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赣榆县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人民版必修22017080.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74740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赣榆县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人民版必修2201708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赣榆县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人民版必修2201708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赣榆县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人民版必修2201708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赣榆县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人民版必修2201708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赣榆县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人民版必修22017080.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作用。3简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及其特点。【自主学习】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1)重新确立了 的指导方针;(2)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错误方针;(3)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上来的战略决策和实行 的伟大决策。3.意义: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 ”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

2、 、从 到 的历史性转变它开辟了 ,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二、对内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农业集体化以后,在 的经济体制中,广大农民的 受到了压抑,农业发展缓慢。(2)过程:从 (凤阳小岗村)、 两省开始扩展到全国。(3)含义(特点):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了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化生产变成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4)作用:极大地调动农民的 ,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 和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1)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推动着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

3、开。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2)全面展开、中心环节:1984年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 ,把企业搞活。(3)原则: 、 适当分离的原则。(4)主要内容:管理体制改革: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所有制改革: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制度改革: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改为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产权制度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后,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5)作用: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增加了企业活力,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过程(1)设立经济特区:1980年先后开放 、 、 、

4、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设立 为经济特区。(2)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进一步开放连云港、南通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年后, 、 、 和 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成为 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格局及特点到90年代中期,已形成 内地这样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料探究】 材料一:“从总的状况来说,我们国家的体制,包括机构体制等,基本上是从苏联来的,人浮于事,机构重叠,官燎主义发展。文化大革命以前就这样。有好多体制问题要重新考虑。总的说来,我们的体制不适应现代化,上层

5、建筑不适应新的要求。”1978年9月邓小平对大庆和黑龙江省委同志的谈话材料二:这次全会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决定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张学兵改革开放决策的提出材料三: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破坏得很厉害的国家,包括欧洲、日本,都是采用货

6、款的方式搞起来的。”“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邓小平文选1根据材料一、二回答,1978年以前,我国经济体制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中共采取何种对策?概述其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三,回答邓小平提出了哪些重要思想?并简述其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实践情况。 【巩固检测】11978年安徽遇到特大旱灾,省委书记万里说:“我们不能眼看着农村大片土地撂荒,与其抛荒倒不如让农民个人耕种,充分发挥各自潜力,尽量多种保命麦,渡过灾荒。”于是省委决定“借地渡荒”,即借给每一个农民三分地用于种麦,

7、对超产部分不计征购,归自己所有,利用荒山湖滩种植的粮油作物谁种谁收。安徽省委的做法( )A公开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B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完全满足了群众的土地需求 D实际上否定了人民公社体2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3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由农村向城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程。从1985年到1987年,我

8、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说明了( ) A.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 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41982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BBC情景会话节目,一开播便红遍全国。导致这一时期全民学外语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的实行 B香港澳门的回归 C经济特区的建 D广电事业的发展51990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鹏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

9、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一决定,体现了党和国家( )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战略构想 B拉开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序幕C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尽快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决心答案(1)问题:人浮于事,机构重叠,官僚主义发展,不适应现代化要求。原因: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对策: 改革开放。内容: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在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外国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2)思想:要改革开放;要加强国际交往;要引进外国先进经验、科技和资金;要重视国际市场竞争。实践:创办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浦东;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等。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