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解 绪论 第一章.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64035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6.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解 绪论 第一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人解 绪论 第一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人解 绪论 第一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人解 绪论 第一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人解 绪论 第一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解 绪论 第一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解 绪论 第一章.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体解剖生理学,绪论,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人体解剖生理学 (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人体解剖学: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人体生理学:研究正常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完成功能的机制及其调节规律的科学。,人体解剖学: 大体解剖学 手术解剖 肉眼观察 组织学 显微镜 染色 人体生理学:(三个水平) 细胞、分子水平 器官、系统水平 整体水平,二、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人体解剖学 肉眼观察 尸体研究 新技术 X射线 造影剂 断层扫描(CT) 磁共振 人体生理学 动物实验法: 离体实验(experiment in vit

2、ro) 在体实验(experiment in vivo) 急性实验法和慢性实验法,三、人体解剖生理学在自然科学中的地位 四、学习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目的 1.掌握和利用人体生命活动规律; 2.为科研打基础; 3.了解人的生长发育、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 五、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古希腊 希波克拉底(B.C.460-377) 正确描述头骨,最早进行解剖学记载 亚里斯多德(B.C.384-322) 区分: 神经与肌腱 指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枢 血液自心脏流入血管,近代 安德烈维萨利(近代解剖学创始人 比利时1514-1564) 解剖大量尸体 1543年出版人体的构造 胡克(英 生物学家) 1665

3、年用放大镜观察到细胞(显微镜的发明, 初分:巨视解剖学和微观解剖学) 威廉哈维(英 医生1578-1657) 论心脏和血液的运动 发现血液循环 创立器官生理学 (把生理学确立为科学,标志着近代生理学诞生),辛亥后解放前(19111949) 始立 解剖学和生理学 建国后 做出贡献、取得地位、高校设课 近十多年 多学科结合边缘学科综合性、多学科合作的研究趋势。 新技术发展、引进细胞、分子水平研究 增多(许多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六、人体解剖生理学常用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 人体直立、面向前、双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双目向前平视 。 (二)方位术语 1. 上、下 近头为上,近足为下

4、。 2. 前、后 近腹面为前(腹侧),近背面为后(背侧)。 3. 深、浅 远离体表(或器官表面)为深,接近体表(或器官表面)为浅。,4. 内、外 空腔器官 近内腔为内, 远内腔为外。 5. 内侧、外侧 接近正中线为内侧, 远离正中线为外侧。 前臂:内侧称尺侧,外侧称桡侧, 小腿:内侧称胫侧,外侧称腓侧。 6. 近端、远端 对四肢而言 近躯干端为近端, 远离躯干端为远端。,(三)轴和面 1.轴 垂直轴(vertical axis) 矢状轴(sagittal axis) 冠状轴(frontal axis) 2.面 矢状切面(sagittal piane) 冠状切面(frontal piane) 水

5、平切面(horizontal piane),七、胸、腹部体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一)胸部标志线,前正中线 过胸骨正中的垂线 锁骨中线 过锁骨正中的垂线 后正中线 过椎骨棘突尖所作的垂线 肩胛线 过肩胛骨下角所作的垂线,(二)腹部的表标志线和分区 两条横线: 经两侧第十肋最低点, 经两侧髂前上棘 ; 两条垂线: 过两条腹股沟韧带中点的垂线。 分区:腹上区,左、右季肋区; 脐区,左、右腰区; 腹下区,左、右髂区。,参考书目: 1. 郑思竞 主编 人体解剖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 2. 刘方 主编.人体解剖学 (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 徐达传 主编.系统解剖学(第2

6、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姚泰 主编. 生理学 (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5. 王庭槐 主编. 生理学(第2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 郭光文 主编.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第部分 人体的构筑 第一章 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目标要求: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基本组织的组成; 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各种组织的 结构特点及功能; 了解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难点: 细胞膜的结构与转运功能 各种组织的结构特点,第一节 细胞 一、细胞的形态与大小 二、细胞的一般结构与功能 三、细胞连接 1. 紧密连接 2. 中间连

7、接 3. 桥粒 4. 缝隙连接 5. 化学突触,第二节 基本组织 (basic tissue) 一、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 ) 特点: 细胞排列紧密,间质较少; 具有极性(游离面、基底面); 一般无血管、淋巴管; 常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1. 单层扁平上皮 2. 单层立方上皮 3. 单层柱状上皮,分类: (一) 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4.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5. 变移上皮,6. 复层扁平上皮 7. 复层柱状上皮,(二) 腺上皮 1. 按分泌物性质分类 (1)粘液腺(mucous gland) (2)浆液腺(se

8、rous gland) (3)混合腺(mixed gland) 2.按腺细胞分泌方式分类 (1)全质分泌腺(holocrine gland) (2)顶质分泌腺(apocrine gland) (3)局质分泌腺(merocrine gland),3. 按导管和腺管有无分支分类 单管状腺 复管状腺,二、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 特点:细胞间质 多 细胞种类多、数量少而分散 分布:组织、器官之间 功能:连接、支持、保护、修复、 营养、运输。 分类:( 按形态结构和功能),(一)疏松结缔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 ) 1. 细胞 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

