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20190425378.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60110 上传时间:2019-05-29 格式:WPS 页数:15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20190425378.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版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20190425378.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版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20190425378.wps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20190425378.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语文阶段质量检测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20190425378.wps(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阶段质量检测( (二) )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风景,作为小说的重要因素,不仅仅交代了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还能孕育人的气质,培 养人的精神,从而揭示出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同时,风景描写还能营造氛围,烘托气氛,既 用来感染读者,也用来感染作品中的人物。“红高粱”的世界作为独特的风景,兼具了以上的 种种作用。 如果说人物设计对情节线索和善恶意识的偏离导致了阅读活动的非道德化,那么景物对情 节线索的背离和对人物活动的包容则将阅读活动引向对红高粱世界的诗情领悟和纯审美体验。 引起这一审美反应的景物主要是贯通全文

2、的红高粱和血海。它们都以红色的色彩刺激着人们的 感官,但更重要的是,它们在文本中宽广的覆盖能力使读者不得不将它们作为阅读与理解的重 要窗口。 “红高粱”给予读者更多的是有关生命的内容。它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 “面,一是 移出背景”“,二是 暴露真相”。 “移出背景”是红高粱对现实日常语境的反叛。日常生活总是以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 系、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以及历史文化为背景的,景物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构成背景。但红高 粱中,一望无际的红高粱正是人物活动的空间,也是人物活动的背景。这种背景因为没有外 显的人文色彩,会使读者感到新奇,并且暂时忘记了世俗生活中的种种规则,忘记人与人之间 的你争我

3、斗,甚至忘记被人们在现实中称为善与美的东西,拉开了与世俗生活的距离。因为这 里没有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监督,也没有世俗生活中的烦恼忧愁,它给人的是一个可以自由舒展 自我的环境。厌恶现实约束的读者还会将它当作精神自由的家园,而它所产生的恰恰是精神世 界的浪漫主义和审美主义。 “暴露真相”也是红高粱世界的重要功能,它使读者的阅读经验不断得到修改。在日常语 境中,自然风景是一种屏障,因而具有一种掩饰性。但是,红高粱把掩饰改变为暴露,这 不是因为其要展示什么阴暗面,而是因为它直言不讳地将红高粱地里发生的一切展示给了读者。 一幕幕英勇的悲壮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这种叙述语态将人的行为与红

4、高粱放在同一情感评价中,极易使读者放弃阅读类似作品时打探隐私的那种神秘心态,以平等 的姿态去看红高粱,去观察人物的种种故事。景物与人物之间的那种等级感也随之消失。于是, 暴露真相实际上成了呈现事实,人与红高粱连在一起,共同构成风景,成了展示人们渴望的那 种自由舒展的人类生态景观。 鲜艳的红色由此也成了读者感受人和自然的情绪象征。红色以其强烈的刺激力量使读者接 受了色彩自身对生命的暗示,对生命的张扬。而血海所解释的是死亡。按照常识,读者最初会 把血海理解为一种残酷和血腥,会产生一种类似于鬼气森森的恐怖。但在阅读过程中,文本对 - 1 - 血海的展示可能消除读者内心的恐惧感,将对死的畏惧变为对死亡

5、的欣赏。这种欣赏态度当然 是读者将血海与红高粱世界中的生命状态联系起来的结果。 (选自红高粱:风景的意义,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红高粱”仅仅通过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就揭示了人物性格成因,营造了氛围, 感染了读者。 B“” 红高粱 对情节线索和善恶意识的偏离,引发读者的诗情领悟和纯审美体验。 C“” 红高粱 不仅以红色刺激着人们的感官,也成为读者阅读与理解文本的重要窗口。 D“” 红高粱 之所以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因为其给予读者更多有关生命的内容。 解析:选 C A 项,曲解文意。原文是说“红高粱”这一“独特的风景”,兼具“种种作 用”

