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8课兰亭集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271153.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72886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8课兰亭集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27115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8课兰亭集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27115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8课兰亭集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27115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8课兰亭集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27115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8课兰亭集序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201707271153.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08课 兰亭集序知识概览【作者简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他七岁就擅长书法。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

2、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重点理解】一、通假字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二、古今异义(一)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

3、;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二)其次(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今义:次第较后;第二。 次要的地位。)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怀抱(古义:胸怀抱负。今义: 抱在怀里; 胸前; 心里存着; 打算。)以为(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今义:认为。)所以(古义: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的原因。如:所以兴怀。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俯仰(古义:形容时间短

4、暂 今义:低头抬头。)品类(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一觞一咏(觞:喝酒)(2)映带左右(带:环绕)(二)动词作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三)动词的使动(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兰亭集序文言知识整理(2)(四)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五)形容词的意动(1)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六)数词的意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

5、一样)(七)副词作动词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四、一词多义1. 之所之既卷(动词,意为“往,到达”)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2 .修茂林修竹(意为“高”)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3 .虽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4 .于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5 .以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

6、为“因,介词”)6.一 若合一契 (一起) 其致一也(一样)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 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死生亦大矣(语意上构成判断)固知一生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其致一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当其欣于所遇终期于尽不能喻之于怀亦将有感于斯文2.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三)省略句1.(众人)列坐(于)其次2.(众人)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3.悟言(于)一室之内4.放浪(于)形骸之外六、涉及成语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难点探究】1后人

7、多评价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对此如何理解?【探究】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盛行。而兰亭集序则别开生面,它的语言或骈或散,散则错落有致,骈则整齐优美,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的景色概括出来,渲染了清幽的气氛。又如以“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生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简洁而清晰。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与其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难怪后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世说新语赏誉)2兰亭集序中表达的思想和老庄思想一致吗?【探

8、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自己高旷的宇宙情怀。但是,他的生命观不同于老庄的道家思想。在王羲之看来,对生的执著、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观存在,“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就彻底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而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3.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3)“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探究】(1) 作者产生“信可乐也”的感受的原因是:一、前

9、来聚会的人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二、聚会的地点环境优美。“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三、聚会时的活动雅洁有趣。“流觞曲水”是文人雅士喜欢的游乐形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四、聚会时天气清朗。正值春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以“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也可以概括为两个原因:一是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一是可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2)文章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是生死观问题。作者由开始时“信可乐也”的感觉,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生存状态。美丽的山水、尽情的欢娱,可以令人忘记烦忧,“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但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经流逝,“不知老之将至”,等到

10、时过境迁后,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陈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的留恋。想到此处作者不免感慨横生,引出人生苦短的悲叹。“死生亦大矣”,自然转而为“痛”的感觉。(3) 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能力提升【课内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虚诞(dn) 癸丑(ku) 管弦(xin) 峻岭(jn)B国殇(shn) 会稽(j) 形骸(hi) 晤面(w)C嗟悼(do)

11、修禊(x) 骋怀(chn) 符契(q)D嗟叹(ji) 流觞(shn) 激湍(tun) 曲水(q)1.B【解析】A项,“癸丑”中的“癸”应读“u”;C项,“嗟悼”中的“悼”应读“do”;D项,“曲水”中“曲”应读“q”。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群贤必至 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 B茂林修竹 流觞曲水 倡叙幽情C天朗气清 慧风和畅 放浪形骸 D情随事迁 修短随化 世殊事异2D【解析】A项,“群贤必至”应为“群贤毕至”;B项,“倡叙幽情”应为“畅叙幽情”;C项,“慧风和畅”应为“惠风和畅”。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对于“专家”所说的“从活熊身上取胆汁简单、舒服

12、”的说法在惊诧之余,而又感慨系之,“简单”似乎好理解,而“舒服”则真不知是对熊而言,还是对取胆者而言。B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一切都变得陌生起来,当年的街巷已没有了原来的模样,古井老树已不知去向,这真是斗转星移,情随事迁,而不变的是浓浓的乡音和浓浓的乡情。C大学毕业三年了,城市串了三四座,工作换了六七个,不是嫌待遇低就是嫌专业不对口,至今他仍然在一个个招聘会上放浪形骸,苦苦地追寻着自己理想的工作。D站在山顶,极目远眺,蓝的天,白的云,碧的水,绿的树,星罗棋布的井架,鳞次栉比的屋舍,尽收眼底,足以让你游目骋怀,饱览这新兴油田的大好风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以极视听之

