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3.9劝学第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1707284118.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72241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3.9劝学第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170728411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3.9劝学第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170728411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3.9劝学第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170728411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3.9劝学第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170728411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_2017学年高中语文3.9劝学第3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201707284118.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9 劝学第3课时定语后置(1)定义: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作“定语后置”。(2)一般规律:“中心词+之+定语+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中心词+定语+者”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中心词+之+定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切不可简单地“对号入座”,而应从句子词

2、语间的结构关系上进行深入思考,特别是要认真分析“者”的词性和作用,否则极易出现错误。1荀子主张“学不可以已”,这个“学”当然指“学习”,但是他到底“劝”人们学习什么呢?(1)课文中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上句的“故”字看,这是荀子通过一组比喻得出的结论。从这一点看,荀子劝学是“劝”人们首先要学习做人。(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一句同样着眼于品德的养成。在荀子看来,学习可以改造人恶的本性,可以提高人的品德修养。所以,学习的对象是明确的,也就是品德的学习。2“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四个比喻为什么要强调“臂非加长”“声非加疾”“非利

3、足”“非能水”?这就强调了“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这些效果的取得并不是因为人的本身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因为利用了外界条件。这就与文章的推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丝丝相扣,有力地论证了学习的作用,学习可以弥补人的不足。1选出下列加横线字注意全对的一项A吮吸(shn)拓本(tu)藩篱(fn)跬步(ku)B间或(jin)聒噪(gu)谬种(mi)华冠丽服(gun)C贾人(g)驽马(n)俨然(yn)少不更事(gng)D新正(zhn)蛟龙(jio)孝悌(t)锲而不舍(q)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尝终日

4、而思矣A相同,不同 B不同,不同C不同,相同 D相同,相同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和例句中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A乐琴书以消忧 B善万物之得时C吾从而师之 D园日涉以成趣4下列划线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古之学者必有师C悦亲戚之情话 D登东皋以舒啸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直(只是)不百步耳 以致(到达)天下之士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 非能水(用作动词,游水)也C而耻(以为耻,意动用法)学于师 南(向南,作状语)取汉中D合从(通“纵”)缔交 赢粮而景(通“影”)从6“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抒发感慨,还可以

5、迅速更新信息,实现即时分享。请以鼓励“学习”为主旨,写一条“微博”发给你的朋友。要求主旨鲜明,句式整齐,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不超过50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

6、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

7、,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选自李贻孙欧阳行周文集序)【注】窅(yo):怅惘。汩没:沦落欧:通“瓯”。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其性

8、所多也 多:超过B宜其司当代文柄 司:职掌C皆可征于集 征:验证D而词竟未就 就:完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B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C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D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

9、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接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2)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2014年高考江苏卷】阅

10、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柳宗元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

11、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嗔目闭口耶?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12、,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实 B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指责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 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爱:吝啬2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2)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4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1B【解析】题干要求选出“选出下列加点字注意全对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A项,拓本(tu) t。“拓”是多音字,读【tu】

13、:1开辟,扩充:荒。开。展。落(a宽广;b潦倒失意。亦作“落拓”)。2以手推物:“孔子之劲,能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3姓。读【t】:在刻铸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涂上墨,蒙上一层纸,捶打后使凹凸分明,显出文字图像来:印。本。片。读【zh】:古同“摭”,拾取。C项,驽马(n)n。指累垮了的、劣性的或无用的马。D项,锲而不舍(q)qi,锲:镂刻;舍:停止。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2B【解析】介词,从。介词,比。连词,表递进。连词,表修饰。3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例句和D项都是名词作状语;A意动用法,认为快乐;B名词作动词,羡慕;C意动用法,以为师。4D【解析】本

14、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A“博学”:广泛的学习/学识渊博;B“学者”:求学的人/有学问的人;C“亲戚”:父母以及其他有血缘关系的人/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5A【解析】以致天下之士,“致”是动词,意思是招致,使到来。该题考查的是课内重要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有虚词,有实词,实词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有名词作状语的,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通假字,基本涉及到了文言基础的各个方面。因此考生对课内复习一定要扎实,课课清,对每一课字句翻译,梳理文意,整理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6参考示例: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抓住美好时光,与知识偕行!【解析】微博的内容和形式比较自由

15、,只要能围绕“学习”的中心,用劝导性的语句,符合修辞手法和字数的要求即可。1A【解析】多:称赞。2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可采用排除法依照文意进行分析、判断。“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中“日”意为“一天天地”,是“加深”的修饰语,不宜断开,可排除B、C两项;同样,“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中“渐”修饰“腾”,亦不可断开,又可排除A项,答案选D。3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乡人都不喜欢他”理解错误,乡人都赞美他,“皆贺之”。4(1)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2)不能让他的文章就此失传。我为文集写下这篇序,也完成他子孙的愿望。【参考译文】 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

16、的乡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经常独自行动。10来岁时,对村里没什么喜好;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里感到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等到天清月明,有时很晚了还留在那里,不能放下,不知道自己到了哪里,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吧。还没认识几个字,跟着别人词句,假如有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整天高兴,一直边走边吟诵,不知道会走到那里。父母并不了解他的志向。常对人说,这孩子不懂事,将来恐怕要沦落为饿肚子的。不知道到底是吉还是凶?村里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这是你家的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之后,每天只是读书,叹服圣人的教诲,仰慕孝悌感化,追

