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与安全用药技术.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59082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0.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与安全用药技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与安全用药技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与安全用药技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与安全用药技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与安全用药技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与安全用药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与安全用药技术.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鱼病防治与安全用药技术,阳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洪涝灾害后水产养殖复产中应注意事项,洪涝灾害常会导致水产养殖池塘决堤、漫塘,不仅造成养殖鱼(虾)类大量死亡、逃逸,而且洪水会带来大量泥沙、杂质,也可能带来有害的病原菌,因此如果不注意做好防疫防病工作,将容易引起病害的突发高发,加重灾害损失,直接影响灾后复产。目前,因洪灾造成的重大渔业灾害的救灾工作已进入抗灾复产阶段,为了防止重大水产养殖病害的爆发、流行造成的二次损失,养殖户在抗灾复产中要注意以下几项:,一、要尽快把死鱼(虾)清理干净,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采用深埋。填埋时底层先放一层石灰,然后一层死鱼(虾)放一层石灰,最后填土压实。填埋地点要远离养殖

2、区和自然水域,并树立明显警示标志。 二、要做好鱼塘环境清理和水体消毒工作。尽快清理进排水渠、塘堤及周围的环境淤泥和杂质,并泼洒生石灰消毒。水体消毒药物可选用漂白粉1-2ppm、二氧化氯0.5ppm、三氯异氰尿酸0.2ppm、生石灰2-3公斤每亩,具体用法与用量可请教有资质水产技术人员或参照厂家说明书。,三、存塘鱼可投喂适量的维生素c、维生素b和保肝护肝中草药物增强鱼体质。 四、换水时,要做好水源地观察与水质检测。若水源地有大量死禽畜、死鱼虾或者泥沙杂物,要进行水体水质检测,水体受到污染的要停止换水。同时,进水时,要在进水口设置80目的晒网过滤水体,防止有害微生物和野杂鱼进入。并做好换水水体的消

3、毒。(方法如上述) 五、做好决堤、崩堤鱼塘塘堤修复及进排水设施和增氧设备维修与养护,为复产夯实基础。 六、做好复产鱼塘清塘,晒塘是最有效的清塘方法。若无法晒塘,可每亩用40-50公斤生石灰进行清塘。,七、做好新引进的鱼苗、鱼种检疫和病害检测工作,检疫检测工作可向当地水产技术部门或基层技术人员寻求帮助。 八、放苗(种)前要做好鱼苗(种)消毒,可用0.5ppm聚维酮碘浸泡5-10分钟,或0.3-0.5%食盐浸泡10分钟左右。 九、要加强养殖病害监测。特别是细菌性烂腮、细菌性肠炎病、腐皮病、罗非鱼链球菌病和寄生虫病的观察与检测。若发现有暴发流行态势要及时向当地渔业主管部门和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

4、告。,一、病害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一)发病的原因? 水产动物疾病发生主要是由环境、病原菌、水产动物三者相互作用引起。 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外界环境恶化,病原菌大量滋生,水产动物长期处于恶劣的环境中,免疫力下降,最终抵挡不住大量病原体的侵袭,结果发病,轻者生长受阻,重则死亡。,宿主、病原体、环境与发病的关系,知道了宿主、病原体、环境与发病的关系,那么我们预防水产动物疾病就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改善水产动物的生存环境。 二)增强水产动物的抗病力力。 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一)改善水产动物的生长环境,水产动物离不开水,水环境的好坏决定水产动物能否健康、快速生长。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

5、影响水质的的主要因子有:温度、盐度、溶解氧、ph值、氨氮、硫化氢、透明度等。,溶解氧 鱼类依存水中的溶解氧来生活的,一旦水中的溶解氧缺少,鱼类就会因缺氧浮头,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大批死亡,水中溶氧不足时,鱼类吃食减少,生长缓慢,饵料系数增大。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用水的溶解氧(DO)在一天24小时中,必须有16个小时以上时间大于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3mg/L。,增加溶解氧的方法: a.使用增氧机。增氧机有增氧、搅水、曝气等三方面 的作用。在大雾或阴雨连绵天气和凌晨时分增加开动增氧机的时间和次数。 b.换水,注入溶氧充足的新鲜水,缓解溶氧不足。 c. 使用化学增氧剂,产品主要成分为过碳

