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26.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67947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2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2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2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2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第2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2.2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26.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3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3.2.2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读世界某资源分布图(阴影区),回答12题。1该资源最有可能为()A石油资源 B森林资源C湿地资源 D水资源答案B解析根据经纬度可判断出图中资源主要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因而该资源为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故为森林资源,选B。2该资源的减少会导致()A石油等能源价格上涨 B全球变暖加快C干旱呈全球化趋势 D人们的生活陷入困境答案B解析森林资源具有维持全球碳氧平衡的

2、功能,其数量的减少会导致全球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温室效应加剧,加快全球变暖的趋势。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两者的组成比例随外界气候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变化而此消彼长。读我国某地区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特征变化图,完成34题。注:牛肝地发育在以红层软岩为主的区域,是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红层荒漠。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A土壤厚度增大 B土壤中空气含量减少C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 D土壤肥力提高答案C解析该地出现了牛肝地(红层荒漠),说明演化过程是由常绿阔叶林到荒漠的过程,因此土层厚度减小,土壤肥力降低;图示过程随着常绿阔叶

3、林到牛肝地的变化,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含水率不断下降;而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则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和空气含量增大了。4导致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气候变异 B地表形态的变化C土壤肥力变化 D过度的农业活动答案D解析这种演替过程,直接表现的是地表植被的破坏,最可能的原因是过度的农业活动。森林界线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 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下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林线海拔高度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5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 B地形 C夏季风 D海陆位置答案A解析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是低温(月平

4、均最高温在7 以下),其次是风及土壤等条件,而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纬度等。读图可知,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向北逐渐降低,且与纬线大致平行,所以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A正确。6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石漠化 B乙地沙漠化C丙地水土流失 D丁地土壤盐碱化答案C解析读图并结合中国地形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华北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旱涝、风沙、土地盐碱化;丙地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丁地位于三江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湿地减少、水土流失。故答案选C。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湾,河口淤泥质海滩上一种特有的

5、常绿灌木和小乔木群落,一般分布于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潮间带中。读“非洲和南美洲红树林分布图”,回答78题。7红树林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缺失的直接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地形C海陆位置 D洋流答案D解析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有寒流流经,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因而红树林缺失。8下列不属于红树林生态效益的是()A防风消浪,固岸护堤 B海陆栖息生物的天堂C改良土壤,沧海桑田 D净化海水,减少赤潮答案C解析红树林分布在潮间带,不具备改良土壤的作用。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910题。9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气候寒凉 B冰川众多,湿地广大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

6、陆,远离海洋答案A解析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上,高寒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也是该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10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A B C D答案C解析三江源湿地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生态作用上。湿地位于三江的源头附近,可以为河流提供淡水补给,也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地,同时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读图,回答第11题。11勒拿河下游地区多沼泽,右图中的水温分布特点会导致一种沼泽形成因素的产生,

7、则该因素最常出现的河段是()A甲附近河段 B乙附近河段C丙附近河段 D丁附近河段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由南向北,丙河段上游水温高于0 ,而下游低于0 ,即会出现下游冰坝阻拦上游水流的现象,这就是凌汛现象,凌汛是导致沼泽形成的因素之一。二、综合题(共2题,56分)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曼扎塘湿地自然保护区是若尔盖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黄河上游河曲地区。整个保护区划分为三大功能区,15条溪流汇入,从1972年至今通过挖渠排水等措施改良沼泽增加草地8 000多公顷,载畜率为158.1%。(1)试分析曼扎塘湿地的形成原因。(12分)(2)近几十年来,曼扎塘湿地退化现象十分明显,湿地

8、面积不断减少,以人为因素的影响更为直接严重。请列举造成若尔盖湿地退化的人为因素。(6分)(3)可采取哪些措施有效地保护曼扎塘湿地?(6分)答案(1)海拔高,气温低,地表水蒸发弱;多条河流汇聚;地势相对低平,排水不畅;冻土阻隔,水分下渗少。(2)改良沼泽增加草地;过度放牧;排水渠道截断了进入湿地的水源。(3)停止沼泽排水,逐步退草还湿;保证周围河流对湿地的水源补给;控制载畜量。解析第(1)题,湿地的形成主要从“来水”和“去水”两个角度分析。“来水”有降水、冰雪融水、径流输送和地下水补给等;“去水”主要有径流排出以及蒸发、下渗。图示曼扎塘湿地位于青藏高寒区,结合其自然条件分析湿地的成因。第(2)题

9、,高原湿地的人为破坏,主要是过度利用和人为改变湿地功能。如文字材料所示的挖渠排水,改良沼泽增加草地、载畜率高达158.1%等。第(3)题,湿地的有效保护,要针对破坏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32分)艾比湖位于天山北坡,曾经是一个淡水湖,现在是新疆第一大咸水湖。20世纪50年代流入艾比湖的大小河流有23条;但随着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70年代后期至今,入湖的河流只有博尔塔拉河和精河,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大片湖区干涸。下图为艾比湖地理位置示意图。(1)分析艾比湖湖水由淡变咸的原因。(12分)(2)推测艾比湖湖面最大的季节,并说明理由。(6分)(3)分析艾比湖大片湖

10、区干涸带来的影响。(8分)(4)请你就艾比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议。(6分)答案(1)艾比湖地处西北内陆,干旱少雨,蒸发旺盛,导致湖水盐分不断累积;气候变化,使该地区气候趋向暖干化,蒸发量加大;大规模农垦及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使入湖水量大大减少,导致对湖水的稀释作用减弱等。(2)夏季;艾比湖主要补给方式是大气降水和冰川融水,其汛期出现在夏季。(3)湖水自净能力减弱,水质变坏;蒸发量减少,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渔业资源减少,鸟类栖息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湖底裸露面积不断增加,盐渍化和沙化加重,影响北疆地区的生态环境。(4)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解析第(1)题,可从盐分增加、水分减少角度分析,注意结合材料信息回答。第(2)题,湖泊面积大小取决于水量多少,可从湖泊补给水源角度分析。注意材料中提及位于天山北坡,有多条河流注入,则水源来自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冰川融水量取决于气温,故夏季水量最大、湖泊面积最大。第(3)题,可从对气候、水质、生物、土壤,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等角度回答。第(4)题,该地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水资源的短缺,故可从节水角度采取措施。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