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轮复习2014-3说-3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74268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6.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轮复习2014-3说-3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轮复习2014-3说-3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轮复习2014-3说-3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轮复习2014-3说-3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轮复习2014-3说-3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轮复习2014-3说-3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轮复习2014-3说-3ppt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神经 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知识回顾 1.神经系统的组成(不要求),髓鞘,树突,细胞体,轴突,神经末梢,神经纤维,树突(短),胞体:含有细胞核,突起,轴突(长),(神经细胞),传递信息,一个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人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思考与讨论,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一般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神经元的轴突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髓鞘(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构成一条神经。,树突,细胞体,轴突,神经末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支持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起支持、保

2、护、营养和绝缘等作用,郎飞氏结,关于郎飞氏结了解,有髓神经纤维的局部电流只能发生在郎飞氏结之间,即正在发生兴奋的郎飞氏结与静息的郎飞氏结之间呈跳跃式传导。,神经元的大小、形态有很大的差异。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如运动神经元,也叫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它发出轴突支配骨骼肌纤维,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可兴奋细胞的特性就是接受刺激后能做出迅速反应。神经元的基本特性是收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神经节(内含感觉神经元胞体),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a,电刺激,产生收缩,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蛙的坐骨神经上给

3、一个适当强度的电刺激,腓肠肌便会产生收缩。这说明,在刺激部位产生了神经冲动,冲动是可以传播的,当神经冲动传播到神经末梢后,再从神经末梢传给肌肉,才能引起肌肉的收缩,在坐骨神经上放置两个电极(b,c),并且将这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静息时,电表上没有电位差,说明坐骨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当在坐骨神经一段(a)给予刺激时,可以看到以下变化,传至b点时,有自c向b的电流。b处为负电位,- +,传至b、c之间时,无电流,传至c点时,有自b向c的电流,+ -,传至d处时,无电流,d,+ +,+ +,刺激坐骨神经时,产生一个负电波,并沿神经传导,这个负电波叫做动作电位。神经冲动就是动作电位,神经冲动

4、的传导就是动作电位的传播。,(此图表示动作电位的双向变化),动作电位示意图,+ +,- +,+ +,+ -,d,+ +,问题1:为什么刺激神经会产生动作电位?,在膜上给予刺激后,该处极化状态被破坏,叫做去极化(ac)。极短时间内,膜内电位会高于膜外电位,即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形成反极化状态(bc)。接着在短时间内神经纤维膜又恢复到原来的外正内负状态(复极化(cd)),静息状态时(没有神经冲动传播时)神经纤维膜内的电位低于膜外的电位,即静息膜电位是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也就是说膜处于极化状态(有极性的状态) (a),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的过程,就是动作电位-负电位的形成和恢复的过

5、程,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易误警示】测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传导(多个点)时,电表的两极连在神经纤维膜外的不同部位。,【易误警示】 测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时,电表的一极连在膜外,一极连在膜内,规定电流表向左偏为正方向,规定电流表向左偏为正方向,规定电流表向右偏为正方向,(09上海生物试题28 )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C,动作电位传导图的两种表示方法,离刺激点距离,问题2:为什么在神经细胞膜上会出现极化状态?,神

6、经细胞膜内外各种电解质的离子浓度不同,膜外钠离子浓度高,膜内钾离子浓度高 神经细胞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各不相同,在静息时,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小,膜内的钾离子扩散到膜外,而膜内的负离子却不能扩散出去,膜外的钠离子也不能扩散进来,因而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即为极化状态,这样的跨膜电位叫静息电位。,(人为规定膜外为0mV,膜内一般在-70 mV左右),问题3:动作电位是怎样产生的呢?,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的过程,就是动作电位-负电位的形成和恢复的过程,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显示的是膜内电位 B钠离子大量

7、内流是发生在cd段 Ca至b段为动作电位 D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C,将灵敏电表连接到神经纤维表面如图1,突触结构两端的表面如图2,每个电表两电极之间的距离都为L,当在图1的P点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时,测得电位变化如图3。若分别在图1和图2的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a点离左右两个电极的距离相等),测得的电位变化图正确的是 Aa点对应图5 Bb点对应图3 Cc点对应图3 Dd点对应图4,D,(AB)静息电位:K离子通道开放 K+外流,(BC)去极化:Na离子通道开放 Na+内流,(CD)复极化:K离子通道开放 K+外流,静息电位的恢复和维持,主动运输,C点:

8、Na离子通道关闭,K离子通道开放,运输动力:内外K离子浓度差,不会一直外流。,K离子以何种方式外流?Na离子以何种方式内流? K离子会一直外流吗?Na离子会一直内流吗? 人为增加神经细胞外K离子浓度会发生什么? 人为减少神经细胞外Na离子浓度会发生什么?,增加细胞外K离子浓度会减小静息电位绝对值,易化扩散,思考,减少细胞外Na离子浓度会减小动作电位,达到动作电位的时间延长,甚至不能形成动作电位,(2009山东卷8)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

9、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C,问题4:动作电位又是怎样传导的呢?,传导形式:局部电流。 传导过程:当刺激部位处于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时,邻近未受刺激的部位仍处于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两者之间形成局部的电流,这个局部电流又会刺激没有去极化的细胞膜,使之去极化,也形成动作电位。这样,不断地以局部电流向前传导,将动作电位传播出去,一直传到神经末梢 传导特点:双向传导、无衰减性、绝缘性。,复极化,去极化,(2011年浙江卷)3.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

