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2015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64440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8.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2015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2015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2015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2015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2015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2015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2015ppt课件.ppt(1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5级MPA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教育专题 习近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南昌大学 彭迪云 教授 2015年9月19日,报告人简介,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管理学博士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 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江西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 江西省高等学校省情教育专家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市中心支行货币政策咨询专家 江西省经济学会、金融学会常务理事 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报告人联系方式,报告人联系方式 手机:13

2、970063168 E-mail: dypeng_ QQ:1057954814,201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所做的重要讲话传递了哪些重要信号?,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的 重要讲话的精神,习总书记讲话饱含着对江西老区人民的深厚情谊,传递着党中央对赣鄱儿女的巨大关怀,以及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和政治生态建设的殷切期望 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落实省委“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

3、”的战略部署和要求,适应新常态,确立新思路,展现新作为。 着力保护生态环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决不心慈手软、下不为例。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物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是江西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江西最亮的品牌。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 着力净化政治生态。反腐败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要增强信心,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报告提纲,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及其关系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 三、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全面小康指数分析

4、 五、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及其关系,(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及其意义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具体涵义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 (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过程 (五)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的基本路径,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及其关系,(一)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及其意义 2014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明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他说 :“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人民日报评论员: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

5、治之道;筑执政之基。 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2015年2月25日开始推出“几经打磨、多次沟通后形成的重磅系列评论员文章”,高度评价“四个全面”是中共“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习近平主政以来,已提出“中国梦”、“新常态”等概念,都得到官媒的大力宣传。但“中国梦”比较务虚,新常态偏重经济,也难以彰显习近平在反腐、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不适合作为“理论标志”。而“四个全面”设定了我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主攻目标,也高度概括了习近平执政后的所作所为,具备了成为习近平“理论标志”的条件。,一、“四

6、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及其关系,(一)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及其意义 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形势下治国理政新的战略思考、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部署。 不仅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方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及其关系,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及其关系,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及其关系,(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 1、目标与举措的辨证统一,全局和

7、重点的有机结合 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共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支撑、基本保障。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盖彰。 2、“行进中的列车”:目的地+发达机+稳压器+火车头 3、“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一、“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及其关系,(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关系 1、目标与举措的辨证统一,全局和

8、重点的有机结合 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共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基本动力、基本支撑、基本保障。四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盖彰。 2、“行进中的列车”:目的地+发达机+稳压器+火车头 3、“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

9、” 的关系 (三)“江西梦”及其实现路径,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这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成为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今天的神州大地上,全面小康与中国梦相互激荡成人民生活的幸福图景,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时代主题。,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想的形成与发展 1、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社会理想,也表达了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 小康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 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更具理论内涵的新

10、概念,是指一个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生活殷实、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想的形成与发展 2、小康社会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 (1)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中国现代化所要达到的是小康。此后,以小康社会界定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模式、阶段和目标,成为全党共识。 (2)1982年,十二大把小康社会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 (3)1987年,十三大正式将实现小康水平列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 (3)1

11、997年,十五大报告指出:“现在完全可以有把握地说,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的目标。”,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三步走”图示,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想的形成与发展 3、从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 2002年,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 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梦”,(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想的形成与发展 4

12、、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发出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的号召,并提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 从“建设”到“建成”,虽只一字之差,却内涵深刻,表达了党对人民的一种郑重承诺,体现了一种决心与自信,意味着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更明确、要求更严格。,1980,1990,2000,2020,2050,年,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党的十三大,党的十五大,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 的关系 首先,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

13、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 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 其次,当前我国所处的现实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20年实现中国梦的根本要求和紧迫任务,是中国梦“四部曲”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中国梦”的涵义,“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一体四位” “中国梦”的内涵十分丰富,最简单的表述就是“一体四位”。其中: “一体”是指“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和战略目标,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位”则是指“中国梦”的相关属性和基本特征:一是指“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特征;二是指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的有机统一,一梦连三梦;三是指“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

14、国力量”三要素;四是指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对接共享。,“中国梦”的四维要求,一是从国家实力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综合国力的进一步增强; 二是从幸福指数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感的进一步提升; 三是从文明形态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文明的进一步演进; 四是从价值追求看,“中国梦”就是要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国梦” 的结构,“中国梦”的结构(“5+1”立体结构)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21世纪上半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现代化”时代。 1

1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提高市场化水平,建设强盛中国; 2、以民主政治为保障, 加快法治化进程,建设法治中国 ; 3、以文化强国为引领 ,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文明中国 ; 4、以社会民生为基础, 提升社会和谐度,建设和谐中国 ; 5、以生态文明为支撑, 优化生态和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 6、以人的发展为目的, 共同筑梦和圆梦,建设幸福中国 。,硬实力和软实力,一个国家有两个支撑点:硬实力和软实力。 硬实力: 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科技实力; 软实力: 指思想、道德、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制度环境等,有赖于民族凝聚力、文化影响力和道德认同力的形成。 两者的关系:硬实力是基础,是创造软实力的物质条件