6、“”,这里曲解为 仅仅就。B“项,偷换概念。原文为 对情节线索的背离和对人物 活动的包容”。D 项,强加因果。由原文可知,“红高粱”“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的因素主要是 移 ”“出背景 和 暴露真相”“,而不是 其给予读者更多有关生命的内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文通过对“红高粱”这一景物的分析,论证了“人物设计”对小说创作具有重要意 义这一观点。 B前三段主要阐释了“红高粱”作为独特风景对于文本创作的作用,以及对于阅读活动 的引领作用。 C四、五两段分别阐述了“红高粱”具有反叛现实日常语境以及不断修改读者阅读经验 的重要功能。 D“作为红高粱世界构成因

7、素之一的 血海”“”,原文在最后一段将其与 红色 进行对比, 略作了分析解说。 解析:选 A A“”项,应是论证了 风景描写 对小说创作具有重要意义这一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红高粱”作为自然景物,因为无法构成人物活动的背景,所以没有外显的人文色彩。 B“红高粱”的叙述语态使读者不会以打探隐私的神秘心态而是以平等的姿态对待文本, 对待红高粱。 C“红高粱”这一风景让读者感受到色彩自身对生命的暗示和张扬,因为“红色”具有 强烈的刺激力量。 D红高粱世界“血海”的展示,可能消除读者内心的恐惧感。它将读者内心对死的恐惧 转变为对死亡的欣赏。 解析:选 A A

8、 项,由文章第四段的内容可知,选项“因为无法构成人物活动的背景,所 ”以没有外显的人文色彩 错。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分) - 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杜牧的江南 余显斌 江南,是杜牧的。 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 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长的小巷里,没有一架紫藤萝,从而缺乏一种绿意荡漾的清新;就如断 桥边,没有如烟的细柳,从而缺乏一种吴侬软语的娇媚。 江南,是幸运的,在长久的沉寂之后,迎来了青衣飘飘的杜牧。 江南女儿,也是幸运的,在长久的冷寂之后,又重现了青春的颜色。 那时的江南,一定是寂寞得很久了,寂

9、寞得连西湖的水也泛不起一点涟漪。那时的江南, 已经没有了丝毫的浪漫,江南采莲的曲子,已经凋谢在寒冷的池塘里;吴越争霸的战鼓,已半 入江风半入云,渺茫难寻了。至于西施浣衣的样子,已经在传说中流向岁月的天尽头,白云的 深影里。当然,包括当年的丝竹,当年的歌舞,当年的风流潇洒,都已经如周郎的微笑,隐入 历史的硝烟中。 江南,太寂寞了,寂寞成一池浮萍,连红叶也舞不起一点声音。 就在这时,杜牧来了,在清明时节前后,嫩草如诗的日子里,一匹马,一身长衫,外带 一支笔,踢踢跶跶走过丝雨江南,走过杏花如雪的江南,走过四百八十寺的江南,举一举杏花 村的佳酿,饮醉了清明时节,饮醉了自己,也饮醉了唐诗。 醉后不知故乡

10、远,错把江南做故乡。 从此,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片浪漫。 在江南行走,杜牧一定是风神潇洒志气昂扬的,因为,他终于寻到了自己心中美的极致, 诗的栖息地。在江南,杜牧一定是心情舒展眉宇青葱的,因为,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 的归宿和安慰。 二十四桥的夜晚,月光如昼,桂香如梦。秋来的江南,依然山温水软,草木含春。“二 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江南,就适宜于洒脱地生活,诗意地游走。小杜,深得江 南三味。 春风十里,柳丝飘飘,有哪一缕春风,美得过江南?有哪一处女儿,轻浅一笑,婉约过 江南? 多少人啊,走过江南?但匆匆的脚步,踏过满地红尘,能领略“烟笼寒水月笼沙”的婉

11、 约?能体会到“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繁华?能领略“村连三峡暮云起,潮送 九江寒雨来”的神妙?只有杜牧,一身长衫,飘飘地走过江南山水,把自己的欢笑,自己的歌 吟,留给江南,留给江南的天空和湖面,还有山水楼台。同时,也把江南留给岁月。 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 江南记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 当诗人漫步江南时,多少丝管,多少弦竹,在夜月下悠扬;多少忧伤,让一个沉沦历史 - 3 - 的书生,怆然泪下。 不是爱风流,似被红尘误。 诗人并不想隐居入江南山水,诗人并不想在二十四桥的箫音中沉醉。“江南好烟月,门 系钓鱼船”“霜叶红于二月花”

