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药理学-李庆平-4中枢神经系统用药.ppt

上传人:上海哈登 文档编号:2858419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药理学-李庆平-4中枢神经系统用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2019药理学-李庆平-4中枢神经系统用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2019药理学-李庆平-4中枢神经系统用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2019药理学-李庆平-4中枢神经系统用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2019药理学-李庆平-4中枢神经系统用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药理学-李庆平-4中枢神经系统用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药理学-李庆平-4中枢神经系统用药.ppt(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药理学,Pharmacology,人卫第二版,杨世杰主编,基础医学院药理学系 范益 五台校区先知楼1102室 Email: Y,约翰肯尼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登月计划,比尔克林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贝拉克奥巴马,二十一世纪,脑计划,从太空竞赛到人类健康掌握新世纪科学的制高点,“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脑计划),Brain Activity Map,OBAMA,“We all know Obama nickname as a kid was Bam Bam!” from Youtube,推进对人类大脑近千亿神经元的理解 加深对感知、行为和意识的研究。 有助于加深阿尔茨海默氏

2、症、帕金森氏症等疾病的理解,并最终找到一系列神经疾病的新疗法 有望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进展铺平道路。,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神经精神 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 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等,脑血管病 脑中风、血管性痴呆等,精神病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脑疾病是一大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帕金森病,55岁以上1%, 目前170万患者,老年性痴呆,60岁以上12%, 目前患者500万人以上,脑卒中,患者已达700万人, 其中2/3留下不同程度残疾,精神分裂症,约为70/10万, 终生患病率为1%。 现有患者约800万,抑郁症,发病率为3%。 现有患者约2600万,癫痫,发病率为4.6 。 现有患

3、者约800万,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发病率逐年上升 均具有病程长、进行性加重的特点 缺乏理想的临床治疗药物 已成为严重的社会负担,神经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约占疾病总负担的20。 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2006),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突触连接,神经元之间的衔接处即突触(Synapse);,突触前膜:传出神经末梢靠近突 触间隙的细胞膜。 突触间隙:神经末梢与次一级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之间的小间隙(15-1000 nm)。 突触后膜:次一级神经元或效应细胞靠近突触间隙的细胞膜,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递质,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作

4、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上的受体,将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产生突触后电位)。,确定某化学物质为神经递质,须符合以下条件: 在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该递质的酶系统; 在突触小泡内贮存有合成的递质,当兴奋到达时能够释放入突触间隙; 递质能与突触后受体结合,发生生理效应; 存在使递质失活的酶或灭活的其它环节; 使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可加强或阻断递质的作用。,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递质,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NE、多巴胺、5-羟色胺,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兴奋性:谷氨酸、天冬氨酸 抑制性:-氨基丁酸,其他 :Ach、组胺、神经肽,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第十章

5、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述,第十一章 镇静催眠药,【目的要求】 掌握苯二氮卓类(如地西泮)药理作用(抗焦虑、镇静催眠、抗惊厥、中枢性肌松)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熟悉巴比妥类的药理作用特点、不良反应与临床应用; 了解药物分类、中毒解救;水合氯醛药理作用特点与临床应用。,SLEEP,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全球约有29%的人存在各种睡眠问题,中国居民睡眠障碍的患病率高达42.7%。,睡眠的时相,NREMS,SWS,睡眠的时相,睡眠的时相,(1)慢波睡眠(非快动眼睡眠):与体力的恢复、促进生长有关。 (2)快波睡眠(快动眼睡眠):与智力的恢复有关。,镇

6、静药:能缓和激动,消除躁动,恢复安静情绪,很少或不影响运动或精神活动的药物。 催眠药:能促进和维持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 镇静催眠药可分为 苯二氮卓类(安定、利眠宁)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 其它类(甲苯氨酯、水合氯醛)等。,镇静催眠药,镇静催眠药对睡眠时相的影响,苯二氮卓类(安定、利眠宁):延长Stage II,缩短SWS 巴比妥类(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缩短REMS和SWS,骤停引起REMS反跳 其它类(甲苯氨酯、水合氯醛)等:抑制REMS,抗焦虑,镇静,瞌睡,催眠,麻醉,麻痹,苯二氮卓类,长效类:地西泮(Diazepam,安定)t1/2:3060h 中效类:氯氮卓(t1/2:5

