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132.doc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75499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13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13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13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13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一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2017062802132.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1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 )。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 官场贪污腐败,农民负担重 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 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A B C D2北魏孝文帝曾大力推行均田制,所谓的“均田”是指( )。A按全国人口平均分配土地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少地农民C对广大农民平均分配土地D不侵犯地主阶级占有的土地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 )。制定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 仿效汉制,重新修订官制礼仪 迁都洛阳 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A B C D4(北魏孝文帝)“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谋南

2、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上引材料说明的问题,不包括( )。A孝文帝对迁都的困难估计不足B北魏王朝的保守势力很强C孝文帝借南伐之名行迁都之实D南伐与迁都都有阻力5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6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是( )。A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 D汉化政策7农耕经济取代游牧经济成为鲜卑族主要的生活方式

3、应发生于( )。A建国前 B建国后C统一黄河流域后 D迁都后8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士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公主嫁给了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 )。A缓和民族矛盾 B密切鲜卑贵族同汉族地主的联系C平息阶级矛盾 D加快鲜卑等少数民族的汉化步伐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材料三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

4、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其实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问题?(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1. 答案:D解析:题干所提供的四种情况都符合北魏初年的历史状况。2. 答案:B解析:均田制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就是将政府掌握的土地授予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以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增加政府收入。3. 答案:D解析:孝文帝的改革具有系统性,涉及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等方面,题干所给出的四个选项都是其改革的重要内容。4.

5、 答案:A5. 答案:D解析:从“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可知,迁都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6. 答案:A解析:鲜卑族为代表的北方各族是游牧民族,孝文帝改革中实行均田制,使他们由游牧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从而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7. 答案:D解析:均田制的颁行应是向农耕经济转变的前提,发生在孝文帝迁都后,故选择D项。8. 答案:B解析:孝文帝通过与汉族地主联姻的方式,把汉族地主与鲜卑贵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密切了与汉族地主的联系。9. 参考答案:(1)措施:均田制。基本条件:政府能够掌握、支配大量的无主荒地。积极作用:均田制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农民农耕定居(加速封建化进程);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等。(2)问题:改革面临很大的阻力(或迁都洛阳,阻力重重)。(3)现象: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社会的发展,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