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_2017学年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050254.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74426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_2017学年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05025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_2017学年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05025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_2017学年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05025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_2017学年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05025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_2017学年度高二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201708050254.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广西钦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 选择题1. 将 22.4 g 铁粉逐渐加入到含HNO 3 0.8 mol的稀硝酸中,反应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x)随消耗铁粉的物质的量(y)变化关系中正确的是 2. 常温下,A、B组成的混合气体( )经分析发现无论怎样混合,气体中仅含的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总小于38,若混合气体中C、O质量比为18,则A、B两气体的体积比可能为() 34 21414312 A.只有 B. C. D. 3. 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 +

2、、 、OH - 、Na + B.Na + 、H + 、 、 C.K + 、H + 、 、Cl - D.OH - 、Na + 、 、Cl - 4. 用石墨电极电解1 molL -1 的下列溶液,溶液的pH不变的是( ) A.HCl B.NaOH C.Na 2 SO 4 D.NaCl 5. 下列对实验仪器名称的标注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6. 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含有H + 、Mg 2+ 、Al 3+ 几种阳离子,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x轴)和生成沉淀量(y轴)之间的函数关系,正确的是( ) 7. 若丙醇中的氧原子为 18 O,它和乙酸反应生成的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3、.102 B.104 C.120 D.122 8. 有温度和容积均相同的两容器、,向中加入1 mol NO 2 ,中加入2 mol NO 2 ,都将发生反应2 NO 2 (g) N 2 O 4 (g),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中NO 2 的转化率为a%,中NO 2 的转化率为b%,则a、b的关系为( )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9. 某有机物分子中有 n 个CH 2 , m 个 ,a个CH 3 ,其余为OH,则该物质分子中OH的个数可能为() A.m-a B.n+m+a C.m+1-a D.m+2-a 10. 向用盐酸酸化的MgCl2、FeCl3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

4、,生成的沉淀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体积关系如下图,则原混合溶液中MgCl2与FeC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B C D 11. C 8 H 18 经多步裂化,最后完全转化为C 4 H 8 、C 3 H 6 、C 2 H 4 、C 2 H 6 、CH 4 五种气体混合物。该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可能是( ) A.28 B .30 C .38 D.40 12. 在一定容积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3 mol B,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B(g) C(g)+D(g),下列可作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的是( ) A.气体的密度是否变化 B.容器内的压强是否变化 C.容器中A的浓度是否变

5、化 D.容器中C、D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否变化 13. 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与方法正确的是( ) 14.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g)+3Y(g) 2Z(g),若X、Y、Z起始浓度分别为c 1 、c 2 、c 3 (均不为0),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 -1 、0.3 molL -1 、0.08 molL -1 ,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 A.c 1 c 2 =13 B.平衡时,Y与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 1 的取值范围0c 1 0.14 molL -1 15. 把6 mol铜粉投入含8 mol硝酸和2 mol硫酸的稀溶液中,则标准状况下放出的

6、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 A.2 mol B.3 mol C.4 mol D.5 mol 16.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少量的氢氧化亚铁 B加热苯、液溴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制取少量的溴苯 C用素瓷片作催化剂进行石蜡油的受热分解实验 D用滴有少量硫酸铜溶液的稀硫酸跟锌粒反应快速地制氢气 17. 未来人类最理想的燃料是( ) A.无烟煤 B.石油 C.天然气 D.氢气 18. 在冷的浓硝酸中,下列金属最难溶解的是( ) A.银 B.镁 C.铝 D.铜 19. 某溶液A加入KSCN溶液后显红色。如果溶液A中加入一种物质B,反应后再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则物质B可能

7、是( ) A.硫酸 B.氢硫酸 C.硝酸 D.碘化钾 20.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10.0 mL 2 molL -1 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SO 2 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 2 和CO 2 ,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二、 实验题21. 为了检验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并判断病情轻重,应选用下列试剂中的(填序号),进行的操作是_(填序号),并根据病情的轻重(任选一种),在

