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第3版.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51383 上传时间:2019-05-2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第3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第3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第3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第3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第3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第3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第3版.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 质量事故分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第3版,书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 第3版 书号:978-7-111-51332-2 作者:邵英秀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钢筋的 特点:,混凝土的 特点:,钢筋砼工作原理: 拉力钢筋; 压力混凝土 、钢筋,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分析,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事故分析,案例一、支架设计和施工缺陷导致的倒塌事故 2010年3月14日上午,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工程的两个展厅之间的连廊在浇灌混凝土过程中模板支撑体系发生坍塌,事故共导致7人死亡,19人受伤。该模板支撑系统高度8.9米,属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坍塌方式为中间向

2、下塌陷,两边支撑架体及模板钢筋向中间部位倾斜覆盖。,【昆明机场引桥垮塌事故】 2010年1月3日下午2点20分左右,云南建工集团市政公司承建的云南省昆明新机场配套引桥工程,新机场航站区停车楼及高架桥工程A3合同段配套引桥F2R9至F2R10段,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有一段支撑体系失稳,突然发生支架垮塌事故,垮塌长度约38.5米,宽为13.2米 ,支撑高度约为8米,事发时,作业面下有40多人。截至1月3日20时30分昆明新机场配套引桥工程支架垮塌事故共造成7人死亡,8人重伤,26人轻伤。,【昆明机场引桥垮塌事故】,案例二、某商厦楼梯模板坍塌事故 某商厦为7层(地下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体结构

3、施工到二层时,为使楼梯能跟上进度,在地下室楼梯尚未施工的情况下,直接采取措施支模浇筑一层楼体混凝土,即将浇筑完工时,楼梯整体突然坍塌。,模板支撑强度不足:支模使用的立柱为去皮圆杨木,直径细且不直,受荷后变形过大,发生失稳破坏; 施工顺序不当:在下部结构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直接施工上部结构,且措施不当; 间接原因:施工方案不详细,技术交底不清,安全检查不认真,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施工技术人员盲目蛮干。,原因分析,案例四、某综合楼倒塌事故 某综合楼是一栋7层建筑,平面形状呈L型,底层为营业厅,二层以上为住宅。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砌体填充墙,建设单位在未办理报建和质量监督手续的情况下即开工建设

4、。主体结构完工后,进行室内抹灰时发生整体倒塌事故。,案例五、某住宅阳台断裂事故 某住宅楼是一栋3层点式砖混结构,楼板采用预应力空心板,阳台为现浇悬臂板式。建成交付使用半年后,三层某室阳台从根部突然断裂,悬挂在墙面上。,案例六、构件承载力不足引起的事故 事故概况:某住宅楼,总建筑面积约4000m2,每户建筑面积150m2。其中大厅楼板为四边简支,尺寸为6.6 m4.95 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设计板厚为140 mm,混凝土强度C20,钢筋8120,完工后尚未交付使用,即发现较明显裂缝及较大挠度经检测最大裂缝宽度为2mm,最大挠度为10 mm,无法正常使用。,案例七、因干燥热风而引起混凝土楼盖大面

5、积开裂的事故 事故概况:某九层办公楼,为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柱及楼盖均为现场浇筑。每层面积863m2。浇筑完每层的楼层后,盖草帘浇水养护。在主体结构基本完成,养护28d后,拆除底模,在去掉草帘时发现第三层楼盖布满了不规则裂缝,大多数裂缝宽0.050.5mm,有的裂缝已上下贯通,但其余楼层均无裂缝。,某厂房屋架为预应力折线形屋架,跨度24m,采用后张法预应力生产工艺,下弦配置两束412的44Mn2Si冷拉螺纹钢筋,用两台60t拉伸机分别在两端同时张拉。第一批生产13榀屋架,采取卧式浇筑、重叠四层的方法制作。屋架两束预应力筋由两台千斤顶同时张拉,屋架张拉后,发现屋架产生平面外弯曲,下弦中点外鼓10

