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含.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72580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含.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含.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含.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0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含.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03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2017年甘肃省庆阳卷)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采用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这一制度创立于()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太宗时大大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提高进士科的地位,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状元。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创设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因此,科举制创立于隋唐时期。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定位】人教课标版七

2、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2(2017年广东卷)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 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答案】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对外友好往来3(2017年河南卷)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佛教的内容。洛阳白马寺

3、是佛教传入中国,中国出现的佛教建筑物;洛阳龙门石窟是为了宣传佛教开凿的石窟;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因此,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4.(2017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卷) 科举制是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重要制度,科举制正式形成于(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唐玄宗时【答案】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诞生5 (2017年湖南省怀化

4、卷) 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A隋文帝B唐太宗C唐玄宗D宋太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使得贞观一朝,人才济济,朝臣进谏成风,他重用著名的谏臣魏征,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6. (2017年江苏省南京卷) 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

5、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 )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C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科举制诞生在我国隋朝。从题文材料的“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ABD不能正确解读材料,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诞生7. (2017年山东东营卷) 一位中国作家

6、评论道:此项工程的发起者隋炀帝“虽使他的朝代缩短了许多年,但给子孙万代却带来莫大的好处。”“此项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赵州桥 D大运河【答案】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8. (2017年山东东营卷)下图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它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下列与之相关的人物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C选项是正确的。【考点定

7、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9(2017年山东聊城卷) “中书主出命,门下主封驳,尚书主奉行。”这段材料介绍的是( )A.西周的分封制 B唐朝的三省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廷杖制【答案】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10. (2017年山东聊城卷)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_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的赵州桥是由隋朝著名工匠_设计的。【答案】李冰 李春【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著名建筑。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

8、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11.(2017年贵州六盘水卷)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联系与交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开放与包括是各国文明进步的重大理念。根据示图和材料下答下列问题(18分)材料一材料二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源自中国,但属于世界。它依托历史,弘扬丝路精神,顺应世界潮流,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提供了新的契机,也为世界联动发展注入澎湃活力。(1)张骞通西域奠定了古丝绸之路的

9、基础,中国古丝绸之路开始开辟于哪个朝代?( 2分)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传入西方的技术有哪些?(4分)(2)唐朝时在广州设置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是什么?(2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分)(3)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是哪两个西方围家?(2分)(4)根据本题的前提语、示图和材料,概括古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丝路精神”。(4分)【答案】(1)汉朝(或西汉、汉武帝时期)(2分)凿井、冶铁(4分)(写出一个给2分,但不超过4分)(2)市舶司(2分)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或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写出一个给1分,不

10、超过2分)(3)欧洲工商业的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即可)(2分)西班牙和葡萄牙(2分)(写出一个给 1分)(4)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平等互惠、联系交流、和平与发展。(写出一点给2分,但不超过4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西汉张骞通西域的基础上,开创了丝绸之路。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等商品和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入西方。(2)本题考查的是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在

11、广州设置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市舶司。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为了宣扬国威,即宣传明王朝的强盛,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即发展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为宫廷购回奢侈品,1405-1433年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先后拜访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因此,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或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的联系。(4)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分析材料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联系与交 流是世界经济发展 的重要手段,开放与包括是各国文明进 步的重大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体现的精神是和

12、平合作、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平等互惠、联系交流、和平与发展等精神。【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血腥的资本积累12. (2017年黑龙江龙东卷)科技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6分)(1)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1分)(2)北宋时,哪一项发明为航海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13、?(1分)(3)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哪部作品?(1分)(4)本草纲目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西方国家称它为“东方医学巨典”。 作者是谁?(1分)(5)近代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什么?(1分)(6)揭开制碱奥秘,使我国制碱技术跃居世界前列的著名化学家是谁?(1分)【答案】金刚经;(1分)指南针;(1分)天工开物;(1分)李时珍;(1分)京张铁路;(1分)侯德榜;(1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唐朝金刚经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我国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因此,本题答案是金刚经

