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心理学知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66438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PPT 页数:337 大小:18.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心理学知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7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7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7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7页
基础心理学知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心理学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心理学知识.ppt(3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心理咨询师培训基础理论课 基础心理学知识 张明昊,第一节 绪 论,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一、心理学概述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普通)心理学: 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 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基础学科。,心理学分支,社会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司法心理学 (消费者心理学、军事心理学等),心理学的职业 (APA),心理咨询与社会发展,高发达国家 必需品 中发达国家 调味品 不发达国家 奢侈品,认知: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表象、言语、

2、思维、想象。 情绪、情感、意志 倾向性:需要、动机 特 征: 能力、气质、性格,心理过程 人格,心理现象,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 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人格 不是独立存在的,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第二单元 人的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一、心理是脑的功能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 随着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心理由初级不断向高级发展。,三合一的脑结构,爬虫类的大脑,古哺乳动物的大脑,新哺乳动物的大脑,皮层&新皮层 (人 类),边缘系统 (哺乳动物),脑干&小脑 (爬虫类),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心理是大

3、脑活动的结果,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 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 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 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边缘学科。,Wilhelm Wundt (1832-1920),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 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德国心理学家 冯特 1879年 在莱比锡大学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心理学的独立宣言。,二、学派的纷争 构造心理学派 冯特、铁钦纳 以实验内省法,寻找构成意识(心理)的基本元素。 行为主义学派 华生 直接研究行为 刺激与反应(S - R)之间的关系。 环境决定论 环境塑造人。

4、,John Watson (1878 1958),S - R 动物实验 (尝试 - 错误),格式塔(完型)心理学派 魏特海墨、克勒、科夫卡 主张 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反对 将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Max Wertheimer Wolfgang Khler Kurt Koffka,1 2 3,机能主义心理学派 杜威、詹姆士 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 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 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William James,JOHN DEWEY,Sigmund Freud (18561939),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意 识 前意识 无意识 (潜意识) 超 我 自 我 本 我,三、当代心理学

5、研究的主要趋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 罗杰斯、马斯洛 (第三势力) 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与尊严; 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自我实现。,Abraham Maslow 1908-1970,Carl R. Rogers 19021987,认知心理学: 把人看作是计算机 认知加工过程: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提取。 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交叉&综合性学科。,第四单元 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心理学的原则 客观性原则: 态度、手段 辨证发展原则:普遍联系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检验,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自然观察法) 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人的行为和活动,从中发

6、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不能干预活动,不能控制条件。 调查法 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被调查的对象提问,通过对他的回答的分析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访谈法(口头) 提纲 问卷法(书面) 信度、效度、取样,个案法(个案历史技术) 是对某一个被试所做的多方面的深入详细研究,包括他的历史资料、作业成绩、测验结果、他人评价。 实验法 主试者在严格控制条件的情况下,观察被试的行为或活动,探索客观条件和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的额外变量,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一、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 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 组成: 细

7、胞体 树突 轴突,神经元的功能 接受信息 传递信息 整合信息 神经元的分类 感觉神经元 (传入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联络神经元),二、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包括: 躯体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 & 脊神经31对 自主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 & 交感神经 功能:拮抗作用,中枢神经系: 脊髓 脑 脑干、间脑、小脑、端脑 脊髓: 白质在外,灰质在内 灰质 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自主神经元 白质 脊神经的神经纤维 最低级中枢 能完成简单的反射,延脑:呼吸 & 心跳的中枢 桥脑:神经通道 中脑:瞳孔反射 & 眼动的中枢 脑干网状结构:

8、 调节睡眠 & 觉醒, 维持注意 & 激活情绪。,脑 干:,丘 脑:感觉(嗅觉除外) 上丘脑:嗅觉、激素 下丘脑:内脏 底丘脑:肌张力 保持 身体平衡 调节 肌肉紧张度 灰质在外,白质在内(与脊髓相反),间 脑:,小 脑 :,躯体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 脊髓 脑,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灰质 白质 脑干:延脑、脑桥、中脑 间脑:丘脑、上、下、底 小脑 端脑(大脑皮层),四、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 纵裂 将大脑(端脑) 分为左右两个半球; 胼胝体 将两半球连接起来。,外侧面 大脑半球三个面: 内侧面 下面 大脑沟回的形成: 发

