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I.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63047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PPT 页数:140 大小:5.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I.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I.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I.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I.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40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I.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I.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I.ppt(1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史I,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 何志军 主讲 暨南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学目标: 对先秦诸子主流派别人物及其思想有概括的了解,熟悉诸子散文在说理方面的不同特点。先秦诸子是学习文史哲的必读书,当反复揣摩讽诵。 教学重点: 论语、老子和韩非子。注意庄子在文学写作上的突出影响。 教学难点: 读论语与知行合一 庄子的语言表达与思维方式,第四章 先秦诸子散文,第一节 说理文的萌芽与发展 第二节 论语的语录体与政论文 第三节 老子的韵散结合体与哲理诗 第四节 墨子:语录、对话向专论过渡 第五节 孟子:对话体论辩文 第六节 荀子、韩非子:专论体 第七节 其他诸子著作简介,诸子集成中国

2、书店版 新编诸子集成中华书局版 二十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第一节 说理文的萌芽与发展,一、尚书记言初具政论说理要素 1、以先王旧法为依据进行逻辑推理 2、以形象比喻为方法进行形象喻理 二、左传、国语、战国策中的说理,第二节 论语的语录体与政论文,孔子:名丘,字仲尼(名与字的关系),鲁国陬邑人。祖先是宋国贵族(商王室后代)。参看教材p123注1,材料来源于史记孔子世家。 1、编者:孔门弟子及再传 2、时间:战国初;今文齐论语、鲁论语;古文论语。西汉末年张禹综合鲁、齐、古文论语,合为张侯论,流传至今。 3、性质:孔子及弟子语录、行事,用对话体来发表思想,比较容易打动读者的兴趣,因为对话中包含几个角色

3、,带些戏剧的成分;彼此间语言往来,有许多扯谈不相干的话来调节着严酷的逻辑。我们读的时候假使不忙着古典文学或西洋哲学史的考试兴味并不在辩论的胜负是非,倒在辩论中闪烁着各角色的性质品格,一种人的兴味代替了硬性的学术研究,像读戏剧一样。 钱锺书作者五人,钱锺书散文集p141,原载大公报世界思潮第五十六期,1933年10月5日),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 章太炎原儒、胡适说儒、钱穆驳胡适之说儒,论语主题选读一:好学,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4、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为政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子罕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罕 子曰:君子不器。为政,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

5、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卫灵公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先进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罕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罕,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论语选读二:内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学而)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5、语录体的特点 (1)在言谈对话中说理,言简意赅,深刻平实。 (2)多用语气词,含蓄深长、情感丰富,形象喻理平易浅近而暗含褒贬。 (3)在记言的同时,也描述了人物的神情语态,展示了人物形象,也有精彩的场面和人物行为的描写。,钱穆先生谈读论语,切中教材教学弱项,而通于自我读书之根本,钱穆孔子与,载论语新解: 若论语各章各节,一句一字,不去理会求确解,专拈几个重要字面,写出几个大题目,如“孔子论仁”、“孔子论道”之类,随便引申发挥;这只发挥了自己意见,并不会使自己真了解论语,亦不会使自己对论语

7、一书有真实的受用。那是自欺欺人,又何必呢?,我劝人读论语,可以分散读,即一章一章地读;又可以跳着读,即先读自己懂得的,不懂的,且放一旁。你若要精读深读,仍该如此读,把每一章各别分散开来,逐字逐句,用考据、训诂、校勘乃及文章之神理气味、格律声色,面面俱到地逐一分求,会通合求。明得一字是一字,明得一句是一句,明得一章是一章。且莫先横梗着一番大道理、一项大题目在胸中,认为不值得如此细碎去理会。,子贡说:“回也闻一而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颜渊、子贡都是孔门高第弟子,但他们也只一件件,一项项,逐一在孔子处听受。现在我们不敢希望自己如颜渊,也不敢希望自己是子贡。我们读论语,也只一章一章地读,能读一章懂一

8、章之义理,已很不差了。即使我们读两章懂一章,读十章懂一章,也已不差。全部论语五百章,我们真懂得五十章,已尽够受用。其实照我办法,只要真懂得五十章,其余四百五十章,也就迎刃而解了。,程子语: 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 诸位莫问自己所研究者为何?皆应一读论语,懂得“吃紧为人”。即是要在做人一事上扣紧。中国传统义理重要正在讲“人”。此则并非一项理论,成不成系统,合不合逻辑,或仅是一种知识。一部论语,重要在教人并不在知识或理论上。,

