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46262 上传时间:2019-05-27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76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心肺复苏指南》PPT课件.ppt(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基础知识,突发应急事件 (社会公共),政府: 处理预案,个人 应急措施,突发应急事件 (医院),主管部门: 应急预案 可操作的指南,个人: 发生了什么? 我该做什么?为什么? 怎样去做? 做得怎样?,认识心脏骤停,一、心搏骤停: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有效搏动突然停止,心脏排血为零。 临床表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 心电图:心搏静止、心室颤动、心电机械分离。 二、抢救成功的两个因素: 1、“天意”:患者的原发病; 2、“人意”:a、时间(时间就是生命,4分钟内); b、抢救方法的正确性(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我们的作为-CPR,物质四次质的突变核心质点氧的

2、利用 氧的摄取 转运 利用 我们的作为维持氧的供给。 要清楚地知道:越高级的生命活动对氧的依赖越强。,不同的组织器官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或域值不同: 1、脑:最先、最容易受损害。且脑组织的不同部位耐缺氧缺血的能力亦不同: 大脑为4 6分钟, 小脑10 15分钟, 延髓20 25分钟, 交感神经节45 60分钟。 2、心肌:30分钟。 3、肾小管:30分钟。 4、肝细胞:1 2小时。,时间就是生命!,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开始CPR的时间密切相关 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心源性猝死者,每分钟大约10%的正相关性: 心搏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 心搏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60% 心搏骤停6分

3、钟内实施CPR成功率约40% 心搏骤停8分钟实施CPR成功率约20%,且侥幸存活者可能已“脑死亡” 心搏骤停10分钟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阿-斯综合征”发作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怎样做才正确-规范,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历 史,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历史: 美国: 1966:“全美复苏会议”,规范心肺复苏术; 1974:AHA,制订CPR指南; 1980、1986、1992三次修订完善。 国际: 2000:第一部国际CPR及ECC指南正式

4、发表; 2005:修订国际CPR及ECC指南; 2010:再修订 国内: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有电力部门制订过心肺复苏规范, 1986、1992卫生系统根据AHA统一规范了心肺复苏术; 2000,早期心肺脑复苏流程,心肺脑复苏的步骤可分三个大方面,共九个步骤,分别用AI九个英文字母表示: 一、基本生命支持、一级复苏或现场复苏(BLS): A.判断意识和畅通气道 B.恢复呼吸 C.建立循环 二、进一步生命支持、二级复苏(ALS): d.药物 E.心电图监测 F.心室颤动治疗 G.病情评估 三、长程生命支持、后期复苏(PLS): H.精神活动的恢复 I.加强监护,2000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第一版)

5、,一、强调: “生存链”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唯一途径: 及早呼救并到达 及早徒手CPR 及早电击除颤 及早高级生命支持 二、规范流程 三个阶段(三个A、B、C、D),最初紧急处置第一个ABCD 基本生命支持、BLS,A Assessment + Airway 判断+徒手开放气道 B Breathing 口对口人工呼吸 C Circulation 胸外心脏按压 D Defibrillation 体外电击除颤(AED),第二阶段处置第二个ABCD 高级生命支持、ALS,A Airway 建立人工气道 B Breathing 人工正压通气:呼吸机?复苏囊? C Circulation 持续人工循环

6、 D Druggery + Debasing tem -perature, 给予复苏药物+头部降温与全身亚低温,第三阶段处置第三个ABCD 后续生命支持、PLS,A Assist 呼吸循环等多器官功能支持 B Brain 脑保护与冬眠、与促清醒 C Care ICU重症监护 D Diagnosis 确诊并祛除病因,2000第一版国际指南 与 1992的主要区别点,2005修订的主要内容,1 、对成人实施单人或双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 30:2 进行; 对儿童或婴儿实施单人抢救时按压通气比为 30:2,双人 15:2 2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以 30:2 比率进行五个周期的循环, 胸外按压频率为1