12、,这些美妙,也不能让诗人沉醉。所有的音乐,所有的云烟风 月,并没有遮住诗人的眼睛。 诗人站在高山上,站在红楼上,日日凝目而视,翘首企盼,在等待着一个时代的到来, 等待着万民欢乐的和谐盛世到来,“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 游原上望昭陵”。诗人总是心有不甘,在晚唐的夕阳残照中,遥望着太宗所开创的盛世,万民 同乐,百国来朝。可是,诗人失望了,心冷了。天边,夕阳西下,一片暗影茫然。 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 所有的肮脏,所有的红尘,与江南山水,与江南儿女相比,是如此不堪,如此肮脏。 21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诗人轻轻叹息一声,定格在江南的烟雨中,静 “”静

13、地观看着,看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的美丽;看“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 ”台一笛风 的轻歌曼舞;看江南儿女在月夜里一把凉扇,笑扑流萤的娇憨情态;看扬州烟水, 秦淮月光。 22 江南,安慰着诗人。 23 人,沉醉于江南。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改动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段,运用排比、对比的手法,指出没有杜牧,江南风景就少了特有的情趣韵 味,从而强调了杜牧对于江南的意义。 B文章第段用了多个问句,赞美只有杜牧才能写出这样美丽的描绘江南的诗句。 C“在一声长叹中,诗人走入江南”,指的是杜牧虽有报国之心,但因为盼不到国家重振 声威

14、,他只能沉醉于江南美景,以此来慰藉痛苦失望的灵魂。 D文章多用排比句和整句,语言风格典雅婉约,与江南美景和杜牧诗和谐统一,给人以 美的享受。 解析:选 A A“”“项, 对比的手法 错,应是 类比”。 5全文多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5分) 答: 解析:文学作品中引用古诗词的作用,可以从诗词本身表达的内容、对文章内容及结构的 作用等角度加以分析。如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等。 - 4 - 答案:杜牧的诗和江南的美是和谐统一的,引用、化用杜牧的诗句便于简洁凝练地表现 江南的美景和神韵,增添江南美的感染力。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文学情韵,与文

15、中 的抒情、议论协调统一,形成(凸显)本文典雅优美的语言特点。借杜牧的诗句充分展现杜牧 的才情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欣喜、忧伤、期盼、失望)。借杜牧的诗句充分说明杜牧对江南的 了解(充分说明杜牧已得“江南三味”),为文题“杜牧的江南”提供了充分的证明(突出了江 南和杜牧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密切关联)。 6“”作者为什么说 江南,是杜牧的 ?请结合自己读文的感受加以分析。(6分) 答: 解析: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江南,收容了一颗漂泊的诗魂,也收容下一片灵秀,一 片浪漫”“长久的失落后,他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在烟水渺茫的江岸,在细柳如眉的 亭旁,总有风吹过,总是有诗人的脚步走过,这些,江南记

16、得,竖行的方块文字也记得”等分 析原因。 答案:杜牧让长久沉寂的江南重新显现灵秀和浪漫(江南会因为缺少了杜牧而减少了神 韵)。长久失落的杜牧在江南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安慰,杜牧的生命情感和江南融为一体。 杜牧读懂了多少人无法懂得的江南的美,并用自己的诗句定格再现了江南的婉约、繁华、神妙, 让美丽的江南在岁月中留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大连光源:能给原子拍视频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极紫外自由电 “子激光装置大连光源”,发出了世界上最强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脉冲

17、,单个皮秒(1 皮 秒等于一万亿分之一秒)激光脉冲产生 140 万亿个光子,这套总长 100 米的装置成为世界上最 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 “大连光源”由加速器、波荡器和光束线站三部分构成。先由时间宽度为几个皮秒的脉冲 激光(驱动激光)在光阴极上打出一簇高密度的脉冲电子,再利用直线加速器将这个脉冲电子束 加速到 3 亿电子伏特的能量,电子的速度与光速非常接近。另一束皮秒或者相近时间宽度的强 激光(种子激光)照射在这个高能电子束上,电子束中的电子在种子激光的作用下,就会按照激 光的波长在空间重新分布(调制),然后让被调制的电子束继续穿越一系列周期性变化的磁场。 电子在周期性磁

