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22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90115.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69465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22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901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22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901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22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901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22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9011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22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点集训新人教版201707190115.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1.22 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点集训 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B)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的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45年”,可以得出本题考查了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另一场战争”是指冷战,“重建世界”是指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2、,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美苏同盟破裂,进而形成美苏争夺世界的两极格局,故选B。A、C、D三项都不是对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准确理解。2(2016一中)美国总统在1946年1月5日交给贝尔纳斯国务卿的信中,以非常严肃的口气教训他:“如果不向俄国显示铁拳并以强硬的声音说话,另一次战争就不可避免。俄国只懂得一句话,你们有多少个师?我对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这段材料说明了(D)A美苏冷战之门正式开启B罗斯福反对迁就苏联人C美苏盟国关系公开破裂D美苏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解析】A、C两项的标志性的事件是杜鲁门主义出台。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杜鲁门主义正式出台,被学者认为

3、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美苏盟国关系公开破裂。罗斯福1945年去世,接任的是杜鲁门总统,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美苏之间的矛盾冲突,故选D。3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这表明(A)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美苏盟友关系走向破裂D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美国公开倡导要遏制共产主义,扩张资本主义,这与杜鲁门主义相符,它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故本题选A。B出现于1955年的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C出现在此之前,杜鲁门主义出台则为正式破裂标志

4、。D错误,至今尚未爆发新的世界大战。4“共产党各种好斗的表现捷克斯洛伐克的政变、柏林的封锁和希腊的连续不断的内战使西方列强相信,有必要建立一些防御联盟体系。不过,很明显,西欧如果没有美国的援助便不可能得到保护。”因此西欧(A) A参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建立欧洲共同体C参与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D接受马歇尔计划【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共产党各种好斗的表现”“防御联盟体系”“美国的援助”,可知西欧国家针对东欧社会主义阵营而组建政治军事组织,故答案选A。B、C项都与“美国的援助”无关;D项接受美国的援助与“建立防御联盟体系”不符。5据国际条约集(19481949)记载:“为了实现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更广

5、泛的经济合作,会议认为必须由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们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交流经验、相互给予技术的援助,彼此在原料、粮食、机器、装备等方面提供协助为其任务。”这说明当时的经互会 (D)A让中国渡过经济难关B有利于欧洲一体化C逐渐发展为华约组织D是美苏“冷战”的产物【解析】据材料“会议认为必须由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们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交流经验、相互给予技术的援助,彼此在原料、粮食、机器、装备等方面提供协助为其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经互会是美苏“冷战”的产物,与马歇尔计划针锋相对,故D正确。经互会的目的不是让中国渡过经济难关,故A排除。当时东欧和西欧分裂,不利于欧洲一体化,故B排除。华约组织与经

6、互会是两个概念,故C排除。6“冷战格局是人类社会在应对现代性矛盾和危机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材料认为“冷战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B战时同盟解体C美苏两大国争夺世界霸权D国家实力变化【解析】材料认为冷战是“依据不同的政治理念追求不同的发展目标所导致的制度性裂变”,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由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导致冷战局面的形成,故A项正确;B、C、D三项是冷战形成的原因,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7(2017雅礼)下表所示“柏林危机”一共有三次,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A)爆发时间原因结果1948年6月苏联阻塞铁路和到

7、柏林西部的通道1949年5月苏联宣布解除封锁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以苏联让步完结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A.尽力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 B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C柏林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D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解析】材料提到,“柏林危机”一共有三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苏联尽力避免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8“如果世界在1948年没有分成两个对立的阵营,如果朝鲜不是处在这两个阵营的中间,那么发生在这个晨静之乡的冲突可能会是严重的,也许会是激烈的,但它最终

8、会在朝鲜范围内,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该观点意在强调朝鲜问题的成因是(C)A朝鲜半岛重要的战略位置B朝鲜缺乏解决分裂问题的实力C美苏“冷战”及双方的争夺D北约与华约在亚洲尖锐对立【解析】由题意可知,该观点强调的是“两个对立的阵营”导致朝鲜问题没有局限在朝鲜范围内,也没有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即美苏“冷战”及双方的争夺影响了朝鲜问题,故选C。A、D没有题意反映,由“以朝鲜的方式得以解决”可知朝鲜有解决分裂问题的实力,所以B错误。9肯尼迪在处理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周里,充满着焦虑与犹疑:“我根本没有细想过第一步会是什么样子,我只知道,第四步和第五步将是升级双方的冲突,而第六步永远不会到来,因为那时将