6、酸钠,如增氧灵,颗粒氧等,当缺氧时,本品200克/亩(约700-750粒左右),全池抛撒,防止缺氧。,2.Ph值(水的酸碱度)淡水6.58.5,海水7.08.5 。,pH值的变化对养殖水产动物和水质均有很大的影响。 对养殖动物的影响:pH值过低(酸性水,pH低于6.5),可使养殖动物血液的pH值下降,降低其载氧能力,造成生理缺氧症,尽管水中不缺氧但仍可使鱼虾等水产动物浮头;由于耗氧降低,代谢急剧下降,水产动物吃再多也生长缓慢。pH值过高的水则腐蚀鳃组织,引起鱼虾大批死亡。,对水质的影响:pH值低于6时,水中90%以上的硫化物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pH高于8,会增加氨氮的含量。总

7、之,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使水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会增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调节ph的方法 PH值偏低时最有效的办法是用生石灰进行调节,每天上午用生石灰10-15kg/亩开水溶化后全塘泼洒,直至PH值恢复正常为止。 PH值偏高时的调节 注入新水调节;用醋酸调节,每次每亩用500ml左右,充分稀释后全池泼洒施用滑石粉(又称光粉、皂石粉)每亩每米水深施用1-2kg,可降低PH值0.5-1。,3.氨氮 池塘水体中的氨态氮主要来自于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残饵和施用有机肥料被细菌分解所产生。氨对鱼虾的危害主要是腐蚀鳃组织,破坏鳃的呼吸功能。氨的毒害作用与水体的温度及PH值有关,水温和PH

8、值越高,则危害越大。正常养殖水体中氨氮一般以不超过0.2mg/L为宜。,控制氨态氮的措施是: 合理的放养密度、合理投饵、施肥。同时年底结合清塘消毒,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在水源和水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定期排出部分旧水,更换新水。 增加水体溶氧。 施用微生物制剂。 施用沸石粉,每亩用量17-35kg,可消除水体中90-97%的氨。,4.硫化氢 硫化氢是由残饵、代谢排泄物等的含硫有机物在缺氧的情况下经厌氧细菌分解而产生。硫化氢有臭蛋味,具有强烈的剌激、麻醉和影响水生动物呼吸系统的作用,对鱼、虾等水生动物有很强的毒性,在养殖水体中硫化氢的浓度应严格控制在0.01mg/L以下。一般认为良好的养殖水体中

9、硫化氢是不充许存在的。控制池塘水体中的硫化氢,关键是控制好池塘有机物的含量,保证池塘水体丰富的溶氧,池塘水体溶氧丰富的情况下硫化氢是不能产生和积累的。,改善环境的措施 a.设计和建造养殖场要符合防病要求。建场选址应远离工业、生活区,周围没有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水源一定要充足,水质符合养殖标准;在设计进排水系统时,应使每个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管,进排水渠要分开;如果能配备蓄水池更好,水经沉淀、自行净化,过滤、消毒后再引入池塘,就能防止病原带入池塘。,b.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改善生态环境 清除过多的淤泥,放苗前彻底清塘、对虾养殖的中后期。 定期泼洒生石灰(ph低时)或醋酸(ph高时),调节水的ph值。

10、生石灰还有提高淤泥肥效,改善水质的功能。 定期加注清水及换水,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设置增氧机,增加水中溶氧.,良好水质的标志:肥、活、嫩、爽,肥:营养丰富,浮游生物保持较高的水平。 活:池水处于不断变化中,不滞死。水色浓、淡交替变化,表明物质循环快。水华以条状或鱼鳞状为好,表明水质肥浓适中。在下风口有油膜、发泡等现象时,应换水或加注新水。 嫩:水色鲜嫩不老,表明易消化浮游植物多。蓝藻等难消化种类大量繁殖时,水色呈灰蓝或蓝绿色;浮游植物细胞衰老,会减低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 爽:水质清爽,水面无浮膜,混浊度较小,透明度一般在2025cm以上,表明水中溶氧量较高。,(二)增强水产养殖动物