7、15h) 短效类:三唑仑(t1/2:24h),地 西 泮,【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地 西 泮抗焦虑,边缘系统所包括的大脑部位相当广泛 ,如梨状皮层、内嗅区、眶回、扣带回、胼胝体下回、海马回、脑岛、颞极、杏仁核群、隔区、视前区、下丘脑、海马以及乳头体都属于边缘系统。,地 西 泮最常用的镇静催眠药,延长NREM第2期,缩短SWS,对REMS无影响,安全:治疗指数高,呼吸影响小,安全范围大。 有效:对REM影响小,减少夜惊夜游。 无诱导:不影响其他药物代谢。 少依赖:依赖、戒断症状轻。 少不良反应。,地 西 泮抗惊厥、抗癫痫,防止惊厥病灶的放电向周围的扩散,辅助治疗破伤风、子痫、小儿高热惊厥和药物中

8、毒性 迅速缓解癫痫大发作 对癫痫持续状态疗效显著(首选,静注),地 西 泮中枢性肌松驰,抑制多突触反射,缓解中枢性肌强直 一般不影响正常活动,地 西 泮,【作用机制】,GABAA受体,地 西 泮,【体内过程】,口服吸收快、完全 肌注吸收较慢且不规则 静注作用快而短 脂溶性高,地 西 泮,【不良反应】,小剂量连续用药:头昏、嗜睡、乏力。 过量:急性中毒,表现为昏迷和呼吸抑制。若出现,可用氟马西尼解毒。 长期大剂量应用:耐受性、习惯性、成瘾性。一般连续用药不超过4-6周。 粒细胞减少、白细胞下降。 短期应用,不应形成对药物的依赖心理。,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第十一章 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长效类(6

9、8h):苯巴比妥phenobarbitol 中效类(36h):戊巴比妥phentobarbitol 短效类(23h):司可巴比妥secobarbital 超短效类(0.25h):硫喷妥钠thiopentalsodium,巴比妥类,作用与用途:随剂量的递增依次出现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作用。 1.镇静剂量显示抗焦虑作用。 2.引起非生理性睡眠,醒后困倦、乏力症状明显,突然停药易发生“反跳现象”。 3.安全性小:过量抑制呼吸中枢。 4.易发生依赖性、成瘾性。,不良反应 宿醉反应:头晕、嗜睡、困倦、疲乏、定向障碍。 耐受性与依赖性,停药出现“反跳”现象。 中等剂量抑制呼吸中枢。 急性中毒:昏迷、血

10、压下降、呼吸抑制、反射消失。 过敏反应:荨麻疹、粒细胞减少等。,巴比妥类,巴比妥类,急救处理: 用碱性液体洗胃,碱化尿液、血液并利尿,有条件进行血液透析 支持对症治疗,其他,水合氯醛:用于顽固性失眠或对巴比妥类耐受较差的儿童及老人。稀释后灌肠可用于小儿高热、破伤风、子痫等。 其他:甲丙氨酯、甲喹酮、褪黑素等,第十一章 镇静催眠药,思考问题,苯二氮卓类药的药理作用有哪些?作用原理是什么? 安定的临床用途有哪些?,第十七章 镇静催眠药,第十二章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目的要求】 一、掌握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乙琥胺、地西泮抗癫痫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不同类型癫痫的首选用药 二、熟悉扑米酮、丙

