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导论模式的实践与反思.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4265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1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史导论模式的实践与反思.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以史导论模式的实践与反思.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以史导论模式的实践与反思.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以史导论模式的实践与反思.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以史导论模式的实践与反思.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史导论模式的实践与反思.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史导论模式的实践与反思.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以史导论模式的实践与反思,嘉兴三中 周 崴 2011.10.27,一、什么是“以史导论”模式,1史 早期的定义中,趋同于将史料分为直接史料、间接史料。 傅斯年:“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己经中间人修改或是省略或转写的,是间接的史料。” 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扩大,对史料的定义又有了新的看法 。 不仅包括各种各样的事实材料,如历史文献、遗迹器物、口述材料等,也包括了各种理论材料,如史学理论观点、研究动态、研究成果等,甚至可以将通俗历史读物列入史之中。,三国演义是史料吗?,三国演义不是研究三国历史的史料,但是可以作为研究罗贯中思想和中国小说史的史料。,2导 一是指教师以归

2、纳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此展示蕴藏在历史表象背后的运行逻辑(内容上的引导);二是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独立探究”这一由浅入深的参与过程逐步学会学习(方法上的引导)。,3论,通常情况下,它应是一个基本观点或是一个基本的历史结论。 “论”的形成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流程:史料切入问题引导师生研讨形成共识 “史”、“论”、“导”三者的关系是:史是基础,论是灵魂,导是桥梁。,二、以史导论的价值,1不是为了补充教师讲述的内容,不是为了学生适应考试的题型而进行的训练,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能力和方法,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 2符合课改的方向和历史学科的本质 3

3、 用事实说话,培养证据意识。 4 ,三、如何操作?,1确定重点与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2选择史料 并不是教材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值得用材料来说明 。 ()一般情况下,尽可能选用史实性的材料,商榷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我国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50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4、,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谈话 问:据材料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何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应通过怎样的材料来体现?,(2)选择经得起推敲的史料,“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福煦,福煦的原意是?,(8月26日)周恩来发表讲话:“美帝国主义企图在朝鲜打开一个缺口,准备世界大战的东方基地。因此,朝鲜确实成为目前世界斗争的焦点,至少是东方斗争的焦点。现在,我们对于朝鲜不仅看为兄弟国家的问题,不仅看为与我国东北相连接有利害关系的问题,而应看为重

5、要的国际斗争问题。,杜鲁门6月27日发表声明,表示:“对朝鲜的攻击说明,共产主义现在要使用武装的侵犯与战争。共产党部队对台湾的占领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与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3)多样化地、多角度地选择史料,(4)不要断章取义地选取材料,“在目前的情势下,我们反对将战事从朝鲜扩大到包括赤色中国。对赤色中国进行所谓有限度战争会增加我们所冒的风险,会将我们的力量耗费在一个并非战略要津的地区。赤色中国并非寻求主宰世界的那个强大国家,坦白地说,从参谋长联席会议观点来看, 这个策略会让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错误的战争。” Bradley1951年5月1

6、5日在美国参议院军事外交关系委员会前作证的声明,(5)选用的材料最好是学生有兴趣、又与教学目标相符,有价值又有趣,3使用史料 (1)弄清材料的背景,防止误读,辛亥年腊月二十六,孙中山向参议院辞职,并咨文参议院:“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且袁君富于经验,民国统一,赖有建设之才,故敢以私见贡荐于贵院。请为民国前途熟计,无失当选之人。大局幸甚。”,孙中山真的这么想吗?,(2)要注意材料的教学可操作性,(3)要挖掘史料的价值,“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争斗。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行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

7、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末 ,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演说,材料:“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握起来,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我要求国会准许我使用应付危机的唯一剩余的手段向非常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就像在实际遭受外部入侵时所应授予我的大权。” 罗斯福就职演说 从这一材料中你主要得到的是什么信息?,经济危机导致了社会动荡。19291932年,美国共发生了2700次罢工和游行示威。1932年9月,亚特兰大州出现了美国法西斯协会,又名“黑衣社”,公开鼓吹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的萧条与苏联

8、五年计划导致的工农业迅速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美国知识分子中,左翼思潮也开始盛行,把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视为社会道德的顶峰。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受到来自左右两方面的挑战。,当世上其他国家,至少就自由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经济陷入一片停滞现象之时,唯独苏联,在其五年计划指导下,工业化却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之中。更令人惊奇的是,苏联境内毫无失业现象。于是不分意识形态,众人开始以苏联为师。 他们看到的苏联经济,虽然处处可见其原始落后缺乏效率的痕迹,更暴露斯大林集体化和大规模镇压的残暴无情。可是这些印象,都不及苏联经济不为萧条所动的成就深刻。 他们关心的对象,乃是本身经济体系的崩溃和西方资本主义失败的程度

9、。苏维埃制度有什么秘诀?有何值得学习的经验吗?此起彼落,模仿苏联五年计划之举纷纷出笼。一时之间,“计划”一词成为政界最时髦的名词。 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西方国家从苏联那里看到了什么?,(德国)加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的、严密的控制。这种控制主要表现在国家操纵了货币金融、对外贸易以及对全国各种资源的调拨。德国在减少失业、恢复经济和发展生产方面要比它的邻国法国成功得多。当然,在这种成功背后,德国人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们被剥夺了基本的民主与自由,并使纳粹能够凭借比较强大的经济潜力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把德国民族引向灾难。 李植枏20世纪世界史 德国采取的是什么政策解决经济危机的?,“这乃

10、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争斗。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行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末 ,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演说,胡佛的担忧有没有道理?,材料:“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握起来,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我要求国会准许我使用应付危机的唯一剩余的手段向非常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就像在实际遭受外部入侵时所应授予我的大权。” 罗斯福就职演说 从这一材料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4导出结论 (1)结论应

11、该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上,商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体现了新中国怎样的外交原则?,“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争斗。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行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末 ,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演说,(2)一段材料可以得出多个结论,要注意设问的角度,(2)一段材料可以得出多个结论,要注意设问的角度,材料:“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

12、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握起来,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我要求国会准许我使用应付危机的唯一剩余的手段向非常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就像在实际遭受外部入侵时所应授予我的大权。” 罗斯福就职演说,罗斯福解决危机的手段是什么/为什么要把给人民工作作为首要任务/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的主要是哪些行业或设施/罗斯福的广泛行政权力来自谁的授权?,(3)对难解的材料设置必要的问题层次,材料: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

13、;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上海)节选,(1)从本材料看,中美在哪些方面达成共识? (2)有歧义的地方有哪些? (

14、3)从共识和歧义发表在同一公报中,你有何启示?,或 请回答: 1、从本材料看,中国在哪些方面使美国确认了美国的立场?为什么要确认? 2、中国在哪些方面采取了暂时保留的立场?为什么同意保留? 3、从中美联合公报(上海)有关内容的确认和保留,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四、注意的几个问题,蒂姆洛马斯( Tim limas)所著历史理解的教学与评价中证据一章内容提到(叶小兵翻译): 1.许多材料是难于理解的(尤其是原始方式下的文献)。 2.过分地改写、编辑等会造成问题。(这可能会使学生得到歪曲了的印象)。 3.频繁运用史料常会使学生感到厌烦。 7.最有趣的材料并不总是最有用的。,讨论: 你所知的以史导论模式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你觉得该如何改进?,敬请批评指正!,2011-10-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