11、的抗病力 1.挑选健康的苗种,到质量有保证的孵化场购苗,规格整齐,体表有无附着物或损伤,运动活跃苗为好苗。 2.人工免疫:人工对水产动物注射、浸浴疫苗,使机体获得免疫力。对病毒性的疾病,免疫接种是最有效的防治途径。 3.做好定质、定量、定点、定时的“四定”投饲原则。提供营养全面,新鲜不变质的饲料,保证水产动物吃饱吃好,而又不浪费饲料。,(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1.彻底清塘:池塘也是病原体滋生和贮藏的场所,池塘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水产动物的生长与健康。 清整池塘:收捕后,排干池水维修塘基、闸门并清除过多淤泥及迟边杂草,晒池。 药物清塘:常用的清塘消毒药物有生石灰和漂白粉。,a.生石灰。 干塘消毒,

12、排去塘中大部分水,只留10公分,或者在晒干的塘进水10公分,80120公斤/亩生石灰,生石灰溶解后趁热全池均匀泼洒; 带水清塘,以水深0.51米计,用生石灰150200公斤,用竹筐装石灰,挂在船尾水中,缓慢滑动小船,使石灰浆散入水中。用生石灰消毒,可杀死敌害的鱼虾和有害微生物。用生石灰消毒,毒性78天消失。 b.漂白粉:有效含量32%以上,10-20公斤/亩(1米水深计算),均匀泼洒。4-5天药性消失。,2.机体消毒:消毒后的池塘如放入苗种,就又把病原体带入。因此我们应该对水产苗种采用药浴法消毒。常用的有: 高锰酸钾药浴:10-20克/立方水,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和鳃上的细菌、寄生虫。

13、漂白粉药浴:10-20克/立方水(含有效氯30%),10-30分钟,可杀灭体表和鳃上的细菌、寄生虫。 注意:药液要现配现用、第一次使用最好小批量试一下、每桶药水只药浴一批次,每次药浴的水产动物不宜过多、药浴时间根据水温、动物种类灵活掌握。,二、简单鱼病诊断方法,(一)鱼病的发现 一是从养殖鱼类的吃食情况判断:在天气、水温和其他环境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鱼的摄食量突然下降,甚至停止摄食,即有鱼病发生的可能。 二是从鱼的活动情况判断:若鱼在水中(水面)离 群独游,游动迟缓,或停止游动浮在岸边;鱼表现急躁不安,在水中狂游,打转、斜游,或时常跃出水面,或是头朝下尾朝上尾巴翘出水面,这些异常情况都是鱼生

14、 病的迹象。,三是从鱼的体色判断:健康的鱼体色正常,生病的鱼大多会有体色变化,如体色变黑,体色变谈或发白、发红等。若在池中已经出现死鱼,极可能是鱼病已发生了。 由上述几种异常情况可初步判断养殖鱼类是否生病,而关键是在平时要坚持巡塘检查,注意观察,掌握情况,一旦发现情况有异,应从多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二)现场调查,首先是对养殖水域的水环境和周围的环境状况等进行了解。水环境的好坏对鱼类有直接的影响,除了因病原体和敌害生物的感染侵袭引发鱼病外,周围环境与 水体物理、化学状况的变化对鱼类的影响也很重要。在有鱼病发生的水域,要了解底泥、水质、水温、水色变化等情况,了解是否有有毒有害物质进人养

15、殖水域。,其次要了解饲养管理情况。养殖鱼类生病有时与饲养管理不善有关。如投喂变质的饲料就容易引发鱼类肠炎病;施用没有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或者施肥过量,会导 致水质恶化,影响鱼的正常生活;水质清瘦饵料不足时会引起跑马病、萎瘪病、拉网等操作不慎,鱼体受到损伤,会引发多种疾病。在调查时,要对投饲施肥情况和 放养密度、品种与规格、搭配比例及扦捕操作等情况详细了解,对气候变化和各种病害生物的发生情况、该养殖水域历年来鱼病发生情况等,也要进行了解。,(三) 鱼体检查,进行检查的病鱼要求刚死的或垂死的病鱼,置于白瓷盘或盆中。检查的部位主要是体表、鳃和内脏。,1.体表检查 检查顺序:吻端、眼、头部、口腔、鳃

