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69451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1.12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考点集训 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2016一中)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战前(B)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B国人的心态具有盲目自信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D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国人认为天时、地利、人和都对日本不利,而对中国有利

2、,可以和日本一战,这说明当时国人盲目自信的心态,故B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历史史实。22015年10月在东经123度、北纬39度的大东沟海域进行的“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发现60多枚铜钱、完整的鱼雷引信,以及写着CHIHYUAN的瓷盘上标记着“THEIMPERIALCHINESENAVY”(中国皇家海军)等,共计60个种类、120多件文物。这些文物可供研究的历史事件是(D)A雅克萨之战B施琅收复台湾C鸦片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解析】根据题干中“大东沟海域”“中国皇家海军”可知这曾经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旧战场,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三项排除。3晚清人士黄遵宪曾评价某个条约把“东南诸省所恃以联

3、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之他人”。这个条约是(C)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解析】“二百余年”前即十七世纪中国收复台湾,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材料中“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表明了台湾的战略地位,故C项正确;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天津条约没有涉及割地,故B项错误;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4(2017长郡)甲午战后,英国人赫德评论说:“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就像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只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

4、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作者想要说的是(D)A国际关系中实力和正义同等重要B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C日本的“铁拳”比中国的正义更实际D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解析】由题目中赫德的观点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虽然是正义的一方,但仅仅只有正义并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还需要有更加重要的国家实力,中国没有相应的国家实力,在战争中战败也就无可厚非了,A、B、C不能体现赫德的观点,故选D。5下图是1895年5月刊登在西方杂志的一幅名为好狗的漫画,其寓意是(A)A讽刺清朝腐败无能B同情中国所受遭遇C揭露日本侵华野心D策划共同瓜分中国【解析】漫画中一个西方人牵

5、着的一条狗敢于冲向一条躲闪的龙(代表当时的中国清政府),这是列强对清政府的试探,而且墙头上还有一个围观的西方人,结合1895年这一时间,可以知道这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说明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也能说明各个列强当时的侵华野心还是很大的,故选A。C选项错在不能把漫画中的人认定为日本人;B选项不符合史实;D选项错在材料中只有两个人。6仲芳氏在庚子记事中记载:“若纸烟,若小眼镜,甚至洋伞、洋袜,用者辄置极刑。曾有学生六人仓皇避乱,因身边随带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余遇团匪搜出,乱刀并下,皆死非命。”这一记载(D)A完全否定了义和团运动B真实反映了义和团反侵略的决心C是反动文人对农民阶级的诽谤D再现了义和团盲

6、目排外的情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该记载只是反映了义和团的某一方面,并不完全否定,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义和团对使用外来物品的中国人的态度,B项与此无关,排除;材料记载的事件反映了义和团的盲目排外,并非反动文人对农民阶级的诽谤,C项错误,D项正确。7(2016附中)“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B)A“灭洋”与“扶清” B爱国与保守C反帝与反封建 D正义与非正义【解析】从“义和团运动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可知义和团运动的爱

7、国性质;从他们局限于归复小农自然经济而眼界无法越出所处时代可以看出他们的保守性,B项符合题意。8“朕今涕泪以告先庙,慷慨以誓师徒,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口,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近畿及山东等省义兵,同日不期而集者不下数十万人。下至五尺童子,亦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清朝颁布的宣战诏书针对的是(D)A英国武力占领香港岛B英法联军攻陷广州C日本袭击清军运兵船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题眼是“山东、义兵”。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借口发动侵华战争,从天津一路打到北京,符合“近畿及山东各省”,故D项正确。9清朝进士李希圣曾记录:“自联军之入城也,时掠取财物,而德兵尤横夷兵至

8、骑驴上三殿,玉帛图籍焚掠无遗。俄、英兵迭居颐和园,及出而薪木皆尽矣。”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D)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由“自联军之入城也,时掠取财物,而德兵尤横”“俄、英兵迭居颐和园,及出而薪木皆尽矣”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应该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错误,鸦片战争的发动者只有英国;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英法联军;C项的入侵者只有日本。10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的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D)

9、A阶级矛盾激化 B中国主权丧失殆尽C民族矛盾缓和 D清政府角色的变化【解析】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帮助外国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清政府为外国侵略者“昭涤垢雪”,恰恰体现出其从反对外国侵略者到沦为外国侵略者统治中国的工具的变化,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11(2016一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曾在大清皇家海关总税务司工作的美国人马士在远东国际关系史中表达了他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他说:“甲午一战,中国不但战败,而且蒙垢受辱,形胜之地一一委弃,临战不战而逃。中国殷殷寄以厚望的舰队被可耻地驱逐到设防的港口内,匿不出战。中国的将领们个个显出无能,而且很多是懦夫。政府的颟顸腐败

10、,在国家危机之秋并无异于承平之际;而中国人民虽则有了一点国家意识,还依然是一个原始的群体,其唯一的原动力就是个人的利益,但知盲目地愤怒,而不知为国家利益而发奋图强。在战争期间,中国不是以最大的精力用之于杀敌致果,而是用之于乞求列强的干涉,中国的统治者们指望不须认真努力救治其积弱的后果。”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作者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看法。(既可以提炼材料的观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但都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参考答案】评分方案:(一)观点。明确指向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或教训。(二)论证。熟练运用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并能综合评析或具体分析。1分析论证要涉及到甲午战争的背景

11、、经过、结果及影响等内容两项以上。2史实不仅包括甲午战争,还能触及到此前、此后的相关历史事件如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列强瓜分狂潮等政治、经济、思想史的内容。(三)结构。条理清楚,语句通顺。12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主义出发走向近代化和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确乎并不同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爱国主义应该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都不相同。历史上的爱国主义与近代的爱国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历史发展到近代,爱国主义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义和团时期的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

12、了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义和团民众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请以近代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史实为主,论证说明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容。(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参考答案】首先,爱国主义是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中华民族遇到亡国灭种的危机时,能够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是一种爱国行为。邓世昌、刘永福等及抗战时期抵御外侮、为国捐躯的将士们,就是爱国英雄。其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只有实现现代化,才能从根本上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主权。而义和团运动却盲目排外,仇视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守护已经陈腐的旧观念、旧制度,其“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所以,近代爱国主义还要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综上,只有将反抗侵略,维护中华民族的利益与学习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反抗西方侵略和学习西方先进事物的统一”,这才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内涵。任意割裂两者,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爱国主义。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