9、参与肉芽组织的形成、修复。 巨噬细胞(组织细胞) 来源:单核细胞 参与免疫应答,浆细胞 来源: B淋巴细胞 分布:消化道、呼吸道的固有膜中较多 特点:核偏一侧,染色质粗大成块, 沿核膜放射状排列 功能:合成、贮存、分泌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肥大细胞 分布: 沿小血管、小淋巴管周围 特点:细胞致函粗大、均匀颗粒(肝素防血凝 组织胺扩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增其透性) 脂肪细胞 合成、贮存脂肪,参与脂代谢 其他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少量的白细胞),2. 纤维 组成: H E染色: 胶原纤维 胶原蛋白, 浅红色, 韧性强、成束 (白纤维) 弹性纤维 弹性蛋白, 蓝紫色, 弹性强、不成束 (黄纤维) 网状

10、纤维 胶原纤维附糖蛋白, 黑色, 淋巴器官 、骨髓 (嗜银纤维) 上皮基膜下,毛细血管周围 3. 基质 成分:粘蛋白 (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A、C、硫酸角质素) 无机盐 水 特点:粘性强 功能:粘合;阻止大分子物质扩散,(二)致密结缔组织 (dense connective tissue ) 特点: 细胞少;纤维多, 排列密;基质很少。 分类: 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不规则致密结缔组织 功能:连接、支持 (三)网状组织 (reticular tissue ) 组成:网状细胞、网状纤维和基质 功能:一般构成造血组织、淋巴组织的支架,形成血细胞发育的微环境,(四)脂肪组织(adipose tissue

11、 ) 分布: 皮下、大网膜、肠系膜等。 功能: 贮脂、支持、保护、维持体温等。,(五) 软骨组织(cartilage tissue ) 组成:软骨细胞、纤维、基质(固态) 特点:无神经、血管(营养靠膜内血管供应) 功能;支持、保护。 分类: 透明软骨 弹性软骨 纤维软骨,骨,血液,三、肌组织 (muscle tissue) (一)骨骼肌,1. 肌原纤维 ( myofibril ) 肌节 :肌原纤维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肌原纤维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肌丝 粗肌丝: 肌球蛋白 细肌丝: 肌动蛋白 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TnT TnI TnC,2.横小管(T管) 3.肌质网(L管) 终池 三联体(tria

12、d),(二)心肌 肌原纤维较少;横纹不如骨骼肌明显。 肌管系统不如骨骼肌发达,贮Ca+能力低。 闰盘 相邻细胞间呈阶梯形嵌合连接面,称。 与骨骼肌的区别: 无肌原纤维结构; T 管位于Z线处; 仅有二联体; 肌质网不发达。,(三)平滑肌 无横纹,分布于内脏器官、血管壁。 收缩缓慢、持久,伸展性大,不易疲劳, 多具自律性,但缓慢而不规则。,四、神经组织 (nerve tissue) 组成: 神经元 感受刺激、 传导冲动、 整合信息, 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 神经胶质细胞 支持、营养、 绝缘、保护, 特征:全身神经元以突起相联系,(一)神经元 1. 形态结构 细胞体 营养代谢中心, 形态各异 细胞膜

13、接受刺激, 产生和传导冲动 细胞质 尼氏体 , 神经元纤维( 特有) 突起 树突 轴突 (轴丘、轴浆),2. 分类 按突起数目 ( 假单极、双极、多极神经元) 按功能 ( 感觉、 运动、联略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 1. CNS的胶质细胞 总数90,脑容积的一半; 无轴突,无突触连接,有缝隙连接 星状胶质细胞 (astrocyte) 纤维性和原浆性 少突胶质细胞 (oligodendrocyte) 参与髓鞘形成 小胶质细胞 (microglia cell) 吞噬 室管膜细胞 (ependymall cell) 屏障 2. 外周神经中的胶质细胞 施旺细胞(schwann) 神经节内的卫星细

14、胞 (satellite cell),胶质细胞的主要功能 1. 支持作用 2. 运输营养与屏障作用:血管周足 ( perivascular end feet ) 3. 隔离与绝缘作用 4. 修复与再生作用 5. 调节局部离子、递质活动,(三)突触 (四)神经纤维 分类: 1. 有髓神经纤维 髓鞘和神经膜节段性的 包裹轴索,节段间称郎飞氏结。 2. 无髓神经纤维 轴索外无髓鞘,仅有神经膜, 无郎飞氏结。 3. 神经,(五)神经末梢 1.感觉神经末梢 游离神经末梢 被囊神经末梢,肌梭 (本体感受器) 感受肌纤维长度的变化,2. 运动神经末梢 运动终板 由运动神经元分布到骨骼肌的神经末梢和肌纤维紧密相贴构成。 内脏运动末梢 植物性神经节后纤维末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