16、、鳍、鳞、到躯体、皮肤粘液、体色、肛门、尾; 检查内容:一般为完整性是否受到破坏是否受到破坏(如变色、缺吻、瞎眼、脱鳞、脱皮、烂鳃、蛀鳍、烂皮、断尾、脱肛、残肢等)和出现何种病变(如充血、出血、结节、孢囊、脓肿、疖疮、肿胀、丘疹、溃疡、糜烂、水泡等),2.鳃部的检查:用剪刀剪去鳃盖,观察鳃片的颜色是否正常,粘液的多少,鳃丝末端是否出现肿大、腐烂现象。(细菌性烂鳃病的鳃丝末端腐烂,粘液增多;鳃霉病的鳃片颜色比正常鱼鳃片的颜色发白,略带血红色小点;小型寄生虫如波豆虫、隐鞭虫、指环虫和三代虫寄生时,鳃丝上会产生许多粘液;若是大型寄生虫如中华蚤、鱼蚤以及粘胞子虫 的胞囊寄生时,鳃丝表现为肿大,鳃盖胀开

17、等症状 。),内部器官的检查 :内脏检查以肠道为主,先将病鱼一边的腹壁剪去(不要损伤内脏),先观察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见的大型寄生虫;然后观察各内脏的外表,看是否正常;再把肠道从前肠至后肠剪开,观察有无食物,寄生虫。如:细菌性肠炎会表现肠内无食物或有少许食物,但肠壁充血、发炎、无弹性、有淡黄色粘液等 。,在整个诊断过程中,从调查、目检,结合各种病的流行季节,各种鱼各阶段的发病规律,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找出其病因,准确诊断,然后确定治疗方案,对症下药。,三、渔药使用和杜绝使用违禁药物,(一)什么是渔药? 定义:水产增、养殖过程中用于预防、控制治疗水生动物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

18、病能力,用以改善养殖水体质量的一切物质。 (二)渔药种类: 按性质和用途大致可以分为如下6类:水体消毒剂、驱杀虫剂、抗微生物药(抗生素、磺胺类、呋喃类)、代谢改善和强壮剂(激素类)、和疫苗以及中草药。,水体消毒药物,定义:主要是针对水体,对水体进行消毒杀菌的药物。 常用的有:漂白粉、漂白精、高锰酸钾、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福尔马林、双氧水等。消毒药物在使用后,死亡的微生物尸体分解耗氧,要多开增氧机,防止缺氧。,2.抗微生物药,定义:指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灭杀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分为抗细菌药、抗病毒药、抗真菌药。 常用有: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

19、等。抗生素大环内脂类广谱抗菌药物,常用的有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强力霉素等。磺胺类,用于鱼、虾、蟹的细菌性疾病。,3.驱、杀寄生虫药,定义:指能杀灭水产动物体内、外寄生虫(纤毛虫、车轮虫、绦虫、锚头鳋)生长和繁殖的物质。 常用的有:常用的有硫酸锌粉、硫酸铜、硫酸亚铁、敌百虫、盐酸氯苯胍粉、盐酸左旋眯唑等。,4.疫苗,定义:通过增强水产动物机体对某些烈性传染病的抵抗力来使它们不再得这些传染病。 水产疫苗是目前预防水产养殖暴发性流行病最有效的手段。疫苗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细菌性疾病,还是目前解决病毒病问题的唯一特效手段。 目前技术成熟的有:草鱼土法疫苗、海水弧菌疫苗。 草鱼土法疫苗,从根本上解决了

20、烂鳃、赤皮、肠炎、出血等几种危害极大的草鱼暴发性流行病,使草鱼池糖养殖成活率提高到85%以上。,(三)渔药给药方式 挂篓(袋)法:在食场周围悬挂盛药的袋或篓,形成一消毒区。当水产动物来摄食时达到消灭体外病原体的目的。此法具有用药量少、方便简单、没有危害及副作用小等优点,一般须持续挂药3天左右。此法主要用于网箱养殖区域或大水面养殖。 全池泼洒法:池塘防治鱼病的最常用方法。以池塘的水体作为施药对象,选择适宜的施药浓度来计算用药量,然后把称量好的药品用水稀释,均匀泼洒到整个池塘的水体,以治疗鱼病。消毒水体比较全面、彻底,缺点是成本较高。,3.药浴法 :在大塑料盆或木桶中配制较高浓度的药液,然后将鱼放

