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39647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201 大小:4.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1页
2011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1页
2011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1页
2011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1页
2011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ppt(2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决胜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苏轼为苏子瞻等。 【称号】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一、人的称谓,【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称籍贯】如唐代

2、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

3、君)、寡(少德之人)。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谦称】(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如寒舍、敝舍、舍弟、舍妹、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

4、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敬称】也叫“尊称”。 (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陛下,代称皇帝。代称皇帝。 (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 (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4) 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敬称】(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令阃(kn) (对方妻子)、令兄、令郎、令爱。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

5、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敬称】(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敬称】(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 (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

6、,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其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 ,“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3)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 (ti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7、。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o)耋(di)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官吏任免,(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 “于是辞相印不拜”。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

8、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官吏任免,科举制度,【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陈情表:“前

9、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科举制度,【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

10、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促织“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

11、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科举制度,【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地理

12、知识,文言 语法,常见实词,常见虚词,句式和用法,常见实词,文言实词包括 名词 、动词 、形容 词 、数词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 教学大纲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年4月第1版)开列了120 个 常见文言实词。2003年及以后年 份的高考涉及文言实词的试题不 会超过这120个实词的范围。,常见实词,一、掌握文言实 词的基本知识,二、根据语境正 确推断实词词义,一、掌握文言实词的基本知识,1、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 误解为 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3、遇到多义词时 ,要慎重推断其在具体语句中的正确义项。,4、古文通假现象普遍 ,如果遇上的生词用本义 、

13、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 ,就要考虑它是不是通假字。,1、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有的古词义至今有所扩大。,*有的古词义至今有所缩小。,*有的古词义至今已有转移,即一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 乙事物。,* 有的古词义至今感情色彩已有变化。,在推断文言词义时,对那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已经不同 的词,尤其是有细微差别并且容易被忽略的词,千万不能望文 生义,以今释古;否则要么牵强附会,要么歪曲文意。,如:曹操 将顺江东下。,(“江”,古专指长江今泛指一切河流。),(“肉”,古泛指动物的肌肉今专指猪肉。),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如: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牺牲” , 古指祭祀用的牲 畜今

14、转移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指地位低下 ,见识浅薄 ,属于中性词今指品质恶劣,变为贬义词。),2、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 误解为 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文言文以单音词为主。,有时由于两个词意义相关或语法结构上的 关系而连在一起使用,随着语言的演变,在现 代汉语中变成了一个双音词,词义也由原来的 两个变成了一个。,如: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 足以畜妻子。,“妻子”,原来是两个词,“妻”指妻子,“子”指儿女。现代汉语是一个双音词,指男子的配偶。,3、遇到多义词时 ,要慎重推断其在具体语句中的正确义项。,*六王毕,四海

15、一。,*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一人,一桌,一檀板而已。,*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 黄泉,用心一也。,*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数目,自然数的开始。),(统一),(相同、一样),(专一),(满、全),4、古文通假现象普遍 ,如果遇上的生词用本义 、引申义、比喻义都解释不通时 ,就要考虑它是不是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的联系上有以下几种情况:,(1)完全相同。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 王。,(2)声母相同。如:河曲智叟亡以应。,(3)韵母相同。如: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 而赂秦。,(4)声韵均不相同。如:秦伯说,与郑人盟。,“蚤”通“早”,“亡” 通“无”,“从”通“纵”,“

16、说”通“悦”,二、根据语境正确推断实词词义,语境 ,即上下文 。上下文对词义具有制约 和提示作用 。一般地说 ,不管一个词有多少义 项 ,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含义 。 因此 ,必要的知识储备与较强的语境意识结合 起来 ,就是我们“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关键。,所以 ,平时要注意做必要的知识积累 ,阅读文言文篇段时要细心体察语境 ( 上下文 )的意思。要力戒孤立、片面。,一、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1、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