18、场中就会一边以光速向前飞行,一边左右摆动,向前辐射出光线。途中各处发 - 5 - 射的光会叠加增强,同时电子自身辐射的光也在调制电子自己的空间分布,从而使得电子更加 强烈地辐射光线,适当地选择周期性磁场的强度,就会使得种子激光中的某个谐波成分按照前 述方式急剧地自激放大并达到饱和,从而输出极紫外激光。 “大连光源有最亮的闪光灯,峰值功率的亮度比太阳光高 100 亿倍的 100 亿倍, 有最快的 快门,出光长度能达到飞秒(1 飞秒等于一千亿分之一秒)、皮秒,不但能让分子、 原子无处遁形,还能给它们拍电影,将物理化学反应的全过程动态记录下来。”上海应 “”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说明了 大连光源 的

19、大用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也是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科学研究、先进技术、国防科技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自由电子激光的发展在前沿科 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近十年来,自由电子激光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为探索 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具。 “大连光源的建成出光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又一成功范例,也必将大大促进我国在 能源、化学、物理、生物、材料、大气雾霾、光刻等多个重要领域研究水平的提升,为我国的 科学事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表示,这一光源的成功研制为我

20、国未来发 展更新一代的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选自 中国经济网”,有删改) 材料三: “大连光源”自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在两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基建工程以及主体光源装置的 研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调试成功产生了世界上单脉冲最亮的极紫外激光,创造了我国同类 大型科学装置建设的新纪录。 这一项目也开创了我国科学研究专家与大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的先例,对于未来加 快推动大科学装置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科学目标为驱动,让“大连光源”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赵振堂告诉中国 科学报记者,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都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看看哪些科学家

21、 能用。“但是大连光源把这个过程反了过来,是科学家先对科研有了需求,再找到工程团 队来合作。这要求我们在建装置之前就充分调研,开工之前就要掌握装置的科学目标是什么。” 大连化物所的长处是科学研究,而上海应物所团队在大科学装置建设方面积累了 20年的 经验,两个团队为了相同的梦想走到了长兴岛,合作顺利得出人意料。 (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大连光源”是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全套装置总 长 100米,能给分子、原子拍摄视频,记录下物理化学反应的动态全过程。 - 6 - B自由电子激光是国际上最先进的新一代光源

22、,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大连光源”为 我国探索未知物质世界、发现新科学规律、实现技术变革提供了新的研究工具。 C“大连光源”由上海应物所和大连化物所联合研制,前者的科学研究专家与后者的大 科学装置研制专家成功合作,成为我国大科学工程的成功范例。 D我国早期的大科学装置,往往在建设之前缺乏充分调研,科学目标不够明确,一般都 “”是先建好装置,再去找用户,而 大连光源 的研制则改变了这一状况。 解析:选 C C“”“”项,错在 前者后者 的颠倒。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材料一第二段先介绍了“大连光源”的构造,然后按照先后顺序详细介绍了“大连光 ”“”源

23、输出极紫外激光的过程,这让读者对 大连光源 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B材料二第一段介绍了自由电子激光技术在世界科技领域的发展现状,其目的是突出我 “”国的 大连光源 在自由电子激光技术领域已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 C材料三前两段介绍了“大连光源”项目的建设过程,这个过程不仅用时短,而且技术 领先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该项目成为我国大科学装置研制的典范。 D三则材料因为报道的重点不同,表达方式也各不相同,材料一主要运用了说明和描写 的表达方式,力求准确生动;材料二、三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观点鲜明。 E以上材料引用了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赵振堂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对“大连 ”光源 的相关

24、介绍和评价,这些引用增加了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 解析:选 AE B“”“”项, 其目的是错,且 已处于世界最先进水平 属主观臆断;C “”项, 介绍了过程 错,且强加因果;D“”项, 描写的表达方式 错。 9“”三则材料对 大连光源 的报道,其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4分) 答: 解析:题干问的是三则报道的共同点和各自的侧重点,其实就是比较三则报道在内容上的 异同。分别分析三则报道:第一则报道分三段,第一段说“大连光源”“的先进,第二段主要说 大 ”“”连光源 的构造和原理,第三段说 大连光源 的作用;第二则报道分两段,第一段介绍自由 电子激光的应用前景,第二段强调“大连光源”的重要意