10、量的 B. 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C. 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 D. 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C,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轴突膜处于状态时,钾离子通道关闭,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 B处于与之间的轴突膜,由于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膜外钠离子大量涌入膜内 C轴突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Da 处只有在兴奋传到后才能合成神经递质,B,问题5:冲动传到神经末梢如何传给肌肉,引起肌肉收缩?,神经末梢与肌肉接触处叫做神经肌肉接点,又称突触。,放大,神经末梢内有许多突触小泡每个突触小泡里面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总结突触的结构,递质是神经

11、细胞产生的一种化学信使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性反应(兴奋或抑制),同一神经元的末梢只能释放一种神经递质。常见递质:乙酰胆碱,思维拓展 (1)神经递质作用效果有两种:兴奋或抑制。 (2)递质释放的过程为胞吐,体现细胞膜流动性,由突触后膜(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部分)上的糖蛋白识别。 (3)突触小体内线粒体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含量较多。 (4)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原因是: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突触小泡的乙酰胆碱(一种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乙酰胆碱扩散到突触后膜处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受体是

12、通道蛋白,结合后通道开放,改变突触后膜对Na离子的通透性,引起后膜去极化,形成小电位,这种电位不能传播,但随着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增加,开放通道增多,电位加大到阈值,可引起动作电位。,肌膜的动作电位传播到肌纤维内部时,引起肌肉收缩,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胞吐的方式排出,突触单向传递原因: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的类型,甲:轴突-胞体乙:轴突-树突 丙:轴突-轴突 丁:轴突-肌膜,轴突-细胞体,轴突-树突,常见:,取三个新鲜的神经一肌肉标本,按下图连接,图中、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构类似。刺激可引起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随

13、后相继收缩。现直接刺激,则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 ( ),A左肌肉 B左肌肉和中肌肉 C中肌肉和右肌肉 D左肌肉、中肌肉和右肌肉,B,异常情况1:若某种有毒有害物质将分解神经递质的相应酶变性失活,则突触后膜会持续兴奋或抑制。(肌肉出现僵直) 异常情况2:若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则神经递质不能与之结合,突触后膜不会产生电位变化,阻断信息传导。(肌肉出现松弛),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情况不同,效果不同:,(2008江苏生物,14)-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银

14、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 ) A.肌肉松弛、肌肉僵直 B.肌肉僵直、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僵直、肌肉僵直,A,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1、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形式:反射,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规律性反应。,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通过反射弧实现的),传入神经,反射中枢,感受器,传出神经,效应器,注意:反射弧中兴奋是单方向传导的,即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如果反射弧的五大结构中有一个或多个不完整或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反射弧五个基本结构,(感觉神经元树突末梢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导兴奋

15、,传入,反射中枢,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传出神经,传导兴奋,传出,效应器,(运动神经元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注意:只有刺激感受器,经由完整反射弧,引发效应器反应,方可称反射,中途刺激引发的效应器反应不可称反射,反射中枢,注意:在膝跳反射中,反射中枢就是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膝跳反射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都在股四头肌里(特例),举例:膝跳反射,敲击膝盖下方的肌腱,引起膝反射过程:敲击使股四头肌收到牵拉,刺激了其中的感受器(肌梭),使传入神经元的末梢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传导脊髓,经过突触引起传出神经元的兴奋,动作电位沿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股四头肌),引起股四头肌(伸肌)收缩

16、,发生膝反射,膝跳反射是个二元反射弧,问题1: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几个神经元?,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有两个神经元(最简单的反射弧),即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大多数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中还有一个中间神经元(又称联络神经元)。,注意:全身每一块骨骼肌和内脏器官都有反射活动。其中效应器和感受器大多数都不在同一器官或组织中,缩手反射,简单反射:瞬目反射、瞳孔反射、膝反射、屈反射、咀嚼反射、吞咽反射 复杂的反射:跨步反射、直立反射、性反射 反射活动的结果都有利于人和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八、体温调节,1.恒温动物体温的相对恒定的原因:,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2.产热

17、,机制:是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释放的热量,安静时,:内脏、肌肉、脑等。,寒冷时(增加产热量):肌肉反射性收缩,又称战栗(主要)、脂肪代谢酶系统激活,3.散热,方式:传导、辐射、对流、蒸发(重要的散热方式)。 温度较高(35)时,出汗成了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主要器官:皮肤,主要器官,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肾上腺素分泌,促进新陈代谢。,皮肤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寒冷环境,1、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低温: 减少散热,增加产热,注意:体温调节的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把这类既有神经系统参与,又有内分泌系统参与的调节活动,称

18、为神经体液调节。,汗腺分泌汗液,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温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2、温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入神经,传出神经,高温: 减少产热,增加散热,在温热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3.寒冷和炎热环境中人的体温调节过程比较,保证酶的活性,维持内环境稳定,是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体温调节的意义,大脑皮层的功能,人的大脑皮层有很多沟、回,大大增加了皮层的面积。不同区域的皮层功能是有所分工的。,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是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区域。大脑皮层之下为白质,由大量神经纤维组成。,白洛嘉区:表达 韦尼克区:理解 P28,潘菲尔德对大脑皮层功能定位进行研究,用电流刺激一侧中央前回(运动区)顶部,引起对侧下肢运动;刺激中央前回底部引起面部运动,结果如下,躯体运动区,躯体感觉区,中央前回旁边的中央后回是躯体感觉区,用电流刺激体觉区顶部引起对侧下肢电麻样感觉;刺激体觉区底部引起唇、舌、咽电麻样感觉。,总结:(1)上下颠倒,但头部是正的 (2)左右交叉; (3)身体各部在该区投射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该部感觉敏感程度。,主要的视区的大脑皮层枕叶的后部。 主要的听区在颞叶的上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