9、下学人人可能,只要下学,便已在上达路上了“学而时习之”,并不是定要学到最高境界,而是要不停地学,自然日有进步,此即人生大道。 当知我们每一人之脾气、感情与性格,乃是与我们最亲近者。如知识、学问等,则比较和我们要远些。“吃紧为人”,便要懂得从和我们亲近处下手,莫要只注意在疏远处。,第三节 老子的韵散结合体与哲理诗,1、作者:老子其人,一般认为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曾任周守藏室之史。参见p124注3,参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p2139)。,2、时间:战国初 3、性质:哲学与政治学著作 宇宙论人生论政治论 一言以蔽之曰法自然 4、版本:王弼注本、河上公本、帛书甲乙本(顺序)、包山楚简本。 5、结构

10、: 137章:道经 3881章:德经,朱谦之老子校释,中华书局1984,高明帛书老子校注,中华书局1996,老子自画像: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若享太牢,若春登台。我魄未兆,若婴儿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恍兮其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章二十),6、老子韵散结合体的特点: (1)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表述形式,具有诗歌的节奏和情感特质,理含于情,深刻动人。 朱谦之老子校释附老子韵例: 余以为道德五

11、千言,古之哲学诗也。既曰诗,即必可以歌,可以诵;其疾徐之节,清浊之和,虽不必尽同于三百篇,而或韵或否,则固有合于诗之例焉无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章一)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章九)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章十八)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章三十),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章三十六)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章五十八)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章六十四)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着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章八

12、十一),(2)形象喻理,比喻方式暗示至精微之哲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章五)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章八) 治大国若烹小鲜。(章六十)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章七十七),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 (章二十三)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章二十六)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章三十六)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章二十八),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

13、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苦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章十五),(3)正言若反:正面的、肯定的言辞判断中包含着反面的、否定的要素,反之亦然。 paradox悖论修辞术、oxymoron矛盾修辞术的使用。(参看管锥编第二册p463)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章四十一)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章四十五),另一种形态是:表现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条件与结果的关系,以及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

14、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第四节 墨子:语录、对话向专论过渡,1、作者:墨子,生卒年不详,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记载极简略:“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一般认为姓墨,名翟,宋国(史记)或鲁国人(吕氏春秋)。钱穆先秦诸子系年接江瑔之说而补充,墨翟非姓墨,“墨”为古刑(黥)之名,墨子盖为刑徒。 孙怡让墨子年表、梁启超墨子学案可参考。,2、时间:春秋末年战国初。 墨子包括了墨子及墨家各派学说,由墨子弟子及其后学整理

15、汇编而成。 墨子据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 严灵峰无求备斋墨子集成,台北:艺文印书馆1975 3、主旨: 汉书艺文志: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历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尚同。,(1)天志、明鬼(学说规则支点的设立,与儒、道核心之不同) 天志:天子有善,天能赏之;天子有过,天能罚之。 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之所不欲也。不止此而已,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也。又欲上之强听治也,下之强从事也。上强听治,则国家治矣;下强从事,则

16、财用足。,明鬼:古今之为鬼,非他也,有天鬼,亦有山水鬼神者,亦有人死而为鬼者。 山林深谷,鬼神之明必知之。鬼神之罚,不可为富贵众强,勇力强武,坚甲利兵,鬼神之罚必胜之。 是以吏治官府之不洁廉,男女之为无别者,鬼神见之。民之为淫暴寇乱盗贼,以兵刃毒药水火,退无罪人乎道路,夺人车马衣裘以自利者,有鬼神见之。是以吏治官府,不敢不洁廉,见善不敢不赏,见暴不敢不罪。,明鬼: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也哉? 公孟鬼神非充分必要条件:子墨子有疾,跌鼻进而问曰:“先生以鬼神为明,能为祸福,为善者赏之,为不善者罚之。今先生,圣人也,何故有疾?意者,先生之言有不善乎?鬼神不明知乎?”子