6、15mm。导致第一批生产13榀屋架全部不合格。,案例十一、后张法预应力屋架张拉不当引发的事故,表3-1 预制构件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3-2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表3-3 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表3-4 底模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要求,建筑结构中 钢筋的种类,钢筋工程中常见的质量事故,钢筋工程中常见的质量事故,现象,钢筋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达不到国家标准; 有裂纹,焊接性能不良; 拉伸试验的伸长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规定,易脆断; 冷弯试验不合格及各种有害元素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材质不良,钢筋加工制作差错,表3-5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3.3.3钢筋安装差错,表3-6

7、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现象:不了解设计意图和钢材性能,仅考虑等面积代换或等强度代换,不考虑构件裂缝及变形的要求。,预防措施:凡属重要的结构或构件、预应力构件进行钢筋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认可;对抗裂性能要求较高的构件(如处于腐蚀性介质环境中的构件)不宜用光面钢筋代换变形钢筋;钢筋代换时,不宜改变构件截面的有效高度;代换后的钢筋用量不宜大于原设计计算用量的50%,也不宜低于2%,且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如钢筋直径、根数、间距、锚固长度等)。,受力钢筋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钢筋焊接接头缺陷;钢筋机械连接缺陷。,钢筋连接缺陷现象,钢筋加工制作前未进行详细的图纸审核,不清楚施工质量

8、验收规范中对钢筋连接接头的要求;施工现场管理混乱,随绑扎随下料,没有实施配料单制度;钢筋安装后不进行质量检验,或检验时发现问题因更换难度大,影响工程进度而不了了之;钢筋焊接的热影响区内机械性能易受到影响;套筒的尺寸、材料与挤压工艺不配套,或挤压操作方法不当,压力过大或过小;被连接钢筋伸入套筒内的长度不足;钢筋套丝前端头有翘曲不直;已加工好的丝扣没有保护好,产生缺陷的原因,预应力钢筋质量差、制作、安装不符合要求 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出现误差 后张法预应力孔道留置不当,用作预应力的钢筋、钢丝、钢绞线的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预应力筋的表面有麻坑、锈蚀、机械损伤等,使得预应力筋张拉时达不到要求的张

9、拉应力值,或预应力筋被拉断;预应力筋用的锚具、夹具和连接器质量差,使得预应力筋锚固后滑脱,或者突然从固定端崩出,发生严重事故。,预应力钢筋质量差、制作、安装不符合要求,预防措施: 预应力钢筋进场时,应按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 有粘结预应力钢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 无粘结预应力钢筋的涂包质量应符合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标准的规定,护套应光滑、无裂缝,无明显皱褶;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使用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其表面应无污物、锈蚀、机械损伤和裂纹。 预应力筋下料时应采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在放松预应力筋及更换锚具时,

10、应注意施工安全,通常采取在结构两端设置砂带或木挡板等防护措施,构件的两端不得站人。 钢材在储存、运输、制作安装过程中注意采取防锈蚀措施。,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出现误差 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应力计算有误,或张拉设备的油表校验不及时,读数不准确,出现偏高或偏低现象。,预防措施 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张拉或放张顺序及张拉工艺应符合设计及施工技术方案的要求。施工中预应力钢筋需要超张拉时,张拉控制应力可比设计要求提高,但最大张拉控制应力不得超过表3-7的规定。,后张法预应力孔道留置不当 后张法预应力孔道弯曲,导致预应力钢筋张拉后构件产生侧向弯曲,或预制构件中抽芯钢管被粘牢拔不出来,或转管、抽管时造成孔道破碎、裂缝、塌陷。,预防措施 对于钢管抽芯法成孔,应设专人负责转管,每隔1015min转管一次,转管时严禁变换转动方向,以避免芯管稍有弯曲时引起混凝土胀裂。严格掌握抽管时间,抽管宜在混凝土初凝之后,终凝之前进行,抽管顺序是:先上后下,以免塌陷。为避免孔壁塌陷,胶管的抽管时间宁晚勿早。孔道成型后,应立即逐孔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