9、育慢 沟 发育快 回,颞叶 听 枕叶 视 顶叶 躯体感觉区 额叶 躯体运动区,大脑皮质 结构与机能,顶 叶 (躯体感觉),额 叶 (躯体运动),颞 叶 (听 觉),枕 叶 (视 觉),艾因斯坦 顶叶 常人 15% 大部分表层 无沟回,大脑皮质特点,1、倒置 脚上头下 2、对侧传导 左脑对右身 3、部位的敏感性与面积 正相关,躯体运动区 定位,躯体感觉区 定位,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单侧化 左半球 抽象逻辑思维 占优势(男) 右利手者 右半球 空间形象思维 占优势(女),布洛卡发现: 左半球额叶损伤(布洛卡区) 运动性失语症, 证明:左半球 言语优势。 (脑外伤病人) 斯佩里的“割裂脑”

10、实验结论: 右利手者 左半球 言语功能 占优势, 右半球 空间知觉 占优势。 (诺贝尔生物学、医学奖.1981),胼胝体,第二单元 内分泌系统与心理 内分泌系统: 垂体腺、甲状腺、胸腺、 胰腺、肾上腺、生殖腺。 垂体腺: 控制泌尿、血压及生长等。 甲状腺: 亢进 敏感、紧张、激动 不足 疲劳、记忆力下降,第三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 一、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兴奋和抑制 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 兴奋和抑制。 兴奋 是由弱到强,从静息状态到活动状态; 抑制 则相反。,Ivan Pavlov 18491936,(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 反射: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 对

11、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膝反射)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 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反馈:指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 使神经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活动的信息, 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活动的过程。, 感受器,效应器 ,反射中枢,(反射弧),2,1,3,反 馈,经典条件反射 被动 (巴甫洛夫) 操作条件反射 主动 (工具条件反射) (桑代克、斯金纳),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先天带来,不学就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肉 流唾液 (无条件反射) 铃声 无唾液 铃声+肉 流唾液 铃声 流唾液 (条件反射),斯金纳

12、箱,(四)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以具体物为信号刺激 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信号 (人类独有) “望梅止渴”,二、巴甫洛夫发现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一)条件反射的抑制 (二)扩散和集中 (三)相互诱导 (四)动力定型,(一)条件反射的抑制 外抑制:打扰 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疲劳 消退抑制:无奖励 泛化现象:相似、相继 分化抑制:集中 (二)扩散和集中 神经过程在大脑皮层上运动的基本形式 扩散:(泛化)一处神经细胞兴奋引起周围其他神经细胞兴奋 集中:(分化)不引起其他神经细胞兴奋,(三)相互诱导 同时性诱导 ,继时性诱导 正诱导,负诱导 (四)动力定型 动力定型:是人

13、的习惯的生理基础。 破坏 动力定型 产生 消极情绪反应。 (午休、刘翔),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皮肤感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 运动觉 平衡觉 机体觉(内脏感觉),外部感觉 内部感觉,感觉,第二单元 感受性及感觉阈限 一、定义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 - 阈限值低 感受性高(敏感)。 二、种类 绝对感觉阈限 表示 绝对感受性 (上限 感觉范围 下限) 差别感觉阈限 表示 差别感受性 (最小可觉差、 j.n.d )

14、“最后一根稻草”,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韦伯定律 (重量:152) I / I = K 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 费希纳定律 S = KlgR 人感受到的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 对数成正比。 两个定律 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人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适应:快(12分钟) 暗适应:慢(3040分钟) 戴 波长在620纳米以上的红色眼镜, 视紫红质不会分解,可以保护暗适应。,二、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正后像 负后像 彩色的负后像是 刺激色的 补色。 后像持续的时间 与刺激强度 呈正比。

15、,第一步: 集中注视 嘴唇 30秒 第二步: 闭上眼睛 迅速朝向 白色背景 第三步: 睁开眼睛,三、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物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 相继对比 四、联觉: 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 一、视觉 (一)适宜刺激 光波:380780纳米 (赤 橙 黄 绿 青 蓝 紫),视觉器官 角膜前房瞳孔水晶体玻璃体视网膜 视神经 枕叶后端(枕极),视细胞:锥体细胞(明视觉) 细节、颜色 杆体细胞(暗视觉) 明暗、轮廓,明视觉 暗视觉 (椎体细胞) (杆体细胞),正常者 夜盲者,(三)颜色视觉 色调 (波长) 颜色的特性

