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5碱和盐含解析201707202146.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75151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5碱和盐含解析20170720214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5碱和盐含解析20170720214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5碱和盐含解析20170720214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5碱和盐含解析20170720214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5碱和盐含解析201707202146.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后强化训练35碱和盐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D)A. 氯化钠食盐NaCl2B. 碳酸氢钠纯碱NaHCO3C. 氢氧化钙熟石灰CaOD. 氢氧化钠火碱NaOH【解析】A选项,化学式错误,应为NaCl;B选项,俗名错误,应为小苏打;C选项,化学式错误,应为Ca(OH)2。2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C)A. 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B.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C. 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D. 能与CO2反应生成水【解析】碱的共性本质上是氢氧根离子的性质。3下列物质间不能

2、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B)A. 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B. 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钾溶液C. 碳酸钾溶液和盐酸D. 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若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能发生化学反应,否则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氢氧化钠与氯化钾相互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故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4. 小明同学为了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下列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D)【解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5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C)A. 在稀盐酸中:Ba2、CO32、Zn2B.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3、:H、Mg2、ClC. 在氯化钠溶液中:K、Ca2、NO3D. 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解析】稀盐酸中的H能与CO32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氢氧化钠溶液中的OH能与H结合生成水;Na、Cl、K、Ca2、NO3这几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硫酸铵中的NH4能与OH结合生成氨气和水,Cu2和OH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6在氯化钡溶液中滴入某种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有关说法错误的是(D)A. 滴入的可能是硝酸银溶液B. 反应后溶液可能呈酸性C. 白色沉淀可能溶于盐酸D. 该反应是酸碱反应【解析】 氯化钡溶液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也

4、可以和硫酸或硫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还可以和可溶性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其中碳酸钡沉淀可溶于酸,上述这些反应均不是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7已知镁可以和热水反应Mg2H2OMg(OH)2H2并放出热量,待反应完全后,趁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但随着温度的降低,红色渐渐褪去,直至无色。以下判断不合理的是(C)A. 温度降低,Mg(OH)2的溶解度减小B. 温度降低,溶液的pH变小C. 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失效D. 溶液中的Mg(OH)2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解析】趁热滴入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而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是酚酞的特性,一开始

5、变红说明酚酞试液并没有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失效,故该判断不合理。8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D)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为碱溶液溶液的pHB鉴别食盐水和氯化钙溶液分别取两种溶液少量,通入CO2气体C除去硫酸铜溶液中过量的硫酸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D除去氢气中的HCl和水蒸气通过盛装生石灰颗粒的U形管【解析】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为碱溶液,测定溶液的pH无法达到目的,因为一些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pH也大于7,故A错误;食盐水和氯化钙溶液均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均无明显变化,不能鉴别,故B错误;硫酸铜溶液和硫酸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

6、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错误;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氧化钙、氢氧化钙不能与氢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D正确。9重结晶后的食盐中往往还含有少量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除尽,可向食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溶液,然后加入盐酸调至溶液pH7,最后经过过滤、蒸发得到精盐。下列操作及加入溶液的顺序错误的是(D)A. BaCl2、NaOH、Na2CO3、过滤、HClB. BaCl2、Na2CO3、NaOH、过滤、HClC. NaOH、BaCl2、

7、Na2CO3、过滤、HClD. Na2CO3、BaCl2、NaOH、过滤、HCl【解析】根据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过滤要放在所有的沉淀操作之后,加碳酸钠要放在加氯化钡之后,可以将过量的钡离子沉淀,最后再用盐酸处理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10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纵坐标)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横坐标)关系不符合图乙的是(B)(第10题)烧杯中的物质X溶液A稀硫酸氯化钡溶液B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D碳酸氢钠溶液稀盐酸【解析】A选项,稀硫酸和氯化钡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沉淀从零开始

8、;B选项,一开始并没有产生蓝色沉淀,直到稀硫酸反应完全,才出现蓝色絮状沉淀;C选项,氯化钙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沉淀从零开始;D选项,碳酸氢钠会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从零开始。二、非选择题11科学兴趣小组做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后,收集到CO和CO2的混合废气,考虑到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想把废气初步分离回收再利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分离实验(收集装置略去)。(第11题)(1)广口瓶中加入的是A。A. NaOH溶液B. NaCl溶液C. Ca(OH)2溶液(2)打开阀门K2通入混合气体,首先分离得到CO气体,接着关闭阀门K2打开阀门K1,将分液漏斗中装的稀硫酸(或稀盐酸)溶

