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以人化文小学品德文化主题教学漫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42741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文化人以人化文小学品德文化主题教学漫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以文化人以人化文小学品德文化主题教学漫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以文化人以人化文小学品德文化主题教学漫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以文化人以人化文小学品德文化主题教学漫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以文化人以人化文小学品德文化主题教学漫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文化人以人化文小学品德文化主题教学漫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文化人以人化文小学品德文化主题教学漫谈.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以文化人 以人化文 小学品德文化主题教学漫谈,QQ:708981767 Email:,杭州市省府路小学 苏 艳,何谓文化?,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 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狭义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余秋雨先生说: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小学品德文化主题教学之困惑,小学品德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 文化主题以散点的方式渗透在12册教材的六大主

2、题板块中。以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为例,文化主题的教学内容主要包含民族文化和世界异文化两个类别,集中在“我的家乡”、“我是中国人”和“我与世界”主题单元,每个单元下又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按照教材编写的同心圆外展,螺旋上升的系列编排,占总教学内容的 38.8%。,虽然文化特性丰富而多元,但在小学品德教学却表现出一些困惑: 大象无形: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认知和理解都存在一定的难度,而中外文化不拘一格、包罗万象,文化主题教学内容信息量巨大,探究点众多,如何取舍?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民族灵魂的理解更为困难,抽象的文化概念如何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 认同降低:伴随着国家开放,带来形形

3、色色表现外国意识形态的东西,对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冲击。,“00后”小学生文化认同的调查研究,在杭州市西湖区随机选取3所城区公办学校、2所农村公办学校、2所民办学校作为样本。每个样本都随机选取四、五、六年级各一个班级进行调研。调研实际发放问卷835份,回收有效问卷816分,有效回收率为97.7%。 在调研样本中,四、五、六年级学生数之比分别为33.8 32.7 33.5 ;男、女生之比为 50.6 49.4 ;城区公办学校、农村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学生比例为43.4 29.9 26.7。,理解差异: 中外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性,差异既是多元文化外在表现,又是各民族共性精神价值的体现,如何

4、正确把握文化主题在品德教学中的价值维度?如何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异文化的关系? 教师们也普遍感到文化主题渗透在六大单元中,如何把握好其目标的螺旋上升的维度?如何培养学生基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辩证思维?,以文化人 以人化文:文化主题教学的意义,“以文化人”源自于周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阐述了文化对人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中国知名的文化学者李德顺先生指出:文化就是“人化”和“化人”。“人化”是按人的方式改变、改造世界,使任何事物都带上人文的性质;“化人”是用文化成果来培养人,使人的发展更全面、更自由。在小学品德学科教学中,立

5、足于文化,借文化的力量培养具有日益开阔、超前、优秀的素质,培育“胸怀祖国”的未来世界公民有着重要的意义。,2011年国家新修订的课程标准 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创新方法、 力求减负、 审慎设计 四项内容强化“德育为先” 强化国家意志与核心价值观 强化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强化民族的认同感。 强化法制教育的内容。,2011年国家新修订的课程标准 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尊重不同国家和

6、民族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的目标。,从教学内容看对文化主题的学习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育人的目的来看,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品德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让学生在热爱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能够以“世界公民”的胸怀来尊重、包容异国的文化传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化之精华,推动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把民族自尊基础上的国际主义和国际理解基础上的爱国主义两种思想统一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为胸怀祖国的世界公民。,“文化主题”的教学策略,小学品德文化主题教学的目的,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关于“文化”的知识,而且是向学生传递对于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

7、握识别文化、理解文化、反思文化三个层次的能力。,“文化主题”的教学策略,化大为小,立足传统; 同点相较,保持中立; 精选亮点,踩点踏面; 追根溯源,尊重借鉴; 化点为线,螺旋上升; 调查探究,促进反思;,大题小做,小题大做,大题小做 在课堂中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多元传统文化和世界异文化具体化,演变成孩子可以接受的有代表性的研究点,把深远的大目标化作浅近的小目标,让学生的认识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循序渐进地提高,从而坚定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培养民族感情,内化民族意识,升华民族精神。同时又能以“世界公民”的胸怀来尊重、包容别国的文化传统,学习和借鉴世界各民族文化之精华,推动中华文明的进步