17、墨子曰:“虽使我有病,何遽不明?人之所得于病者多方,有得之寒暑,有得之劳苦。百门而闭一门焉,则盗何遽无从入哉?”,(2)非儒 公孟: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焉。(不信鬼神、厚葬及三年之丧、重乐、信命) 公孟子曰“无鬼神”,又曰“孟子必学祭祀”。子墨子曰:“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 非儒:累寿不能尽其学,当年不能行其礼,积财不能赡其乐。盛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遇民:其道不可以期世,其学不可以导众。,(3)兼爱、非攻 A、爱的无差别与有差别:兼士与别士(兼爱下); B、判断标准:三表说,本之者(天鬼之志、圣王之事),原之者(百姓耳目之实),用之者(国家百姓

18、人民之利)。(非命、兼爱下),谁以为二士,使其一士者执别,使其一士者执兼。是故别士之言曰:吾岂能为吾友之身若为吾身?为吾友之亲若为吾亲?是故退睹其友,饥即不食,寒即不衣,疾病不侍养,死丧不葬埋。别士之言若此,行若此。兼士之言不然,行亦不然。曰:吾闻为高士于天下者,必为其友之身,若为其身,为其友之亲,若为其亲,然后可以为高士于天下。是故退睹其友,饥则食之,寒则衣之,疾病侍养之,死丧葬埋之。兼士之言若此,行若此。若之二士者,言相非而行相反与?当使若二士者,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然即敢问:今有平原广野于此,被甲婴胄,将往战,死生之权,未可识也。又有君大夫之远使于巴、越

19、、齐、荆,往来及否未可识也。然即敢问:不识将恶也?家室,奉承亲戚、提挈妻子而寄讬之?不识于兼之有是乎?于别之有是乎?我以为当其于此也,天下无愚夫愚妇,虽非兼之人,必寄讬之于兼之有是也。此言而非兼,择即取兼,即此言行费也。不识天下之士,所以皆闻兼而非之者,其故何也。(兼爱下),(4)尚同(极权主义,在天志、尚贤基础上) 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 凡国之万民上同乎天子,而不敢下比,天子之所是,必亦是之,天子之所非,必亦非之。去而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而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天子者固天下之仁人也。举天下之万民,以法天子,夫天下何说而不

20、治哉?唯以其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法仪:当皆法其父母奚若?天下之为父母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君奚若?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君,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故父母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5)节用、薄葬 (6)科学观念及应用:光学、物理学、机械制造学、军事学 4、语录体、对话体向专题性论文过渡 (1)语录体、对话体:“子墨子曰”;公输、鲁问、公孟等等。 (2)专题论文:兼爱、非攻。 (3)墨子文章质朴无华,明白易晓,观点鲜明,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善于论辩。常采用类比推理的论证方法。对韩非子、荀子有相当的影响。,公输: 公输盘

21、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悦。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

22、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穅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

23、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第五节 孟子:对话体论辩文,一、成书 1、作者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生平资料参看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p2343)。自称:“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离娄)受业于孔子之孙孔伋(字子思,郭店楚简缁衣等),后人多称思孟学

24、派。孟子在宋代被立为经,在明代遭到朱元璋的抽文约85条。 孟母三迁(刘向列女传) 2、时间:战国中期 3、体例:对话体论辩文,1、主旨 (1)尊王道,斥霸道,重民轻君。游说诸侯梁惠王、齐宣公;滕文公、宋,以仁政、王道为王者师; 离娄上: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离娄下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梁惠王上论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梁惠王下与邹穆公论民之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

25、后得反之也” 梁惠王下又论及国君用人、去人、杀人,必根据国人的意见而非专断独行。,(2) 重仁义,轻功利; 梁惠王上:答梁惠王问利国: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梁惠王上:答梁惠王问自强之道:“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告子下: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3) 道性善,称尧舜; 滕文公上: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告子上孟子与告子的辩论: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桊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桊。”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桊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桊也?如将戕贼杞柳

26、 而以为桮桊,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曰:“然。”“然则犬之 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 心,人皆有之;羞

27、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 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 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 其才者也。诗曰: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 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4)距杨墨,放淫辞。与诸学派的论辩。(与农家许行之徒陈相辩论,文选p132) 滕文公下答公都子问:“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