16、 明度 (光的物理强度) 饱和度(灰色所占的比例),色弱 色觉异常 部分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 全色盲 产生原因 遗传。,色光混合:相加混合 (不同光 同时作用于眼睛) 颜料混合:相减混合 (颜料吸收了某些波长的光),颜色混合,颜色混合,红色盲 绿色盲 蓝色盲,五、听觉 适宜刺激 (空气振动) 声波:16 20000 Hz 最敏感:1000 4000 Hz 老年人听觉丧失 首先是高频声音。,听觉器官 内耳 听小骨 鼓膜 外耳道 耳廓,听觉的产生 声波 科蒂氏器官 颞叶,颞 叶 (听 觉),听觉的特性: 音调 频率 响度 振幅 音色 波形,频率:固定时间内的周期数。 振幅:一个周期的垂直距离

17、。,吉他 波形 黑管 波形 人声 波形,嗅觉(最古老) 嗅细胞 中央后回,味觉 味蕾 中央后回,基本味觉 酸 甜 苦 咸,四、皮肤感觉 触觉、压觉、振动觉 温觉、冷觉、痛觉 生理零度:皮肤表面的温度; 不同部位的皮肤 生理零度 不同; 相同部位的皮肤 生理零度 会有变化。,五、平衡觉:静觉 感受器:内耳中的前庭器官 六、运动觉:动觉 感受器:肌肉、筋腱、关节,前庭器官,运动觉,七、内脏感觉 饥饿、饱胀、渴、便意、 窒息、疲劳、疼痛、性 八、痛觉 内脏痛:性质不清、定位不准、有放射现象。 痛觉的生物学意义 保护机体。 痛觉 最难适应。,放射疼痛,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 一、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直接作用

18、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感觉: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 是各种感觉的结合 知觉 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知觉的基本特性: 整体性 选择性 恒常性 理解性, 知觉的常性: 大小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恒常性,整体性 把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理解性 用过去的经验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选择性(两可图) 对象和背景的变化,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 一、空间知觉: 对物体的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大小知觉 形状知觉 方位知觉 距离知觉 (深度知觉),距离知觉(深度知觉) 判断距离的知觉。 单眼线索: 双眼线索: 阴影 双眼

19、视轴辐合 (对眼) 运动视差 双眼视差 (立体电影) 对象的重叠 眼睛的调节作用 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 双眼视差: 两眼视网上膜行成的两个略有差异的视相。 深度知觉的 最主要线索。,透视作用,运动视差,对象重叠,眼肌的调节,眼肌的调节,双眼视轴辐合,双眼视轴辐合,视崖实验 婴儿:6 14个月,二、时间知觉: 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生物钟:机体生理节律的变化像一个时钟, 调节人的行为节律性,估算时间的依据。,三、运动知觉: 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 视 似动现象 (动景现象) 电影、霓虹灯 错 诱导运动 “月亮走我也走” 觉 自主运动,四、错觉: 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

20、物的歪曲知觉,这种歪曲往往带有固定的倾向。 种类: 长短错觉、方向错觉、大小错觉 形重错觉、视听错觉、倒飞错觉,第四节 记 忆,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二、记忆的种类,按内容可分为: 形象记忆 情景记忆 情绪记忆 语义记忆 动作记忆,三、记忆过程(环节) 识记 保持 回忆(再现) 再认:不能回忆,有熟悉感。 四、遗忘及遗忘规律 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 错误地再认或回忆的现象。 遗忘规律:先快后慢。,保持(遗忘)曲线 CEX TAJ HUZ YIC,无意义音节:,第二单元 表象 一、定义 表象:对事物的形象回忆(再现) 。

21、二、表象的特征和作用 直观形象性 片段不稳定性 可操作性 概括性 作用:表象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 根据信息的编码、储存、提取方式、信息储存时间来划分: 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登记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斯波林:部分报告法 瞬时记忆,记忆系统模型,语义、形象,1分钟,长时记忆,无限大 不能,72 项目 能,920 bit,容量 能否被意识,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长时记忆遗忘的原因:自然衰退 和 干扰。 干扰: 前摄抑制:前面对后面的干扰。 倒摄抑制:后面对前面的干扰。 系列位置效应:两头记忆效果比中间好。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第五节 思维、言语及想象,第