16、;软实力则借助于国家在世界受欢迎、认同和尊重的程度,反过来增强它的硬实力。 要建立文化强国,必须提升软实力。做一个心灵强大的民族,当前国人迫切要有感激之心、怜悯之心、敬畏之心和知耻之心!,“中国梦”的“四步曲”,“中国梦”的实现过程:“四步曲” 1、第一步目标(“第一个百年”):2020年建党100年时,基本实现工业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第二步目标(“第二个百年”) :2050年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第三步目标:21世纪后半叶继续奋斗,硬实力接近和达到世界上最发达国家水平 ; 4、第四步目标:继续努力,在软实力方面也成为全球

17、第一(最强),对世界文明做出的贡献最大,从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江西梦”及其实现路径,1、“江西梦”的基本涵义 省委强卫书记:用实干托举富裕和谐秀美的江西梦 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也是每个地方的梦。 我们江西人也有“江西梦”,就是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让江西的父老乡亲与全国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小康的幸福生活。 我们有个富裕的梦: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发展不好更不行;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 我们有个和谐的梦:全省上下人心思进、人心思富、人心思定,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我们有个秀美的梦:山清水秀是江西的骄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江西最亮的品牌,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

18、示范省、美丽中国的排头兵; 我们有个幸福的梦。,2、“江西梦”的实现路径: 江西现代化进程曲线,世界中等发达 国家现代化过程,江西现代 化进程,3、“江西梦”的实现路径: 江西发展战略的新表述,2011年10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推进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而不懈奋斗。 2012年2月,省政府工作报告:“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 此时江西新的战略架构是:我省加速构建“南有赣南苏区、北有鄱阳湖区、中有南昌核心增长极”和“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发展格局,提升我省在全国区域发展中的地位,3、“江西梦”的实现路径:

19、江西发展战略的新表述,2013年7月22日,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发展的总思路:以中国梦为引领,以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奋力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步伐 发展升级:做大总量、提升质量,产业升级,促进开放升级,深化创新升级,推进区域升级。 昌九一体化:按照“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和产业互补对接”的总方向,“做强南昌、做大九江、昌九一体、龙头昂起” 南昌市:抢占制高点,聚焦增长极,提升首位度,,3、“江西梦”的实现路径: 江西发展战略的新表述,2014年12月4日,强卫在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闭幕式上说

20、: “现在距离2020年只有5年了,到了分秒必争、只争朝夕的关键时候。我们要立下愚公志,用五年的时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三、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全面小康,核心在“全面 ” (二)全面小康,关键在“建成” (三)全面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是动态的 (四)全面小康社会是通过老百姓获得感体现的 (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塑型、强体、铸魂”的过程,三、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 ” 我们追求的是多领域协同发展、不分地域、不让一个人掉队、不断发展的全面小康。 从内容上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

21、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个都不能少、一项都不能少、一步都不能迟”,三、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它是不分地域的全面小康,是不让一个人掉队的全面小康。踏访河北阜平“看真贫”,给独龙族乡亲们回信希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延安座谈“革命老区脱贫致富”,从就任总书记之初到羊年春节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这一系列论断,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

22、心。,三、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全面”,也体现在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的全面小康,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面小康,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支撑”的全面小康方方面面,着眼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民主权利如何

23、保障?贫困洼地如何弭平?三农难点如何攻克?文化挑战如何应对?生态瓶颈如何突破?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补齐发展短板的过程,就是提升小康水平线的过程。,三、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特色的全面小康社会内涵,可以概括为九个社会和一条道路。具体来说,小康社会的本质是共同发展社会和共同富裕社会,此外还是全民学习型社会、全民健康社会和全民健身型社会、安居乐业型安康社会、生态文明型社会、开放创新型社会和知识型社会、社会主义民主社会和法治社会、中华文化文明道德社会。一条道路则是指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建设和谐世界。” 全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核心总目标具有深刻内涵,就是建设更大范

24、围、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小康社会。,三、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全面小康,关键在“建成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在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抓住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瞄准的是经济、社会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 发展是当今世界潮流,发展是当今中国主题。无论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还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体现的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和必然要求。,三、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全面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是动态的 从发展的角度看,小

25、康社会是从温饱向富裕过渡的阶段,其标准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不断发展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但也不是无限提高的。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小康社会的标准也在不断调整。,三、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四)全面小康社会是通过老百姓获得感体现的 “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2012年11月15日,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人民心中的梦想,拨动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心弦。这个梦想,是人民对民族复兴的美好憧憬,是全面小康的群众表达,是党的十

26、八大描绘的全面小康蓝图的生动呈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庄重承诺,展现的是我们党执政的宗旨信念和奋斗情怀。,三、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塑型、强体、铸魂”的过程,三、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确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厘清几种认识: 并不意味着没有贫困人口和处于温饱状态的人口 并不会改变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并不会改变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经济增速下降并不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四、全面小康指标分析,以两个百年为标志的“中国梦”,其第一个时间节点是指2020年即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

27、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如何衡量和评价?国家统计局原来制定的全面小康社会监测方案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部分、23项指标:,四、全面小康指标分析,以两个百年为标志的“中国梦”,其第一个时间节点是指2020年即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社会如何衡量和评价?国家统计局原来制定的全面小康社会监测方案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部分、23项指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 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包括六大部分、23项指标: 经济发展:包括人均GDP等5项指标; 社会和谐:包括基尼系数等5项指标; 生活质量: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项指标; 民主法制:包括社会安全指数等2项指标; 文化教育:包括平均受教

28、育年限等3项指标; 资源环境:包括单位GDP能耗等3项指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 指标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 指标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 指标体系,江西总体进程与比较,2011年比2000年,江西小康指数提高, 平均每年,百分点,六个方面进程情况,最新全面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发展、民主法制、文化建设、人民生活和资源环境等5个方面35项指标。 据江西省统计局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差距、难点及追赶战略研究课题组研究,2012年,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达到76.90%,与上年比,提高了3.63%;同2000年比,提高了28.84%,平均每年推进2.

