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小石潭记》(第1课时)课件 (新版)语文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4125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小石潭记》(第1课时)课件 (新版)语文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小石潭记》(第1课时)课件 (新版)语文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小石潭记》(第1课时)课件 (新版)语文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小石潭记》(第1课时)课件 (新版)语文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小石潭记》(第1课时)课件 (新版)语文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小石潭记》(第1课时)课件 (新版)语文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小石潭记》(第1课时)课件 (新版)语文版.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柳宗元,第1课时,激 趣 导 入,高山流水的旷远让我们深深陶醉其中,我们不得 不叹服大自然的神奇。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走近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 又称“柳柳州”。唐代中期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与 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曾参与王叔 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永 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 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 风景佳绝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 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柳宗元的

2、山水游记在 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被后人誉为“刻画山水的圣 手”“游记散文的宗师”。他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 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传 世,代表作有江雪黔之驴捕蛇者说永州八记 等。,文题解说,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 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 之情。“小石潭”点明地点,也是“记”的对象。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 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题目点明了文章的 主要内容。,创作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因拥护王叔文的 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政治上的失意,使

3、他寄情于 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被贬后 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此间共写了八 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本文便是 其中之一。,基础知识,1.听读。听课文录音,标记不熟悉的字的读音和长 句的断句。 从小丘 西行 百二十步,隔 篁(hung)竹,闻 水声, 如鸣 佩环,心 乐之。伐竹 取道,下见 小潭,水尤 清 冽。全石 以 为底,近岸,卷(jun) 石底 以出,为坻 (ch),为屿(y),为嵁(kn),为岩。青树 翠蔓,蒙络 摇 缀,参差 披拂。,/,/,/,/,/,/,/,/,/,/,/,/,/,/,/,/,基础知识,潭中 鱼可 百许头,皆若 空游 无所依。日光 下

4、澈,影布 石上,佁(y)然 不动;俶(ch)尔 远逝,往来 翕(x)忽,似与 游者相乐。 潭 西南而望,斗折 蛇行,明灭 可见。其岸势 犬牙差互,不可 知其源。 坐 潭上,四面 竹树环合,寂寥(lio) 无人,凄神/寒骨,悄怆(chung) 幽邃(su)。以 其境 过清,不可 久居,乃 记之 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ng)古,余弟 宗玄。隶(l)而 从者,崔氏 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翻译全文,1.小组合作,根据课文注释和自己的理解,试着翻译 课文。 2.小组展示,全文分为五段,

5、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 给大家讲解,并点出本段中的重点字词。,水尤清冽: 卷石底以出: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清凉。,翻卷。,穿过,透。这个意义后写作“彻”。,散布,铺开。,翻译全文,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翕忽: 斗折蛇行: 其岸势犬牙差互:,愣住的样子。,忽然。,轻快敏捷的样子。,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 行那样弯曲。,其,代指溪流;势,形状; 差互:互相交错。,翻译全文,寂寥: 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 隶而从者:,寂静,空旷。,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幽邃, 幽静深远。,以,因为;境,环境;过,过于,太;清, 凄清,冷清。,随从。,翻译全文,3.讲解疑难语句的翻译。,从小

6、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西”,方位词作状语,译时要补出省略了的介词“向”,讲 作向西。“步”,古时是量地单位,一步合当时六尺。史 记秦始皇本纪:“舆六尺,六尺为步。”要注意的是,古时 举足两次为一步,今天举足一次为一步。也就是说,古时的一 步,等于今天的两步;今天的一步,等于古时的半步,又叫作 “跬”。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里 的“跬”就是古时的半步,今天的一步。“百二十步”,作行 的宾语。“篁”,读hung,竹林。“如鸣佩环”有两种分析 法,一种是作补语,摹拟水声;一种是作分句,主语“声”承前省 略。“佩环”,古人系在腰带上的玉制装饰品,行则有声