28、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韩非子显学: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轻物重生之士也。 列子杨朱: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二、对话体论辩文的特点 1、在思想交锋中论辩,破、立并重,代表了战国诸子文之基本特点。 (1)发展了墨子的类比推理 欲擒故纵、巧妙设问,引人入局。梁惠王下:冻馁友人妻子者不能治士之士师四境之内不治(齐宣王)王顾左右而言他 人之通病在于严于律人,宽以待己,并以此双重标准为自然之理

29、而无所觉察,在统治者身上尤其如此),(2)化解二难推理 公孙丑下:孟子在齐国不受一百镒(一镒为二十两)金,在宋国、薛国分别受七十镒、五十镒金,弟子陈臻疑之:“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孟子则论受与不受“均是也”,各有其原因。,(3)形象喻理(以形象感染取胜,非严密逻辑取胜) 赵岐孟子题辞: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 比喻:离娄上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 梁惠王上论齐宣王之大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抚四夷),“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宣王)“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

30、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告子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 寓言:偃苗助长: 公孙丑上论养浩然之气: 必有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上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离娄下齐人有一妻一妾(文选p138) 高步瀛孟子文法读本认为,这一章应与它的前一章相连,不宜分成两截。 储子曰:“王使人瞯夫子,果有以异于人乎?”孟子曰:“何以异

31、于人哉!尧舜与人同耳。”,2、 为人极重养浩然之气,为文气势磅礴,词锋犀利,内外合一,沛然莫御。 (1)人、文合一的典范。 公孙丑下答公孙丑问: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尽心下: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聘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滕文公下: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汝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

32、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行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梁惠王下:答齐宣王“好勇”: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一人衡行于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公孙丑上: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苏轼留侯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程子曰:孟子有些英气。

33、才有英气,便有圭角,英气甚害事。如颜子便浑厚不同,颜子去圣人只毫发间。孟子大贤,亚圣之次也。 或曰:英气见于甚处?曰:但以孔子之言比之,便可见。且如冰与水精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温润含蓄气象,无许多光耀也。(孟子序说),(2)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而又精练准确,成为中国古代标准书面语的典范。 梁惠王下:今王鼓乐于此。 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不避重复:总体的重复与局部的变化。采用回环的章法,意义对偶的句式,构成一种舒缓从容的节奏。后世八股文亦常取法于此。 李泽厚美的历程:孟文以相当整齐的排比句法为形式,极力增强它的逻辑推理中的情感色彩和情感力量,从而使其说理具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第三节

34、庄子:哲理抒情散文,一、成书 1、作者 庄周及其后学。生平资料多来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据汉人说法,乃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河南商丘)。其他如楚、齐、鲁说均有。曾任漆园吏(说法亦多:邑名;漆树之园,杨宽;吏啬夫,崔大华)。生平可说事:楚威王求为相而不许;妻死,箕踞鼓盆而歌,见至乐(冯梦龙警世通言有“庄子休鼓盆成大道”),魏晋时,玄学兴起,庄子、老子、周易被合称为“三玄”(始见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唐玄宗时,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庄子集释,(清)郭庆藩,中华书局1985,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中华书局1983,漆树:尚书夏书禹贡: 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唐风山有枢:山有漆,隰有

35、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 秦风车邻:阪有漆,隰有栗。既见君子,并作鼓瑟。 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国宅无征,园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远郊二十而三,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唯其漆林之征,二十而五。,冯有兰中国哲学简史引斯宾诺莎伦理学说明道家“以理化情”之人生观:,心灵理解到万物的必然性,理解的范围有多大,它就在多大的范围内有更大的力量控制后果,而不为它们受苦。 无知的人不仅在各方面受到外部原因的扰乱,从未享受灵魂的真正和平,而且过着对上帝对万物似乎一概无知的生活,活着也是受苦,一旦不再受苦了,也就不再存在了。另一方面,有知的人,在他有知的范围内,简直可以不动心,而且由于理解他自己、上帝、万物都有一定