17、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2005年,高考湖北卷),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2、张易之奴暴乱都市,元忠杖杀之。及为相,太后召易之弟岐州刺史昌期,欲以为雍州长(chn )史,对仗,问宰相曰:“谁堪雍州者?”元忠对曰:“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太后曰:“季昶久任京府,朕欲别除一官;昌期何如?”诸相皆曰:“陛下得人矣。”元忠独曰:“昌期不堪!”太后问其故,元忠曰:“昌期少年,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雍州帝京,事任繁剧,不若季昶强干习事。”(2004年,高考湖北卷) 翻译句子:

18、 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 不闲吏事,在岐州,户口逃亡且尽 闲:空闲,取代,替代,通“娴”,熟习,3、昌宗从旁迫趣说,使速言。说曰:“陛下视之,在陛下前犹逼臣如是,况在外乎!臣今对广朝,不敢不以实对。臣实不闻元忠有是言,但昌宗逼臣使诬证之耳。且臣岂不知今日附昌宗立取台衡(宰相),附元忠立致族灭但臣畏元忠冤魂,不敢诬之耳。”他日,更引问,说对如前。 (2004年,高考湖北卷) 昌宗从旁迫趣说 趣:催促。,二、结构分析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

19、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书褒城驿壁(唐)孙樵 1、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2005年高考浙江卷) 庭除甚芜:废弃,2、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何故哉? (2005年高考浙江卷) 疆场无侵削之虞:忧虑,台阶,语法推断法,根据字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 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 状语是由副词充当,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

20、宇!,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因次解释为:坚硬的盔甲和锐利的兵器,“籍”后跟了“吏民”做宾语,所以“籍”应该是动词,翻译为:登记。,3、烟涛微茫信难求。,4、楚王贪而信张仪。,“信”做副词,解释为的确。,“信”后跟宾语应该是动词,解释为信任。,1、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2005年高考浙江卷) 条其言,书于书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高考示例,2、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和:和睦 (2004湖南),“和”接代词宾语“之”,当为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和睦”;再联系上文“鸣”,可知“和”应为“应和”。,2、每至客舍,自

21、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 (2000年全国高考题) C.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3、B 拜住(人名)袖其疏入谏 袖:藏在袖里 (06年重庆卷),樵:木柴 爨:cun,4、适朝廷大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曰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卒用其言上闻,从之。惠卿辟为属,辞。 宋史,惠卿辟为属 辟:征召,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 需:需要,等待,四、联想推断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

22、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联系教材 联想成语,联想推断法联系教材,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联想:“蜀之鄙有二僧” 为学(边境) “越国以鄙远” 烛之武退秦师(把当作边境),2、会里人郑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2005江苏卷),联想:我有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 鸿门宴(恰逢)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庄周买水(借) 河东凶亦然 寡人之于国也(这样),联想推断法联想成语,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联想: 不速之客 速:招致,招引,2、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05年辽宁卷),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 喻:明白,3、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联想:

23、日薄西山、义薄云天 薄:靠近,3、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2004辽宁卷),联想:投笔从戎 投,扔掉,舍弃,1、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徂:通“殂”,死亡。 (2006年福建省) C我安适归矣 适:往,到,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逍遥游,高考示例,2、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欺侮、侵犯)之。

24、 C 畜妻而育子,同也 畜:养,如: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 齐桓晋文之事,3、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2006年高考湖北卷),A 不徒高谈虚论 徒:只是,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五、成语对应法(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词义),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1、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五岭,西接黔蜀 (06年湖南卷)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日薄西山 b 解释薄:迫近。太

25、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六、字形推断法,1、根据形旁推断本义。,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 ”。,治玉、雕琢,“禾”与五谷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 “宀”与房舍有关; “阝”与地名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 “言”与说话有关; “隹(zhu) ”与鸟雀有关; “尸”与身体关; “冖”与笼罩有关; “系”与捆绑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 “歹”与死亡有关 ;“月”与肉有关; “页”与首有关; “自”关鼻,“目”关眼。 “攴(

