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绪论(中专)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62931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6.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绪论(中专)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中医学绪论(中专)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中医学绪论(中专)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中医学绪论(中专)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中医学绪论(中专)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学绪论(中专)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绪论(中专)ppt课件.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医护理学,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赵俊,绪 论,重点:中医药学发展简史及其基本特点 难点:中医与西医两种理论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及不同特征,第一节 中医学发展概况,一、医学的起源,科学的发生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药物的出现,鲁迅南腔北调集.经验:“大约古人一有病,最初只好这样尝一点,那样尝一点,吃了毒的就死,吃不相干的就无效,有的竟吃了对证的就好起来,于是知道这是对于某一种疾病的药,这样地积累下去,乃有草创的纪录,后来渐成为庞大的书,如本草纲目就是。”,伏 羲,后世常用“神农尝百草,伏羲制九针”来概括中医学的起源。,、医巫同源,汉字分析:医有两种书写法,醫 毉

2、说文解字匚 匿也,藏弓、弩、矢之器也, 矢 矢也 殳 ()古代一种挺棍类的长兵器,()以杖殊人也, ()击中之声也,剧声也,病甚呻吟之声(恶姿也) 酉 :酒 巫:对自然界事物认识不足时,只能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如神、鬼,而巫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人。,巫:象形。据甲骨文,象古代女巫所用的道具。小篆象女巫两袖舞形。本义: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 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说文,处方上的符号是一种护身符的代号,源于古埃及传奇:“贺鲁斯之眼”。 贺鲁斯是鹭头人身的神, 他有药材制成的竖琴和许多符咒。他年幼时由于罪恶之神塞司的凶猛打击,丧失了视力,多斯治好了他的眼。使他成为保健之神。他的魔眼被埃及人当

3、作护身符,用来防止疾病、伤害与各种罪恶,“贺鲁斯之眼”成为神的守护与康复的象征。,蛇与权杖成为医业的象征,古希腊人认为蛇是智慧的化身,有神秘的疗伤能力,因此希腊人嗜食蛇肉,以期能精通治疗的艺术,甚至长生不死。 荷马时代希腊名医Aesculapius的权杖上盘一条蛇, 乃医业的象征。 (贺梅斯Hermes的“使者权杖”上有双蛇盘绕,可以开启人与神之间的门。),不管是东方医学还是西方医学,在早期自然科学极不发达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要带上神秘的色彩,求助于神灵的力量。,4、医学与哲学的关系,早期的医学理论与哲学有着必然的联系。 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自然知识和

4、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中国:阴阳五行学说被引入中医学中用来解释人体的构造、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药物作用。 古希腊亦有四元素说:Empedocles(恩培多克勒),希腊哲学家,他认为所有物质都是由元素微粒组成,即火、水、土和空气,所有的变化都是运动所引起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四体液病理学说),认为有机体的生命决定于四种体液 血、粘液、黄胆汁和黑胆汁,四种原始本质的不同配合是四种液体的基础, 每一种液体又与一定的“气质”相适应,每一个人的气质取决于他体内占优势的那种液体。如热是血的基础,来自心,若血占优势,则属于多血质。 四种液体平衡,则身体健康,反之则多病。,火 土 水 空

5、气 木 火 土 金 水 热 冷 湿 干 风 暑 湿 燥 寒 血 粘 黑 黄 肝 心 脾 肺 肾 液 液 胆 胆 汁 汁 胆 小 胃 大 膀 肠 肠 胱,二、医学的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公元前年,战国时代,中国现存第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成书,汇集了古代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临床经验和理论知识,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公元前460-377年)古代希腊医学,以Hippocrates之希波克拉底文集为代表,纪元初,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成书。 -年东汉末年,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完成了中医理论向临床的过渡,分别从外感病、内伤杂病两方面发挥了内经的理论,创造了行之有效的治法与方药,使中医的理、

6、法、方、药成为一体。 公元二世纪,华佗首创使用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施行剖腹手术。,神农本草经现存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的内容 365种药物:植物药252味、动物药67味、矿物药46味。 分上中下三品: 上品120味养命以应天(君) 中品120味养性以应人(臣) 下品125味治病以应地(佐使) 概括地记述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神农本草经三卷,大约成书于东汉。,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的生平 张仲景(约150年219年)名机,南阳涅阳人 伤寒杂病论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 以六经论伤寒 脏腑辨证论述内科杂病 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贡献 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

