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D诊断与阶梯治疗09年11月继续教育_.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43510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15.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DD诊断与阶梯治疗09年11月继续教育_.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DDD诊断与阶梯治疗09年11月继续教育_.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DDD诊断与阶梯治疗09年11月继续教育_.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DDD诊断与阶梯治疗09年11月继续教育_.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DDD诊断与阶梯治疗09年11月继续教育_.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DD诊断与阶梯治疗09年11月继续教育_.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DD诊断与阶梯治疗09年11月继续教育_.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退行性腰椎间盘病诊断和阶梯治疗,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脊柱外科 黄东生 叶伟 苏培强 彭焰 梁安靖,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DD)定义,椎间盘组织在多种原因综合作用下发生细胞介导异常、生物化学变化,引起老化加速,椎间盘力学特性改变,使邻近骨、关节、韧带发生相应变化,造成脊柱不稳,压迫脊髓、神经根、动脉,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 黄东生. 腰椎间盘退变疾病外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广东医学. 2004:25(4):357,流行病学,全部人口中80% 一生中某个阶段受到腰痛困扰 美国一项统计表明,每年全部人口15%受到腰痛的困扰, 1%人群因腰痛而永久致残 美国每年因下腰痛所花医疗费及经济补偿达50

2、0亿美元 腰椎退行性椎间盘疾病(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DDD)是腰腿痛最常见的病因,1、Damkot DK, Pope MH, Lord J, Frymoyer J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 history, work environment and low-back pain in men. Spine. 1984;9:395399. 2、 Natvig B et al. Scand J Public Health. 2002;30:288-292. 3、 Zagari MJ et al. Pharmacoeconomic

3、s. 1996;10:356-377.,DDD病因,遗传因素 年龄老化 应力负荷 吸烟 肥胖 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 外伤,Allan DB, Waddell G.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n low back pain and disablility. Acta Orthop Scand Suppl.1989;234:1-23,腰椎间盘退变的遗传学研究 Genetic Researches of LDD,Gunzburg 1990;Varlotta 1991 椎间盘疾病的发病具有遗传倾向性 Jones 1998 VitDR基因Taq酶切位点多态性 与椎间盘疾病有关

4、Annunen 1999;Jim 2005 COL9A2基因Trp2 位点多态性与芬兰及 中国人椎间盘疾病有关,VitDR基因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的关系,Videman 1998,2001;Kawaguchi 2002 VitDR基因TaqI酶切位点Tt与tt基因型与椎间盘疾病及退变严重程度有关;而Apa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椎间盘退变无关 我们的研究发现 汉族人VitDR基因Taq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LDD有关;但TT和Tt基因型分布与椎间盘疾病及椎间盘退变程度相关,与Videman等报道基因表型分布相反 ApaI和Bsm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与椎间盘退变程度无关 陈为坚,黄东生,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

5、志, 2007,24(3):338 陈为坚,黄东生,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 陈为坚,黄东生,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IL-1基因簇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的关系,Solovieva 2004 IL-1基因 -889 TC、IL-1基因 +3954 CT 和 IL-1RN 基因 +1887 CT 、+1812 GA、+11100TC 位点与 IDD和LDD有关 我们的结果 IL-1基因 -511TC 位点和 IL-1RN基因86bp VNTR 多态性与 LDD 有关但与IDD严重程度无关 IL-1基因 +3954 CT 与LDD及IDD严重程度无关 叶伟,黄东生,等. IL 1 基

6、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腰椎间盘疾病的相关性. 遗传, 2007, 29(8): 932938 叶伟,黄东生,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7,我科研究课题,我科在多个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省社会发展计划基金支持下的课题有: 椎间盘退变的基因研究 脊柱侧凸的基因研究 股骨头坏死的基因研究 Age at Onset-Dependent Presentations of Premature Hip OA, ANFH, or LCP Disease in a Single Family, Consequent upon a p.Gly1170Ser Mutation of COL2A1. Arthri

7、tis & Rheumatism, 2008, 58(6): 17011706 (SCI 7.8),DDD病理生理学,腰椎间盘退变与下腰痛的关系,Jensen等:健康男性中,MRI发现明显椎间盘退变。 严重椎间盘退变可不引起任何症状,退变不是引起下腰痛必要条件,Jensen MC, Brant-zawadzki N,Obuchowski MT,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lumbar spine in people without back pain.N Engl J Med.1994;331:69-73,DDD概念范畴,椎间盘源性腰痛(di

8、scogenic low back pain) 椎间盘突出症(disc herniation) 退行性脊椎不稳症(degenerative spinal instability) 退行性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tenosis) 退行性滑脱症(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等 Sobajima S, Kim LG, Gilbertson, et al.Gene therapy for degenerative disc desease. Gene Therapy, 2004, 11:390-401,退变椎间盘组织学分类,A:正常椎间盘