21、入容器内浸洗一定时间后捞出,能杀灭体表和鳃上的病原体。其浸洗时间视鱼类品种、药物种类、浓度、温度灵活掌握。此方法的优点是作用强,疗效高,节省用药量。缺点是不能随时进行,一般在鱼种分池、转塘时使用。 4.口服法:将药物或疫苗与水产动物喜食的饲料混合,拌以粘合剂,制成适口的颗粒药饵投喂,杀灭体内的病原体或增强抗病力。此法适用于预防及治疗,但当病情严重,病体已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时则无效。该方法是目前经常使用的技术手段。,鱼药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防治效果和养殖效益,下面将鱼病防治选药四性介绍给大家: 一、有效性 为使病鱼尽快好转和恢复健康,减少生产上和经济上的损失,在用药时应选择疗效最好的药物

22、,例如对鱼的细菌性皮肤病,用抗菌素、磺胺类药、含氯消毒剂等都有疗效,但应首选含氯消毒剂(如灭菌王、消毒灵等),可同时直接杀灭鱼体表和养殖水体中的细菌,且杀菌快、效果好。如果是细菌性肠炎,则应选择喹诺酮类药、磺胺脒,制成药物饵料进行投喂,也可据病情在投喂药饵时选择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泼洒。如果同时防治细菌性、病毒性疾病,可内服“克瘟灵”及一些中草药制剂。但是有些疾病可少用药或不用药,如鱼缺氧浮头、营养缺乏症和一些环境应激病等。,二、安全性 “是药三分毒”,有的药物疗效虽然很好,只因毒性太大在选药时不得不放弃,而改用疗效居次、毒性作用较小的药物,如杀治疗草鱼细菌性肠炎病,选用抗菌内服药,而不选用消毒内

23、服药就是这个道理。鱼药的安全性应着重注意三点:因药物而致的对水产动物本身的毒性损害;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尤其是那些能在水生动物体内引起“富集作用”的药物,如含汞的消毒剂和杀虫剂,含丙体六六六的杀虫剂(林丹)坚决不用;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药物,在鱼类等水产动物被食用前应有一个停药期,并要尽量控制使用药物,特别是对确认有致癌作用的药物,如孔雀石绿等,应坚决禁止使用。,三、方便性 由于给鱼用药极不方便,可根据养殖品种以及水域情况,确定到底是使用泼洒法、涂抹法、口服法、注射法,还是浸泡法给药,应选择疗效好、安全、使用方便的鱼药。 四、廉价性 选用鱼药时,应多作比较,尽量选用成本低的鱼药,许多鱼药,其有效成

24、分大同小异,或者药效相当,但相互间价格相差很远,对此,要注意选用药物。,(四)杜绝使用违禁药物,孔雀石绿 :因其对人体具有致畸、致癌性,现已被禁止在水产养殖中使用。 氯霉素 :该药对人的毒性较大,抑制骨髓造血功能造成过敏反应,引起再生障碍贫血(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等),此外该药还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及抑制抗体的形成。被很多国家禁用. 呋喃唑酮(痢特灵):残留会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多发性神经炎、眼部损害和急性肝坏死等病,被较多国家禁用。 此外还有甲基睾丸酮、硝酸亚汞等都禁止使用。,(五)常用单位换算,常用单位换算: 1米(m)=10分米=100厘米 1亩=667平方米

25、1公顷=15亩 1千克=2斤=1000克=1000000毫克 1立方米=1000克=1000000毫升 1ppm=1/1000000=1克/1立方米水(我们经常讲1ppm漂白粉的水溶液,就是1立方米水中含1克漂白粉或1升水中含有1毫克漂白粉水溶液。),四、常见鱼病及诊治方法,水产动物疾病包括: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寄生虫性和藻类性等,淡水鱼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一、罗非鱼链球菌病,病原:海豚链球菌、无乳链球菌,流行情况:此症状主要流行时间为7月-10月初为高峰期,(罗非鱼在中期-后期,主要在100克-800克之间为高峰期)。发病的地点:主要是养殖模式不合理地区(如:珠三角地区很多地方通常是罗非鱼