22、一单元 思维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思维:对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 分析与综合 抽象与概括,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 一、根据形态,可分为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以词为中介,是思维最本质的特征。 二、根据方向,可分为 辐合思维:求同思维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三、根据是否有创造性 再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第三单元 概念形成与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 一、概念 概念:是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以词表示和记载。 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内涵:本质 外延:范围 二、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三、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

23、从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迁移 正迁移、负迁移 原型启发 思维定势 (声控灯) 问题解决的策略: 算法策略 (穷尽法) 启发式策略: 循环子目标策略 逆向搜索策略 计划简化策略,第四单元 语言与言语 语言: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际的工具(符号系统)。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际的过程。 语言 社会现象 言语 心理现象 言语离不开语言,语言离不开言语。,二、 言语活动的形式 口头言语: 对话言语 外部言语:用于交际 独白言语 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用于思维 不用于交际 (不出声),三、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听、说、读、写) 言语运动中枢:布洛卡中枢。 若受损

24、,表达性失语症 不会说。 言语听觉中枢:威尔尼克中枢。 若受损,接受性失语症 听不懂。 视觉性言语中枢:角回。 若受损,失读症 看不懂 书写性言语中枢:中央前回。 若受损, 失写症 不会写,失读症,失写症,表达性失语症,接受性失语症,第五单元 想象 想象: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表象是回忆) 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无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梦 幻觉 再造想象 有意想象:有目的的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理想(积极) 空想(消极) 与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第六节 意识和注意,第一单元 意识概述 一、意识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 对外界的觉知; 对自身的觉知

25、; 觉知:直接经验、主观评判。 作用:对人的身心系统 统合、管理、调节。 二、无意识: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 刺激的无意识 行为的无意识,三、几种不同的意识形态 (一)睡眠 波:清醒和警觉状态 波:安静和休息状态 波:睡眠状态 睡眠的阶段: 第一阶段: 10 浅睡眠 第二阶段: 20 很难被叫醒 第三阶段: 40 出现波 第四阶段: 90 深度睡眠 快速眼动:510 做梦,生物节律: 以24小时为单位,机体活动的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二)梦 发生在快速眼动期。 不连续性(主要) 特点: 不协调性 不确定性 梦剥夺的后果:记忆力下降,情绪低沉,影响健康。 Freud 把

26、分析梦 作为 了解精神病的原因和治疗手段。,每日总睡眠时间,婴儿 14 小时 少年 10 小时 成年 7.5 小时 老年 5.5 小时,睡眠的功能,提高免疫力 合成蛋白质 再生红血球 解除疲劳 体温降低 肌肉放松 整合思维 记忆 顿悟,化学元素周期表 门得列夫 1869,睡眠环境 与 梦境,头面部喷洒水雾 大雨、海洋、河流 将物体压在前胸 临危、暴力、恐惧 缓慢移动小腿 被追赶、坠入深渊 噪音 or 乐音 情景&情绪 不同,梦的内容,上半夜 近事记忆 下半夜 远事记忆 黎明前 不着边际 (知觉多,印象深),梦的特点,无时空观念 跳跃、混乱 无理性判断 离奇、暧昧,梦 (潜意识与意识的交流),被

27、压抑的需要、愿望、冲突的释放or满足 (弗洛依德) 对未来的预见;经历的重演;心结的表达 (荣格) 对现实事件的一种准备、排演 (阿德勒) 角色扮演;情感体验 (皮尔斯) 大脑的神经冲动 纯属偶然、毫无意义 (科学) 释梦: 潜意识 意识化 做梦容易,解梦难! 是“作者”的工作 ,不是“读者”的工作。,祝大家 好梦一日游!,第二单元 注意 一、注意的定义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指由于能力的限制,心理活动不能同时指向所有对象,而只能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些对象。 集中性:指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是心理过

28、程的一种状态 = 无心理过程 无注意。,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T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 L,L,L,L,L,L,L,T,找 “T”,二、注意的种类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无目的, 不需