11、戊酸钠、加巴喷丁和拉莫三嗪的作用特点; 三、了解硫酸镁抗惊厥的作用与作用机制、给药途径、中毒与解救。 应用抗癫痫药注意事项和常用抗癫痫药的选用。 2. 熟悉癫痫的主要临床分型与临床特征。,癫 痫(Epilepsy),定义:突发性、短暂而反复发作(慢性)的大脑功能失调。人群发病率为1%。 特征:1 、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高频率放电 2、 异常放电向周边正常组织扩散 临床表现:由于异常放电神经元所在部位(病灶)和扩散范围不同,可表现为不同的运动、感觉、意识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癫 痫(Epilepsy),癫 痫(Epilepsy),国际抗癫痫协会简单分型,局限性发作:临床和脑电图都是局限性的。

12、 单纯性:不伴有意识障碍 复杂性:伴有意识障碍 继发性:由脑的局限性异常放电扩展为弥漫性放电,由部分性发作发展而来 全身性发作:开始就有临床和脑电的弥漫性异常,导致意识突然丧失。 小发作:又称失神发作,以突然神志丧失为主要表现,持续5-20秒。小发作对药物的反应与其他型癫痫明显不同。 大发作:先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约20秒后转入阵挛,持续数分钟。若连续发作,患者进入昏迷,称为癫痫持续状态。 非典型型失神发作、肌阵挛性发作、幼儿肌阵挛性发作,癫痫分型与药物选择,癫痫分型与药物选择,药物治疗环节,1 抑制病灶神经元过度放电; 2 作用于病灶周围正常神经组织,遏制异常放电的扩散; 干扰Na+、C

13、a+、K+等阳离子通道,膜稳定作用。 苯妥因钠、卡马西平、乙琥胺等 3 增强脑内氨基丁酸(GABA)介导的抑制作用; 苯二氮卓类、苯巴比妥类增加GABA释放; 丙戊酸等抑制GABA分解 4 抑制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天冬氨酸)的作用。 减少兴奋性递质的释放 AMPA、NMDA受体的拮抗剂 托吡酯等,苯妥因钠(大仑丁),1 抑制突触传递的强直后增强(PTP)现象,阻止癫痫病灶异常放电向周围扩散 2 膜稳定作用:减少动作电位时程中的Na+、Ca+内流,抑制钙调激酶活性,大剂量时还能延迟K+外流 3 增强脑内GABA的作用,【药理作用及机制】,苯妥因钠(大仑丁),临床广谱抗癫痫药,对全身性大发作、部分

14、性发作为首选药 治疗外周神经痛 抗心律失常,【临床应用】,苯妥因钠(大仑丁),【不良反应】,1 神经系统反应:血药浓度20ug/ml时,眼球震颤、眩晕、复视及共济失调;血药浓度40ug/ml时,谵妄、幻觉或癫痫大发作;长期高浓度导致认知功能、情绪和行为异常等 2 血液系统:抗叶酸作用,全血细胞下降和巨细胞性贫血 3 过敏与自身免疫病:各种严重皮疹、再障,偶见红斑狼疮样改变 4 牙龈增生:儿童及青少年牙龈胶原组织增生 5 局部刺激:强碱性表现胃肠刺激、静脉炎 6 其他:加速VD代谢,儿童佝偻征。内分泌功能紊乱。,苯妥因钠(大仑丁),用法与注意事项 1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增量时注意代谢酶饱和现

15、象,易产生中毒。 2 药物相互作用:药酶诱导剂、药酶抑制剂和其它蛋白结合率高药物,均可显著影响苯妥因钠的血药浓度 禁忌: 1 禁用于小发作 2 儿童慎用,治疗窗窄,小儿毒性症状不易察觉,卡马西平,作用与疗效 1 降低细胞膜对Na+、Ca+的通透性,提高其兴奋阈 2 抑制突触传递的强直后增强(PTP)现象,阻止癫痫病灶异常放电向周围扩散 3 提高脑内GABA的作用 临床对精神运动型发作效果最好,首选药物 ADR 用药早期多见:胃肠道刺激、头昏、嗜睡、眼球震颤、复视、共济失调(最常见)等。 血药浓度12ug/ml时中毒,骨髓抑制(特异质)、过敏性肝损、心律失常、幻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用法 1 从