7、除去重复,两书共载269首方,使用214味药。,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成书于东汉末。,扁鹊(大约公元前5世纪),学术特点 1、精通望、闻、问、切,尤以望诊和切诊著称 2、精通内、外、妇、儿、老各科,随俗应变 3、反对巫神。,史記卷百五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 扁鵲過虢。虢太子死,扁鵲至虢宮門下曰:聞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扁鵲乃使弟子子陽厲鍼砥石,以取外三陽五會。有閒,太子蘇。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熨兩脅下。太子起坐。更適陰陽,但服湯二旬而復故。 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扁鵲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扁鵲過齊,齊桓侯客之。入朝見,曰:君有疾在腠

8、理,不治將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謂左右曰:醫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為功。后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血脈,不治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不悅。后五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疾在腸胃閒,不治將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不悅。,后五日,扁鵲復見,望見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問其故。扁鵲曰:疾之居腠理也,湯熨之所及也;在血脈,鍼石之所及也;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其在骨髓,雖司命無柰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后五日,桓侯體病,使人召扁鵲,扁鵲已逃去。桓侯遂死。, 素问四气调 神大论:上工不治已病 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 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9、不亦晚乎 神与形:上工守神,下工守形 病与非病,淳于意(约公元前215?),贡献 1、创造诊籍,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 2、记载了20肿脉象,这是对中医诊断学的贡献 3、指出练服五石的危害 4、谦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問臣意:所診治病,病名多同而診異,或死或不死,何也?對曰:病名多相類,不可知,故古圣人為之脈法,以起度量,立規矩,縣權衡,案繩墨,調陰陽,別人之脈各名之,與天地相應,參合於人,故乃別百病以異之,有數者能異之,無數者同之。然脈法不可勝驗,診疾人以度異之,乃可別同名,命病主在所居。今臣意所診者,皆有診籍。所以別之者,臣意所受師方適成,師死,以故表籍所診,期決死生,觀所失所得者合脈

10、法,以故至今知之。,华佗(公元2世纪208年),贡献 1、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称 2、首先应用中药全身麻醉剂麻沸散,施行腹部手术。这在我国医学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麻醉学和外科手术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3、在内科方面,坚持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 4、提倡积极的体育锻炼,模仿动物的动作,创造了“五禽戏”,这是古代的医疗体操,也开创了运动仿生学的先河。,魏、晋、隋、唐时期,王叔和:脉经(西晋,公元三世纪)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西晋,259年)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隋,610年),脉经,针灸甲乙经,巢元方,方书编撰,葛 洪:肘后方 (283343) 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5816

11、82) 李勣、苏敬新修本草659年颁布 王 焘:外台秘要 (公元8世纪),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葛洪,葛洪与肘后救卒方 简称肘后方。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1、作者:晋葛洪(283343) 2、篇幅:3卷(常见病、急病及其治疗) 3、成就: (1)对急性传染病有较高认识 最早描述天花病 最早认识沙虱病(恙虫病) 最早发现“疥虫” (2)“以毒攻毒”防治疾病首创用狂犬脑组织敷帖在被咬伤的创口上,以防治狂犬病。 (3)所载治法“简便廉验”,孙思邈与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1、作者:唐孙思邈(581682) 2、篇幅:千金方: 千金要方30卷成书于652年 千金翼方30卷成书于682

12、年 3、成就: (1)重视医德修养、详述医德规范, 大医精诚 (2)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 (3)重视妇、儿疾病诊治 (4)强调综合治疗,注重辨证用药 (5)对药物的深入研究,后人尊称“药王” (6)倡导养生保健,强身长寿,大医精诚一文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宣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ynch,美丑),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x、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

13、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大医宣言,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雷敩与雷公炮炙论,雷敩(xiao,敩,觉悟也)(420479) 雷公炮炙论我国现存第一部炮炙学专著。,中外医学交流,唐代医学水平世界领先,与国外医药交流频繁。朝鲜、越南、日本、阿拉伯国家都派留学生学习中国医学,印度医学传入中国。,朝鲜、日本:汉方医学体系 印度:玄奘介绍印度医学。印度眼科、药物。按摩法及“四大说”传入我国。 阿拉伯:中国的药物、脉学、炼丹术传入阿

14、拉伯,又经阿拉伯传入西方,阿拉伯的一些药物如乳香、没药、血竭、木香传入我国。,鉴真(688763),宋、金、元时期,宋代经济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和商业有显著进步。 北宋时期的三大发明:火药、罗盘针、活字印刷术,对世界经济文化起到巨大作用,尤其是活字印刷术的改进和造纸业的发达,有力促进了医药著作的出版和普及推广,为文化医药事业创造了有力条件。 宋代理学盛行,推动了学术理论研究的风气,也影响到医学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关于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中医理论的演变。,北京,医证设施的进步,翰林医官院 开设国家药局 校正医书局 太医局,校正医书局,大型医书的编撰,(1)太平圣惠方 1、作者:

