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三十八“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基础强化练20170811.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70634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三十八“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基础强化练201708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三十八“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基础强化练201708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三十八“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基础强化练201708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三十八“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基础强化练201708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18届高三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跟踪检测三十八“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基础强化练20170811.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跟踪检测(三十八)“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基础强化练一、“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语段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安重诲,应州人也。重诲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初,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从珂欧重诲,重诲终衔之。至是,重诲用事,时从珂为河中节度使,重诲屡短之于帝,帝不听。重诲乃矫以帝命,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使逐之。是日,从珂出城阅马,彦温勒兵闭门拒之。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从珂止于虞乡,遣使以状闻。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帝疑之,欲诱致彦温讯其事。重诲固请发兵击之,乃

2、命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将兵讨之。帝令彦稠必生致彦温,欲面讯之。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选自资治通鉴后唐记,有删节)1解释实词,请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从珂欧重诲 重诲屡短之于帝 谕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 遣使以状闻 欲面讯之 参考答案:通“殴”,殴打形容词作动词,说坏话告诉,使人明白使动用法,使听到名词作状语,当面2解释虚词。帝义子从珂与安重诲饮酒争言重诲乃矫以帝命 从珂止于虞乡 欲诱致彦温讯其事 重诲固请发兵击之 参考答案:介词,和副词,于是、就介词,在代词,这代词,他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从珂使人扣门,诘之曰:“吾待汝厚,何为如是?”对曰:“彦温非敢负恩,受枢密院宣耳,请公入朝。”译文:

3、帝问重诲曰:“彦温安得此言?”对曰:“此奸人妄言耳,宜速讨之。”译文: 从珂知为重诲所构,驰入自明。译文: 解析:“何为”为固定句式,“受枢密院宣耳”为判断句。注意固定句和判断句的翻译,“诘”应为“责问,质问”。“此奸人妄言耳”为判断句,“安”应为“怎么”,“宜”应为“应该”。“从珂知为重诲所构”为被动句,“构”应为“陷害”,“驰”应为“赶快”,“明”译为“表白”。参考答案:李从珂命人扣门,质问他说:“我待你很厚重,你怎么能这样做?”杨彦温回答说:“我杨彦温不敢对您负恩,我是受枢密院的宣示,请您入朝。”明宗问安重诲说:“杨彦温怎么能这么说呢?”安重诲回答说:“这是坏人杨彦温的谎言,应该赶快派兵

4、征讨他。”李从珂知道是被安重诲所陷害,赶快入朝自己进行表白。参考译文:安重诲,是应州人。安重诲年轻的时候侍奉明宗,为人聪明敏锐,谨慎恭敬。以前,后唐明宗的养子李从珂与安重诲曾在饮酒时争吵,李从珂殴打安重诲,安重诲始终记恨他。到此时,安重诲掌权用事,当时李从珂任河中节度使,安重诲多次在明宗面前说他的坏话,明宗不听。安重诲就假造明宗意旨,谕令河中牙内指挥使杨彦温驱逐他。这一天,李从珂出城检阅战马,杨彦温领兵关了城门,拒绝让他进城。李从珂命人扣门,质问他说:“我待你很厚重,你怎么能这样做?”杨彦温回答说:“我杨彦温不敢对您负恩,我是受枢密院的宣示,请您入朝。”李从珂暂驻扎在虞乡,派使者把情况向朝廷报

5、告。明宗问安重诲说:“杨彦温怎么能这么说呢?”安重诲回答说:“这是坏人杨彦温的谎言,应该赶快派兵征讨他。”明宗怀疑此事,想把杨彦温引诱来讯问情况。安重诲坚持请求派兵攻打杨彦温,朝廷便命令步军都指挥使药彦稠统兵讨伐他。明宗指令药彦稠务必把杨彦温活着抓回来,想要当面讯问他。李从珂知道是被安重诲所陷害,赶快入朝自己进行表白。(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

6、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 “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4解释实词,请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父以足受随目之 良因怪之 与老人期 良因异之 参考答案:接受名词作动词,看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怪约定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异5解释虚词。