16、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4周左右增至足量 2 肝药酶诱导作用使自身药效下降,苯巴比妥(鲁米那),作用与疗效 1 提高癫痫病灶周围细胞的兴奋阈,阻止异常放电向周围扩散 2 降低病灶细胞的兴奋性,抑制其异常放电 3 增强脑内GABA的作用,减少谷氨酸等兴奋性递质的释放 临床广谱抗癫痫药,对强直-阵挛性大发作疗效最好,对各种部分性发作也有效,对小发作无效。 ADR 一过性嗜睡、困倦,可逐渐耐受。 用法与注意事项 显效慢,3-4周才见最大效应 突然停药易诱发癫痫发作或发生癫痫持续状态 肝药酶强力诱导作用,扑米酮,扑米酮对大发作、单纯局限性发作疗效优于苯巴比妥,乙琥胺,乙琥胺是防治癫痫小发作的首选药。,不良

17、反应:胃部不适,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变态和贫血。 也可加重癫痫发作。,丙戊酸钠,作用与疗效 1 增强脑内抑制性递质GABA的功能 2 阻断电压依赖性Na+、Ca+通道作用 临床:广谱抗癫痫药,是大发作合并小发作首选。 ADR 肝毒性 中枢神经系统:嗜睡、头痛、失眠、共济失调等 胃肠刺激:饭后 用法 定期检测肝功能 致畸,苯二氮卓类,作用与疗效 增加脑内抑制性递质GABA的释放。 地西泮是治疗癫痫持续发作的首选药物,但作用时间短要配用苯妥因钠或苯巴比妥。 硝西泮尚可用于肌阵挛发作 氯硝西泮对失神小发作、婴儿痉挛、肌阵挛发作疗效好。 ADR 常见嗜睡、头晕、乏力、胃肠紊乱、共济失调 用法 控制癫痫持

18、续发作常作静脉注射。,抗惊厥药硫酸镁,作用与疗效 Mg2+ 口服:泻下、利胆 注射:中枢抑制和骨骼肌松驰 ADR 呼吸抑制、血压剧降和心跳骤停,癫痫药物治疗原则,1 依据发作类型选择药物 发作类型诊断不准,选药不当是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2 用药方案的制定和执行 尽量采用单一药物治疗,以减少药物相互作用、减少ADR,并易于评定疗效; 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一般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指数较低,临床应配合血药浓度监测; 换药原则:新药加量、老药减量交替过渡撤换。 停药原则:逐渐减量,剂量越大、撤药时间越长,一般需1年 3 密切注意不良反应 定期随访,应测查血、肝、肾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症状和认知功能,判定

19、药效和有无毒性反应,作出个体化剂量调整。 4 孕妇用药问题 药物致畸问题、癫痫反复发作对胎儿的影响,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思考问题,请分别列出治疗癫痫大发作、癫痫小发作、癫痫持续状态、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的首选药。 苯妥英钠的不良反应有哪些?该如何预防?,抗帕金森病药,【目的要求】 掌握左旋多巴的药理作用特点与应用、主要不良反应。 熟悉卡比多巴、金刚烷胺、溴隐亭及苯海索的药理作用特点与应用、主要不良反应。,抗帕金森病药,震颤麻痹 (Parkinsons disease, PD),流行病学: 北京协和医院张振馨教授率领国家九五医学重点课题组,04年4月完成了一份有关中国帕金森病流行病学研究的报告称,

20、目前国内患病总人数已达172万人,55岁以上人群帕金森病患病率近1%。 国外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占一般人群的2,男性比女性多。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趋势。 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日”。,抗帕金森病药,震颤麻痹 (Parkinson disease, PD),主要症状:震颤、少动、强直和姿势障碍 命名:1817年Parkinson医生首先报道该疾病,原发性震颤麻痹称作“帕金森氏病”,继发则称“帕金森综合征” 病因:1 原发性,未阐明; 2 帕金森综合征:类似震颤麻痹症状及病理改变。 源于: 病毒性脑炎 脑动脉硬化与颅脑损伤 中毒(CO、锰、二硫化碳、氰化物) 药物毒性(利血平、抗精神病药物