9、,B:早期退变间盘,C:中等程度退变,D:终末期退变,DDD John分类,脊柱椎间运动节段分为前柱和后柱两部分, 结合MRI、椎间盘造影和普通X线正侧位片对 退变进行整体评估 John S,Thalgott,Todd J,et al.A new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of the lumbar spine based 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rovocative discography,plain radiographs and antatomic consideratio

10、ns.The Spine Journal.2004;4:167s-172s.,一、前柱分类,根据退变程度 前柱的椎间盘分为A、B、C、D、E、F类 无矢状位或冠状位畸形:A、B、C、D类 矢状位畸形为E类 冠状位畸形为F类,正常T2信号强度 矢状位存在前凸 软骨终板呈穹隆状和正常密度 椎间盘造影无椎间盘内破裂 无椎间盘突出或不稳 椎间隙高度正常,A类-正常椎间盘,B类椎间盘,椎间盘T2显示脱水征象,无 其它异常征象 矢状位前凸丢失 有或无轻度终板硬化 椎间盘内破裂(有或无疼痛) 或椎间盘突出 轻度的异常椎间运动 无椎间高度下降,C类椎间盘,椎间盘T2明显脱水征象 矢状位前凸消失;终板硬化 和穹

11、隆状丢失 终板形状不规则 椎间盘内破裂引起疼痛症状 可有或无椎间盘突出 椎间异常运动增加和存在明 显椎间隙高度下降,D类椎间盘,椎间盘T2严重脱水征象 矢状位曲度变直或后凸 终板硬化失去正常解剖结构 椎间盘内破裂引起疼痛症状 存在椎间盘突出 椎间隙消失,无椎体间运动 椎体前方骨赘,E类椎间盘,矢状位位移畸形 C、D类椎间盘如存在I-II度退变滑脱也归E类 上下终板的接触,F类-冠状位畸形,终板不规则 骨赘形成 椎体侧方平移或旋转 F类椎间盘均为C或D类椎间盘亚型,二、后柱分类 描述关节突退变和椎管狭窄,根据关节突退变严重程度分为1-3级 1级:无关节突退变 2级:关节突退变无椎管狭窄 3级:关

12、节突退变合并椎管狭窄 关节突退变椎管狭窄分为a、b、c三型 a型:中央管狭窄 b型:侧隐窝狭窄 c型:椎间孔狭窄,1= 无关节突退变 2= 关节突退变无椎管狭窄 3= 关节突退变合并椎管狭窄,MRI评价关节突退变,a =中央管狭窄 b =侧隐窝狭窄 c =椎间孔狭窄,MRI椎管狭窄分型,John分类小结,前柱分类 A、B、C、D、E、F 后柱分类 1、2、3级 关节突与椎管狭窄的关系 a、b、c型 椎管狭窄类型 例 E.3b代表前柱退变存在矢状面畸形,后柱关节突退变,同时存在侧隐窝狭窄,L5S1椎间盘退变分级为C.1表示前柱椎间盘退变为C类,无关节突退变,退变分类示例,John分类外科治疗指导

13、意义,A类椎间盘(正常椎间盘) 无需治疗 B类椎间盘 非手术治疗或人工间盘(ADR) C类椎间盘(无关节突退变) 非手术治疗或人工间盘(ADR) D类椎间盘和有关节突退变C类椎间盘 非手术治疗或根据病情选择融合和人工椎间盘 E和F类 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只选融合 后柱分类2和3级 不适合椎间盘置换,DDD非手术治疗,卧床休息 腰围固定 NSAIDs兼/或肌肉松弛剂,如妙纳,神经修复剂,如弥可保 牵引 物理疗法 针灸和针刀 硬膜外封闭等,DDD非手术疗效,Fischgrund 椎间盘源性腰痛非手术治疗,1年内80%的病人症状明显缓解 Benoist 2月60 腰痛明显减轻 1年2030仍有腰痛

14、Saal 64例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非手术治疗 1年病人满意率90% Weber 66例LDH保守治疗 4年随访63效果良好 70%DDD保守治疗症状缓解而免于手术 20-30%需要手术治疗 Fischgrund JS, Montgomery D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Orthop Rev. 1993; 22:311-318 Benoist M. The natural history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nd radiculopathy. Bone Joint Surg 20

15、02 ; 69 : 155-60. Saal JA.Natural history and nonoperativ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Spine. 1996; 21: 2-9.,DDD手术治疗,适应证 至少3-6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诊断明确的椎间盘源性腰痛 保守治疗暂时有效,但反复发作 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性运动功能障碍 腰椎管狭窄并椎间盘突出症 影像学示巨大椎间盘突出 疼痛剧烈难以缓解 DDD保守治疗无效,微创手术,化学髓核溶解术 椎间盘臭氧注射术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PLD) 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PLDD) 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型术(RF