7、00次/分钟; 人工吹气每次持续1秒钟以上; 3 、成人按压深度为 45 cm, 儿童按压深度 23cm , 婴儿按压深度为 12cm,2005与2000的主要区别,2010年指南新变化,一、 将“A-B-C”改变为“C-A-B” 二、“生命链”延长至5环节 三、 几个数字的变化 四、 基本生命支持(BLS)的主要改变 五、 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 六、 复苏后仍要积极的救治,变化一、将“A-B-C”改变为“C-A-B”,新指南将成年人及儿科病人(包括儿童及婴幼儿,但不包括新生儿)的基本生命支持(BLS)的程序: 从“A-B-C”改变为“C-A-B” (先动手、后动口) 呼叫、体位、通

8、常气道等等,均应在C开始后,同时进行。,变化一、将“A-B-C”改变为“C-A-B”,其理由如下: 一、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于成年人,心脏骤停存活率最高的患者是心律为室颤(VF)或无脉性室速(VT)的心脏骤停者,这些患者CPR的关键起始措施是胸部按压及早期除颤。 二、“A-B-C”程序中,胸部按压往往被延迟,因为目击者要开放气道,给予口对口呼吸或应用屏障器具或其他通气装备。将程序改为C-A-B,则胸部按压可迅速开始。 三、开始先做胸部按压,可以保证有较多的患者接受CPR救治,即使救助者不愿意或不能够为患者提供通气,但至少可以完成胸部按压。 四、施救者对发生心脏骤停最可能的原因制定复苏救治程序是合

9、乎情理,变化二、“生命链”延长至5环节,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1)早期识别与呼救; (2)早期CPR:强调胸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 (3)早期除颤: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理。,变化三、几个数字的变化,(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

10、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肾上腺素用法用量不变,不推荐常规使用阿托品 (7)维持自主循环恢复 (ROSC)的血氧饱和度在94%-98% (8)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9)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变化四、基本生命支持(BLS)的主要改变,主要改变有五点: 一、BLS流程简化,“看,听,感知”已从流程中删除,所有无反应、无呼吸或无正常呼吸(如仅有喘息)的成年患者,立即启动急救反应系统。(边开枪、边瞄准) 二、对未经培训的过路施救者鼓励其实施只动手(只做胸部按压)的CPR。 三、在给予人

11、工呼吸之前,开始胸部按压。 四、保证完成高质量的CPR。 五、进行复苏时,医务人员施救者需完成许多工作,诸如胸部按压,气道处理,人工呼吸,探测心律,电击除颤,以及评价效果、开放维持给药通道、药物治疗等,这可由经过良好培训的施救者组成的团队进行分工合作、依赖状态良好配置齐全的装备同时完成,基础生命支持(BLS)的变化对照,变化五、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新指南继续强调: 1、良好的BLS是成功进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的基础,应立即开始高质量的CPR,尽可能减少间断, 2、对VF/无脉性VT,应在发生虚脱后数分钟内除颤, 3、新成活链的第5个环节(心脏骤停复苏后的救治)强调从确认

12、心脏骤停开始,至ROSC(自主循环恢复)到出院, 4、进行多学科综合救治的重要性、关键性ACLS评估及干预,为BLS及长期存活并有良好的神经系统功能之间架起一座至关重要的桥梁(团对协作、序贯治疗、力争恢复高级生命功能),六、复苏后仍要积极的救治,心脏骤停后,许多器官受到损伤,因此复苏后的救治至关重要: 一、新指南指出,心脏骤停复苏后救治的初期目的为: 1、使心肺功能及活命器官的血流灌注达到最佳状态; 2、将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转送至具有心脏骤停复苏后的综合治疗条件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救治,重症监护室以及低温治疗的医院中; 3、将院内心脏骤停患者救治后的患者转送至可提供心脏骤停复苏后的综合治疗的重症监护病室中; 4、确定并治疗心脏骤停的诱因,并预防骤停的复发。 二、心脏骤停复苏后救治的后续目的为: 1、将体温控制在可使患者存活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最佳状态; 2、确定并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3、妥善使用机械通气,尽量减少肺损伤; 4、降低多器官损伤的风险,支持器官功能; 5、客观地评估患者预后;给予存活患者各种康复性服务,发生了什么? 我该做什么?为什么? 怎样做? 做得怎样?,效果的判断、评估要贯穿全过程,做到既不影响抢救,又能及时准确判断评估,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