25、义;第三则报道分四段,第一段说“大 连光源”创纪录,后三段分析“大连光源”成功的原因。由此总结概括三则报道的异同点即 可。 “”答案:共同点:都报道了 大连光源 项目的成就。 侧重点:材料一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 的构造及原理;材料二侧重于报道“大连光 - 7 - ”源 的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材料三侧重于报道“”大连光源 项目的成功在于科学家的密切 合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题。 完颜守贞本名左靥。大定改元,除彰德军节度副使,迁北京留守。二十五年,起为西京警 巡使。世宗爱其刚直,授中都左警巡使,迁大兴府治

26、中。御史台奏守贞治有善状,世宗因谓侍 “”臣曰: 守贞勋臣子,又有材能,全胜其兄守道,它日可用也。 章宗即位,召为刑部尚书。 时上新即政,颇锐意于治,尝问汉宣帝综核名实之道,其施行之实果何如。守贞诵“枢机周密, ”品式详备 以对。上曰:“”行之果何始? 守贞曰:“”在陛下厉精无倦耳。 久之,进尚书左 丞。明昌三年夏,旱,天子下罪己诏。守贞惶恐,表乞解职。乃出知东平府事。命参知政事夹 谷衡谕之曰:“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朕往绥抚之。”赐金币、厩马, 以宠其行。它日,上问宰臣:“”守贞治东平如何? 对 曰:“”亦不劳力。 上 曰:“以彼之才, 治一路诚有余矣。”四年,召拜平章政

27、事,封萧国公。上尝叹文士卒无如党怀英者,守贞奏进 “”“士中若赵沨、王庭筠甚有时誉。上曰: 出伦者难得耳。 守贞曰: 间世之才,自古所难。 ”然国家培养久,则人材将自出矣。 守贞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又喜推毂善类,接援后进, 朝廷正人,多出入门下。承安元年,降授河中防御使。五年,改部罗火扎石合节度使。久之, 迁知都府事。时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安抚,乃移知济南府,卒。上闻而悼之。谥 曰肃。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 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选自金史完颜守贞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28、 ) A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 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B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 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C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 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D守贞刚直/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 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解 析:选 C“”“ 皆傅经以对 的意思是都借解说经书来回答,其主语是 守贞”“,而 尝与 泛论人

29、材”的主语是“上”,所以“对”与“上”之间应断开。“其心术行事”为“迹”的宾 “”“”“”语, 臧否无少隐 句意完整,所以 行事 与 臧否 之间应断开。综上,选 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大兴府”中“府”是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比县高一级,相当于汉朝的郡,府 - 8 - 的长官称知府。 B“御史台”,古代官署的名称,长官为御史,在历史上御史的职责一直是监察中央及地 方官吏。 C“罪己诏”是帝王在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危难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的一种 口谕或文书。 D“萧国公”中“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一般分为五等,“公”居首位,其

30、余依 次是侯、伯、子、男。 解 析:选 B“ 错在 一直”“,先秦时期,御史是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 相如顾召 赵御史书曰”,从秦朝开始成为监察官员。御史台的长官为御史大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完颜守贞才能不凡。两代皇帝都赏识他的才华,比较器重他,世宗曾当众表扬他,章 宗则因其才能卓越、治绩出众而封他为萧国公。 B完颜守贞博闻强识。当章宗锐意于治,询问关于汉宣帝综核名实方面的情况时,他能 够诵出史书上的句子,准确回答皇帝的问题。 C完颜守贞见解独到。在世宗感叹像党怀英那样的文士极难得到的时候,他认为只要国 家尽力培养,时间一长,就会有杰出人