13、娱,信可乐也 信:实在,确实。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与:交往。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期望。 D齐彭殇为妄作 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4C【解析】期:至、及。5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B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D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5C【解析】A项,酒杯/喝酒;B项,用来/的原因;C项,都是指时间短暂;D项,虽然/纵使。 6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D后之

14、视今,亦犹今之视昔6B【解析】“悟”通“晤”。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C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不是活用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C一死生为虚诞 D齐彭殇为妄作8B【解析】A项中“贤”形容词作名词,译为“贤能的人”;B项,“兴”译为“引起,产生”;C项中“一”数词作动词,译为“把看作一样”;D项中“齐”形容词作动词,译为“把看作相等”。9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用法、意义不同的一项(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当其欣于所遇 C不能喻之于怀 D因击沛公于坐.B【解

15、析】B项中,解释为“对”,其他项中的意思是“在”。10比较以下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引以为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A和相同,和也相同 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相同 D和不同,和也不同10.D【解析】把,用来,因,来。11.下列对文中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丑,古人常用“天干”(甲、乙、丙、丁等)和“地支”(子、丑、寅、卯等)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用“癸丑”来纪年,指永和九年。B禊事,禊,一种祭礼。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七月七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C流觞,古人于弯曲的水渠旁集会时

16、,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D不知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论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12.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字母)兰亭集序(见下图)这幅传颂千古的书法名迹,通篇遒美劲健,变幻万端,如有神助,在章法、结构、用笔上都达到了行书艺术的高峰。章法上,凡二十八行,行的疏密大致相等,唯首尾偶显宽密;字与字之间,大小参差,长短配合,错落有致,。结构上,极尽变化之能事,不求字体结构的平正、对称、均匀,;或修长,或浑圆,突破了隶书扁平方正的形貌。全篇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用笔画赋

17、予了鲜活的生命,有筋骨,有血肉,;尺幅之内,众相毕现;异字异构,同字别构,匠心独运,韵味无穷,。A.秉性、精神、风仪各异 B.可谓极尽运笔使锋之妙C.强调欹侧、揖让、对比 D.颇具天然潇洒飘逸之美答: 12.DCAB13.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为王羲之写一段评论,要求内容要符合人物特点,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文句表达不拘泥于示例。(不超过80字)示例:狂放不羁酒中仙李白他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灿烂了整个盛唐星空。他飘逸,“欲上青天揽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用酒涤荡自己的秉性,用诗放牧自己的灵魂!答:_ 13.参考示例:一代书圣王羲之狼毫一挥是生命的舞动,砚纸是

18、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冽之风,草如龙凤舞动。他让人们真正了解了什么是书法,他让世界领悟了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解析】回答本题要注意以下几点:对其进行评论要符合所选人物的特点,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4.下面是一段介绍书法家王羲之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符合原意,不超过30字。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

19、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楷草并列的地位。答:_ 14.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 ,_,_。气候宜人的句子是_,_。兰亭集会时文人雅士们把盛酒的杯浮在水面从上游放出,循曲水而下,流到谁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的句子是_,_。_ ,_,_。王羲之在兰亭聚会时看到天空的无边和事物的繁多之后,眼力舒展,胸怀开畅,极尽视听的乐趣,于是写下了“ ,_,_,_”。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

20、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 。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 ; , 。生活中当我们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物时,会达到忘我的状态而忽视时光的流逝,这很容易让我们想起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句子“ , , , ”。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人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所写: , , , 。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

21、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

22、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人之相与 与:交往。B.虽趣舍万殊 趣:兴趣。C.或取诸怀抱 怀抱:胸怀抱负。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2.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揭示作者心情悲痛的原因的一组是() 仰观宇宙之大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A B C 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是作者为他和名士们在山阴县兰亭举行聚会所写的诗而作的序,是一篇诗

23、序。B首段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事由,着重表现宴会的豪华和与会人的快乐。C二、三段由快乐转悲伤,抒发了作者由兰亭聚会引发的人生盛事不常而流年易逝的感慨。D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写景、叙事、议论和抒情相结合,语言清新自然,简洁雅致。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译文:_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译文:_ 【答案】1.B2.C3.B4.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等到对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就油然而生了。【课外拓展】阅读下面