8、和发展。,小题大做,要抓住有代表性的小切口,从中挖掘其中蕴涵的深意,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多角度地、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全球的胸怀和视野,具备国际责任感和人类共同荣誉感,从而培育“胸怀祖国,走向世界” 的合格公民。 “小题大做”的关键是抓好“小题”。,策略一:化大为小,立足传统;,化大为小文化识别,重在特征; 要了解一种文化, 首先要识别它的存在及其特征。学习民族文化和异文化,让学生在识别一种文化现象的基础上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培养他们识别文化的能力,而不是追求面面俱到地展示关于文化的知识点。 多彩服饰品社 四下 第四单元 案例中将盘扣作为文化载体,有意识地将“盘扣”知识

9、提升到文化的高度上,把中国文化中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和祝福包含其中,使教学从肤浅的外在形式精美的层面中走出来,探究其文化内涵,立足传统,把优秀民族文化分量做足。,策略一:化大为小,立足传统;,立足传统民族精神,文化之根; 汉字的演变五下 人教版 文化主题的学习并非空泛知识的传授,加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必需的。要真正理解和接受异文化,理解差异、谋求沟通,必须有深厚的民族传统作为基础;一旦缺乏这方面的培养,在理解吸收他国文化时必将造成对本民族文化的不屑与遗弃。,策略二: 同点相较,保持中立。,品德与社会教材图文结合,留白较多,一方面为创造性开发课程资源留下空间,但也考量着教材编写者和教师在实

10、施文化主题教学时,是否保持科学客观的中立价值取向,对学生理解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策略二: 同点相较,保持中立。,同点相较同类可比,科学严谨; 在文化识别中,为凸显文化特征而进行差异比较时,须处理好本民族文化和异文化之间,异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以中立的价值取向,严谨性和科学性地发现它存在的形式,表述特征差异。,保持中立突出特性,兼顾整体;,小学生由于身心特点,对文化的态度与情感更是依赖于教师传授时所使用的语言和媒体课件营造的氛围,虽然在对小学生文化识别能力的培养中,从强调文化特殊性的角度以及从学生兴趣的角度来看, 教师选择典型性素材无可厚非,但是切不可为突出特殊性, 单凭个人的情感和判断,

11、偏重或人为凸显某一种文化,在比较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对文化优劣的评判,甚至对某一文化进行过度认同或者排斥,在“一褒一贬”中造成学生的文化错觉。对于文化差异的比较, 完全可以以不同人的观点或视角的形式呈现出来, 让学生知道, 对于文化差异, 存在不同的观点。,策略三:追根溯源,尊重借鉴,追根溯源发现本质,了解渊源 能够识别某种文化的特征, 并不意味着能够了解这种文化。就好比认识一个人, 并不一定意味着理解这个人。学生只能看到这种文化的表象, 根本不知道这种文化的渊源、内涵和意义,就会简单地把他们所不理解的群体看成是一群文化上的怪人。在“我与世界”主题单元的教学中,存在着为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教师会

12、选择各种新奇百怪的例子,却忽略或者无视它的整体特征。 三下世界真奇妙,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池田大作认为:“立足于生命尊严、尊重人权等理念的对话是不可或缺的。即使有不同宗教、文化和历史的背景,也必须找出相互理解的共通点。”因此,在文化主题教学中,不能拘泥于文化差异、扩大差异,而应该在差异中寻求共同点,放大共同点。而这恰恰是文化内涵共性之所在,是世界文化相互理解融合的基础。,尊重借鉴了解尊重,融合借鉴,放眼现代世界品社六下 造成文化相互理解障碍的东西,并非来自文化事物本身具有的多样性意义上的差异,而是人们未能追根溯源其文化共性特征产生的差异。一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文化个性,是一个民族,