7、为其老,强忍 笑而去 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良因异之 参考答案:动词,认为;代词,他连词,表修饰副词,就连词,因此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译文: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译文: “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译文: 解析:省略句的翻译,二至五句皆承前省略主语“老父”。“衣”,名词活用作动词,应为“穿”。省略句的翻译,“履”,名词活用作动词,“给穿鞋”。最后一句承前省略主语“良”。判断句和省略句的翻译。“即”和“乃”表判断。后面两个大句子,分句“不复见”省略宾

8、语,其余皆省略了主语。参考答案:有一个老翁,穿着麻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替他取回了鞋子,于是就跪下给他穿上。“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于是离去,没有再说别的话,再也没有出现。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参考译文:张良曾经闲暇时候在下邳县桥上散步游玩,有一个老翁,穿着麻布衣服,走到张良所在的地方,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面,回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我的鞋子取上来!”张良很惊愕,想打他。看他年老,强行忍住了,下去取回了鞋子。老翁又说:“给我穿上!”张良已经

9、替他取回了鞋子,于是就跪下给他穿上。老翁伸着脚让张良给他穿上以后,大笑着走了。张良非常惊奇,目送老翁很远。老翁走了大约一里路,又回来,说:“小子可以教诲。五天后黎明,与我在此相会。”张良更加奇怪,跪在地上说: “好。”五天后黎明,张良就来了。老翁已经先到了,大怒说:“和老人约定会面,却比我后到,为什么呢?”又走了,并说:“五天后早来。”五天后鸡刚一啼鸣,张良又来了。老翁又先到了,又大怒说:“又晚来,为什么?”又走了,说: “五天后要早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来了。过了一会,老翁也到了,高兴地说:“应该像这样。”拿出一本书,说:“读这本书就能做皇帝的老师。十年后你将会发达。十三年后你会在济北

10、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于是离去,没有再说别的话,再也没有出现。天明以后张良看这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此感到奇异,经常学习诵读这本书。(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蔡泽曰:“若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

11、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釜鬲:行厨炊具。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7解释实词,请注意其中的词类活用。蔡泽乃西入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则揖范雎 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 范雎让之 参考答案:名词作状语,向西使动用法,使窘迫、困窘名词作动词,作揖报答责

12、备8解释虚词。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若夫秦之商君 其卒然亦可愿与 不如死而荣 乃延入坐,为上客 参考答案:连词,用来连词,假如语气词,通“欤”,吗连词,表修饰副词,于是、就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译文: 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译文: 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译文: 解析:判断句、省略句和被动句的翻译,“者,也”表判断,后面的分句承前省略主语“蔡泽”。“见”表被动。“干”,应为“谋取”。宾语前置句(“何为”应是“为何”)和判断句的翻译,“者,也”表判断。“何为”,

13、译为“为什么”;“固”,译为“本来”。判断句和被动句的翻译,“者,也”表判断,“期”,应为“期望”;“戮辱”是意念被动,“被污辱”之义。“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参考答案:蔡泽,是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人们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到成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声名被污辱,但性命得以苟全的,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参考译文:蔡泽,是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

14、带行厨炊具又都给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到秦国。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雎,说:“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定会夺取你的相位。”范雎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做长揖之礼而不下拜,范雎本来早就不高兴了。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于是责备他说:“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件事吗?请允许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假使像秦国的商君、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向的愿望吗?”范雎料到蔡泽故意引用这三人之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

15、辩地回答说:“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所在,即便死也无所怨恨,为什么不可以!”蔡泽说:“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那些君主,却错了。所以,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而不得好报,难道羡慕他们那样不得好报而白死么!人们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成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到成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声名被污辱,但性命得以苟全的,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听到这里,范雎称许蔡泽的话。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二、“文言