9、液滴入广口瓶中,在广口瓶中看到有气泡产生,从而分离出第二种气体。【解析】分离并收集CO和CO2气体,先用NaOH溶液吸收CO2气体,CO气体不溶于NaOH溶液,从而先分离得到CO,然后利用稀硫酸或稀盐酸与吸收了CO2气体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再次得到CO2气体。12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除去固体氯化钠中混有的氯化钙,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请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第12题)(1)A物质的化学式是Na2CO3,俗称是纯碱。(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CO2H2O。(3)反应中加入过量A物质的目的是除尽CaCl2;反应中如果加入盐酸也过量,那么对所得到的氯化钠的纯度没

10、有(填“有”或“没有”)影响。(4)分离后所得氯化钠的质量与分离前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相比较,结果增大(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解析】(3)HCl具有挥发性,过量盐酸不会影响氯化钠的纯度。(4)分离后所得氯化钠包括原氯化钠和新生成的氯化钠,所以结果增大。13取少量碳酸氢钠(NaHCO3)粉末,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加热后发现:大试管中管口有水珠出现,管底有白色固体残留;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完全反应后,取残留固体溶于水配成溶液,往该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第13题)(1)小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受热有CO2(填化学式)生成。(2)通过上述

11、实验,下列归纳出的碳酸氢钠性质或推理正确的有BC(填编号)。A. NaHCO3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B. NaHCO3受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C. 加热时NaHCO3比Na2CO3易分解D. 无法比较NaHCO3与Na2CO3受热分解的难易程度【解析】(1)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生成了碳酸盐,又有二氧化碳生成,可推测出B是正确的;加热碳酸氢钠(NaHCO3)粉末生成了Na2CO3,说明加热时NaHCO3比Na2CO3易分解。14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原质量分数为10%)是否变质,进行了

12、下列实验:同学小柯小江小龙操作各取一支相同规格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滴入无色酚酞加入足量的_?_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现象变红产生气泡产生白色沉淀结论没变质变质变质(1)小江加入的“?”是稀盐酸(或稀硫酸,或稀硝酸)。(2)小江认为小柯的实验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碳酸钠也是碱性的,也能使酚酞变红(或部分变质,剩余的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变红)。(3)小龙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7克。已知小龙所取的待测溶液质量为10克,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待测溶液中变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解析】(1)根据结论,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故加入盐酸会有气泡

13、产生。(2)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因为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变红(或部分变质,剩余的氢氧化钠也能使酚酞变红),因此无法得出结论。(3)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沉淀的质量计算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变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设该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BaCl2=2NaClBaCO3106 197x1.97克x1.06克该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100%10.6%。15我国著名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其生产原理是在氯化钠饱和溶液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使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从溶液中以沉淀形式析出:NaClNH3CO

14、2H2O=NH4ClNaHCO3,过滤出碳酸氢钠晶体,再受热分解得到产品:2NaHCO3 Na2CO3H2OCO2。(1)“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指_Na2CO3(写化学式)。(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5.85吨NaCl可制得8.4吨NaHCO3,实际上从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析出NaHCO3晶体的质量小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4吨。(3)与“侯氏制碱法”不同的是,比利时科学家苏尔维在制碱过程中,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混合溶液中加熟石灰以回收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请计算:NH4Cl质量分数为20%的混合溶液5.35吨,完全反应后理论上可获得NH3多少吨?【解析】(1)根据题中信息,“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指纯碱碳酸钠(Na2CO3)。(2)由于NaHCO3有一部溶于水中,故实际上从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析出NaHCO3晶体的质量小于理论计算所得值。(3)参加反应的氯化铵的质量为5.35吨20%1.07吨,根据此值可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获得NH3的质量。设生成氨气质量为x。2NH4ClCa(OH)2CaCl22NH32H2O107 34107吨 xx0.34吨 反应后可获得氨气0.34吨。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