15、宋王怀隐等 2、成书年代:982年 3、篇幅:100卷,1670门,16834首方 (2)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剂局方 1、作者:北宋裴宗元,陈师文等校订编成 2、成书年代:11071110年 3、篇幅:13卷,14门。载方788首 4、价值:为世界上最早的国家药局方(成药)药典 (3)圣济总录 1、作者:北宋曹宗孝等八位医官 2、成书年代:11111117年 3、篇幅:200卷,200余万字,60余门,20000余首方,医学理论的丰富与创新,运气即五运六气,是古代认识人与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五运即木火土金水。六运即风寒暑湿燥火。 运气形成时代较早,但在唐以前对医学影响不大。唐代王冰将“运

16、气七篇”补入到内经后,开始为人重视。北宋中期,校正医书局重编了王冰注释的内经以及太医局将运气列为考试的基本科目之一,北宋末年,运气学说又被宋徽宗提出而影响更大,把通晓运气学说视为掌握天地大道和养生治病的基本功。 运气学说根据天干地支和五运六气来推定岁气,由岁气推定某年某气盛,易得某种病,以及治疗得原则和方法。,运气学说,金元四大家,医学各科的成就,病因学: 南宋陈言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人体解剖学: 北宋吴简欧希范五脏图 北宋杨介存真图 法医学: 南宋宋慈洗冤集录 针灸学: 宋王惟一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铸造针灸铜人,外科和骨科: 南宋陈自明外科精要、 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妇科学: 南宋陈自明妇

17、人大全良方 小儿科: 南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法医学,洗冤集录 1、作者:南宋宋慈福建建阳人(11861249) 2、成书年代:1247年 3、内容:五卷 4、成就:世界最早法医学著作,比意大利1602年菲德里新编法医学早350年,针灸学,(一)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1、作者:宋王唯一 2、成书年代:1026年 3、内容:3卷,载穴657个(除去双穴,则有354个,比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349穴多 5穴) 4、影响:中国针灸史上新的里程碑。,(二)针灸铜人 1、主持铸造人:宋王惟一 2、铸造年代:1027年 3、影响:世界教育史上形象实物教学法的开始。,骨伤科世医得效方,1、作者:元危亦林 2、成

18、书年代:1337年 3、篇幅:20卷 4、成就: 腕关节脱臼整复法 前臂骨折治疗小夹板固定 颈椎骨折脱位悬吊复位法 创立“曲针”缝合 提倡麻醉施术,妇产科妇人大全良方,1、作者:南宋陈自明(11901270) 2、成书年代:1237年 3、篇幅:24卷,8门,260余论 4、内容:内容丰富的总结性的妇产科专著,为后世所用 妇科调经、众疾、求嗣三门 产科胎教、候胎、妊娠疾病、难产、产后五门,儿科小儿药证直诀,1、作者:南宋钱乙(10351117) 2、篇幅:3卷 卷上:脉证治法,载小儿症候及方论 卷中:载小儿医案23例 卷下:载方,论述儿科方剂的配伍与用法 3、内容:系统的论述了小儿生理病理 生

19、理:“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 病理:“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治疗:宜“柔润”,反对“大下,大补”,明清时期,1、产生多项医学创造和发明如创“戾气”说和温病学说、人痘接种术等。 2、总结前人、编撰大量医籍如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串雅等。 3、外医药交流空前频繁郑和七下西洋。,本草纲目,作者:明李时珍(1518l593年),字东壁,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人 成书年代:1578年,1596年刊行第一版 篇幅:52卷,16部,60类,1892种药,1千余图,1万余方。,本草纲目,人痘接种术,发明时间:最晚16世纪或更早 方法:痘衣法 鼻苗法浆苗法、旱苗法、水苗法 17世纪传入欧洲 意义:人

20、工免疫法先驱,王清任与医林改错,清王清任1830医林改错 王清任亲自观察疫病而死的小儿尸体30余具,并多次赴刑场,察看犯人的尸体,再通过动物解剖加以参证,历时42年,王氏自认为脏腑内容已明晰,于是将其观察结果绘成图形,撰成医林改错2卷。 成就 外科发展解剖学 内科善用补气活血、通瘀活血法,创多首活血方剂:如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眼科审视瑶函,又名眼科大全(1644) 1、作者:明清傅仁宇 2、内容: 眼科医案、五轮八廓; 金针拨白内障及钩、割、针、烙等眼科手术尤长,中西医汇通思潮 唐宗海(18461897年) 朱沛文( 19世纪中叶) 恽铁樵( 18781935年)