31、才出现。 D完颜守贞善于理政。做大兴府治中时,因“有善状”受到御史台推崇;担任被认为难 以治理的东平府的知府时,治理起来也并不费力。 解析:选 C“”“ 世宗 应为 章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朕往绥抚之。(5分) 译文: (2)守贞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又喜推毂善类,接援后进。(5 分) 译文: 答案:(1)东平一向号称雄藩,再加上连年饥荒歉收,正要依靠经营谋划,你一定要为我 前往安抚那里。(“”“”“”得分点: 素比年其 各 1 分,大意 2 分) (2)守贞通晓法律,明了熟悉国家的旧制度(先例)。又喜欢推举

32、优秀的人,引荐资历较浅 的人。(“”“”“”得分点: 故事推毂后进 各 1 分,大意 2 分) 参考译文: 完颜守贞本名叫左靥。改元为大定那一年,他被任命为彰德军节度副使,升任北京留守。 二十五年,被起用为西京警巡使。世宗喜欢他的刚正不阿,任命他担任中都左警巡使,升任大 兴府治中。御史台上奏报告守贞治理情况良好,世宗于是对侍臣说:“守贞是有功勋的大臣的 儿子,又有才能,完全超过他的兄长完颜守道,以后可以重用。”章宗即位,召完颜守贞任刑 - 9 - 部尚书。当时皇帝刚刚亲政,非常迫切想治理好国家,曾经问汉宣帝全面考核事物的名与实的 方法,其施行的实际效果怎么样。守贞吟诵“枢机周密,品式详备”(中

33、央政权的机要部门或 职位十分完整,法令制度十分详细完备)来回答。皇帝说:“要这样实行,究竟应该从哪里开 ”始? 守贞说:“”在于陛下您励精图治,不要倦怠罢了。 很久以后,晋升尚书左丞。明昌三 年夏天,大旱,天子下罪己诏。守贞恐惧不安,上表请求免除自己的职务。于是让他出京做了 “东平府的知府。命令参知政事夹谷衡告诉他说: 东平一向号称雄藩,再加上连年饥荒歉收, 正要依靠经营谋划,你一定要为我前往安抚那里。”赏赐他金币、厩马,来给他的出行以荣宠。 有一天,皇帝问宰相:“”守贞治理东平怎么样? 回答说:“”他治理也没有过于费力。 皇帝 说:“”凭借他的才能,治理一个路实在是绰绰有余的。 四年,召他进

34、京担任平章政事,封为 萧国公。皇帝曾感叹文士最终也没有像党怀英那样的,守贞上奏说进士里面,像赵沨、王庭筠 就很被时人称赞。皇帝说:“”出类拔萃的人难得啊。 守贞说:“隔代才有的出色的人才,自 古就难以得到。但是国家培养得久了,人才就将自己出现。”守贞通晓法律,明了熟悉国家的 旧制度(先例)。又喜欢推举优秀的人,引荐资历较浅的人,朝廷中的正人君子,大多与他交往。 承安元年,降职担任河中防御使。五年,改任为部罗火扎石合节度使。很久以后,升迁知都府 事。当时南方边境发生战争,皇帝认为山东是重要而需要严加防护的地方,必须由大臣前往安 抚,于是调任守贞做了济南府知府,并死于任上。皇帝听到消息后悼念他。谥

35、号为肃。守贞刚 直,凡是朝廷论议以及皇帝有所询问,他都借解说经书来回答。皇帝曾经与他广泛地议论人才, 守贞于是推究他们的内心和行事,对人的褒贬没有一点隐瞒,所以被胥持国之类的人所忌恨, 竟因正直而被罢黜。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曹 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注 下第:落第。南海:今广州、佛山一带。上国:指京城。蓝关、湘浦:地 名,均为朋友归南海必经之地。十二玉楼:传说昆仑山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居住的处

36、所, 此处借指出世隐居。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拉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 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 10 -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碧云晚而叹息,表达了对朋友的感情,使 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实则暗指京城科举考 试每年都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情意深长,实写送别时雪过蓝关寒气减弱的环境,虚写朋友南归 会途经湘浦的情景。 E“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不应该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