26、p) ”与敲击有关;,一、阅读下文,完成12题。 永之氓 永(即永州)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 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文。 (节选自柳河东集),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绝:横渡 B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后:后面 C又摇其首,遂溺死 其:语气词,起强调作用 D何不去之 去:到 【解

27、析】 B落在后面;C.代词,他的;D.抛弃。 【答案】 A,二、阅读下文,完成34题。 杨伯雍种玉 杨公伯雍,雒阳县人也。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于坂头 ,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语毕不见。乃种其石。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 (节选

28、自晋干宝搜神记,有删节) 【注】雒(lu)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侩(kui)卖:介绍买卖。性笃孝:性,性格、本性;笃,忠厚。无终山:在今河北省蓟县北。,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拜为大夫 (2)语毕不见 (3)女甚有行 有一人就饮 当听为婚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遂以女妻公_ (2)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_ 【答案】3、(1)授予官职 (2)完 (3)德行 靠近、接近 听从 4、(1)名作动,许配 (2)名作动,安家,三、阅读下文,完成57题。 严母训子 初,延年母从东海来,欲从延年腊。到雒阳,适见报囚。母大惊,便止都亭 ,不肯入府。延年出至都亭谒母

29、,母闭阁不见。延年免冠顿首阁下,良久,母乃见之,因数责延年:“幸得备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爱教化,顾乘刑罚多刑杀人,欲以立威, 岂为民父母意哉!”延年服罪,重顿首谢,因自为母御,归府舍。母毕正腊,谓延年:“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遂去,归郡,见昆弟宗人 ,复为言之。后岁余,果败。东海莫不贤知其母。 (节选自汉书酷吏传) 【注】严母:严延年的母亲。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都亭:秦汉时在郡县城郭附近道旁修筑的亭舍,供旅客停宿。昆:兄。宗人:本家人。,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欲从延年腊_ (2)母大惊,便止都亭_ (3)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_ (4)延年服

30、罪,重顿首谢_ 【答案】 (1)和一起 (2)停止,歇止 (3)离开 (4)谢罪 6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去女东归 _通_ (2)东海莫不贤知其母 _通_ 【答案】 (1)“女”通“汝”,你 (2)“知”通“智”,智慧,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岂为民父母意哉_ (2)顾乘刑罚多刑杀人_ (3)我不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_ (4)后岁余,果败_ 【答案】 (1)父母官 (2)反而 (3)遭受 (4)出事,【参考译文】 当初,严延年的母亲从东海郡来,打算与严延年一起行腊祭礼。刚到洛阳,就碰上处决犯人。母亲很震惊,便在都亭歇止,不肯进入郡府。严延年出城到都亭拜见母亲,母亲关门不

31、见。严延年在门外脱帽叩头,过了好一阵,母亲见了他,于是一条条地斥责他说:“有幸当了郡太守,治理方圆千里的地方,没听说你以仁爱之心教化百姓,反而靠着动用刑罚大量杀人,想以此来建立威信,难道这是当老百姓的父母官的意图吗!”严延年赶忙认错,重重地叩头谢罪,于是亲自为母亲驾车,一同回郡府去。 正腊的祭祀结束后,母亲对严延年说:“我想不到人老了还要亲眼看见壮年的儿子身受刑戮!我走了!离开你向东回到家乡去,为你准备好葬身之地。”于是母亲离去了,回到本郡,见到兄弟本家,母亲又把以上的话对他们说了。过了一年多,严延年果然出事了,东海人没有不认为严延年的母亲贤明智慧的。,四、阅读下文,完成810题。 唐雎说信陵

32、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 “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 “何谓也?”对曰: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军,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注】选自战国策魏策四。卒然:突然。“卒”通“猝”。无忌:信陵君的名。,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事有不可知者_ (2)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_ 【答案】 (1)能 (2)恨 9解释加点的词语。 (1)

