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创伤救护技术.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49733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5.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一创伤救护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实验一创伤救护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实验一创伤救护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实验一创伤救护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实验一创伤救护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一创伤救护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一创伤救护技术.ppt(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实验一 创伤救护技术,中医骨伤科教研室 杜文喜,实验目的,1、熟悉止血带止血、绷带包扎、三角巾包扎的适应范围、所需材料、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 2、掌握止血带止血、绷带包扎、三角巾包扎的操作步骤和技术。,实验内容,1、止血带止血技术 2、各种绷带包扎技术 3、各种三角巾包扎技术,创伤急救目的是:维持伤员的生命,避免继发性损伤,防止伤口污染。 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创伤急救知识与救护技能,力求做到快抢、快救、快送,尽快安全地将伤员转送至医院进行妥善地治疗。 急救原则是: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连续监护,救治同步。,创伤救护步骤是:先止血、包扎,然后妥善地固定,并采用

2、正确的搬运方法及时地转送。同时应维护伤员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救治心跳、呼吸骤停及创伤昏迷等危急重症患者,积极防治休克等各种并发症。,一、现场急救五项技术 急救医学将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称为现场急救的五项技术。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止血,一般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 加压包扎止血法 填塞止血法 止血带止血法 屈肢加垫止血法,(1)头面部出血指压止血法: 颞浅动脉指压止血法; 面动脉指压止血法; 颈总动脉指压止血法; (2)肩部出血指压止血法: (3)上肢出血指压止血法: (4)下肢出血指压止血法:,(1)头面部出血指压止血法: 用手指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的动脉压迫点上,用力将动

3、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中断血液流通达到止血目的。指压止血是较迅速有效的一种临时止血方法,止住出血后,需立即换用其它止血方法。,颞浅动脉指压止血法; 用拇指或食指在耳屏前稍上方正对下颌关节处用力压。用于头顶及颞部的出血,面动脉指压止血法; 用拇指或食指在下颌角前约半寸处,将面动脉压在下颌骨上。用于腮部及颜面部的出血。,颈总动脉指压止血法; 把拇指或其余四指,放在气管外侧(平甲状软肌)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沟内可触到颈总动脉,将伤侧颈总动脉向颈后压迫止血。用于头、颈部大出血。此法非紧急时不能用,禁止同时压迫两侧颈总动脉,防止脑缺血而昏迷死亡。,(2)肩部出血指压止血法: 拇指在锁骨上凹摸到动脉搏动处,

4、其余四指放在受伤者颈后,用拇指向凹处下压,将动脉血管压向深处的第一肋骨上止血。用于腋窝、肩部及上肢的出血。,(3)上肢出血指压止血法: 肱动脉止血: 将上肢外展外旋,曲肘抬高上肢,用拇指或四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施以压力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即可止血。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下部的出血。 尺、桡动脉止血: 将伤者手臂抬高,用双手拇指分别压迫于手腕横纹上方内、外侧搏动点(尺桡动脉)止血。用于手部出血。,(4)下肢出血指压止血法: 股动脉止血: 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大腿根处可触摸到一个强大的搏动点(股动脉),用两手的拇指重叠施以重力压迫止血。用于大腿、小腿、脚部的动脉出血。 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止血: 用

5、两手食指或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间近脚腕处(足背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胫后动脉)止血。用于足部出血。,当四肢大血管出血用加压包扎法无效时采用。常用的止血带有橡皮管(条)与气压止血带两种,如果没有止血带时亦可用宽绷带、三角巾或其他布条等代替以备急需,要严格掌握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止血带缚上时间太长将导致肢体疼痛,甚至引起肢体缺血性坏死而致残,严重者可危及伤员生命。 上止血带的松紧要适当,以上好止血带摸不到动脉博动为度,压力过低,只压住静脉,结果出血反而更多,压力过大则会损伤血管神经。,(1)操作方法 1、橡皮止血带止血: 上止血带前先将伤肢提高2分钟,使血液尽量回流,先在缠止血带的部位(伤口