37、 感,表达了深厚的情谊,别具一格。 解析:选 BD B“”项, 路上行人 理解错误。D 项,诗歌颈联都是虚写,是诗人在想象朋 友此行所经之地。 15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答: 答案:惜别之情:送别朋友时,揽君衣袂,依依不舍。鼓励劝勉之情:诗歌颔联劝勉 朋友中举的机会很多,不必为一次失败而消沉。关怀牵挂之情:颈联遥想友人经过蓝关之后, 寒气减弱,衣着须注意;湘浦雁回,怨艾之情当会萌生。期冀、祝愿之情:尾联希望友人不 必在江海沧波之中惆怅流连,不要作出世隐居之想,应该积极入世进取。(每点 2 分,答出三 点可得 6 分;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8、 1 小题,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客”之口,写曹操率领军队浩浩荡荡地从江陵沿江而下, 战船千里相接,“ , , ”,发出“固一世之雄也”的慨 叹。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 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通过夸张手法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了塞外的 严寒。 答案:(1)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2)纷纷暮雪下辕门 风掣红旗冻不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为了提醒学弟学妹珍惜大学时光,大四学生蒋新华用数月时间完成一份长达万字的“悔 过

39、书”,希望学弟学妹都能吸取自己的教训,切莫马齿徒增,一事无成。 - 11 - 制定政策不能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唯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 才能矫枉过正,根治腐败。 老人在谈及自己一生与朋友交往的经历后总结说,世人的交往大抵是白首如新,而倾盖 如旧则需要极大的机缘和运气。 冯祖荀是中国出国留学生中学习西方现代数学的第一人,为中国大学数学系的创立和发 展呕心沥血;冯先生道德文章,高山景行,在中国数学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 “”习近平指出: 腐败涉及亡党亡国问题,不可能表态了事。 身居高位,却以权谋私、 一意孤行,到头来恐怕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 第 51届“金马奖”颁奖礼上,

40、喜剧电影一个勺子剧组在京召开答谢会。金马奖最 佳新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奖得主陈建斌感谢 8 年来爱人的鼎力相助,不离不弃。 A B C D 解析:选 A 马齿徒增: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虚度 年华,没有成就。自谦之词。使用错误。矫枉过正: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限度。不合语境。 白首如新:相交虽久而并不知己,像新相识一样。使用正确。高山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 大,指崇高的德行。使用正确。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不 是“死得很惨”的意思。使用错误。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 多用于求人相助时的客气话。使用正确。 18下

41、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我们将格萨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纳入到当地的教育体系,旨在使非物质文化遗 产成为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教育的重要载体。 B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 27日签署了一份关于难民和移民政策的行政令后,美国暂 停所有难民入境,以便对难民进行详细的背景核查。 C那些只简单地把观众当成为影视产品贡献多少票房的数字的做法,不仅会对社会文化 生态环境产生污染,也将对影视产业造成致命的伤害。 D世界环境杂志和中国日报网联合承办的“2016年度全球十大环境热点事件评选”活 动,将有助于我们把握环境发展的脉搏,促进世界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解 析:选 D A 项,成

42、分残缺,可在“成为”后加上介词“对”;B 项,中途易辙,应把“”在 “”提至句首,使 美国 作全句主语;C“项,语序不当,应为 不仅会对影视产业造成致命的伤 害,也将对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产生污染”。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 分)( ) A你赠送的这张照片十分珍贵,我一定好好惠存。 B他的设计方案我看过了,其中不妥之处我已斧正。 C吴阶平、杨乐、何祚庥等专家纷纷颔首允诺,忝列其间。 D令郎是名师出高徒,他的棋艺可谓独步天下。 - 12 - 解析:选 D A 项,“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 款)。用于此处不得体。B 项,“斧正”,敬辞,用于请人改文章

43、。句中用于自己帮别人改文章, 不得体。C“”项, 忝 是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句中用于别人,不得体。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每处不超过 15个字。(6分) “意”即思想,它是客观现实反映于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思想只存在 于人脑之中,必须_。所以,“意”的文字形体由“心”和“音”两部分组成,由此 可知人们寄希望于通过语言来了解思想。在思想和语言之间,_,语言是思想得以交 流的工具,二者理论上是统一的。但是,语言_,难怪早在 2 500 年前,孔子便有“书 ”“”不尽言言不尽意 的感叹。 答: 解析:处,后文说