16、) 经皮穿刺纤维环电凝术(IDET) 经皮射频纤维环成型术(RFA) 经皮椎间盘镜直视下椎间盘切除术 经椎间孔内镜辅助下椎间盘切除术(FEES) 后路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技术(MED),微创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 椎间盘源性腰痛 轻到中度单纯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禁忌证 大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 合并马尾综合征 重度腰椎管狭窄 腰椎滑脱等,微创手术疗效,椎间盘臭氧注射术 疗效66%-86% 化学髓核溶解术 疗效82% 经皮椎间盘切除术 疗效70-80% 经皮自动椎间盘切除术 疗效70-80% 经皮激光椎间盘切除术(PLDD) 疗效60% 经皮穿刺纤维环电凝术(IDET) ? 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型术

17、(RF) ? Buric J,Molino Lova R.Ozone Chemoucleolysis in non-contained disc herniations:a Pilot study with 12 months follow-up.Acta Neurochir Suppl.2005;92:93-97 Kim YS,Chin DK,Yoon DH,et al.Predictors of successful outcome for lumbar chemonucleolysis:analysis of 3000 cases during the past 14 years.Neu

18、rosurgery.2002;51:123-128 Appleby D,Anderson G,Totta M.Metaanalysis of the efficacy and and safety of 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therapy.Pain Spine J.2006;15:S448-457,脊柱非融合手术,概念提出背景: 关节外科由关节融合到关节置换转变的启示 脊柱融合固定后带来节段运动丧失 邻近节段退变 特点 控制节段间异常运动 允许节段间生理性运动 恢复脊柱正常运动和负荷传递,适应证,非融合性棘突装置主要适用于因后柱结构退变引起的腰椎管狭窄症,不适

19、宜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 ADR适用椎间盘退变引起的椎间盘源性腰痛- John分类B.1和C.1,脊柱非融合技术方法,棘突间撑开装置,如X-STOP, Wallis 经椎弓根动力固定系统,如BIOFLEX 椎体间非融合固定(PDN、ADR),BIOFLEX,X-STOP,ADR,术后5年,术后7年回院复查,脊柱非融合技术疗效,欧洲临床应用20年,美国也已经广泛应用 Scott进行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人工椎间盘置换与前路椎体间融合治疗单节段DDD的疗效 置换组 满意率73.7% 融合组 满意率53.1% Kanayama 比较后路非融合固定和后外侧腰椎融合,进行5年随访 非融合固定邻近

20、节段退变 18% 融合组 38%,存在问题,运动控制多少最合适 动力系统应分享多少施加到退变椎间盘上负荷 由于动力系统将持久运动,如何防止内固定物失败 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如断裂、移动位、下沉、假体磨损、感染以及椎体骨折防治等,常规减压手术,方法:椎板间开窗 半椎板切除 全椎板切除术 适应证 后柱关节突退变合并椎管狭窄没有明显不稳患者(John分类C-F.3) 髓核脱出或游离 中央型椎间盘突出 马尾综合征等,全椎板切除,脊柱融合手术,脊柱融合固定一直是椎间盘退变引起腰椎不稳或 下腰痛外科治疗的金标准,长期随访资料看,脊柱 融合固定技术安全有效,仍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 适应证 关节突关节退变合并椎管

21、狭窄 (John后柱分类3级) 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失稳和或滑脱患者(John前 柱分类E、F类) 各种治疗方法失败后的终极补救方法,脊柱融合固定方法,PLIF,TLIF,ALIF,Posterolateral Fusion,脊柱融合术长期疗效回顾 Long term results of spinal fusion,融合的短期疗效 尚好 融合的长期疗效如何?,脊柱融合术长期疗效回顾 Long term results of spinal fusion,术后融合率约83% 优良率65%-92%,并发症 Complications,残留腰痛 假关节形成 内固定断裂、松动 医源性神经损伤 邻近节段病

22、,邻近节段病 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发生于融合节段上、下运动节段的退变加速。脊柱融合固定后未融合节段异常的病理性变化及运动范围的增加,可导致继发性椎管狭窄、关节突关节退变、获得性脊柱滑脱、不稳等,使患者术前症状复发或出现新的症状,其中一些患者不得不接受再手术。,邻近节段病 (ASD),Schulitz, et al. Z. Orthop Ihre Grenzgeb, 1996 70例未固定,随访5.7年,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炎10,邻近节段不稳10 69例后外侧融合,随访4.6年,以上发生率分别为28 和 23 Lehmann Spine, 1987 随访21

