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7金属含解析201707202148.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75152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7金属含解析20170720214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7金属含解析20170720214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7金属含解析20170720214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7金属含解析20170720214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7年中考科学课后强化训练37金属含解析201707202148.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后强化训练37金属一、选择题1中国南车株洲时代集团生产的油电双动力公交车因省油、环保而在全国推广,双动力公交车制造需要大量使用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B)A. 金属材料中一定不含有非金属元素B. 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C. 双动力公交车所有部件都是由金属材料制造的D. 地球上的金属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解析】合金可以由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制成;大多数合金的性能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要好;公交车的座位等不是金属材料制造的;金属资源是有限的,不是取之不尽的。2铁制品在通常情况下很容易生锈,制造时往往在铁制品表面电镀一层铜起防锈作用。下列关于镀铜制品的说法

2、正确的是(C)A不可以在弱酸性条件下使用B可盛硝酸银溶液C不易生锈的原因之一是使铁隔绝了空气D是一种合金【解析】镀铜制品的表面是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不与弱酸发生反应,因此可以在弱酸性条件下使用;铜比银活泼,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因此镀铜制品不可盛放硝酸银;铁的表面镀了一层铜,形成的并不是合金,但可以使铁隔绝空气而不易生锈。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C)A. 切完西瓜的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 用黄铜片(铜锌合金)和铜片相互刻划,黄铜片上留有划痕D. 将二氧化碳通入燃着两支高低蜡烛的烧杯中,蜡烛自低到高

3、依次熄灭【解析】黄铜是铜锌合金,比纯铜的硬度大,将纯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划,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4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科学学习中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 Zn不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B. Ag能将硝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C. 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AlD.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位于氢的前面,Zn能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银位于铜的后面,Ag不能将硝酸铜溶液中的铜置换出来;在Al、Mg、Fe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Mg;“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5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

4、面有红色物质析出。下列关于R的金属活动性判断不正确的是(B)A. RCu B. RFeC. ZnR D. RAg【解析】金属R放入稀硫酸中,没有气泡产生,说明R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HR;R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说明R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HRCu。6把含有少量氧化铜的铁粉加入稀盐酸中,加热充分反应后,发现铁粉有剩余。将溶液过滤,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D)A. 稀盐酸 B. 氯化铜C. 氯化铁 D. 氯化亚铁【解析】充分反应后铁粉有剩余,说明加入的稀盐酸已反应完,且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铜也已被铁全部置换,因此溶液中不再有稀盐酸和氯化铜。铁与稀盐酸、氯化铜反应生成的都是

5、氯化亚铁,溶液中不存在氯化铁。7下列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像是(D)【解析】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后氧化铁失去氧,则固体的质量应减少,故A错误;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B错误;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42)3232,反应后镁减少的质量比氧气减少的质量多,故C错误;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中作催化剂,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速率,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D正确。8已调平的托盘天平(高灵

6、敏度)两边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向烧杯中倒入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也相等的足量的稀硫酸,然后在左边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铁粉,同时在右边的烧杯中放入等质量的锌粉,在反应中天平指针的偏转情况为(A)A. 先左后右 B. 先右后左C. 不偏转 D. 无法确定【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锌的反应速率更快,质量减少得也更快,所以天平要先向有铁粉的那边即左边倾斜;而等质量的铁和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产生的氢气的质量铁多而锌少,所以最终天平要向锌粉的那边即右边倾斜,故选A。9. 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完全反应后过滤,其中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D)A. 滤纸上

7、有Ag,滤液中有Ag、Cu2、Fe2B. 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Cu2、Fe2C. 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Fe2D. 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Ag、Cu2【解析】铁粉加入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先与AgNO3溶液发生置换反应,当溶液中的Ag全部被置换完之后,再与Cu2反应。若铁粉很少,则只能置换出部分的Ag,就是A选项的情况;若铁粉能把溶液中的Ag全部置换完之后,还能再置换出部分的Cu2,就是B选项的情况;若铁粉把溶液中的两种离子都置换出来之后还有剩余,就是C选项的情况;D选项中滤纸上有Fe,说明铁粉有剩余,则滤液中就不可能有Ag或Cu2。10用三

8、块相同的铝片(均已去除氧化膜)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取第一块铝片,放入稀硫酸中,有明显的现象。 实验2:取第二块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铝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实验3:取第三块铝片,放入浓硫酸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实验4:将实验3中的铝片取出,洗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A. 在实验1中可以观察到铝片表面有气泡产生B. 由实验2可以得出金属铝比铜活泼 C. 铝片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化学反应D. 浓硫酸与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有差别【解析】由实验2、4可知,铝片与浓硫酸发生了反应,生成的物质阻止了铝片和硫酸铜反应(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铝氧化成氧化铝)。二、非

9、选择题(第11题)11为了比较甲、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和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小吴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他取两种金属(表面积相同)各m克,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相同质量和质量分数)进行反应,在相同条件下测定不同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实验记录如下表:反应时间(秒)20406080100120140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毫升)甲金属256095130160170170乙金属3075120150150150150(1)由实验结果可知:金属活动性较强的是乙。(2)为了使得到的实验数据准确,小吴开始收集气体的时间点应该是A。A. 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时B. 冒出气泡连续且均匀时C. 检验产生的气体纯

