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传染病总论.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839939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9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传染病总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传染病总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9传染病总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9传染病总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9传染病总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传染病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传染病总论.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总论,学习意义及重要性,1,掌握传染病的慨念。 2,掌握感染的慨念。 3,熟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 4,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及临床特征。 5,熟悉传染病的预防。 6,了解传染病的范围,当前对传染病的认识 7,各种名词及慨念。,传染性疾病总论,慨念: 一,传染病的慨念:是指由病原微生物感染 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 造成流行的疾病。 二,感染性疾病的慨念: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 疾病,包括传染性和非传染性感染病。 三,传染病学研究的范围: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 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四,传染病的流行状况,四,传染病的流行状况: 1,传染病总体发病率下降,

2、经典传染病显著减少。 2,部分传染病回潮,霍乱、结核、脊灰 3,少数传染病如,性传播疾病呈增加趋势。 4,再现传染病如,AIDS、军团病、SARS、埃博拉病毒、人猪链球菌病、禽流感、甲型H1N1、H7N9流感等。 5,部分传染病年龄上移如,麻疹、腮腺炎。 6,院内感染,耐药菌株感染增加。,第一节感染与免疫,一:感染的慨念 1,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 互斗 争的过程。(病原体可来自体内或体外) 2,传染:是指病原体通过一定方式从一个宿 主个 体到另一个宿主个体的感染。(来自 宿主 体外病原体引起的感染) 构成传染或感染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因素:病原体、 人体、环境。,3,共生状态:有些

3、微生物、寄生虫与人体之 间达到了互相适应、互不损害对方的状况 4,机会性感染,寄生物离开固有的寄生部位 而达其他部位。 5,首发感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6,再次感染,被同一种病原体第二次感染,7,重复感染,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 一种病原体感染。 8,混合感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9,重叠感染,在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一 种病原体感染。 10,继发感染,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 的其他病原体感染。,11,医院获得性感染。(48小时后) 交叉感染,医院内通过患者或医护人员直 接或 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 内源性感染,患者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自 身感染 医源性

4、感染,诊疗过程或医疗器械消毒不严 所致。 12,社区获得性感染。 13,难治性耐药性感染。,感染过程的表现 感染谱,五种不同的结局 1,病原体被清除 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可获得 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可转变为病原携带者。 3,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有典型临床表现,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病原体被清除,可转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4,病原携带状态(带病毒、细菌、虫)病菌可排出体外,急性携带 者3月,慢性携带者3月,乙肝携带者6月。 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 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者次之,显性感染最低。,、,三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1、侵袭力:病

5、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和繁殖的能力。直接入侵,粘附,受体结合,定植因子,伤口入侵。 2、毒力:毒素及其他毒力因子,毒素有内毒素,外毒素。其他毒力因子有穿透能力,侵袭能力,溶组织能力。 3、数量:同一种病一般病原体数量与致病力成正比,不同的疾病病原体数量可不同,伤寒10万,菌痢10个。 4、变异性:病原体因环境,药物,遗传等因素而变异,有的致病力减弱,有的增强。,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 1保护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屏障 吞噬作用 体液因子 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因子 K细胞、NK细胞 淋巴因子 体液免疫 B 淋巴细胞 抗体 2、损伤性免疫 细胞性 IV 变态反应 属

6、特异性免疫应答 体液性 ,第二节传染病的发病机制,传染病的发生于发展都有一个共同点特征,就是疾病发展的阶段性。 传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1、入侵部位:病原体入侵部位与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入侵部位适当,病原体才能定植,生长,繁殖及引起病变。 2、机体内定位:各种病原体的机体内定位不同,各种传染病都有其各自的特殊规律。 3、排出途径: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排出病原体的途径,是病人,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都有传染性的重要因素。 传染期不同。,二、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组织损伤和功能受损是疾病发生的基础 1, 直接损伤 2,毒素作用 内外毒素 3,免疫机制,三: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1,发热 2,代谢改变 蛋白