26、-猪混养,罗非鱼-鸡、鸭混养)和高密度养殖区的鱼塘。有此病的鱼塘,如不及时预防,3-5天后可以造成出现鱼批量性死亡,死亡率高达90%以上,症状: (1)鱼体色发黑。游动比较缓慢、离群。 (2)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眼眶充血。 (3)腹部点状出血,鳃盖内侧出血等。 (4)解剖病鱼时,腹内有腹水,肛门周围发红等,严重则造成病鱼心外膜炎、腹膜炎等症状出现。,防治方法: 1、用1ppm漂白粉(有效氯30%)或二氧化氧,水体消毒,隔天一次连续2次。 2、内服:维生素C:3克-5克/公斤饲料,低聚糠:3克/公斤饲料,复合维生素B:5克/公斤饲料,氟哌酸:1克-2克/公斤饲料,连续服用5-7天,效果更佳。 3

27、、水质较差时,可多开设增氧机或用生物制剂进行调节水质,保持水质良好。,细菌性烂鳃病,【病原】 病原是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菌体细长、柔软;粗细基本一致,直径约0.5m,长短相差很大,一般为448m;革兰氏阴性;有团聚的特性,可在湿润固体表面滑行,也可一端固着,另一端在水中缓慢摇动。最适生长温度为2528,此时毒力最强;37仍可生长,但毒力较差;5以下则不生长。在pH6.57.5时生长良好,pH8.0时生长较差,pH8.5以上或pH6.0以下则不生长。 主要危害草鱼、鳜鱼、鳗鲡、大口黑鲈、叉尾鮰等。,病 症,病鱼常离群在水面独游,行动缓慢,食欲减退或不吃

28、食,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患病草鱼体色发黑,特别头部变得乌黑,故细菌性烂鳃病又称“乌头瘟”。肉眼检查,病鱼鳃盖骨的内表面往往充血,鳃上粘液增多,鳃丝肿胀,局部鳃丝腐烂缺损,腐烂处常常有黄褐色的附着物。从病鱼鳃瓣的腐烂部位剪下一小块在显微镜下检查,一般可以见到鳃丝软骨尖端外露或腐蚀,在粘液和附着物边缘可见到许多细长柔软的细菌成丛摆动。,流 行 情 况,此病在全国各养鱼地区都有发生。水温在15以下,一般少见;20以上开始流行;2632是烂鳃病适宜流行的温度。因此,冬季很少发病,春、夏、秋季均常见,尤其夏季为多发季节。带菌鱼是主要的传染源,其次为被病原菌污染的水源和塘泥,水中病原菌越多、鱼的密度越大、

29、水质越差,则越容易暴发性流行。,诊 断,1、用肉眼观察,鱼体发黑,黏液增多,鳃丝末端腐烂缺损,软骨外露; 2、用显微镜检查,鳃上无大量寄生虫或真菌寄生。取病灶处鳃丝的黏液或剪取少量鳃丝,在高倍显微镜下检查,如看见有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有些菌体聚集成柱状,即可进一步诊断为患细菌性烂鳃病。 3、参照SC/T 7201.2-2006 柱状嗜纤维菌烂鳃病诊断方法*。,2、治疗方法 (1)生石灰化开后全池泼洒,使池水pH成弱碱性(pH8.0左右),用量和次数应根据池水实际酸碱度而定。 (2)每1m3水体,含氯石灰(漂白粉)11.5g;或20%二氯异氰脲酸钠0.30.6g,或30%三氯异氰脲酸粉0.20