10、净时(3)根据已有实验数据,要比较甲、乙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还需知道B。A. 参加反应的硫酸质量B. 生成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相同时间内金属乙产生的气体比甲多,因此乙的活动性比甲强。(2)因为要测定金属产生氢气的快慢,因此应该是收集金属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因为两者装置中都有空气,因此可以不考虑装置中空气的影响,故在导管口一有气泡冒出时就要收集。(3)已知金属的质量、产生氢气的质量,要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还缺少金属的化合价来书写化学方程式。12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金属燃烧实验:实验123步骤将一片铝箔在空气中

11、用酒精灯加热将另一片相同铝箔伸入到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引燃将一段镁条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现象铝箔不燃烧,熔化后也不滴下,外面立即形成一层薄膜铝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试回答下列问题:(1)进行实验1、2的目的是为研究铝和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与氧气的浓度(纯度、含量)有关。(2)某同学分析实验2、3后就得出了如下结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是不同的。其他同学认为这个结论不可靠,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只用镁、铝金属做实验,选择的金属样本种类太少或实验中存在氧气浓度和金属种类两个变量没有控制。(3)小组同学认为镁和铝的活动性可以通过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你认为还可以通过镁、铝

12、与酸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或镁是否与可溶性铝盐反应等的实验来比较。(4)在实验1中,有同学用细针去刺破液态铝外面的薄膜,观察到里面的液态铝依然没有流出来。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获知该薄膜是氧化铝,其熔点明显高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由此推断,刺破薄膜后液态铝会迅速和氧气反应又会形成致密氧化膜,所以液态铝不会流出来。【解析】(1)实验1、2是铝箔在空气中与氧气中反应时的不同现象,说明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或纯度、含量)有关。(2)实验2、3分别是铝箔和镁条在氧气与空气中燃烧的反应,只用镁、铝金属做实验,选择的金属样本种类太少且实验中存在氧气浓度和金属种类两个变量没有控制,无法说明不同金属的活动性是

13、不同的。(3)镁和铝的活动性可以通过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也可以通过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还可以用镁是否与可溶性铝盐反应来判断。(4)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形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阻止了膜内的液态铝流出。13“一般不用K、Ca、Na等活泼金属来置换盐溶液中的其他金属元素”,这是教科书上的一句话。小科对此进行了思考,并查阅资料,对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查阅资料】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提出猜想】猜想一: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会有铜生成。猜想二:金属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沉淀只有氢氧化铜。【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

14、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有关产生沉淀的现象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号钠块大小硫酸铜溶液实验中产生沉淀的现象绿豆大小稀溶液10毫升产生蓝绿色沉淀绿豆大小浓溶液10毫升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豌豆大小稀溶液10毫升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豌豆大小浓溶液10毫升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并出现黑色固体小科咨询老师后得知蓝绿色沉淀为碱式铜盐。【实验结论】(1)上述实验中均未观察到红色固体生成,由此判断猜想一错误。(2)实验中观察到的沉淀是蓝绿色的,由此判断猜想二也错误。【实验反思】(1)实验中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原理是钠和水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2)由上述实

15、验可知,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钠块的大小、硫酸铜溶液的浓度。(3)为了用钠置换硫酸铜中的铜元素,小科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一: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方案二:把钠块和无水硫酸铜直接混合,隔绝空气加热。请从两个方案中选出合理的方案,并说明理由。方案二;隔绝空气加热,能避免钠在空气中被氧化。【解析】【实验结论】猜想一猜想有铜生成,铜是红色金属,由实验现象看,猜想一错误。【实验反思】(1)由题意,钠常温下就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2)由实验及现象,切取不同大小的钠块分别投入到两种不同浓

16、度的硫酸铜溶液中:当钠块大小相同,硫酸铜溶液浓度不同,产生的沉淀不同;当钠块大小不同,硫酸铜溶液浓度相同,产生的沉淀不同。则导致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产物不同的因素有钠块的大小、硫酸铜溶液的浓度。(3)钠的金属活动性很强,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方案二隔绝空气加热,能避免钠在空气中被氧化,故方案二是合理的。14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金属性质的实验:探究一: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打磨后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放热(填“吸热”或“放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Cl=MgCl2H2。(第14题)(2)实验测得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t1

17、t2时间段反应速率的变化,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温度等因素影响。探究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相关变化(1)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勺”变“铜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FeSO4Cu。(2)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列描述相关变化的曲线,一定不正确的是B。【解析】探究一:(1)打磨后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放热,镁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氢气和氯化镁。(2)通过图中的反应速率可以看出,在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加快,所以化学反应速率受温度等因素影响。探究二:(1)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2)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铁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然后再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A图,刚开始铜的质量为零,置换完银才会置换出铜;B图,硝酸铜的质量分数最后会减小到零;C图,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轻,铁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也会减轻,但是没有前面减小的幅度大;D图,铁刚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溶液中会出现银离子、亚铁离子、铜离子三种离子,当银被全部置换出来后,就会出现亚铁离子和铜离子,当铜也被全部置换出来之后,就只剩下亚铁离子。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