21、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等) CNS疾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1997,Movement disorder,The loss of the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the substantia nigra,+,抗帕金森病药,Parkinsons disease,Treatments,左旋多巴 + 卡比多巴 + 卞丝肼,溴隐亭(DR) 培高利特(D2R) 普拉克索(D3R) 罗平尼咯(D2R),司来吉兰(MAOB) 雷沙吉兰(MAOB) 硝替卡朋(COMT) 恩他卡朋(COMT),增强中枢DA神经功能,Replace,Mimic,Conserve,提供原料,模拟作用,减缓代谢

22、,左旋多巴( Levodopa ),DA不能透过血脑屏障。 L-dopa是DA神经递质的前体物质,由酪氨酸羟化酶催化左旋酪氨酸生成,能透过血脑屏障,为何不能够直接使用DA进行治疗?,抗帕金森病药,左旋多巴( Levodopa ),抗帕金森病药,【药理作用与应用】,L-dopa在脑内转变成DA,补充纹状体中DA的不足,抑制胆碱能神经元的功能。 L-dopa对大多数PD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起病初期用药疗效更为显著。 应用左旋多巴后,患者感觉良好,抑制和淡漠的症状改善,关心周围环境,思维清晰敏捷,听觉和口语学习能力也明显改进,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左旋多巴( Levodopa ),抗帕金森病药,【药理作

23、用与应用】(疗效显著、相对稳定、延长生命),应用L-dopa治疗的数年内,患者疗效稳定,近乎达到完全改善的程度。 据流行病学调查,与未服L-dopa的PD患者比较,服用者明显延长生命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长期服药的效果有较大的个体差异。服药6年后,约半数病人失效,只有25患者仍可获得良好效果。,左旋多巴( Levodopa ),抗帕金森病药,【药理作用与应用】,对吩噻嗪类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无效,奏效慢,用药2 3周后才出现体征的改善,1 6个月后才获得最大疗效。,疗效受到DA神经元和DA受体功能的影响,对轻症及年轻患者疗效较好,而对重症及老年者患者效果较差。,1,2,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24、的左旋多巴仅为用药量的13%,左旋多巴( Levodopa ),抗帕金森病药,左旋多巴 多巴胺 终止作用,【体内过程】,脱羧酶,摄取,MAO COMT,仅13 %左旋多巴进入中枢,多巴胺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不良反应,左旋多巴( Levodopa ),抗帕金森病药,【不良反应】,多巴胺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 厌食、恶心、呕吐或上腹部不适等。 机理:由于DA刺激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所致。 2、心血管反应: 直立性低血压,患者智力通常无症状,但有些患者可感到头晕,偶见晕厥。 机理:可能是DA作用于交感神经末梢突触前膜,负反馈抑制末梢释放NA,同时DA作用于血管上的DA受体,使血管扩张

25、。此外,DA兴奋受体,引起心律失常。,左旋多巴( Levodopa ),抗帕金森病药,【不良反应】,多巴胺不能通过血脑屏障不良反应,3、异常不随意运动 : 如咬牙、吐舌、点头、做怪相及舞蹈样动作,发生于用药24月,发生率约4080%,多在长期用药后出现,表明L-dopa已达最大耐受。主要是由于DA补充过度有关,须减量。 “开-关”现象,即患者突然多动不安(开),而后又出现肌强直运动不能(关),两种现象可交替出现,严重妨碍患者的日常活动。 4、精神障碍: 引起幻觉、妄想、躁狂、失眠、焦虑、恶梦和情感抑郁等。,抗帕金森病药,联合用药主要优点 1、提高左旋多巴疗效(增效) 2、减少外周副作用 3、减

