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2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成长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128.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75490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2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成长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12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2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成长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12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2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成长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12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2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成长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12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2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成长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128.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2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成长训练 人民版选修1夯基达标1.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均田制的推行吏治的改善迁都洛阳政府重视水利兴修民族融合A. B.C. D.解析:均可在教材上找到依据,迁都洛阳使鲜卑族更好地享受中原文明,作为政治中心,必然带动经济发展,民族融合本身就是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结果。答案:A2.梁武帝使者出使洛阳回梁后对人说“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义富盛,人物殷阜”说明了( )A.中原地区仍为汉人统治B.士族地主主要在北方C.北魏社会安定,经济繁荣D.北方少数民族完全放弃自身传统文化解析:A、B项都不符合史实,民族融

2、合并不是各族放弃自身文化,而是各族相互接受先进文化,故D项错。答案:C3.对北魏都城洛阳叙述正确的是( )城市规模大布局整齐是全国政治商业中心与南朝没有经济往来有专门的对外贸易市场A.B.C.D.解析:据教材所述,洛阳城有大量南朝商品,故错。答案:D4.读下图,能获知北魏孝文帝时期( )手工铸造业发达商品交易活跃城市经济繁荣统治者重视和支持商业发展 北魏孝文帝时铸造的铜钱A. B.C. D.解析:北魏孝文帝铸造铜钱,这本身直接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时期手工铸造业发达;铜钱的出现,是商业贸易发展的产物,是城市经济繁荣的表现,也说明孝文帝对商业的重视。答案:A5.读下图,从中可获知的信息有( )魏晋时期

3、民族融合加强汉族和少数民族的饮食风俗相近胡汉差异逐渐消失民族矛盾尖锐 汉人胡食画像砖A.B.C.D.解析:本题的信息一定要从图片中获取,而无法从图中得到。答案:D6.民族融合的含义是( )A.各民族间人民杂居相处B.民族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C.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D.各民族人民通婚解析:民族融合是一种自然融合的历史进步现象。答案:B7.下列现象有可能在北魏出现的是( )游牧民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鲜卑贵族广占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鲜卑贵族还兼营工商业A. B.C. D.解析:要从当时封建化的过程与表现来思考,这些都是游牧民族向农耕文明转变的表现。答案:A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

4、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汉、北魏文官俑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等56个民族组成。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作出了贡献。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有人认为其汉化路线不值得肯定,他的汉化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的路线。请完成:(1)我国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是什么?我国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什么?(2)试从历史的角度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解析:回答第(1)问,既需识记有关地理知识,还需要对民族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有较全面的了解。回答第(2)问,首先要明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其次从孝文帝的汉化路线

5、适应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参考答案:(1)分布状况: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在边疆地区,汉族多与少数民族杂居;我国各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四个基本特征:共同语言:民族所有成员进行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活动和交往的工具。共同地域:一个民族生存、生活的自然环境。共同经济生活:民族内部的经济联系。共同心理素质:指一个民族的共同爱好、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族尊严等,主要表现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俗方面,具有极大的稳定性,这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2)这种观点不正确。评价孝文帝改革应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6、,促进历史前进,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而不能以某一少数民族的兴衰为标准。基于这样的认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这是历史的进步。因此对孝文帝改革应充分肯定,孝文帝也因此成为我国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采纳赵郡汉族大臣李世安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桑田20亩,妇女5亩。奴婢与平民一样受露田和桑田,数量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限4牛。所受露田(注:露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需休耕轮作)凡两年轮耕一次的加一倍,三年轮耕一次的加两倍。

7、受田者年满6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还国家,并且不准买卖。桑田则不在还受之限,可以世代相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买卖。詹子庆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俘郡,唯不听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魏书食货志请完成:(1)把北魏均田令中鼓励农耕的措施概况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2)分析说明北魏均田令中奴婢、耕牛受田与鲜卑贵族封建化

8、的关系。(3)指出北魏均田制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能否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问要求读懂材料,分层取义,概括提炼。第(2)问要对材料中体现出的鲜卑贵族、奴婢和耕牛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准确的了解。第(3)问要从均田制的内容和作用入手去思考作答。参考答案:(1)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均授田;农民、奴婢、官吏均授田;耕牛授田;因轮耕而加倍授田;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可任意垦荒;鼓励地少人多之处的农民迁移垦荒。(2)鲜卑贵族拥有较多奴婢和耕牛,可以通过均田令中奴婢、耕牛授田的规定获得大量露田的使用权、桑田的所有权,进而转化为封建地主,加速封建化进程。(3)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无地少地的农民可按劳动力

9、的多少得到土地,北魏政权以法律形式确认授田者对土地享有使用权和占有权。走近高考10.下图反映了( ) 北魏玻璃瓶A.北魏经济的发展B.民族融合的发展C.孝文帝改革的影响D.西方文明传入中国解析:这是北魏经济发展的表现。答案:A11.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北方实现统一B.北方少数民族完成封建化进程C.民族矛盾尖锐D.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解析: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而改革的结果推动了民族融合。答案:D12.(2006,内蒙古呼和浩特一模) 敕勒歌中唱到:“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形象描绘了景色如春的塞外风光。

10、敕勒歌是( )A.蒙古族的民歌B.敕勒族的民歌C.鲜卑族的民歌D.匈奴族的民歌解析:由诗内容知为北朝鲜卑族民歌。答案:C13.阅读下列材料: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但是,两者之间实际有不少的差异:云冈石窟佛像的形状,一般是唇厚、鼻高、目长、颐丰、肩宽,有雄健的气概。龙门石窟则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冈的雄健可畏变为龙门的温和可亲。请完成: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对此你有何认识?解析:应从两幅画的外表及图文解说对比得出差异,而后结合孝文帝改革思考。答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效果。汉文化的主导作用正在抹平北方地区各民族之间的鸿沟,为新的全国统一开辟道路。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