7、代谢 糖代谢 水电解质代谢 内分泌改变,第三节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 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转归过程 一,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 1,传染源:指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动物源性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易感者的途径。水平传播(呼吸道,消化道,接触,虫媒,血液体液)。垂直传播(母婴传播)先天性感染(出生前从母亲或父亲获得) 3,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人畜共患病 2,社会因素,第四节传

8、染病的特征,一,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传染期,传染病患者有传染性的时期。 隔离期 3,有流行病学特征: 流行性 季节性 地方性 外来性 4,有感染后免疫: 再感染,痊愈后再度感染。 重复感染,疾病尚在进行中再度被同一病原体,:,二,临床特点 1,疾病发展的阶段性 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 检疫和留观的重要依据。 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为止。 症状明显期 恢复期 复发:体温已正常一段时间,病初的症状再度出现,潜伏的病原体再度繁殖。 再燃:体温未降至正常,又再发热。 后遗症:机体功能未恢复正常(半年为限),2、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1、发热 热度 低热

9、体温上升期 中度 极期 高热 体温下降期 超高热 热型 稽留热,间歇热,驰张热,回归热 2、皮疹 时间 形态 分布 顺序,1)疱疹 ,2)斑丘疹,3)出血疹 4)荨麻疹,3、毒血症:发热,疼痛,厌食,意识改变,呼 衰,休克,肝肾损伤。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 三、临床类型 急性、亚急性、慢性 轻、中、重、暴发型 典型、非典型,感染的相关慨念 菌血症:指血液中存在活菌,可能为暂时性自限性也可能引起毒血症。 败血症:指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引起的毒血症。 脓毒败血症:指化脓性细菌或伴有局部化脓性病灶的败血症。 毒血症:指血液循环中存在大量毒素和炎症介质并引起全身中毒反应,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

10、) :指感染或非感染损害因子引起的全身过度炎症反应及临床表现。本质上相当于毒血症的现代名词。 ( SIRS)的临床诊断依据为体温38或36;心率90次分钟;呼吸急促,20次分钟;或通气过度,PAco2427KPA(32HG) ;外周血白细胞1210L或410 L ;或白细胞总数正常,但中性杆状核粒细胞(未成熟中性粒细胞) 10。由损伤因子导致上述2项即可诊断。,;,脓毒症:感染引起的SIRS。根据微循环障碍及器官损伤程度分为: 脓毒症,存在感染的证据,并符合SIRS临床诊断标准。 严重脓毒症,低血压,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第五节传染病的诊断,早期明确传染病的诊断有利于患者

11、的隔离和治疗。诊断要综合分析下列三个方面资料 一,临床资料 二,流行病学资料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 1,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生化检查。 2,病原学检查,直接检查病原体,分离培养病原体,检测特异性抗原,检测特异性核酸。 3,特异性抗体检测。 4,其他检查。,第六节 传染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治疗传染病的目的:不但在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还在于控制传染源,防止进一步传播。 综合治疗原则:治疗、护理、隔离、消毒、一般治疗、对症治疗、特效治疗的原则。 二、治疗方法 (一),一般及支持治疗 1,一般治疗 隔离和消毒,隔离分类,消毒分类 护理 心理治疗 2,支持疗法,饮食,补充液体

12、及盐类,给氧,(二)病原治疗 1,抗菌治疗 2,抗病毒治疗:(广谱,) 3,抗寄生虫治疗 4,免疫治疗 (三)对症治疗 (四)康复治疗 (五)中医治疗,第七节 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传染病分类 甲类 2 37种 乙类 27 丙类 11 报告时间:甲类 城市、2小时 农村、6小时 乙类 6小时 12小时 丙类 24小时 24小时 接触者 检疫,密切观察 携带者 动物性,二、切断传播途径 隔离:严密,呼吸道,消化道,血液体液 接触,昆虫,保护性隔离。 消毒:疫源地消毒(随时及终末消毒),预 防性 消毒。 消毒方法,物理及化学消毒法。 三、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抗体免疫力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主动 疫苗 被动 抗体,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