17、求礼节和忠孝,只怕自己比不上。提笔写文章,语言秀丽,思维活跃,都是别人不曾写过的,认为为君之道很简单,从此在乡间闻名。建中、贞元期间,人的文章很出名,整个福建没有人能超越他。当时,原来的承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察使,他有文章闻名远近,又生性喜欢提拔后生,在出生寒门的年轻人中选拔,怕找不到。欧阳君到的这一天,他把欧阳君比作芝英,欧阳君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一有宴请,一定会叫上他。欧阳君谦虚,行动不逾越礼节,常公了解他,一天天加深。欧阳君的名声在江淮间越来越大,甚至都城都知道他。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不久陆相贽考取贡举,搜罗天下的好文章,选拔人才的风气前所未有,所以欧阳君也名列其中。跟欧

18、阳君经常在一起的,有韩愈,李观等。等到欧阳君和数百杰出人物死后,人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欧阳君的文章清新自然,没有套用现成的,才华不曾困泛。他精通理,所以说话详细严谨;抒情真切,叙述详备:应该是当代文章的典范。他死之后,没有人能继承。欧阳君跟我有故交的情分,还是远亲。所以他编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我伯舅写的,如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如与郑居方书,都可以放在文集中。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外家之门认识了他。大和年间,我做福建团练副使时,他的儿子从南安到福州,给我欧阳君很多文章和诗作,请求我写序言。我答应了他,可是迟迟没写成。欧阳价没有文章留下,又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做观察使,让手下去找他的后代

19、,于是找到他的孙子澥。不能让他的文章就此失传。我为文集写下这篇序,也完成他子孙的愿望。1B【解析】判断实词的解释的正确与否,关键是要理解它在文中的意思。做题时,千万不要把所给的意义带入到句子中去检验是否符合,这常常是个陷阱,还是要联系上下文这个具体的语境比较保险。“指责”,是望文生义的解释,“无以韩责我”句,是由前文“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而来,释为“要求”。责,要求。2B【解析】本题是查虚词的用法,这本来是学生的弱项,但本题专考一“其”字,难度就降底了不少。对“其”的用法,还是从语法的角度比较好把握。如“其”前有主语,形成主语+“其”的模式,那就是语气副词,不再是代词了。B句“其”前有“吾子

20、”这一主语,所以“其”应是语气副词,表祁使语气,其余几个“其”字,都作代词,作“那些”“那”讲。3(1)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2)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解析】要把文言句子翻译好,要分析好所给的句子,有无句式上的特点,有无词类活用,有哪些关键词等。第一句子的翻译,把握好句子中的关键词,“乃”“薄世”“脆”“当”“也”是翻译中的难点,翻译时要当心:乃,这样;薄世,浅薄的世人;脆,脆弱;当,担当,承担。第二个句子的翻译,除了注意几个关键词语外,“谋于知道者”“考诸古”都是状语后置,翻译应体现出来。谋,商

21、量;于,跟,向;谋于,于谋;知道,懂得学问道理;考诸古,考之于古,于古考之,在古代(典籍)中考证它。4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解析】本题考查考归纳概括内容的能力。本题应先根据内容梳理,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根据句意概括出。第一点在第一段中,即翻译题的第句;第二点在第二段中,“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第三点在第三段中,“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这类题还要注意有没有什么答题的限制,诸如用自己的话或文中的话之类。【参考译文】尊敬的严秀才:我收到了你的来信,说要拜我为师,还批评我写的师友箴和答韦中立书两篇文章,想改变我不为人师的心志,准备委屈自己做

22、我的弟子。举凡我所写的那两篇文章,那最终主旨没有不同。我避开的是老师的名头,担忧的是老师的内在,老师的内在一天也不能忘记。我聊且作歌来规劝自己,做事遵循自己内心来充实自己,小心翼翼地不敢闲散,还不敢自以为有可以在他人面前为师的资质。如果是个名人,将要被刻薄的世人讥笑辱骂,我脆弱胆怯,更加不能承受。内在的实力不足以为师,外来的笑骂不能够承受,众人即使真诚地逼迫我为师,我对你怎么办呢?说内在的重要性,我的两篇文章中都是,希望你详细地阅读它们,我的认识和看法都在其中。你所说的仲尼的说法,难道容易吗?仲尼是可以学习但是不能跟着做的。为学到了极高的境界,这就是又一个仲尼;没有到达极高的境界却要像仲尼那样

23、去为师,就如同宋襄公酷爱称霸因而使得国家败亡,最终中箭死去。仲尼哪里是那么容易做的呢?马融、郑玄,这两个人仅仅是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老师。当今世间有不少这样的老师,我幸而不是那样的人。你想成为那样的人,那就高兴地寄希望于你了。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来做老师的话,本来就是我们所做的。我的才能与胆量比不上韩退之,所以不愿意为人师。人的认识是有相同有不同的,你不要用韩愈要求我。如果说我拒绝了千百个人,实际上又不是这样的。我所拒绝的是老师弟子的名头,不敢接受那师生的礼仪。如果是在言说道理、讲解古事、穷究文辞上有人来请教我的,我难道曾经怒目闭口过吗?你的文章非常流畅旷远,那气势有如开了一条大道将要快马加鞭。加固车子,喂肥骏马,加长鞭子,协调好六根缰绳,顺着脱离边邪,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前行直通大都,除了这个哪里还要拜师呢?急于与懂得道理的人商量且拷问诸多古事,老师是不缺少的。希望你常来,我可以整天与你谈说,不敢疲倦,不敢吝啬,不敢放肆。假如去除师生的名头,保全师生的实际,用有余的交换不足的,也可以交换着做对方的老师了。这样的话,没有世俗的师生之累又对自己有益处,从古到今没有喜好道理却回避这个的。柳宗元回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