16、文语篇”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送谢吉人之官江左序曾国藩吾湘乡,当乾隆时,人才殷盛。邓笔山为云南布政使,罗九峰为礼部侍郎,而谢芗泉先生为御史,三人者皆起家翰林,而御史君名震天下。是时和坤柄国,声张势厉。家奴乘高车,横行都市无所惮。御史君巡城遇焉,捽之出,而鞭之,火其车于衢。世所称“烧车御史”者也。其后二十年,御史君之子果堂,以河南县令卓荐,召见。上从容问曰:“汝即烧车御史之子乎?”不数月迁四川知府。又十余年,而谢吉人邦鉴复以进士出为江南县令。吉人,御史君之孙,而知府郡之弟之子也。将之官,其常所酬酢者,或为诗送之。吉人乃索予为序,而乞言以纠其不逮。于是拜手告曰:“子今长人矣!四封

17、之内,尊无与二。堂上颐指,堂下趋者百人。所识穷乏仰而待命,设馆以延宾友,貌敬而情离。即有不善,彼所谓趋者,待命者,貌敬者,或知之而不谏,或谏焉而不力。吾以其身巍然处于众人之上,而聪明识量,又诚越而倍之。前有唯后有诺,于是予圣自雄之习,嚣然起矣!而左右之人又多其术,以我。内之傲者日胜,外之欺者日众,兹其所以舛也。昔者,宓子贱治单父,孔子曰:子何施而众悦?对曰:此地民有贤于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而禀度焉,皆教不齐所以治人之道。孔子叹曰:其大者乃于此乎!有矣。鲁使乐正子为政。孟子曰:好善优于天下。东汉庞参为汉阳太守,先候隐居任棠。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抱儿孙伏户下。参会其意,曰:水

18、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故古人之学,莫大乎求贤以自辅。小智之夫,矜己而贬物,以为众人卑卑,无足益我。夫不反求诸己,而一切掩他人之长而蔑视之,何其易与?诗曰: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或哲或谋,或肃或艾。谓求贤而终不能得者,非笃论也。今震泽宰左君青峙,吾湘乡之贤者也。任侠而不矜,谙事而不计利害。子往试求之,必有所以益子者,友仁以砺德,利器以善事。既以上绳祖武,又以绍诸乡先辈之徽。无弃尔辅,员于尔福。青峙,子之辅也。抑吾闻江南为仕宦鳞萃之邦,或因青峙而得尽交其贤士大夫,是尤余所望也。”(选自曾国藩文集,有删改):诱惑,讨好。不齐:宓子贱,名不齐。10对下列

19、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和坤柄国柄:执掌B参会其意 会:领悟C非笃论也 笃:确切D又以绍诸乡先辈之徽 绍:介绍解析:选D绍:继承。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CA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B项,代词,代指前文中的“不善”/代词,“我”。C项,介词,“和”。D项,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修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讲述“烧车御史”谢芗泉先生的故事,有赞扬谢吉人是名门之后,期望他继承祖父德行的意图。B作者以长者身份,告诫谢吉人不要因为做了县令就颐指气使,应注意“巍然处于众人之

20、上”带来的危险。C作者讲述庞参做汉阳太守时拜访任棠的故事,是期望谢吉人能像庞参那样,寻求贤能之士来辅助自己。D作者向谢吉人推荐左青峙,是因为左青峙明白事理却不计较个人得失,与仁者交朋友,以此来磨炼德行。解析:选D“与仁者交朋友,以此来磨炼德行”是作者对谢吉人的期望。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吉人乃索予为序,而乞言以纠其不逮。译文: (2)内之傲者日胜,外之欺者日众,兹其所以舛也。译文: 参考答案:(1)吉人于是向我索求赠序,请求我赠言来纠正他不足的地方。(2)心中的傲慢一天天地增多,外面欺骗你的人一天天地多起来,这就是出现错误的原因了。参考译文:我的家乡湖南在乾隆时人才众多。如邓