6、的上部)用纱布、毛巾或受伤者的衣服垫好,然后以左手拇、食、中指拿止血带头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绕肢体缠两圈,并将止血带末端放入左手食指、中指之间拉回固定。,在没有止血带的情况下,可用手边现成的材料,如三角巾、绷带、手绢、布条等,折叠成条带状缠绕在伤口的上方(近心端),缠绕部位用衬垫垫好,用力勒紧然后打结。 在结内或结下穿一短棒,旋转此棒使带绞紧,至不流血为止,将棒固定在肢体上。,注意事项: 止血带不能直接缠在皮肤上,必须用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做成平整的垫子垫上。 上肢应扎在上1/3处,避免绑扎在中1/3处,因此处易伤及桡神经而引起肢体麻痹。下肢应扎在大腿 上2/3的位置。,如肢体伤重已不能保留,

7、应在伤口上方(近心端)绑止血带,不必放松,直到手术截肢。 上好止血带后,在伤者明显部位加上标记,注明上止血带的时间,尽快送医院处理。 严禁用电线、铁丝、绳索代替止血带。,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在一般情况下,上止血带的时间1-1.5小时,尽量1小时内松解5-10分钟,以暂时恢复血液循环,第二次止血带时间应短于1.5小时,止血带应放在另一稍高平面绑扎;这样可以使用4小时。 松解时,仍有大出血者,不再在运送途中松放止血带,以免加重休克。 最好松解止血带前,应先输液或输血,准备好止血用品,然后再松开止血带。,2、气压止血带止血: 消毒前,紧贴肢体近端皮肤扎好充气止血带,外缠绷带加强。将伤肢提高超过心

8、平面23分钟,使血液尽量回流。 使用橡皮趋血带自指或趾端开始,向近心端紧紧缠绕肢体,至上止血带处,将肢体内的血液趋到止血带平面以上。,将气囊内充气,达到特定压力,记录时间。上肢压力维持在33.340kpa(250-300mmHg),时限为1小时;下肢压力维持在46.753.3kpa (350-400 mmHg) ,时限为1.5小时。儿童不超过26.7kpa(200 mmHg ) 适时可放出 气囊内的气体,10分钟后,可以再次趋血,开始第二时限,但是最多不超过4小时。手术结束后,完全松解,彻底止血,缝合伤口。,2、对于儿童患者,气压适当降低。 3、在清创术中,除大血管出血外,一般不主张使用止血带

9、,以便辨认坏死组织及减少感染。,注意事项 1、禁忌症: 肢体有感染、肿瘤及血管病变 血栓闭塞性脉及血管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血栓形成, 幼儿或明显消瘦患者,(三)包扎 1、绷带包扎法 2、三角巾包扎法 3、多头带包扎法 4、急救包包扎法 5、其它包扎法,绷带包扎法: 最普遍的一种伤口包扎法,其取材、携带和操作方便,方法容易掌握。 (1)环形包扎法:环绕肢体数圈包扎,每圈需重叠,用于胸腹和四肢等处小伤口及固定敷料。,(2)螺旋形包扎法:先环绕肢体三圈,固定始端,再斜向上环绕,后圈压住前圈的1223。用于肢体周径变化不大的部位,如上臂和足部等。,(3)螺旋反折包扎法:先环绕肢体数圈以固定始端。

10、再斜旋向上环绕,每圈反折一次,压住前圈的12-23。此法用于肢体周径不等的部位,如小腿和前臂等。,(4)“8“字环形包扎法:先环绕肢体远端数圈以固定始端,再跨越关节一圈向上,一圈向下,每圈在中间和前圈交叉成“8”字形,此法用于关节部位的包扎。,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包扎应用灵活,包扎面积大,效果好,操作快,适用于头面胸腹四肢等全身各部位。 90角称为顶角,其他两个角称为底角,斜边称为底边。 三角巾包扎的基本要领是:角要拉得紧,结要打得牢,包扎要贴实,中心舒展,敷料贴体,松紧要适宜。,将三角巾在顶角附近与底边中点折叠成燕尾式,称为燕尾式三角巾 如图:,(1)头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向外反摺5公分,