9、不会有人存在。”据此推断,古巴导弹危机(A)A促使美苏在核心利益上避免直接对抗B迫使美国放弃了对古巴的孤立与封锁C缓和了美苏间的大规模军备竞赛D强化了以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解析】由“我只知道,第四步和第五步将是升级双方的冲突,而第六步永远不会到来,因为那时将不会有人存在”结合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可以看出此次危机促使美苏避免了直接对抗,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不符合史实,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是优势方;C项不符合史实,并没有缓和;D项与题干信息无关。10(2016雅礼)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该文对冷战的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A不诉诸武力

10、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B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C冷战期间各国没有剧烈的冲突D美苏在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得到根本解决【解析】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大阵营势均力敌,由于核武器的威慑,都不敢轻易动武,使世界维持了半个世纪的整体稳定,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这是值得肯定的。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到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在外交上仍拒绝承认苏联。在美苏关系的正常化中,既存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也有具体问题需要解决。虽然如此,20年代以来开始的官方和民间的联系增加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美国商人更是关注着苏联广大的市场,美苏之间的经济关系也一直没有中断过,这对两国外交关系的恢复起了积极作用

11、。1933年11月美苏正式谈判在华盛顿举行。罗斯福总统亲自同苏联代表李维诺夫进行会谈。罗斯福采取求同存异,把立即建交放在第一位,其他问题留待以后解决的态度,从而打开了僵局。11月6日美苏签订协定,宣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根据协定,苏美承担相互尊重各自按照各自的意志建设自己生活的权力等义务;双方将通过以后的谈判解决债务和债权问题。材料二1950年1月,在杜鲁门授意下,美国出台国家安全委员会68号文件。文件对苏联的根本意图、目标与能力进行了重点分析,强调“苏联图谋统治全世界”。文件声称:苏联为了把自己的强权政治强加于其他国家,将采用完全颠覆或用武力破坏非苏维埃世界的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的手段。克里姆林

12、宫把美国作为主要敌人,在拥有足够核力量情况下,苏联可能会对美国发动攻击。文件强调说:本纲要的成功全赖美国政府和人民以及全体自由国家的人民认识到,冷战实际上是一场关系到自由世界存亡的真正的战争。1950年9月30日,白宫安全委员会召开了有关各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通过了这一文件。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建交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杜鲁门与罗斯福对苏政策的异同。【参考答案】(1)历史背景:美苏两国官方和民间的联系增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需要苏联这个广阔市场;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社会主义工业

13、化建设需要美国技术和资金支持;德日法西斯专政逐渐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成为美苏潜在威胁;罗斯福总统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影响:有利于缓和美国的经济危机;加速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有利于遏制法西斯扩张,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奠定基础。(2)同:都力图维护美国国家利益;都是在美苏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异:罗斯福主张与苏和平共处;求同存异,超越意识形态。杜鲁门主张对苏遏制;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对抗色彩。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凯南向美国政府提交了8 000字的“长电报”。电文中认为,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的认知根源于苏联传统的不安全感。为了求得安全,他们从未考

14、虑与对手达成妥协,而是要将对手置于死地。凯南还将苏联描绘为一个专制传统早已与意识形态强制相整合的国家,因而它认为外部世界是敌对的。摘编自周建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逻辑等材料二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写了一篇名为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的报告。报告认为,战后美国争霸世界的动因是垄断资本的帝国主义扩张。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家,加强了在世界的经济地位。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摘编自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凯南“长电

15、报”和诺维科夫报告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电报”中提到的美苏已由战时盟友变为“对手”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凯南“长电报”和诺维科夫报告核心内容的共同之处,指出这两个报告形成各自认识的依据。【参考答案】(1)内容:凯南:苏联的外交政策根源于其文化传统;苏联外交具有不妥协的特点;苏联是美国最主要的对手。诺维科夫:美国加强对世界各地的经济渗透;美国企图全方位包围苏联;美国的战略目标是称霸世界。原因:意识形态(社会制度)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苏成为最强大的国家。(2)共同之处:美苏必然走向对抗;夸大对手的威胁。依据:“长电报”:苏联的专制传统和意识形态。诺维科夫报告:美国的帝国主义本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