26、少左旋多巴用量(7080%),【卡比多巴】,多巴脱羧酶抑制剂 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单独应用对PD无治疗作用,主要与左旋多巴按一定比例制成复方左旋多巴制剂,减少L-dopa在外周脱羧转变为DA,使外周DA减少,L-dopa进入中枢增加而增强L-dopa的疗效,用量减少75%。,【苄丝肼】,信尼麦(sinemet,心宁美) 左旋多巴:卡比多巴=10:1(100mg:10mg) 复方苄丝肼(美多巴,Madopar) 左旋多巴:苄丝肼=4:1(100mg:25mg),药物治疗环节:减弱中枢Ach神经功能,目前仅用于轻症或不能使用左旋多巴的患者,苯海索 Benzhexol 苯扎托品

27、Benzatropine,抗精神失常药,【目的要求】 掌握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安定镇静抗精神病作用、镇吐、影响体温调节、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影响内分泌与锥体外系;自主神经系统:阻断与M阻断);作用机制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临床应用(治疗精神病、神经官能症、止吐、止呃逆、人工冬眠);主要不良反应(锥体外系反应:帕金森综合症、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 熟悉抗躁狂抑郁症药丙米嗪、碳酸锂的药理作用与应用 了解其他抗精神病药的特点与应用,【常见的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活动障碍一类疾病的总称。其种类很多。 包括: 精神病,亦称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病药) 抑郁

28、症 (抗抑郁症药) 躁狂症 (抗躁狂症药) 焦虑症 (抗焦虑症药、苯二氮类药治疗),抗精神失常药,【发病机制】 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脑内神经递质的异常有关: 1. 精神分裂症:脑内DA、5-HT功能增强。 2. 抑郁症:特定脑区5-HT或NE功能减弱。 3. 躁狂症:特定脑区5-HT减弱的基础上NE增加。,抗精神失常药,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精神分裂症),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脑内多巴胺(DA)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 调控锥体外系运动功能:黑质纹状体DA通路 与精神活动有关:中脑大脑皮层和中脑边缘系DA通路 调控脑下垂体某些激素的分泌:结节漏斗DA通路 参与中枢性呕吐反应:延脑DA系统,发病

29、机制:脑内DA系统功能过强,抗精神病药,【分类】 1. 吩噻嗪类 2. 丁酰苯类 3. 硫杂蒽类 4. 其它类,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一、吩噻嗪类 氯丙嗪(chlorpromazine)第一代经典抗精神病药,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又称冬眠灵(Wintermin) 作用机制: 1、阻断DA受体; 2、阻断受体; 3、阻断M受体,一、吩噻嗪类 氯丙嗪(chlorpromazine)第一代经典抗精神病药,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中枢神经系统 对行为和精神活动的影响: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镇吐作用:用于尿毒症、胃肠炎等引起的呕吐,顽固性呃逆。 对体温的影响:与异丙嗪、哌替啶组成冬眠合剂,用于严重感染、甲亢危象

30、。 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对锥体外系的影响 内分泌系统:催乳素分泌增加 自主神经系统:阻断受体、M受体引起。,一、吩噻嗪类 氯丙嗪(chlorpromazine)第一代经典抗精神病药 【作用与疗效】 1. 抗精神病作用: 消除幻觉、妄想,生活能自理,主要与其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及中脑皮层通路的D2受体有关。 2. 镇吐作用: 除对晕动病所致呕吐无效外,对其它原因所致呕吐均有良效。,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一、吩噻嗪类 氯丙嗪(chlorpromazine)第一代经典抗精神病药 【作用与疗效】 3. 对体温的影响: 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能随环境温度而变化。 4. 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阻断下丘

31、脑结节-漏斗DA通路之D2受体,导致催乳素分泌增多;卵泡刺激素、促皮质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减少。,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一、吩噻嗪类 氯丙嗪(chlorpromazine)第一代经典抗精神病药 【不良反应】 1. 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率较高(30),临床表现有四种: 震颤麻痹: 静坐不能: 急性肌张力障碍: 迟发性运动障碍: 其中、三项与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之DA受体,致使锥体外系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亢进所致,故可用抗胆碱药纠正,抗组胺药也有效;项机制未明,用抗胆碱药反可使其加重,目前尚无较好处理方法。,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一、吩噻嗪类 氯丙嗪(chlorpromazine)第一代经典抗精神病药 【不良反

