢废物。,第六节 经络,一、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及其他连属部分所组成。 经脉的组成 经脉主要有正经、奇经和经别三类。 络脉的组成 络脉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二、十二经脉 1.走向和交接规律,分布规律,(1)四肢部位 阴经分布于内侧面,阳经分布于外侧面。 太阴、阳明在前缘,少阴、太阳在后缘,厥阴、少阳在中线。例如,上肢内侧的经脉分布

40、是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上肢外侧的经脉分布是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内侧的经脉分布是内踝上八寸以下,足厥阴肝经在前,足太阴脾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内踝八寸以上,则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下肢外侧的经脉分布是,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2)头面部位 手、足阳明经行于面部、额部,手、足太阳经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部,手、足少阳经行于头侧部。 (3)躯干部位 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阳经则是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面),太阳经行于后(背面),少阳经行于侧面,足三阴经均行

41、于腹面。循行于腹面的经脉,其排列顺序自内向外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 四肢部,脉流注次序(A),三、奇经八脉,1.奇经八脉的概念和作用特点有: (1)其分布和走向不像十二经脉那样规则。 (2)与奇恒之腑和部分脏腑有一定的联系,但同五脏六腑无直接络属关系。 (3)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相配之关系。 奇经八脉纵横交叉循行于十二经脉之间,具有三方面的作用: (1)进一步密切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2)调节十二经脉之气血。 (3)参与人体生殖及脑髓机能的调节。,2.督脉、任脉、冲脉、带脉基本功能,(1)督脉的基本功能为: 调节阳经的气血;与脑、髓和肾

42、的功能有关 (2)任脉起基本功能为(2007.A阴脉之海) 调节阴经气血;主持妊养胞胎。 (3)冲脉基本功能为(A) 调节十二经气血; 冲为血海(A) ,有促进生殖之功能,并同妇女的月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4)带脉基本功能为:约束纵行诸经; 主司妇女的带下。,四、经络的生理功能(可X),(一)沟通联络作用 (二)运输气血作用 (三)感应传导作用 (四)调节平衡(机能活动)作用,第七节 体质,一、体质的形成 二、体质的分类 阴阳平和质 与发病阴阳平和质是功能较协调的体质类型。这一类型的人,气血阴阳充盛,脏腑经络功能协调,自身调节和对外适应能力强。 偏阳质 与发病偏阳质是指具有偏于亢奋、偏热、多动

43、等特性的体质类型。 偏阴质 与发病偏阴质是指具有偏于不足、偏寒(A)、喜静等特性的体质类型。 三、体质与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的关系 四、体质学说的应用,第八节 病因,一、六淫,1.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及致病特点 概述:六淫为外感病因之一,气候变化或抵抗力低下时引起外感病发生。 外感病:发病急骤,从口鼻、肌表侵入、先见表证。 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 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而发病。 季节性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地域性致病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 相兼性既可单独侵犯人体发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 转化性侵犯人体后,病证性质可以发生转化,风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

44、易袭阳位 (2)风邪善行而数变 (3)风为百病之长,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主痛; (3)寒性收引:寒属阴邪,具有收缩牵引挛急等特点。,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热象明显。 (2)暑性升散,最易伤津耗气:易犯头目、内扰心神。 (3)暑多挟湿,湿热郁阻(暑必兼湿)。,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滞气机:阳气损伤、滞留脏腑。 (2)湿性重浊:沉重、秽浊(痹证、淋证)。 (3)湿性粘滞:粘着、停滞(病程缠绵、反复发作)。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下注。,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干燥

45、涩滞:燥为阳邪、易伤阴津(A)。 诸涩枯涸,皆属于燥。 燥胜则干:燥邪伤阴、易损津液。 (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1)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燔灼上炎、发病急速、传变较快。 (2)火热易伤津耗气(暑邪):热为阳邪,热迫津泄,气随津脱。 (3)火热易生风动血(A):肝风内动、血热妄行。 (4)火邪易致疮疡:热盛肉腐。,疫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基本概念:疫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是引起疫疠病的致病因素。 疫疠指温病中和流行性的一类疾病,其中也包含一些严重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在内。 种类:大头瘟、霍乱、天花、鼠疫等。 疫疠邪气的致病特点(X) :发病急骤,病

46、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二、七情,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2.七情致病的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2)影响内脏 气机情志所伤,主要影响脏腑气机,使其紊乱。 主要的病理变化有(B)“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等。,三、饮食与劳逸失常,(一)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的致病特点 1.饮食不节 (1)过饥;(2)过饱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1)寒热偏嗜;(2)五味偏嗜 (二)劳逸失常的致病特点 劳逸失常,是指过度劳累、过度安逸,它们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是内伤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1.过度劳累致病 2.过度安逸致病,四、痰饮,1

47、.痰饮的形成 (B)其中以浓度较大、黏稠的叫痰; 以浓度较小、清稀的叫饮。 所谓无形之痰饮,是指有痰饮的病理表现,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气短、心悸或癫狂、昏不识人等,但却看不到有排出来的或其他实质性的痰和饮。,2.痰饮的致病特点 百病多由痰作祟 怪病多痰 痰的部位及主要症状特点 肺:喘咳咯痰 心:胸闷心悸;痰迷心窍,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发为癫狂 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 经络筋骨(X) :可见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成阴疽流注 头:可见眩晕、昏瞀; 咽喉: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2011.A)。,经典考题,49.痰留经络筋骨引发的病症不包括(E) A.瘰疬痰核 B.肢体麻木 C.半身不遂 D.阴疽流注 E.痹痛关节红肿 50.痰饮患者,症见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患者属于 A.痰浊犯上证 B.痰阻心脉证 C.痰气凝结证 D.痰停于胃证 E.痰浊阻络证 51.饮在肠间称之为 A.痰饮 B.悬饮 C.支饮 D.溢饮 E.伏饮,五、瘀血,1.瘀血的形成:离经之血凝聚体内形成的病理产物和体内血液运行障碍的病理变化。 范围:恶血、败血、坏血、蓄血。包括离经之血、运行不畅之血。 瘀血的病证特点: 如瘀阻于心,可见心悸、胸闷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