24、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年五十,为首。 (石崇金谷诗序) (乙)是日也,天

25、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1.对

2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不毕备 毕:完成。B故具列时人官号 具:详尽。C暂得于己 暂:一时。 9 C) S 2 X# I$ h3 K 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及、至。: P) V+ T9 V* j% % M8 R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余以元康六年 足以极视听之娱B感性命之不永 不知老之将至& P7 V; O. T( c B; A F& A3 e C当其欣于所遇 吾其还也D已为陈迹 阿母为汝求3. (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B.时

27、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C.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D.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译文:_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文:_ 【答案】1.A2.B3.D4.(1)等到了住地,让他们与鼓吹轮流顺次演奏。于是众贤都饮酒赋诗来抒发心中感怀,有的作诗不成,就罚酒三斗。(2)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4.

28、第(1)题要译出重点词语“及”“递奏”“中怀”“或”的含义,译文句意正确。第(1)题要译出重点词语“固”“虚诞”“齐”“或”“妄作”的含义,译文句意正确。译文语意通顺。(甲)参考译文: 我在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外任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另一处住所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离城十余里,那里有的地方高峻,有的地方低下,有涌流的清泉,茂密的树林,还有各种果树、竹子、松柏、草药之类,没有不齐备的。又有加工粮食的水碓,养鱼池,土窟等,那些作为赏心悦目的东西也都具备了。当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要回长安,我与众贤一起给他送行,到涧中去,白天黑夜游乐欢宴,多次变更地方,有时登高临下,有时依次坐在水边。当时

29、把琴、瑟、笙、筑和乐人一起载于车中,众人同时演奏;等到了住地,让他们与鼓吹轮流顺次演奏。于是众贤都饮酒赋诗来抒发心中感怀,有的作诗不成,就罚酒三斗。感慨生命的短暂,恐怕死亡的没有一定期限,因此一一列举当时人的官号、姓名、年纪,并把他们所写的诗著录在后面。后世的爱好诗文的人,可以尽情地阅览啊!参加游宴的一共有三十人。吴王师、议郎关中侯、始平武功苏绍,字世嗣,五十岁,是其中为首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

30、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31、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典型例题【真题展示】(2016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620题琅嬛福地记(明)张岱晋太康中,张茂先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老

32、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何书?”曰:“世史也。”又至一室,藏书欲富。又问“何书?”老人曰:“万国志也。”后至一密室,扃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问老人曰:“何地?”曰:“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指二犬曰:“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甫出,门石忽然自闭。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

33、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李。海外多名郭,九州一黑痣。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市。【注】张茂先:名华,字茂先。西晋文学家。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门肃茂先入 肃:恭敬的样子。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 信宿:两三天。C异日裹粮再访 裹粮:携带粮食。D读书三十乘 乘:车。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34、 茂先坐与论说 B 若二十年外书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 若望仆不相师C 多所未闻 D 望石再拜而去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毕礼而归之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说老人,则

35、有“枕书石上卧”;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茂先爽然自失。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3分)译文:_(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4分)译文:_2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石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选自贾谊治安策)【答案】16A17B18C19(1)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2)(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

36、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20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17B项的“若”,第一句作连词,相当于“至于、如果是”;第二句作动词,“好像”之意。A项的“与”都作介词,相当于“同”。C项的“所”都作助词,同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所”字短语。D项的“而”都作连词,连接两个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这是一道辨析文言虚词的题目,复习备考时要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

37、然后对各选项中两个句子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认真加以比较。18.C项“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错误,原文并没有批评秦王的意思,文章之所以议论秦始皇焚书坑儒之事,是为了说明洞中所藏之书保存完整,没有只字遗漏。19.第(1)句的“爽然”有“茫然、怅惘”之意,“自失”即“自己感到失落”,“饷之”即“给他吃”,“鲜洁”即“鲜美洁净”。第(2)句的“方”即“才”,“见小”即“见识浅陋”,“春秋问蛄蟪”的典故出自庄子逍遥篇,蛄蟪就是蝉,蝉的寿命很短,不知道春秋季节的轮换。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晋朝太康中年,张华担任建安从事,在洞山游览。顺着小溪进入深山,有一个老人枕着书躺在石板上,张华同他谈轮。张华看他头枕着的书,上面写的都是蝌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