14、。(2)本题主要考查宋朝指南针的有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北宋时,制成了罗盘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并开始向外传播。(3)本题主要考查天工开物的地位。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深入到工农业生产现场,进行调查和探索,写了一部天工开物。书中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李时珍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15、,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西方国家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东方医学巨典”。(6)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侯德榜的科技成就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20世纪20年代,著名化学家侯德榜经过刻苦钻研制出纯碱,还撰写制碱,将制碱的奥秘公布于世,打破碱业垄断,后来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联合制减法”。【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与思想文

16、化13. (2017年湖北襄阳卷) 【中国智慧: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5 分)(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念。春秋时期,我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能为“以德治国”这一理念提供思想来源?(1 分)请写出一例汉唐时期因重视“德治”而出现的盛世局面名称。(1 分)(2)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播出掀起了国人学习唐诗宋词的热潮。唐宋时期,哪一制度的实施促进了诗词文学的繁荣?(1 分)(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贯穿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始终。请列举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学习汉族文明的一项措施。(1 分)指出孝文帝改革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做出的贡献。(1 分)【答案】(1)思想

17、家:孔子盛世局面:文景之治、光武中兴、贞观之治、开元盛世(2)制度:科举制(3)措施:迁都洛阳;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或说汉话);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或穿汉服);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或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或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实行均田制或租调制(或学汉制);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贡献:促进了民族融合。(或促进了民族交融;或促进了民族交流)【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主张为政以德。汉朝

18、重视德政,出现了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唐朝重视德政,出现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3)本题考查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关知识。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北魏的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495 年正式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有改官制、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以孝治国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科举制的诞生;人教版七年级

19、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14.(2017年湖南衡阳卷) (5分)观察图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回答问题。图一(l)请写出图一A、B两点的地名与B点通往A点之间运河段的名称。(3分)(2)隋朝大运河是哪个皇帝下令开凿的?运河的开凿有何意义?(2分)【答案】(1)A洛阳;B涿郡。永济渠。(3分)(2)隋炀帝。(1分)意义: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至今仍具有交通运输、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等价值。(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的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

20、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从涿郡到洛阳这段叫永济渠、从洛阳到淮水叫通济渠、从淮水到江都叫邗沟、从江都都余杭叫江南河。全长两千余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故答案是:A洛阳;B涿郡。永济渠。【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15.(2017年湖南衡阳)(16分)处理好民族关系历来是各朝代政权实施治国理政,追求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北魏改革】材料一 孝文帝日:“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21、,各宜深戒。”引自资治通鉴(1)北魏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建立的北朝政权,它在孝文帝改革时对鲜卑等少数民族实行汉化政策。材料一体现了汉化政策的哪一方面?汉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唐皇长策】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2)材料二体现了唐朝政府对于民族关系怎样的态度或政策?试举唐与吐蕃交往的一例予以说明。(4分)【清帝奇功】材料三 1761牟,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举行反抗沙俄的起义,遭到沙皇军队的残酷镇压。在生死存亡之秋,首领渥巴锡等率部众于1770年10月再次发动了反抗沙俄的武装起义,他们高呼:“我们的子孙永不当奴隶,

22、让我们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经长途跋涉,东归祖国。受到了乾隆皇帝隆重接待和妥善安置。岳麓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参考书(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皇帝对于少数民族的爱国义举一种怎样的态度?(2分)此外,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在处理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关系上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又体现了哪几个方面的特点?并举例说明。(6分)【答案】(1)说汉话(或语言方面)。(2分)影响:有利于北方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或社会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2)平等(或团结或友爱或开明或一视同仁)的民族政策。(2分)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时金城公主人藏;8

