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2明治政权的建立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1708.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67095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2明治政权的建立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170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2明治政权的建立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170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2明治政权的建立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170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2明治政权的建立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170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八章日本明治维新2明治政权的建立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1708.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明治政权的建立学习目标: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1.重点:“尊王攘夷”口号提出的原因及明治政权的建立。2.难点:比较倒幕运动与尊王攘夷运动的异同。教材整理1尊王攘夷1背景: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社会矛盾的激化,举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2提出:吉田松阴和西乡隆盛等改革派领袖。3含义: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4发展:改革失败后,发展成为倒幕运动。深度点拨如何理解尊王攘夷19世纪中期,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不能产生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尊攘派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攘夷”是中心口号、中心活动,是为“攘夷”而“尊王”,它成为反对幕府封建体制各派的共同纲领,这是由日本资本

2、主义不成熟的条件所决定的。教材整理2倒幕运动11865年,高杉晋作主持长州藩政,建立新式军队奇兵队。21866年,萨摩藩与长州等藩结成同盟,倒幕力量大大增强。31868年1月,新政府军与幕府军在鸟羽、伏见展开了激战,政府军歼灭了幕府军。41868年3月,德川庆喜被迫投降,倒幕战争胜利结束。深度点拨中下级武士成为倒幕运动领导者的原因(1)由日本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2)武士等级内部的分化日益加剧。(3)日本武士中间的大多数人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4)中下级武士大多有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和政治才干。教材整理3明治政权的建立11868年4月,天皇宣读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21868年6月发布政

3、体书,规定实行太政官制,这在形式上建立了资产阶级性质的三权分立的政府。31868年7月,江户改名为东京,确定为日本首都。41869年4月,明治政府迁往东京,标志着明治政权正式建立。深度点拨五条誓文的意义表现了新政府改革封建旧制度和积极向西方学习的决心,明确了日本走现代化道路的方向。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在当时条件下,为寻求反幕府的理论根据,中下级武士只能树立起比幕府地位高且为封建主义所承认的权威,即天皇的权威。2.尊攘派变成倒幕派,这是当时政治斗争形势的重要转变,而倒幕武装迅速取胜则是由国际、国内形势所决定的。探究点倒幕运动和尊王攘夷运动的异同史 料解 读史料一1862年,高杉晋作对中国遭到列强

4、侵略颇有感触,他说:“决非隔岸之火孰能保证我国不遭此事态?险矣哉!”他认为清政府之所以衰败,“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既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第二个引号中的内容是史料一的主要信息。史料二开国对日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民族危机的出现使幕府统治也发生了危机。首先它加剧了广大下层群众和以幕府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的矛盾。其次,使下级武士看到国家的独立、经济的发展都面临危机,看到幕府统治落后、保守的封建统治是造成危机的根源。由此,他们在思想上、政治立场上逐渐发生质变,由主张推动幕府改革转变为主张倒幕。省略号将史料二主旨分成两层,第一层从社会矛盾方面说明开

5、国的影响;第二层说明开国对下级武士的影响。【史料应用】(1)史料一中高杉晋作的说法是否有道理?【提示】有一定道理。但没有认识到中国衰败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落后,政府的腐败、因循守旧和武器落后只是加剧了衰败。(2)根据史料一、二说明为什么“尊王攘夷”运动会转变为倒幕运动。【提示】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因清政府腐败而被列强宰割为尊攘派提供了教训。尊攘派认识到幕府统治落后,保守的封建统治是造成危机的根源。【史论拓展】倒幕运动和尊王攘夷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1)背景: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和幕府统治腐朽专制的情况下出现的。(2)领导者:都是由中下级武士领导的。(3)从口号和具体行动来看:都带有浓厚的尊王

6、思想。(4)斗争对象:矛头都指向外国侵略者和封建幕府。(5)目的:都希望实现富国强兵,抵制外来侵略。(6)过程:都抬出天皇,争取天皇的支持,并且根据地一致。2不同点(1)倒幕运动比尊王攘夷运动斗争目标更直接,倒幕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幕府统治;而尊王攘夷运动是借尊王之名行倒幕之实,重在“攘夷”。(2)结果不同:尊王攘夷运动是在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失败的;而倒幕运动最终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取得了胜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2年,他(指高杉晋作)乘千岁丸号船到达上海,亲眼看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惨状,认为“中国人没有控制上海的统治权,欧美人是事实上的统治者”。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是“

7、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证据为“既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御敌人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并使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绝版。因循苟且,空度岁月故由此而致于衰微也”。他认为日本只有坚决反对侵略才能避免陷于“清国之覆辙”。这就加强了他要为日本民族独立斗争的决心。他于1862年8月归国,立即成长为长州攘夷派的急先锋。明治维新史材料二米骚动(1)根据材料一指出,高杉晋作成为“攘夷派的急先锋”的原因是什么?(2)“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高杉晋作的思想发生了什么转变?为此他进行了哪些活动?(3)著名的鸟羽、伏见战役就是由倒幕派领袖西乡隆盛指挥的,并取得了胜利。结合材料二分析倒幕武装能够推翻幕

8、府统治的原因。【规范解答】第(1)问,主要从高杉晋作对日本和中国社会现实的看法分析。第(2)问,注意高杉晋作的思想变化及活动体现在倒幕运动上。第(3)问,注意结合所学知识从幕府统治危机的角度回答。【答案】(1)认识到中国衰败是由于不能抵抗外侮,日本要避免重蹈“清国之覆辙”就要反抗外来侵略;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心。(2)思想转变:避免西方列强侵略,不能盲目攘夷,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实行改革,才能改变日本现状。活动:1865年初起兵夺取了长州藩的政权,并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3)西南强藩控制地方政权,联合力量壮大;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风起云涌,动摇了幕府统治;天皇的秘密支持。1随着民族危机的

9、加深和社会矛盾的激化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吉田松阴等改革派领袖提出的口号是()A尊王攘夷B大政奉还C王政复古D除君侧之奸【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派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答案】A2尊攘派的著名领导人吉田松阴号召“普天率土之民皆以天下为己任,以死仕奉天子,打破贫贱尊卑的隔限,乃是神州之道”。他所说的“天子”应是指()A日本天皇 B幕府将军C各藩大名D普通民众【解析】由材料中“普天率土以死仕奉天子”可知,天子应是最高的统治者,当时日本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是天皇。【答案】A3倒幕运动与“尊王攘夷”运动相比()背景相同领导者相同结果相同直接斗争目标相同ABCD【解析】两者结果不同,倒幕运动最

10、终胜利,而“尊王攘夷”运动失败;直接斗争目标也不同,倒幕运动直接指向推翻封建幕府统治,而“尊王攘夷”运动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目标。【答案】A4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开始了近代化进程。五条誓文是()A改革派的誓言B废除身份制度的法令C明治政府改革的施政纲领D规定必须效忠天皇的法令【解析】1868年4月,天皇宣读五条誓文,作为施政纲领。【答案】C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吉田松阴在草莽崛起论中说:“三千年来独立不羁之大日本,一旦受人羁缚,有血性者岂能忍视之乎?如不奋起拿破仑之勇而高唱自由,则腹闷难医。”材料二(1)材料一中“有血性者”主要指哪些人?(2)材料二中人物是谁?在倒幕运动中由他指挥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倒幕武装打败幕府武装的主要原因。【解析】第(1)问,要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分析总结。第(2)问,解答的关键是结合课本知识判断出图片人物是西乡隆盛。【答案】(1)中下级武士。(2)西乡隆盛。鸟羽、伏见战役。主要原因:倒幕派态度坚决,力量强大。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天皇的秘密支持。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