30、.5g,或8%二氧化氯0.10.3g。 (3)10%聚维酮碘溶液,一次量,每1m3水体,0.51ml,1天1次,连用3天为一疗程。,(4)大黄粉,一次量,每1m3水体,2.53.7g,先将大黄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提效后,再连水带渣全池泼洒,每日一次,连用2次。 (5)五倍子,一次量,每1m3水体,4g,将五倍子磨碎后用开水浸泡,再连水带渣全池泼洒,每日一次,连用2次。 (6)内服,诺氟沙星,一次量,每1kg体重,30mg,拌饲投喂,1天1次,连用46天。 【注意事项】 休药期:诺氟沙星7天。,细菌性肠炎病,【病原】 病原是肠型点状气单胞菌(A.punctata f.intestina

31、lis),豚鼠气单胞菌(A.caciae)等,属弧菌科(Vibrionaceae)。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多数两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无芽孢。大小为0.40.51.01.3m。.琼脂菌落呈圆形,前者在12天后产生褐色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阳性,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后者不产气。对弧菌抑制剂(0/129)不敏感,在R-S选择和鉴别培养基上菌落呈黄色。在pH612时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60时经半小时即会死亡。 主要危害对象:草鱼、鲈鱼、鳗鲡、叉尾鮰、罗非鱼等多种水产养殖品种。,病 症,病鱼离群独游,食欲下降,对外界的反应迟钝;剪开肠管,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粘液增多,肠内没有食物或仅在后段有少量食

32、物。患病严重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腹腔内积有大量淡黄色液体,肠内没有食物,只有淡黄色粘液;肠道因充血而呈红色或粉红色,肠内膜破坏,肠壁透明如玻璃纸,失去弹性;轻压病鱼腹部,可见有黄色粘液或“血脓”样液体从肛门流出。,胡子鲶肠炎,鲟鱼肠炎,细菌性肠炎,流行情况,肠型点状气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在健康鱼的肠道中通常只少量存在,不致病。当投喂不科学、饵料变质、水质变坏的情况下,或其它原因导致鱼体抵抗力下降,该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导致肠道炎性水肿、肠上皮细胞坏死解体、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并且经由血液侵害肝脏、肾脏、脾脏等组织器官,从而发生疾病。病原菌可随病鱼的粪便或尸体大量排到池水中,污染饵料,再经

33、口感染其他鱼,从而形成暴发性流行肠炎病。 水温在18以上时开始流行,2530时为流行的高峰期。此病在一年中有两个明显的流行季节,46月份主要危害12龄草鱼,810月主要是当年鱼种的发病季节。,诊 断,1、根据外观症状及用显微镜检查肠内黏液,可以看到变性、坏死脱落的肠上皮细胞和少量红细胞,大量细菌,即可初步诊断为患细菌性肠炎病。但要注意与以肠壁出血为主的草鱼出血病和食物中毒相区别。 2、取病鱼的肝脏、脾脏、肾脏、心血接种在RS选择和鉴别培养基上,如长出黄色菌落,可诊断为患细菌性肠炎病。 3、参照SC/T 7201.3-2006 嗜水气单胞菌及豚鼠气单胞菌肠炎病诊断方法*。,防治方法,1、预防措施

34、 由于肠型点状气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条件恶劣、鱼体抵抗力下降时才暴发流行,因此做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加强水质管理,注意水质清洁,定期加注清水和用石灰调节水质,掌握好投喂饵料的质和量,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严格执行“四消四定”(鱼体消毒、饵料消毒、工具消毒、食场消毒及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措施,是预防此病的关键。,2、治疗方法 在细菌性肠炎病发生时,大量致病菌存在于池水和鱼体内,因此治疗也应该采用水体消毒与内服药物相结合的方法。采用水体消毒一般可用漂白粉、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等含氯消毒剂中的任一种或生石灰全池泼洒,用量可参考细菌性烂鳃病部分。,内服药物可选用下列药物之一种做成药饵投喂: 1、磺胺嘧啶,一次量,每1kg体重,50100mg,拌饲投喂,1天1次,连用46天。 2、大蒜素或穿心莲,一次量,每1kg体重,4050mg,或50100mg,拌饲投喂,1天1次,连喂3天。 【注意事项】 休药期:磺胺嘧啶15天。,草鱼出血病,细菌性疾病 肠炎病 烂鳃病,真菌引起的疾病,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绦虫病,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