21、 张锡纯( 18601933年) 中医科学化思潮 陆渊雷提倡中医科学化 谭次仲探索科学化途径,废止中医思潮与中医药界的抗争,1914年北洋军阀教务总长汪大燮 废止中医案 1929年国民政府 余岩(云岫)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 1933年汪精卫主张:凡属中医不许执业,全国中药店,限令歇业。 民国政府的反中医政策,始终遭到中医药界的反对。全国中医界联合起来,为争取办学立案的权利组织请愿。,新中国卫生方针的确立,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就是强

22、调在观察分析和研究处理问题时,必须注重事物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密切相关。这一观念始终贯穿于中医对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认识。,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其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最终概括、判断出某种性质的“证候”。所谓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和确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的过程。,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治疗效果又是对辨证是否正确的检验。 因此,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相互关联、

23、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是中医理、法、方、药在临床上的具体体现。,由于辨证是对疾病某一阶段原因、部位、性质等做出的高度概括,故而更能全面、深刻地反映疾病的本质,因此,在诊治疾病时,中医则更为强调辨证。 例如感冒一病,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常常区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种不同证候。欲诊治感冒,就必须辨清其是属于风寒、还是风热,才能确定是采取辛温解表、还是辛凉解表之法,遣用相应方药。,“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表现的“证”不同,则可采用不同治法。 “异病同治”,则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同一性质的“证”,便可采取相同治法。,第三节 中医学的发

24、展和展望,中西医结合 Integra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中国传统医学(中医)与现代医学(西医)在理论上与实践上的结合。 主要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医中药的基本理论、临床实践,将中国医药学同现代医学的精华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医学科学,并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新医药学。(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年版 1705页 ),清代中西汇通学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梁启超:“不知已之所长,则无以增长而光大之,不知已之所短,则无以采择而补正之。” 1958年10月,毛泽东批示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西学中”

25、),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上海名中医姜春华:“病人是客观存在的,病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中西医角度不同,对于病的因素机理诊断治疗不同,但求得解除疾苦,挽救生命,中西医是一致的。 既能同样解决问题,其间必有相通之理,只须了解两方学术互相印证,自可互相了解,互相为用,直到触类旁通。”,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疾病:指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复杂而有一定的表现形式的病理过程。是致病因素对人体的损害和人体对抗这种些损害的防御代偿等作用的一对矛盾。 病理学是西医研究与认识疾病的重要方法,研究疾病过程中所发生的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及

26、其规律,均为有形的或是可测定的。,证:中医的证是指机体对致病动因的不同反应状态。是主客观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有时显得模糊而笼统。不便规范与交流。 中医辨证结合西医辨病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中西医结合的不同层次,初级的结合:临床治疗方面互补 中级的结合:理论上的诠释(单向的) 高级的结合:有中国特色的新医学(双向的),中西医结合的主要成就,临床实践: 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的研究,天津医学院吴咸中 骨折:小夹板固定,动静结合,已成为长骨闭合性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中药药理研究,第一个国家一类新药:青蒿素(源自中药截疟实践)。 丹参、川芎、灯盏花素在心脑血管病领域的应用及活血化瘀理论的研究。,

27、针灸原理研究,北医大韩济生院士,针灸镇痛仪,基础理论研究,肾本质的研究 肾阳虚患者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三条内分泌轴的不同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紊乱。 温补肾阳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内分泌的功能。对支气管哮喘、甲状腺功能减退、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六种疾病见肾阳虚表现的均有疗效。,小 结,中医学是一个独特理论体系,在认知与思维方法上有其自身特点 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其中蕴含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有待发掘并提高,理论体系有待重大突破。 中西医各有所长,应该精诚合作,共同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征,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学的思维方法 以自然科学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交

28、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行医学理论体系,思考题,试述中医和现代医学两种医疗体系的异同 中医学理论体系特征有哪些? 中医究竟惹了谁?,杏林的故事,少时治医学,医术高明,与南阳张机、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 董氏医德高尚,对所治愈病人轻只要求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以示报答。日久郁然成林,董氏每于杏熟时于树下作一草仓,如欲得杏者,可用谷易之。重奉以所得之谷赈济贫穷,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学家。 今江西九江董氏原行医处仍有杏林。,董奉(220-280),字君异,侯官(今福建长乐)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