21、笔山做云南布政使,罗九峰做礼部侍郎,而谢芗泉先生做御史。三人都是翰林出身,并且谢御史名震天下。当时和坤执掌国政,声势煊赫。他的家奴坐着高大的车子,横行于集市,肆无忌惮。御史巡视城区遇见他们,把他们抓出来鞭打,在大路上烧了他们的车子,被世人称为“烧车御史”。那以后二十年,御史的儿子果堂,因为做河南县令成绩好被举荐,受到皇帝的召见。皇上悠闲地问他:“你就是烧车御史的儿子吗?”没有几个月,果堂就升为四川知府。又十几年过去,谢吉人邦鉴又以进士的身份出京做江南县令。谢吉人,是御史的孙子,知府弟弟的儿子。吉人将要赴任,那些平日里与他有交往的人,有的写诗为他送行。吉人于是向我索求赠序,请求我赠言来纠正他不足

22、的地方。于是我拜手告诉他说:“你现在做官了,四境之内,你是最尊贵的。公堂上颐指气使,公堂下跟随的有百人。认识你的穷人都仰望着你等待命令,准备好馆舍来邀请宾客朋友,他们表面上尊敬你,实际上却并不亲近你。如果你有不足的地方,那些跟随你的人,待命的人,表面上尊敬你的人,有的知道却不劝谏你,有的劝谏你却不尽力。因为自己高高地处于众人之上,而智慧见识器量又确实远远地超过他们,前后都有唯唯诺诺的人,于是自以为了不起的习惯就得意地产生了。而身边的人多想尽办法来讨好我。心中的傲慢一天天地增多,外面欺骗你的人一天天地多起来,这就是出现错误的原因了。从前宓子贱治理单父,孔子说:你用什么方法让民众高兴?宓子贱回答说

23、:这个地方有五个人的才能超过了我,我侍奉他们并听从他们的教导,他们都会告诉我治理单父的方法。孔子赞叹说:原来你治理好单父的原因是在这里啊!鲁国让乐正子执政。孟子说:爱听好的意见,治理天下就绰绰有余了。东汉庞参做汉阳太守,先去拜访隐士任棠。任棠不与他交谈,只是把一大棵薤白(即小蒜),一盂水放置在门前,自己抱着孙儿伏在门旁。庞参领会其中的意思,说:放一盂水是要我为官清廉,置一大棵薤白,是希望我敢于打击豪强,抱儿子在门旁,是希望我开门抚恤孤儿。所以古人学习,没有比寻求贤人来辅助自己更重要的了。耍小聪明的人,自夸而看不起人,以为众人平庸不足道,对自身没有帮助。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一律掩盖别人的长处而

24、看不起别人,这是多么轻率啊!诗经说:国家虽然没法度,人有聪明的或糊涂的。人民虽然不富足,还有有智慧有谋略的,有敬谨的有能治国的。说寻求贤能的人却最终不能找到,这不是确切的评论。现在的震泽县令左青峙,是我家乡的贤者。他帮助他人却不自夸,明白事理却不讲个人得失。你去试着拜访他,一定有对你有益的。希望你与仁者交朋友来磨炼德行,用精良的工具来做好事。希望你既能继承先辈功业,又能延续家乡前辈的美好品德。不要抛弃你的辅助,它会为你造福。左青峙,他就是你的辅助。我听说江南是官员聚集之地,或许你因为结识青峙能够结交所有江南的贤士大夫,这更是我所期望的。”1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琛后以罪被责暹亦黜免尉景为并州起暹为别驾文襄代景转暹为开府谘议仍行别驾事从文襄镇抚邺都加散骑常侍迁左丞吏部郎领定州大中正主议麟趾格(选自北史)参考答案:琛后以罪被责/暹亦黜免/尉景为并州/起暹为别驾/文襄代景/转暹为开府谘议/仍行别驾事/从文襄镇抚邺都/加散骑常侍/迁左丞/吏部郎/领定州大中正/主议麟趾格参考译文:元琛后来因罪被处罚,崔暹也被罢免。尉景治理并州时,起用崔暹为别驾。文襄取代尉景,改任崔暹为开府谘议,照旧行别驾事。崔暹跟随文襄镇抚邺都,加官散骑常侍,升任左丞、吏部郎,领定州大中正,主持讨论麟趾格。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