36、的永恒的必然性,他也就永远存在,永远享受灵魂的和平。,庄子的生活,亲自然而远政治: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游乎雕陵之樊; 庄子行于山中。,2、时间:战国中期 1、结构:33篇: 内篇7: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外篇15:骈拇、马蹄、胠箧、在宥、天地、天道、天运、刻意、鳝性、秋水、至乐、达生、山木、田子方、知北游; 杂篇11:庚桑楚、徐无鬼、则阳、外物、寓言、让王、盗跖、说剑、渔父、列御寇、天下。 4、主旨:激于浊世,企望全身避害,在“道”之体悟中探寻独立逍遥、无可依傍的精神与人格自由。 “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不遣是非,以与世

37、俗处。”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元)刘因庄周梦蝶图序: 周之学,纵横之变也。盖失志于当时,而欲求全于乱世,然其材高意广,有不能自已者,是以见夫天地如是之大也,古今如是之远也,圣贤之功业如是之广且盛也,而己以渺焉之身,横于纷纷万物间无几时也,复以是非可否绳于外,得丧寿夭困于内,而不知义命以处之,思以诧夫家人时俗而为朝夕苟安之计,而不可得,姑浑沦空洞,举事物而纳之幻,或庶几焉得以猖狂恣肆于其间,以妄自表于天地万物之外也。以是观之,虽所谓幻者,亦未必真见其为幻也。,二、庄子的言意之辨 天道:世之所贵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38、 秋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致者,不期精粗焉。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冰山理论) 陆机文赋: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钟嵘诗品序:文已尽而意有余。,文心雕龙神思: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 言、意之间的有意空白即成为古代艺术的重要手段。能指与所指。 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苏轼答谢民师书融合孔、庄而以庄为主: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不可胜用矣。,天地:

39、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契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玄珠,道也。知,理智也。离朱,视觉也。契诟,言辩也。象罔,境相与虚幻的统一。 莱辛拉奥孔:诗人还要把他想在我们心中唤起的意象写得就像活的一样,使得我们在这些意象的迅速涌现之中,相信自己仿佛亲眼看见这些意象所代表的实物,而在产生这种逼真幻觉的一瞬间,我们就不再意识到产生这种效果的符号或文字了。,三、庄子哲理思辩散文的特点 1、 采用“三言”(卮言、重言、寓言)的文学表达形式,以寓言为主,故事生动,形象喻理而少直陈其事的逻辑推理,文学

40、意味浓厚。 天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郭象注: 夫卮,满则倾,空则仰,持故也。况之于言,因物随变,唯彼之从,故曰“日出”。日出,谓日新也,日新则尽其自然之分,自然之分尽,则和也。 (1)卮言:卮乃酒器,卮满则倾,意足则言,自然流露之语言。 (2)重言:借重他人之言,名人名言,在庄子中多为虚拟。 (3)寓言:寄寓道理于形象、虚拟的短小故事,常以对话为主,庄周大量采用动物寓言,与众不同。,2、创造了两个世界:一个是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世界,

41、虚构世界;一个是以历史人物为主角的真实世界,人间世界。 (1)想像世界: 巨物、长寿物极尽夸张之能:形体乃空间,寿命乃时间。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逍遥游),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者。 (外物) 逍遥游中以五百岁为季节的楚国冥灵、以八千岁为季节的上古大椿。,秋水时至,

42、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细物、短命物极写小之情态: 逍遥游:杯水芥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秋水:夏虫不可语冰。 则阳:戴晋人所言蜗牛两角之国触氏、蛮氏争地之战。 戴晋人曰:“有所谓蜗者,君知之乎?”曰:“然。” “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

43、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君曰:“噫!其虚言与?”,物物、物人之间的界限模糊,展示了相对主义下万物的互相转化,超越物我分别与时空局限的混同境界。 齐物论:罔两问景(影)、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籧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为“物化”。 至乐:庄子在楚国遇骷髅,论生死之道:,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xio)然有形,撽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

44、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矉蹙頞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

45、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 ,砉(x)然响然,奏刀騞(hu)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道大窾(kun) ,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g)乎?良庖岁更刀,割也;

46、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xng)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hu)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 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

47、友邪?” 曰:“然。” “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指穷于为蕲,火传也,不知其尽也。,(2)人间界。塑造历史人物新形象,如孔子及纵横家等。 盗跖:孔子劝盗跖改恶从善,被痛斥大败而归。 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 谒者入通。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

48、: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返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餔之膳!” 孔子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盗跖。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声如乳虎,曰:“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瘦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去走归,无复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死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归到鲁东门外,适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阙然数日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