32、应】 内分泌紊乱:表现为催乳素增多而性激素减少。 外周抗胆碱样副作用:阻断M受体的症状。 心血管系反应:阻断受体,引起体位形低血压。 过敏反应:皮疹、皮炎,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造血系统过敏反应,偶见过敏性肝损害。 药源性精神异常:兴奋、躁动、抑郁、幻觉、妄想意识障碍等。 神经松弛剂恶性综合征:表现为高热、肌僵直、妄想、意识不清和循环衰竭;治疗:可用DA受体激动药(如溴隐亭)及对症治疗。,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氟奋乃静(fluphenazine) 【特点】 1. 抗精神病作用比氯丙嗪强(25倍),快,久。 2. 椎体外系反应比氯丙嗪明显。 奋乃静(perphenazine) 【特点】 1. 抗

33、精神病作用和镇吐作用较氯丙嗪强(约6倍)。 2. 主要不良反应为锥体外系反应,但对心、肝、肾、肺的影响很小。 3. 门诊多作首选,住院病人也常用。,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二、硫杂蒽类 氯普噻吨(chlorprothixene,又名氯丙硫蒽,商品名泰尔登) 【特点】 抗精神病作用比氯丙嗪弱,但镇静、抗焦虑,抗抑郁症作用较强。 锥体外系反应比氯丙嗪弱。,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三、丁酰苯类 氟哌啶醇(haloperidol)第二代经典抗精神病药 【特点】 1. 抗精神病和镇吐作用比氯丙嗪强(约50倍)。 2. 锥体外系反应比氯丙嗪明显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四、非经典抗精神病药 舒必利(sulpiri

34、de,又叫止呕灵) 【特点】阻断D2受体 1. 对急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均较好。 2. 不良反应较其它抗精神病药轻。 3. 躁狂症、高血压、嗜铬细胞瘤禁用。 氯氮平(clozapine)属苯二氮桌类,广谱抗精神病药 【特点】阻断5-HT2A受体和D2受体 1. 作用较强,其他药物无效常能奏效。 2. 几无椎体外系反应,但可致粒细胞减少,一般不作首选。,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第二节 抗躁狂症药,【病因】 在脑内5-HT缺乏的基础之上,若儿茶酚胺(NE)增多,则表现为躁狂。 【药物】 首选药:碳酸锂;次选药:镇静或中枢抑制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 【临床应用评价】 对躁狂症疗效显著,但治疗量与中毒量

35、接近,安全范围小。,【抑郁原因】 单胺假说:中枢神经递质儿茶酚胺NE和5-HT的不足。 【治疗】 综合治疗措施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增加中枢神经细胞突触间隙中的NE和5-HT。,第三节 抗抑郁症药,一、非选择性单胺再摄取抑制药 【机制】 通过抑制NE和5-HT的再摄取,增高二者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 【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症药:米帕明(丙米嗪)、氯米帕明(氯丙米嗪)、三甲米帕明阿米替林、多塞平(多虑平) 等。,第三节 抗抑郁症药,二、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药 【机制】 通过抑制NE的再摄取,增高NE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 【作用特点】 见效较快,不良反应较弱。 【药物】 去甲米帕明、去甲替林、马普

36、替林、阿莫沙平。,第三节 抗抑郁症药,三、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 【机制】 通过抑制5-HT的再摄取,增高5-HT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 【作用特点】 不良反应较弱。 【药物】 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第三节 抗抑郁症药,四、单胺氧化酶抑制药 【机制】 通过抑制单胺氧化酶(MAO-A、MAO-B),增高NE、DA和5-HT在突触间隙中的浓度。 【作用特点】 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不良反应较重。 【药物】 苯乙肼、反苯环丙胺、尼亚拉胺等,第三节 抗抑郁症药,思考问题,抗精神失常药分哪几类?每类各举一代表药。 氯丙嗪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和体位性低血压的机理是什么?各用何药治疗?为什么? 冬眠合剂的组成有哪些? 抑郁症和躁狂症分别选用何药?,抗精神失常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