23、58年,融合上方节段性失稳45 椎管狭窄42(严重15),邻近节段病(ASD),总发生率 3162.5 与内固定的范围、强度、融合节段和部位的高低等因素有关,邻近节段病(ASD)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年第1期),L4/5退变不稳 术后当时L3/4无不稳 术后25月L3/4退变不稳,邻近节段病(ASD),MRI示邻近节段退变不稳而需延长固定融合节段,侧位,前屈,后伸,L1,L1,L1,L1,L5,L5,L5,L5,L3,L3,男,65岁。因双下肢麻木、乏力伴间歇性跛行2年入院。,R,L3,L3,术后1周,术后6个月,术后3年,L1,L1,L1,L3,L3,L3,S1,S1,S1,椎间高度减

24、少 终板硬化,L3L5椎管减压 + L3S1椎弓根钉固定 + 后外侧植骨,骨桥,L3,L2,术后4年 L2反向滑脱,融合手术与人工间盘手术比较 ADR Vs Fusion,ADR术后的邻近节段无明显退变,术前,术后2年,ADR术后的邻近节段无明显退变,术前,术后5年,一、椎间盘源性腰痛,持续性腰痛,呈静态腰痛,扩展至两侧臀部 下肢反应性痛不同于椎间盘突出症的皮节痛 多无神经根损害的阳性体征 X线和CT检查无异常,MRI可有HIZ 椎间盘造影疼痛诱发试验阳性金标准 相邻对照椎间盘无疼痛 造影显示纤维环内层破裂 复制出与病变间隙一致的疼痛,HIZ,间盘造影,椎间盘造影可确定破裂的椎间盘,椎间盘源性

25、腰痛阶梯治疗,非手术治疗(卧床休息,药物,如NSAIDs、妙纳等),手术治疗 严格保守治疗无效;症状重;影像学证实,成形手术,微创手术,OR,80%有效,IDET,RF,ADR,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侧下肢放射痛甚至麻木、无力 有中央型或巨大突出累及马尾时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和特异性的神经根定位体征 CT和MRI可作出明确诊断,类型,阶梯治疗方案,保守治疗 多数有效 (药物+理疗) 微创或有限开放手术 占20-30% PDN或ADR 包容性突出 椎间高度大于50% 后部结构退变不明显 融合固定 巨大间盘突出需彻底切除大部分关节突可能导致医源不稳 高位突出 复发LDP 合并节段

26、不稳 合并大的椎体后缘离断 突出椎间盘钙化,融合固定指征,间盘钙化,突出和合并不稳,巨大突出,复发突出,骺环离断,高位突出,三、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下腰痛,臀部痛,下肢痛常见 神经性间歇性跛行 腰椎前凸变平及过伸痛,屈曲位缓解 CT和MRI明确(John后柱分类3级),分型,中央管狭窄 侧隐窝狭窄 椎间孔狭窄 混合型,Hansraj分类,典型腰椎管狭窄 既往无腰椎手术史 无腰椎不稳的影像学证据 退变滑脱,I度 退变侧凸,20,Hansraj KK et al. Clin Orthop,2001,384:10,复杂腰椎管狭窄 既往有腰椎手术史 腰椎不稳影像学证据 退变滑脱I度 退变侧凸20,治疗

27、策略,非手术治疗 40%左右可进行加重 30%左右反复发作 30%左右长期缓解 单纯减压 开窗术 半椎板切除术 全椎板切除术 减压融合固定,PLF,PLIF,四、退行性腰椎不稳症,局限性下腰痛,应力性疼痛 查体局部疼痛,后伸加重 X线片尤其是动力位X线片仍是退变性腰椎不稳症诊断金标准 不稳标准:腰椎过屈过伸侧位X线片L35节段性滑移3mm, L5S15mm或终板成角10,屈曲位 中立位 伸展位,阶梯治疗,保守,仅表现下腰痛的为首选方式 融合固定 最后的选择,TLIF,ALIF,PLIF,PLF,五、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好发50岁以上 L4-5,L5S1常见 机械性下腰痛,根性痛,或间歇性跛行 X线片 滑脱多不超过II度,治疗策略,非手术治疗 首选 70%有效 手术治疗 30%需要手术 指征: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严格保守3个月无效 持续以及反复发作性腰腿痛 间歇性跛行 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加重 大小便功能障碍 减压固定融合 PLF、PLIF、TLIF ALIF,ALIF,PLIF,TLIF,DDD阶梯治疗总结,间盘源性,间盘膨出,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不稳,药物/体疗/介入,药物/经皮微创,药物/成形手术,减压手术,融合手术,对国人来说:创伤、风险、花费,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