23、21年吐蕃与唐朝会盟建碑,约定“患难相恤,暴掠不作”。(2分。答出其中l点即可)(3)态度:鼓励(或欢迎、表彰、奖励、团结或隆重接待、妥善安置等相近意思皆可)。(2分)其他特点:一是严惩叛乱。举例:粉碎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粉碎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二是加强管理。举例:设立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驻藏大臣,在中央设理藩院。三是实行册封。举例:册封达赖、班禅。(6分。每一特点1分,每一举例2分,写出两个特点两个例子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知识的认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又采取了一系列汉

24、化措施:穿汉服;改用汉姓;同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材料一 的“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反映的是说汉话。(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这句话的意思:自古以来都重视汉族人,轻视少数民族地区和人,只有我对汉族和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说明了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青藏高原一带。7世纪前期,吐蕃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

25、逻些7世纪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6.(2017年湖南邵阳卷)(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片史话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近年网络上的流行语。有学者认为,在中日关系发展史上,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军国主义盛行,对外侵略扩张,导致中日“友谊之船”说翻就翻。【友谊之船】【侵略之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及近代史上中日关系

26、的主要特征,并说说导致近代中日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材料二 新闻纪实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明确要求在教材中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从九一八事变至七七事变期间,抗战处于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部分华北和华中地区的中国军队的局部抗战阶段;从七七事变至日本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期间,抗战处于全国抗战阶段,即“八年抗战”,把局部抗战与全国抗战联结起来,就是“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摘编自人民网(2)根据

27、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十四年抗战”的起止时间,并列举该时期中国抗战史实两例。(6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重大意义。(4分)【答案】(1)唐朝:中日友好交往占主流。(2分)近代史上:中日关系对抗占主流(侵略与反侵略关系,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或甲午中日战争、 20 世纪 3040 年代全面侵华)。(2分)变化的原因:日本明治维新后,军国主义盛行,奉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3分)因闭关自守而落后的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后更加虚弱等。(1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十四年抗战:19311945 年,(2分)史实: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等。(任写抗战史实一

28、例得2分,共4分)(3)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这种说法是对抗战历史本质的真实回归,是更完整、更准确的抗战表述,有利于揭露日军侵华罪行,有利于宣传抗战,对七七事变前的抗战军民更加公平,更加符合历史实际,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弘扬爱国主义,提高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等。(每点 2分,共4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中日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的图一和图二,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还将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鉴真是唐朝中日经济文化交流的使者。隋唐时期的日本遣唐使,是

29、中日友好交流的事例。图三和图四是中日之间的战争。从图片和所学知识来看,唐朝及近代史上中日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占主流。近代史上,中日关系对抗占主流。导致近代中日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强大起来,但日本军国主义盛行,奉行对外侵略扩张政策;因闭关自守而落后的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后更加虚弱等。(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1937年的卢沟

30、桥事变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1938年,李宗仁指挥了台儿庄战役。这次战役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十四年抗战取得胜利。【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难忘九一八;人教版八年级上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血肉筑长城17.(2017年江苏苏州卷)(6分)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唐杜甫忆昔材料二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13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冻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1)据材料一指出该诗人生活在唐朝的什么特殊时代?他的诗被后人称誉为什么?(2分)(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材料二的数据印证了材料一中哪一句诗所描述的情况?(2分)(3)材料二中,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

32、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2分)【答案】(1)特殊时代: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诗史”。(2)社会现实:开元盛世时期国家呈现经济繁荣(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允实),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百姓富足的景象。印证:“小邑犹藏万家室”。(3)趋势:连续增长(上升)。原因:“贞观之治”(奠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继续发展);“开元盛世”(全盛)。【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唐朝诗人杜甫的有关知识。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依据材料一的“忆昔开元全盛”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杜甫的诗语言精炼凝

33、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复杂、动荡的历史,被称为“诗史”。(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数据的能力。分析材料二的数据“639年达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28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可以看出 639751年间唐朝的户数数据呈现出连续增长的趋势。从639751年间唐朝先后经历了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位皇帝的统治,出现了“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隋朝辉煌的隋唐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18.(2017年山东聊