8、结论中用不同数目的“”号表示。 试剂 操作步骤 发生现象 结论 氢氧化铜 a.将尿液与试剂混合振荡 甲.蓝色溶液 乙.生成绿色沉淀 斐林试剂 b.将尿液与试剂混合后加热至沸腾 丙.生成黄绿色沉淀 硫酸铜 c.将尿液与试剂混合后微热 丁.生成黄色沉淀 戊.生成砖红色沉淀 22. 试样X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取质量相等的两份试样按图6所示进行实验: 图6 (1)请写出步骤中所发生的全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若全部的溶液Y和全部的粉末Z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不溶物W的质量是m,则每份试样X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用m表示)。 23. 实验室中常用格氏剂制取醇类,格氏试剂(RMgX)的制法是:RX+Mg

9、 RMgX(R为烃基,X为卤素)格氏试剂可发生下列转变: (R、R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烃基) 以A为原料合成乙酸异丁酯( )的流程如下(部分反应物及反应条件没有列出),A主要来源于石油裂解气,A的产量常作为衡量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 试回答: (1)上述流程中,属于或含加成反应的是(填写序号)_。 (2)写出F的结构简式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_。 反应_。 三、 计算题24. 制备1 L含氨10%的氨水(密度是0.96 g mL -1 ),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氨气多少升? 25. 下图是100 mg CaC 2 O 4 H 2 O受热分解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试

10、利用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各问题: (1)温度分别为t 1 和t 2 时,固体产物的化学式A是_,B是_。 (2)由CaC 2 O 4 H 2 O得到A的化学方程式为_。 (3)由A得到B的化学方程式为_。 (4)由图计算产物C的相对分子质量,并推断C的合理的化学式。 26. 制备1 L含氨10%的氨水(密度是0.96 g mL -1 ),需要标准状况下的氨气多少升? 四、 解答题27. 研磨叶片时,为何要加入CaCO 3 和丙酮? 28. 用杂化理论描述CCl 4 的生成和分子构型。 29. 用石灰石、食盐、焦炭、水为原料,写出合成聚氯乙烯的化学方程式。(已知:CaO+3C CaC

11、 2 +CO) 5答案一、选择题1、C 2、C3、A4、C5、C6、B7、B8、A9、AD10、D 11、B、C12、 C 13、A14、C15、B16、B 17、D18、C19、BD20、D二、实验题21、 c 试剂 操作步骤 发生现象 结论 氢氧化铜 a.将尿液与试 剂混合振荡 甲.蓝色溶液 - 斐林试剂 b.将尿液与试剂 混合后加热至沸腾 乙.生成绿色沉淀 + 丙.生成黄绿色沉淀 + 硫酸铜 c.将尿液与试 剂混合后微热 丁.生成黄色沉淀 + 戊.生成砖红色沉淀 + 22、 (1)Fe+Cu 2+ =Fe 2+ +Cu Fe+2H + =Fe 2+ +H 2 (2) m 23、 (1)

12、(2)CH 3 CH 2 MgX (3)CH 2 =CH 2 +H 2 O CH 3 CH 2 OH 三、计算题24.126.5 L25、 (1)CaC 2 O 4 CaCO 3 (2)CaC 2 O 4 H 2 O CaC 2 O 4 +H 2 O (3)CaC 2 O 4 CaCO 3 +CO (4)56 CaO 26、126.5 L四、解答题27、加入少许CaCO 3 是为了防止在研磨过程中叶绿素分子受到破坏。因为叶绿素分子中含有Mg离子,当细胞破裂时,细胞液内有机酸中的氢可取代Mg离子而成为褐色的去镁叶绿素。CaCO 3 可中和有机酸以防止去镁反应的发生。而加入丙酮则是为了使色素溶解,因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如酒精、丙酮或石油醚等。28、CaCO 3 CaO+CO 2 CaO+3C CaC 2 +CO CaC 2 +2H 2 O Ca(OH) 2 +CHCH 2NaCl+H 2 O 2NaOH+H 2 +Cl 2 H 2 +Cl 2 2H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