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70811260.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68049 上传时间:2019-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7081126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7081126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7081126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7081126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册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70811260.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课题:3.1.1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教学设计设计思想本节从生物圈的角度扼要介绍较低等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和分布。特别重视这三种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在教材的编排中改变了原教材过分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的状况,三类植物放在一节内介绍,而不象原来那样分为三节分别讲解。三类植物都是孢子植物,把藻类,苔藓,蕨类植物放在一节里有利于学生对这三类植物的特征进行横向的比较,把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放在首位,强调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培养学生具有关心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能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

2、用和与人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及其生存状况,确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重点难点重点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突出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难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教学准备准备部分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视频;一组展示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对比图片;曾经繁盛的古代蕨类植物的生态图等制作PPT课件。教学过程提要

3、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引入新课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植物,很多同学见过却并不知道是什么植物,这节课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几种绿色植物。聆听 回顾 思索创设情境引发新知教学过程展示PPT,创设问题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并可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言,并对探究加以指导。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行适当的点拨、巡视、指导,参与小组讨论,学生总结、教师适当予以补充。教师在学生朗读时可根据意境,配以彩色板画。指导学生观察板图及课本插图,并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并可参与小组讨论。鼓励展开充分的想像,各抒己见。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并板书。观察PPT课件(衣藻、水绵、海带

4、等),观察模型、实物,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小组探究、讨论交流,寻找问题的答案。将课前采集的实物课上观察(或者播放相关视频),也可观察装片以及衣藻的模型。合作探究,提出问题、思考交流、达成共识。探讨课本79页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有表情地朗读课本中的优美诗句,请见过诗句中景象的同学向大家描述介绍一下。观看挂图或书上的彩图。发散性思维,讨论课本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题。教学过程指导学生观看课件、视频像,展示学生要观察的实物,鼓励自主探究,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点拨、巡视、指导,共同总结藻类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指导学生观察挂图及课本彩图,并进行适当的

5、启发和引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察课件或录像(葫芦藓、苔藓植物及生活环境等有关资料及图片)。观察后,对比藻类植物,发现问题、提出间题、实验探究、合作交流、逻辑推理,探讨自己发现的问题及书上的讨论题。观察实物或标本,实验探究。观察挂图或书上的彩图,讨论书上思考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达成共识。教学过程PPT展示有关的图片、实物、标本,鼓励学生质疑、指导完善探究方案,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的点拨提示。指导观察,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比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得出结论。及时予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主动参与课外实践的学生予以表扬鼓励,进一步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情感。通过

6、课件观察并比较苔藓、蕨类植物的形态特点及生活环境,质疑,制定探究计划,合作实践,进一步观察蕨类植物实物。观察标本、挂图或书上的彩图或投影片。小组讨论蕨类植物的特点及作用,并表述、交流。小组将讨论结果归纳,并在全班交流。先展示课余收集的有关蕨类植物的资料或实物,表达交流自己对蕨类植物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有关知识。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对三种植物类群进行比较,进一步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与生活环境的适应关系,它们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可采用列表等其他方式归纳总结。较比、讨论、综合、归纳。知识回顾与总结小结这三种植物都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我们人类再无视自然界的天然作用,很快使我

7、们的家园受到破坏。作业大小练习册相关作业板书设计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PPT展示版本)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可以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 和种子植物。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藻类植物藻类植物大多为浮游植物,生活在水中。1、分类(1)按照生物体中所含细胞数目的不同分为两类 单细胞藻类:衣藻、小球藻 多细胞藻类:水绵、海带、紫菜(2)按照生活环境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淡水藻类:水绵、衣藻、小球藻 咸水藻类:海带、紫菜、裙带菜2、生活环境:藻类植物一般生活在水域环境中。3、形态结构:没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其中有叶状体

8、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全身整体浸没在水中,可吸收环境中的水分和无机盐。二、苔藓植物1、生活环境:苔藓植物一般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阴湿的地面和背阴的墙壁上。2、形态结构特点:植株一般都很矮小,呈绿色,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产生叶绿素,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叶:不含有叶脉;茎:没有输导组织;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只能起固着作用。3、与人类的关系: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三、蕨类植物1、生活环境:蕨类植物一般都生活在森林和山野的阴湿环境中。2、形态特点:蕨类植物的植株要比苔藓植物来得高得多。3、结构特点: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等器官并且内含输导组织。4、与人类的关系(1)重要能源之一煤(古代大型木本蕨类植物的遗体)(2)作为绿肥 (3)可以适用 (4)可以药用附:板书设计(核心小结版)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藻类植物结构特点:没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水生)二、苔藓植物结构特点:具茎和叶但没有输导组织,具有假根,但只起固着作用。(阴湿)三、蕨类植物结构特点: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等器官并且内含输导组织。(阴湿)教学反思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