33、赵王自郊迎_ (2)(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_ 【答案】 (1)亲自 (2)从,10解释句中多义词的含义。 (1)唐雎谓信陵君曰_ (2)何谓也_ (3)太守谓谁_ 【答案】 (1)对说,介词 (2)说,动词 (3)是,动词,【参考译文】 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了邯郸,打败了秦军,保全了赵国,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 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到这样的说法,世上有的事情,是不可以知道的,有的事情是不可以不知道的;有的事情是不可以忘记的,有的却是不可以不忘记的。”信陵君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别人憎恨我,我不能不知道,我憎恨别人,不能让别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我不能忘记;我对别人有恩德,我不能

34、不忘记。现在你杀了晋鄙,解救了邯郸之围,打败了秦军,保全了赵国,这是你对赵国的大功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很快就要见到赵王,我希望你忘记救赵的事。”信陵君说:“我恭恭敬敬地接受您的教诲。”,在下列对联的末尾加上什么虚 词能使其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 君恩深似海 臣节坚如山,矣,乎,文言虚词包括副词 、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 词和代词。,文言虚词很多 ,但“常见”者毕竟有限 。考试大纲列了18 个常见文言虚词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考查的热点一直集中在这18个常见文言虚词 的用法上。,常见虚词,解释下面文段中的12个“其”字。 狐谓

35、狼曰:“羊肉其鲜乎!君其有意,叼其一而啖之,得饱其口福。”狼曰:“其如猛犬何?”狐谓于犬曰:“羊数詈君,其言不堪入耳,君竟无所怨,其无闻邪,其畏主人邪?及其嬉逐,愿为一雪其耻。君其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护羊愈谨,狐与狼愤然离去。,【答案】 副词,表感叹语气,译为“可”“多么” 连词,表假设关系,译为“如果” 代词,译为“其中” 代词,译为“你的” 代词,译为“那”或“我们” 代词,译为“它的” 连词,表选择关系,译为“是还是” 代词,译为“它们” (羊) 代词,译为“那” 副词,表祈使语气,译为“一定”或“可要” 副词,表反问语气,译为“难道”,【参考译文】 狐狸对狼说:“羊

36、肉多么鲜美啊。如果你有意品尝,不妨叼其中一只吃吃,饱饱口福。”狼说:“有凶狗守护着羊群怎么办?”于是狐狸挑拨离间地对凶狗说:“羊多次在背后骂你,那些话太难听了,你竟然不生气,是果真没有听到,还是怕你的主人?等到哪一天它们追逐嬉戏的时候,我也愿意为你一雪前耻。你一定要答应我。”凶狗笑着说:“想要加害于人,还怕找不到罪名吗?”于是凶狗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和狼的奸计没有得逞,悻悻离去了。,例1:2008年高考全国卷,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37、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解析】答案:A。都作介词,因为。B项,第一个结构助词,的;第二个用在主谓之间,不译。C项,第一个“所”是直接用在动词前,作助词,表示“情况”;第二个“所”与“为”构成“为所”式,表被动。D项,第一个“何”应该是疑问副词,可译为“为什么”;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作介词宾语。,A,常见虚词,1、了解古今变化,2、关注代词,3、辨明意义用法,4、注意特殊情况,1、了解古今变化,文言虚词的古今变化情况大致有以下四种:,(1)有的消失了。,如: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 ,则至者少。,“夫”作为 发语词,现在已经不用了。,(2)

38、少数沿用下来。,如: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 是”现在还用。,(3)有的用 法发生了变化。,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也” 是语气助词 ,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而现代汉语的 “ 也 ”是表 示重复的副词。,(4)有的已被别的词所代替。,如:无能为也矣。,助词“矣” 已被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了”(“呢”、“啊”)所代替。,2、分清虚实,文言虚词大多从实词借用或虚化而来。因此,有的词可以是实词,也可以是虚词。如“以”,在“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句中可以译为“用”(虚词),而在“皆以美于徐公”句中可以译为“认为”(实词)。,3、辨明意义和用法,一个文言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之”,可以作代词、