7、。 “鸣”是使动用法,意思是发出响声。“乐”,动词,喜爱。 “之”指代这个地方,但不是小石潭,因为小石潭是在伐竹取 道之后才见到的。,翻译全文,全句的意思是:从小丘向西走了一百二十步,隔着 竹林,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相 碰发出的声音,心里很喜欢这个地方。,翻译全文,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全石以为底”,就是“以全石为底”,意思是拿整块石头 作为底。“以”和它所介的词语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一 般是作状语和补语。“以”所介的词语,为了强调它,有时 可以提到“以”字的前面,如成语“夜以继日”“一言以 蔽之”中还保留着这种句法。“卷石底以出”中“卷石

8、底”就是卷起石底,也就是石底卷起。汉语中有一类动词 所表示的动作方向很难说是从主语到宾语,例如“他流泪 了”,是泪自己流下来,还是被人流下,就说不清。这类动 词,词义不变,主语和宾语可以互调,而动词并不转为被动。 “卷石底”,既是“卷起石底”,也是“石底卷起”,意思 一样。“以”相当于“而”,可以不译,连接两个动词。,翻译全文,“为坻”,成为坻。“坻”读ch,水中的小洲、 高地。“屿”,小岛。“嵁”,读kn,指不平的 岩石。“岩”,指峭壁。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石潭拿整块石头作为底,靠 近岸边的地方,石底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 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翻译全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

9、所依。 这是个并列关系的复句。“可”本是能愿动词,用 在数词前面,词义由可能引申为约计,属副词;“可 百许头”,大约一百来头。“许”用在数字后面,也 是表示约计的,相当于现在的“光景”“左右”等。,翻译全文,“空”是名词,作“游”的状语,意思是在空中。“空游”就是 无所依,“空游无所依”是联合结构的复杂谓语,前后互相补充。 犹如“裹足不前”,把脚裹住,就是停止不前。“所依”是所字 结构,在句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名词,实际上是“所依之物”的 省略。“无所依”,没有可以依托的东西。“若”用在动词前 是副词,好像、仿佛的意思。“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天空 中游,没有什么依托的东西。这是形容潭水的清澈

10、见底。“空” 只是“游”的状语,“若”作状语,修饰“空游无所依”,“皆” 作状语,修饰“空游无所依”。 这句的意思是:潭中的鱼大约一百来头,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 依托的东西。,翻译全文,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西南望”的“西南”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趋向, “潭”是“西南”的定语,“而”连接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 实际上省略了一个介词“向”。“斗折蛇行”的“斗”和 “蛇”是名词作状语,意思是山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 爬行那样弯曲。“斗折”和“蛇行”,结构并列,意思相同。 名词作状语,既保有名词本身的意义,还要从它作状语的用法 上,加上有关的词来理解,如这里的“斗”和“蛇”

11、是表示比 喻的,所以它的前面隐含了一个“像”。,翻译全文,“明灭可见”的前面隐含了一个“其”字。站在高处看,曲 曲折折的泉流,有的地方看得见,有的地方看不见,看得见的 为“明”,看不见的为“灭”;因为泉水弯弯曲曲,所以一段 明,一段灭,明而又灭,灭而又明,其明灭隐显皆可见。 这句的意思是:向小潭的西南望去,只见那溪流像北斗七星 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翻译全文,4.特殊句式的翻译。,全石以为底。 如鸣佩环 卷石底以出 日光下澈 斗折蛇行 坐潭上 以其境过清 影布石上,(倒装句。宾语前置,应为“以全石为底”。),(倒装句。主谓倒装,应为“如佩环鸣”。),(倒装句。

12、主谓倒装,应为“石底卷以出”。),省略句。应为“日光下澈(潭水)”。,省略句。应为“(溪水)斗折蛇行”。,省略句。应为“坐(于)潭上”。,省略句。应为“(余)以其境过清”。,省略句。应为“影布(于)石上”。,整体感知,1.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条理十分清楚,请说 说本文的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整体感知,2.作者及随行人员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么?,清脆悦耳的水声,带来的内 心的喜悦,“向往”是伐竹 的动力。,整体感知,3.说说文中依次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在对哪些 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本文写了“小石潭”周围“竹树环合”“青树翠蔓”的环境,“卷石底以出”的特点,写了水清鱼欢、源流曲折、岸势差互;水声,游鱼。,整体感知,4.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 句回答),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全文。 2.翻译课文,用现代汉语写一篇介绍小石潭景 色的文章。,板书设计,小石潭记,发现小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潭中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