29、4%。其中“十五”时期提高6.89%,平均每年推进1.38%;“十一五”时期提高了14.20%,平均每年推进2.84%;“十二五”时期头两年,平均每年推进3.88%。,2000-2012年江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指数变化趋势,新指标体系测算的差距,具体差距,四、全面小康指标分析,2013年,江西全面小康指数达到81.1% 人民生活(87.64%) 文化建设(85.43%) 民主法制(81.57%) 资源环境为(79.13%) 经济发展(71.39%) 其中:“两个翻番”指标小康指数为52.64%,四、全面小康指标分析,2013年,在监测的35个指标中,已达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指标有10个,分别

30、是: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基层民主参选率、社会安全指数、失业率、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三馆一站”覆盖率和单位GDP能耗。,四、全面小康指标分析,实现程度在90%99%的指标有5个,依次是:恩格尔系数(99.87%)、农业劳动生产率(99.68%)、平均预期寿命(98.68%)、环境质量指数(96.42%)、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2.28%)。,四、全面小康指标分析,实现程度在90%99%的指标有5个,依次是:恩格尔系数(99.87%)、农业劳动生产率(99.68%)、平均预期寿命(98.68%)、环境质量指数(96.

31、42%)、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2.28%)。,四、全面小康指标分析,实现程度在90%99%的指标有5个,依次是:恩格尔系数(99.87%)、农业劳动生产率(99.68%)、平均预期寿命(98.68%)、环境质量指数(96.42%)、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92.28%)。,四、全面小康指标分析,实现程度在70%90%的指标有12个,依次是: 工业劳动生产率(89.61%)、平均受教育年限(87.0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6.01%)、公共交通服务指数(81.67%)、城镇人口比重(81.45%)、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80.55%)、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数(79.76%)、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

32、家庭消费支出比重(79.41%)、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77.76%)、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77.7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4.6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70.00%)。,四、全面小康指标分析,实现程度在50%70%的指标有5个,分别是:互联网普及率(65.20%)、城乡居民人均收入(54.77%)、单位GDP水耗(53.98%)、人均GDP(50.51%)、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50.42%)。,四、全面小康指标分析,实现程度在50%以下的指标有3个,分别是: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7.94%)、每万人拥有律师数(35.5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

33、21.19%)。,四、全面小康指标分析,到2013年,小康指数最高的是南昌市,达到91.2%;其次是新余市,达到87.0%;景德镇列第三,为86.9%;鹰潭和萍乡分别为84.3%和81.9%。这5个设区市的小康指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小康指数低于75%的有抚州、上饶和赣州,赣州市小康指数在全省最低,为71.6%。 20102013年,小康指数提升最快的是九江、吉安、景德镇和抚州。 2013年,江西81个县(市)全面小康指数平均为76.9%。 2013年,江西各设区市所辖的19个中心城区全面小康指数平均(加权)为86.4%,比全省平均高 5.3个百分点,四、全面小康指标分析,综合各监测指标的实现程

34、度预测:到2020年江西全面小康指数有望达到95%左右,其中:经济发展为95.6%,民主法制为87.1%,人民生活为100%,文化建设为98.7%,资源环境为93.3%;两个翻番指标实现程度可达94%左右。 按照趋势预测分析,在11个设区市中,南昌市、景德镇市、鹰潭市有望提前达到全面小康。,四、全面小康指标分析,实现程度在50%以下的指标有3个,分别是: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7.94%)、每万人拥有律师数(35.5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1.19%)。,四、全面小康指标分析,实现程度在50%以下的指标有3个,分别是: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7.94%)、每万人拥有律师数

35、(35.5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1.19%)。,四、全面小康指标分析,实现程度在50%以下的指标有3个,分别是: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37.94%)、每万人拥有律师数(35.5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1.19%)。,五、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一) 坚持改革开放拉动发展 (二)坚持创新思路谋划发展 (三)坚持全民创业助推发展 (四)坚持法德并举和谐发展 (五)坚持改善民生共享发展,决定主要内容,决定约2万余字,分16个部分。决定强调,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五、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径,江西“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建议 1、立足新常态,着力推动全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 2、立足收入倍增目标,着力增收缩差提升居民幸福感 3、以发展文化产业为平台,着力建设美好精神家园 4、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着力推动“两型”社会进程 5、建立协调机制,有效推进“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目标,Thank you!,衷心感谢您的聆听和参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