13、一种文化的独特的尊严。只有学会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尊重他人的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积极地学习,尽可能地达成共识,才能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和包容。,策略四:点面结合,踩点踏面,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品德与社会的文化主题教学内容是呈散点式的,它体现了不同的面之间的相互关照。因而,教师在进行设计和教学的时候必定面临着一个如何根据文化主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众多的面中选择深入点的问题。,策略四:点面结合,踩点踏面,点面结合精选亮点,多元层面 以点带面点要深入,

14、面要丰富,“点”让学生抓住文化特征,深刻体验感悟;“面”让学生整体感知其丰富性。仅有“面”是浅薄的,仅有“点”是单调的。只有将“点面结合、以点带面”才能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集于一身,这也恰恰是教学魅力之所在。,策略五:化点为线,螺旋上升,小学品德教学内容是螺旋上升的,指的是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螺旋”体现在学习主题的相同而内容的深度、广度的递进,“上升”体现在层次的提升而深度、广度的适度加深。 化点为线文化为珠,目标为线 螺旋上升层层深入,阶梯推进 “春节”主题教学内容及目标序列,学生文化识别、文化理解、文化反思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低年段只

15、渗透文化的识别, 而忽视文化的理解,随着年级的增高才更多地重视文化理解的内容。实际上, 在儿童的任何一个年龄段, 都能够发展起与他们的思维水平相当的文化理解能力,因此在教学中,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 既揭示共性, 又不淡化特性,既要把握其螺旋上升之路,化点为线,设定层层深入的坡度,引导学生一步步从微观的文化情境深入体验,增强学生文化理解的能力,培养跨文化的观察和体验能力,在文化识别和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反思。,策略六:穿越西方,创新“传统”,在全球化的冲击下,出现了民族文化的危机。一些国家通过政治经济等手段进行文化扩张,努力使其文化扩张为世界的一种主流文化。处于弱势的民族文化会渐渐的被同化,

16、失去自己的主体性。正所谓“欲灭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 然而我们弘扬民族文化并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只穿旗袍的人,而是教会学生思考如何保留旗袍元素,运用西服的制作原理,改良旗袍,这也为在当今世界里“做中国人”找到意义。 调查探究回归生活,数据说话,策略六:穿越西方,创新“传统”,促进反思辩证思考,理性批判 通过这些反思和创新实践作业,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使学生意识到在文化冲突中,必须对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要认识到曾经有过的辉煌,也要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千年从未中断,是因为它具有包容性,不断地把“他者”包容进来

17、,不断地创新自己,从而在同“异”和“变”的缠斗中不断地把“同”和“不变”阐释或生产出来。,在品德教学中识别、理解文化并不是最终目的, 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不同文化,学会反思,从而学会批判性地继承和创新文化。这种反思能力不仅仅是对异文化的批判思考能力, 也包含了在异文化作为参照系的背景下, 反思本民族文化的能力。这种文化反思的能力被称之为文化自觉。这样才能在与各个民族的交往中,在努力保持本民族文化特点的同时,主动积极的去了解其它民族文化的特点,使得我们的民族发展的更好完善自己,更好的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化反思、文化创新的思维品质奠定基础,对于立足于现实社会的公民意识培养,有着现实的

18、意义。,文化主题教学的思考和展望,事实证明,小学品德课程中实施文化理解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的优势和价值,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品德学科综合性、活动性的特征,以多种体验活动的形式,全面了解世界文化,逐步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国际理解交流合作的能力。而“十八大”中将发展中国软实力作为发展目标,不仅要成为经济强国,更要成为文化强国,我们的学科研究还有很广阔的空间。,而实施文化主题教学,要求广大教师具有基本的全球意识、国际视野,要有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具有全局观念和品质。他不仅是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也是一名世界公民。然而,现阶段中小学品德教师还比较欠缺,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理解能力,不断拓宽教师的文化视野,成为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新型教师。,文化具有三性,即继承性、吸收性和创造性。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创造新的民族文化 是我们的责任! 著名历史学教授苏渊雷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谢谢聆听! 多提宝贵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