29、要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有目的, 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有目的, 不需要意志努力,第三单元 注意的特征 注意广度:(注意的范围)简单任务 59; 无关字母 46 注意稳定性:维持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注意的起伏(动摇):周期变化、普遍存在。 注意转移: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 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 条件: 熟练,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活动之间有内在联系 注意分散 与 注意稳定 相反。 注意分散 由于吸引,被动改变; 注意转移 根据要求,主动改变。,Stroop效应实验,说出下列词汇的颜色 注意: 不要读词, 只要说出词的颜色

30、 J. Ridley Stroop (1935),红 绿 蓝 黄 紫 橙 蓝 绿 蓝 白 绿 黄 橙 蓝 白 褐 红 蓝 黄 绿 紫 黄 绿 蓝 红,红 绿 蓝 黄 紫 橙 蓝 绿 蓝 白 绿 黄 橙 蓝 白 褐 红 蓝 黄 绿 紫 黄 绿 蓝 红,第七节 需要和动机,第一单元 需要与动机概述 一、需要 (一)定义 需要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 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二)需要的种类 自然需要(生理需要、生物需要)和 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 物质需要 和 精神需要,二、动机 (一)定义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过程或内部的动力。 动机

31、产生的基础:需要。 内驱力、诱因、情绪都可以激发动机。 内驱力 由生理需要引起。 诱因 是动机的外部条件。,动机和行为的关系: 动机不同,行为相同; 动机相同,行为不同。 动机与效果 会出现不一致。 “好心办坏事”,(二)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有意识的动机和无意识的动机 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生理性动机(内驱力) 社会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兴趣 兴趣: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 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兴趣的品质: 倾向性、广阔性(范围) 持久性、效能(力量) 兴趣和爱好 都与人的积极

32、情感相联系。,有意识的动机无意识的动机 有意识动机: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的目的的动机; 无意识动机: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清楚地意识到的动机。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外在动机:在外部环境引起的动机; 内在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定势: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 影响人的知觉、记忆、思维、行为、态度。,“我是生活在非犹太人地区的一个犹太人。” “我是孤独而不幸的,在图书馆中长大,没有朋友。” “任何有了孩子的人,都不会成为行为主义者。” Freud提供了心理学悲观的一面,我们必须用健康的另一面来补充。,Abraham Maslow 1908-1970,第二单元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恋? 爱

33、?,亲情 (安全的需要) 包容 哥哥、妹妹 无躯体需要 “熟悉” 单方调整 “贤妻良母” 替代“老关系” 怕“失去” 标志 占有,爱情 (爱的需要) 排他 丈夫、妻子 有躯体需要 “漂亮” 双方调整 “过家家” 发展“新关系” 有“收获” 标志 平等,心理发展过程,安全感 自信、自尊 对他人的基本信任 出生 1个月 6个月 18个月- 36个月,弱小感、是否可爱? 不安全感 依恋-分离焦虑:恐惧 控制:仇恨,幸福感 无所不能,自主感 自信、自尊,理想化: 他人、自我,(低级)缺失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 (高级)生长需要: 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 需要层次越低 出现越早 力量越强

34、。 自我实现: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潜能, 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 只有少数人能自我实现。,第八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单元 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定义 情绪和情感 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内心体验(主观感受), 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 同一心理现象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情绪是 过程,低级 动物 & 人类 情感是 内容,高级 人类 情感 具有 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表情 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形式。 面部表情(鉴别标志) 身段表情 言语表情 性质: 先天 模仿(受社会制约),基本表情,2008.2.4 2008.2.21

35、,2009.6.9,情绪和情感 会 引起生理变化。 认识活动 不会 引起生理变化。,1、高兴 17 次/分钟 2、悲伤 9 次/分钟 3、思考 20 次/分钟 4、恐惧 64 次/分钟 5、愤怒 40 次/分钟,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 重要手段。 改善生存生活条件。 动机功能:对内驱力提供的信号产生放大和增强的作用; 对认识活动具有驱动作用。 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促进或破坏的作用。 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 认识活动和操作效果 有利。 相同的情绪状态 容易回忆 。 信号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表情 早于 言语。,第二

36、单元 情绪理论 一、詹姆斯-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 情绪产生的原因:植物性神经系统和机体变化。 二、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坎农认为,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 向上 传至大脑皮层 情绪的主观体验; 神经冲动 向下 传至交感神经系统 机体的生理变化。 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 同时发生 。,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 沙赫特认为,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 起决定作用。 四、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汤姆金斯和伊扎德认为,随着生命进化,情绪种类越来越多。只有情绪的分化,才能使情绪具有各种各样的适应功能 。,第