11、中线对准鼻梁上方的前额,沿眉毛上缘覆盖著整个头部,使顶端向后脑垂下,持两侧底角经过耳朵上方绕到后脑枕骨的下方交叉,才不致滑脱,再绕到前额,打平结,再把后头三角巾顶端向下拉,使整个三角巾能平稳地固定头部敷料,将头后三角巾的顶端向上翻摺,然后整齐地塞入两端交叉处。 (注意:三角巾应绕经耳朵上方,才不致影响听力。),(2)面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的顶端卷曲打一个结,将打结的部位兜住下颌,其他部份覆盖在脸部,将两角经过面侧绕到枕后部交叉,压住底边,然后再绕到头前,在额部打平结。或者把三角巾一折为二,顶角打结放在头正中,两手拉住底角罩住面部,然后双手持两底角拉向枕后交叉,最后在额前打结固定。 如果眼睛、鼻子

12、或嘴巴没有受伤,可以先将三角巾上与这些器官相当的部位剪洞,以便利伤者的视觉,呼吸或说话。 (注意:如果头后面受伤也可以用此法包扎),(3)胸部包扎法 将三角巾的底边横放在伤侧胸部,并绕向背后,顶角拉过背部到背后,与左右底角在背后打结。,(4)肩部包扎法 将燕尾三角巾的夹角对着伤侧颈部,巾体紧压伤口的敷料上,燕尾底部包绕上臂根部打结,然后两个燕尾角分别经胸、背拉到对侧腋下打结固定。,步骤1、三角巾的底边与身体平行,將一端放在肩膀,另一端由胸前往下垂。,(5)上肢包扎法,步骤2、三角中的直角端,放在伤肢的肘关节外侧。,步骤3、将三角巾下垂的一端拉起,盖过受伤侧的肩膀,两端在颈侧部位打結(不能打在颈

13、椎上)。,步骤4、將三角巾的顶端往前拉或摺好,利用安全别针,把它固定在吊带前面。假如没有别针,则把顶端捲曲在手肘外侧打結固定。,注意:应使其手肘关节略向上(小于90度),手腕不可下垂,露出指尖。,(5)侧胸部包扎法 将燕尾式三角巾的夹角正对伤侧腋窝,双手持燕尾式底边的两端,紧压在伤口的敷料上,利用顶角系带环绕下胸部与另一端打结,再将两个燕尾角斜向上拉到对侧肩部打结,(6)侧下腹部包扎法 将燕尾式三角巾的90度夹角正对伤侧大腿外侧中线,双手持燕尾式底边的两角,绕腹背部相互打结,然后再将两个燕尾角斜向下拉包绕大腿部打结。,(7)下腹部包扎法 双手持三角巾两底角,将三角巾底边拉直放于胸腹部交界处,顶

14、角置于会阴部,然后两底角绕至伤员腰部打结,最后顶角系带穿过会阴与底边打结固定,(8)手部三角巾包扎 将带状三巾的中段紧贴手掌,将三角巾在手背交叉,三角巾的两端绕至手腕交叉,最后在手腕绕一周打结固定。,多头带包扎法: 此方法多用于头面部较小的创面和胸、腹部的包扎。操作时,先将多头带中心对准覆盖好敷料的伤口,然后将两边的各个头分别拉向对侧打结,急救包包扎法: 此方法多用于头胸部开放性损伤。使用时拆开急救包,将包中备有的无菌敷料和压垫对准伤口盖住,再按三角巾包扎法将带系好。,其它包扎法 (1)体腔脏器膨出包扎法:在急救现场若遇腹部开放性损伤,腹腔脏器膨出,不能将污染的脏器纳人腹腔内,先用无菌纱布覆盖

15、,再用碗或口盅扣在膨出的脏器之上,或用纱布、毛巾做成环状保护圈,再用三角巾或绷带包扎,避免继续脱出、干燥或受压等,同时避免运送途中因搬运伤员使伤口暴露增加感染或继发性损伤的机会。,(2)其它:外露的骨折端等组织亦不应还纳,以免将污染物带人深层,应用消毒敷料或清洁布类进行严密的保护性包扎。在无包扎器材的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用衣服、帽子、毛巾和书包等物进行包扎。,(四)固定 (五)搬运与转送 伤员经止血、包扎、固定等处理后,要将伤员尽快搬运和转送到救护站或医院进行治疗。其运送先后次序应是先转运危及生命者,然后转运开放性损伤和多发性骨折者,最后转运轻伤员。需要时应给予伤者镇痛药或抗感染药物,防治疼痛性休克和感染的发生,但颅脑损伤和未确诊的胸、腹部损伤患者不宜使用镇痛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