44、“通过语言来了解思想”“,那么处关键词应该是 语言”,又因为本 句主语是“思想”,因此处应写语言对思想的作用,即填类似于“通过恰切的语言来表达” 的内容。处,后文说语言和思想在理论上是统一的,且说“语言是思想得以交流的工具”, 那么思想就是语言要表达的内容,因此处应该填“思想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处,根据 后文“言不尽意”可知,此处应是强调用语言表达思想时的局限性,应填类似于“不能完整地 ”反映思想 的内容。 答案:通过恰切的语言来表达 思想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 (无论如何都)不能完整 地反映思想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法规

45、,高校也要根据自主规划的校规校纪出台责罚细则,对教师泄题 泄密进行严格处罚,甚至开除公职,这样就可以根除教师的考试违规违法行为,从而保证大学 自主招生的公正和公平。如此一来,不但能更好地警醒、约束高校教师,而且也必将大幅提升 公众对高校的信任感。 严格处罚甚至开除公职未必能根除这种违规违法行为。 解析:解答时要认真阅读所给语段,把握住话题中心,弄清楚其中包含的事理,同时要注 意句所采用的句式和语气特点。 答案:根除教师的考试违规违法行为未必能保证大学自主招生的公正和公平。保证大 学自主招生的公平和公正未必能大幅提升公众对高校的信任感。 四、写作(60 分) - 13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

46、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60 分) “共享单车”是商家投资的共用自行车,只需手机扫码即可付费骑行,因其灵活便捷、低 “碳环保成为许多城市常见的 短途代步神器”。 共享单车在大中城市投放使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共享,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它的 出现实际上是“互联网”时代治理交通拥堵的创新之举,受到广泛欢迎。有人用完后将它擦 得锃亮,有人为它加了车筐使用起来更方便;但也有人涂抹编号据为己有,也有人随意乱放私 自加锁,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它侵犯了自己的利益而故意破坏 对上述现象,你有什么看法?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47、作, 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材料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叙述“共享单车”的积极意义,二是叙述人们在使 用“共享单车”过程中的不同行为。题目要求对“上述现象”进行思考,发表看法,这里的“上 述现象”无疑是指几类人的做法,所以文章应当围绕几种人的做法进行思考,提出恰当的立意。 对于第一类人的行为,即“用完后将它擦得锃亮”和“为它加了车筐”,应当予以肯定,可从 克己守礼、维护公共利益的角度立意;第二类人的行为,即“”“涂抹编号据为己有 和 随意乱 放私自加锁”,是一种自私行为,可从公德缺失、公民素养有待提高等方面立意;还有一类人 认为“共享单车”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便用故意破坏“共享单车”

48、的行为 来表达不满,这有违反法律的嫌疑。针对他们的行为,可从考虑问题的立场、如何表达诉求等 方面立意。此外,针对后两类人的行为,从租赁企业角度考虑,可从完善服务、补齐短板、自 我矫正等方面立意;从城市公共管理的角度考虑,可从制度支撑、公共管理等方面立意。 具体立意为:提倡共享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克己守礼,心向美善,为温暖行 为点赞;共享单车考验社会公德,自私自利的行为损人也害己;摆正个人位置,力戒自私 狭隘,服从社会需求;坚持理性表达,远离任性和冲动;加强制度建设,促进文明的生成; 管理促进秩序,监督催生文明。 参考例文 管理出秩序 监督生文明 “共享单车”因其灵活便捷、低碳环保成为许多

49、城市常见的“短途代步神器”,给人们的 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有些人竟然涂抹编号将车据为己有,或随意乱放,私自加锁,甚 至故意破坏。这种极端自私的行为严重影响“共享单车”这一新生事物的健康成长。“共享单 车”需要文明的“骑行者”,但是与其一味埋怨“骑行者”素质不高,不如加强管理监督。因 为管理出秩序,监督生文明。 专栏作家连岳说过:“”公民监督的紫丁香凋谢,官员作恶的罂粟花盛开。 这是针对官员 而言的,其实人人都需要监督,这是由人性的弱点决定的。西方有句名言:人,一半是天使, 一半是魔鬼。人性是复杂的,对大多数吃五谷杂粮的普通人来说,趋利避害是其本能,如果没 - 14 - 有监督,人性中魔鬼的一面就会招摇过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