34、城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摘自中国历史材料二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4分)【答案】(1)标准:材料一:门第(或出身)。(2分)材料二:才能(或学识)。(2分)(2)作用:有利于打破门第限制;有利于创造相对平等的竞争机

35、会;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增强国家机构的活力;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4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得满分。)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分析材料一的“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可以看出选拔官吏的标准是门第。分析材料二的“机会均等”可知选拔官吏的标准是才能。【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诞生19.(2017年山东潍坊卷)(16分)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

36、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4分)材料二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

37、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6分)材料三 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6分)【答案】(1)提高了官

38、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2)特点: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原因:地理环境影响。(2分)(3)乐舞发达。(2分)统治者重视;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族间、中外间文化交流。(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结合

39、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是: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改变了用人制度;增强官员任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2)分析材料二的“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可以概括出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是:以东南沿海港口为起点;贸易范围较广;出口货物以手工业品为主,进口以原料、贵重奢侈品为主。从材料二的“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因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可以概括出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是

40、地理环境影响。【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诞生;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20.(2017年山西卷)“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发展愿景。某班同学以“和谐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一期板报,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任务一【搜集名言汲取思想智慧】(2分)(1)阅读同学们搜集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言,请你任选其中两位,分别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B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C “民

41、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D “兼相爱,交相利”墨子任务二【赏析名画见证民族团结】(3分)(2)下面名画分别反映出中央政府在处理与西藏地区民族关系时采取了什么方式?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任务三【对比事件感悟】(2分)(3)完成下表中处内容的填写。通过比较后,请你为本栏目提炼一个恰当的主题词。(填写在处)(4)“求大同,存小异”对和平发展意义重大,请从下列史实中任选两个加以说明。任务五【联系现实构建和谐社会】(4分)(5)右边是同学围绕“科技与生活”开展问卷调查后,整理出的百姓关注的生活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6)完成板报任务后,谈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2

42、分)【答案】(1)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孔子: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墨子: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孟子:主张为政以德,以民为本。(分别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2)和亲(1分)册封(1分)元朝设置宣政院(1分)(3)合则两利;民族大义 ;责任担当;国共关系等。(答出符合上述意思的任意一点得1分)(4)示例1:万隆会议:针对会前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总理指出,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

43、“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示例2:联合国家宣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的战火不断扩大,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面对共同的敌人,26个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形成反法西斯同盟,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示例3:欧 洲联盟:二战后,西欧国家为振兴经济,并在美苏两级对抗中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摒弃前嫌走向了联合之路,成立了欧共体。此后,组织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向政治、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到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44、。(任选两例作答,答出具体史实得1分,说明作用得1分,共4分。)(5)积极: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科技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科技推动 经济发展转型等。消极:科技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短缺等问题(积极、消极各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6)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谐的国际关系是和平与发展的前提;民族团结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保障;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有利于维护全民族共同利益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解析】(2)本题考查民族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步辇图反映的是吐

45、蕃使臣到大唐求亲的情景,反映的是唐和吐蕃的和亲。顺治帝会晤五世达赖图反映的是清朝顺治皇帝对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的册封。元朝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的事务。(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国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因此,研究的主题是:合则两利;民族大义 ;责任担当;国共关系等。(4)本题答案不唯一,任选两例即可。选万隆会议:针对会

46、前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总理指出,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选联合国家宣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的战火不断扩大,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面对共同的敌人,26个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形成反法西斯同盟,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选欧洲联盟:二战后,西欧国家为振兴经济,并在美苏两级对抗中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摒弃

47、前嫌走向了联合之路,成立了欧共体。此后,组织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向政治、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到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5)本题考查对科技与生活的认识。分析科技与生活的表格信息可以看出科技的积极影响是: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科技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等。科技的消极影响是:科技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短缺等问题。【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