39、助词、动词。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句中的两个“于”都作介词,但前一个“于”作“从”解,后一个“于”作“比”解。而相同的用法也可以用不同的文言虚词来表示,如“皆、悉、咸、举”都可以用来表示范围。归去来兮辞中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中的“以”和“而”都是连词,在句中的用法也完全相同。,例,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答案 ,A,介词,“凭”,介词,“把”,副词,“恰逢”、“正赶上”,副词,“恰逢”、“正赶上”,副词,“已经”、“以后”,副词,“已经”、“以后”,连词,“不论”,连词,“不论”,4、注意特殊情况,文言虚词中的特殊情况主要指以下几类:,(1

40、)兼词。兼词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如: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2)虚词连用。,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3)双音单音。,如: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焉”、“耳”、“矣”三个语气词连用,起到了加强语气 的作用 ,语气的重点落在最后一个“矣”上。,“因为” 是两个词,“因”解为“于是”,“为”解为“写”。,“诸”是“之”和“于”的合音。,虚词词性,代替名词、名词性词组成句子的词。分为三类: 人称代词。如“吾”、“尔”、“汝(女)”; 指示代词。如“是”、“此”、“彼”、“兹”等。 疑问代词。如“何”、“奚”、“焉”等。,代词,例如: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问今是何世,

41、乃不知有汉。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 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副词能修饰动词、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数量词。,例如: 公【为我】献之。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王。 请【以剑】舞。 【以资政殿学士】行 故燕王欲结【于君】。,介 词,与名词、代词及某些名词性词组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处所、时间等意义的词。介词结构主要充当句子的状语 。, (公子)欲以客往复秦军,与赵俱死。 夸父与日同走。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 (于)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

42、问(张)巡。,例如: “而” 河水清且涟漪。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连 词,用来连接各类实词、词组成分句的词。根据连词所表示的关系,可以分为联合连词、偏正连词。表联合关系又可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承接连词四类。表偏正关系的又分为让步转折连词、因果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连词、目的连词等。,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以”作介词后面跟名词或代词或名词短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中充当状语,例: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以”作连词时,后面通常都是动词,例: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助 词,古代汉语中的助词指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词。它

43、一般分为: 结构助词(“之”), 语气助词(“焉”“为”)、 音节助词(“其”“之”“而”),叹词,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蟹六跪而二螯,假设:如果,假如,1.连词,并列:又或不译,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转折:但是,却,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顺承:就,接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并且,而且,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因果:因而,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修饰:地或不译,而,其,其皆出于此乎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吾其还也 其孰能讥之乎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推测)大概 (希望)应当,一定 还是 (反问)难道、岂 (强调)真的,2008年高考福建卷,下列各组

44、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因载而与之俱归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 吾乃今日睹而赎之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C. 而申乎知已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 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 秦亦不以城予赵,【解析】A项“之”, 一为代词,他;一为助词,无实义。B项“而”,两者皆表顺承,无实义;C项“乎”,一项相当“于”,表示动作的对象,对,对于;一项用在句中,表停顿。D项“以”,一项表凭借,译为依据;一项表示动作处置的对象,译为“把”。,B,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

45、人谁肯固矣!” 1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项城为叛军困 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为君翻作琵琶行,【解析】 B项的“为”是动词,译为“作、做”,其他三项中的“为”均为介词;A项的“为”译为“被”;C项的“为”出自项脊轩志,译为“对”。D项的“为”,译为“替、给”。 【答案】 B,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4题。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

46、,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选自左传) 【注】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然明也是郑国大夫。,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不知木兰是女郎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是吾师也 A B C D 【解析】 为“这”;表示判断,“是”;为“对,正确”。 【答案】 B,4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解析】 D与题干中“于

47、”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C两项为 “比”。 【答案】 D,【参考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7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袄( )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5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 ( ) A遂 而 则 B乃 而 故 C乃 以 则 D遂 以 故,5.【解析】乃:竟然;而:连接相承关系;故:所以。 【答案】B 6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是( ) 惟其言而莫之违 援琴撞之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A B C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