37、三单元 情绪、情感变化的4个维度及其两极性 两极性:“爱之深、恨之切” 动力性:增力 减力 (提高 or 降低人的活动能力) 激动度:激动 平静 紧张度:紧张 轻松 强 度:强 弱,第四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 一、从情绪的内容来分 基本情绪:快乐、愤怒、悲哀、恐惧 (人和动物共有) 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 派生而来。 敌意 = 愤怒 + 厌恶 + 轻蔑 焦虑 = 恐惧 + 内疚 + 痛苦 + 愤怒,二、从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持续时间 来分 心境:微弱、持久、弥漫性的;持续时间较长(几周、几月)。 心情 以同样的心态对待所有事情; 由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 积极的 提高效率,有益健

38、康 消极的 降低效率,损害健康 激情: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 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 由重大的、突如其来的事件或激烈的意向冲突引起。 积极的 激发潜能 消极的 自控力&认识分析能力 下降(犯罪,热恋),司马光 砸缸 (激发潜能),激情与爱情 (沙赫特的情绪理论) 1973,卡皮兰诺峡谷 世界最长的吊桥,应激:发生 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下, 表现出 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应激 损害人的工作效能 强烈 + 持久 造成许多疾病的易感状态。 应激源:能引起应激反应的事物。,生活事件心理应激评定表,LCU(生活变化单位) 来年患病可能性 150 平安 150300 50 300

39、70 心脏病、结核病、白血病、糖尿病等 (5000样本) (引自G P.Paychology and Medicine,1981),三、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 美感: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及文学艺术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不仅限于智力活动过程。,第五单元 意志 一、意志的定义 ( 理性 PK 任性 )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定目的,调节和支配行为, 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 准备阶段:确立行动目的 选择行动方案 作出决策。 执行阶段:坚定

40、地执行既定的计划,克服那些妨碍达到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为,不断审视既定的计划,以便及时修正计划,保证目标的实现。 (知易行难) 两个阶段 相互制约,动机冲突的形式: 双趋式冲突:都想要 双避式冲突:都不想要 趋避式冲突:又想要又不想要 双重趋避式冲突:各有利弊,权衡不定,三、意志的品质 自觉性: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的目的。 (受暗示,武断) 果断性: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 (优柔寡断,卤莽草率) 坚韧性: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 (退缩,执拗) 自制性: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情绪和行动的能力。 (任性,怯懦),第九节 人格,第一单元 人格概述 一、定义 人格:是各种心理

41、特性的总和, 是各种心理特性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 人格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二、人格的特性 独特性:每个人的人格都不一样。 整体性:各种心理特性构成了一个整体,否则“人格分裂”。 稳定性:不随时间和地点而改变。 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 命运。 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社会制约性,三、人格(个性)的结构 人格的倾向性:人格的动力,需要、动机, 人格的心理特征:个体差异,能力、气质、性格。,人格,人格的倾向性 人格的心理特征,需要 动机 能力 气质 性格,第二单元 能力 一、概述 能力 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

42、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智力是指人的认知能力, 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思维力 是智力的支柱与核心。,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知识 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技能 是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 能力 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 能力 决定掌握知识技能的方向、速度、巩固的程度、能达到的水平。 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能力也会得到促进。,能力的分类,发展程度: 能力 才能 天才 结构: 一般能力(智力) 特殊能力,涉及领域: 认知能力(智力) 操作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 创造程度: 模仿能力 再造能力 创造能力,二、能力结构理论 斯皮尔曼的 二因素论:一般因素 G 和 特殊因素 S,塞斯顿的 群因素论:7种 彼此独立的智力因素,吉尔福特的 智力结构理论: 三维的智力模型,120种因素,吉尔福特 智力结构理论 三维智力模型,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正态分布) 能力类型的差异 (个人的特长) 能力发展早晚上的差异 (早慧、大器晚成) 超常儿童:1% 智商 140 , 弱智儿童:3% 智商 70, (斯坦福 比内量表),正态分布, 70 100 140 弱智儿童 超常儿童,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 遗传素质(天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