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章秦国商鞅变法1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1.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76297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WPS 页数:6 大小:2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章秦国商鞅变法1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1.wps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章秦国商鞅变法1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1.wps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章秦国商鞅变法1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1.wps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章秦国商鞅变法1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1.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二章秦国商鞅变法1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201.wps(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大变革与大转型的时代 1.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内容、 学习目标: 作用。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 2难点:对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认识。 教材整理 1 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1表现 (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逐渐推广,社会生产力有了更大的发展。 (2)楚国修建了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芍陂。魏国的西门豹渠以及秦国的都江堰和 郑国渠成为三大著名水利工程,遗惠至今。 2影响 (1)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私田大量增加。 (2)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 (3)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掀起改革浪潮。 深度点拨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

2、力发展的主要表现 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当时铁制工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其典型代 表。 教材整理 2 赋税改革和诸侯国的卿大夫夺权 1赋税改革 (1)表现 “”齐国:实行 相地而衰征 的政策,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鲁国:实行 初税亩”,废除了井田制,公开承认私田的合法性。 “秦国:实行 初租禾”,也通过法律的形式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2)影响 使土地国有制度逐步遭到破坏,小农经济和新兴地主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发展。 农民较前有一定程度的自由,生产积极性提高。 2诸侯国的卿大夫夺权 (1)背景:随着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的变化,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格局也在逐步 1 发生变化

3、。 (2)表现:鲁国三桓执政、韩赵魏三家分晋及田氏代齐。 (3)影响 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变化在政治上的反映。 周王朝的分封制已不再有效,宗法制的统治难以继续。 深度点拨 春秋战国时期赋税改革和诸侯国卿大夫夺权的根源 生产力的发展。它促使土地私有现象产生,导致赋税改革;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生产 关系及社会经济的变化,随之各诸侯国的政治格局也逐步发生变化,出现了卿大夫夺权等现象。 教材整理 3 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运动 1李悝变法 (1)内容 废除旧贵族世代享受爵禄的制度,起用有才能的人为魏国服务。 “ 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 “实行 平籴法”,平衡粮食价格以稳定小农经济。 制

4、定法经,用法律条文保护新兴的封建制度。 (2)作用:魏国迅速发展起来,成为战国初期第一个强国。 2吴起变法 (1)内容 打击贵族特权,削弱贵族势力。 精简机构,裁汰冗官。 (2)作用:使楚国走上了富国强兵之路,在兼并战争中连连获胜。 3申不害改革 (1)“内容: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加强君主的集权。 (2)作用: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深度点拨 为什么说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是地主阶级性质的? (1)从变法兴起的原因来看,变法是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进行的。 (2)从变法的目的来看,各国的变法都是为了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3)从变法的内容来看,各国的变法都着眼于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

5、展封建经济,这 就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知识网络 史论要旨 2 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社会进入大转型时期, 即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奴隶 社会逐渐瓦解,封建社会逐渐 确立。 2战国时期的改革是全方位的, 它在摧毁旧制度的同时也确立 了新的政治经济制度,基本上 完成了社会的转型。 探究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史 料 解 读 史料一 夫范、中行氏将耕于齐,宗庙之牺 为畎亩之勤。 “”畎亩之勤 是理解史料一的关键。 国语晋语 “史料二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 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 “”“”相地而衰征 和出处中的 齐语 ”时,则百姓富。 是理解史料

6、二的重要信息。 国语齐语 【史料应用】 (1)史料一体现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什么变化? 【提示】 春秋时期出现牛耕,生产力有了重大的进步。 (2)史料二的改革是谁主导进行的?有何重大意义? 【提示】 管仲。意义: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 【史论拓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的社会大变革和转型时期,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1经济上 (1)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2政治上 (1)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不断遭到破坏,奴隶主贵族 逐渐没落。

7、(2)社会阶级关系变化,出现了新兴地主和自耕农等阶层。 3 (3)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4)富国强兵的改革变法运动风起云涌,成为了时代潮流。 3军事 诸侯之间争霸兼并战争频繁,战乱不断,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4思想上 私学兴起,学派众多,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子曰:“今铁官之数(办法)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 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者连轺辇者(制造车马的手工业者)必有一斤、一锯、一凿,若 ”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 管子海王 材料二 初税亩。初者始也。古

8、者什一,藉而不税。初税亩,非正也。古者三百步为里, 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 谷梁传宣公十五年 材料三 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诗经小雅大田 注:渰(音同眼):云兴起貌;祁祁:众多貌。 (1)“”材料一反映了在当时的社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铁官 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怎样理解材料二中“初税亩,非正也”?材料三反映的情况是在“初税亩”实行前还 是实行后?为什么? (3)“”初税亩 的实行对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有何作用? 【规范解答】 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理解的能力。第(1)问,根据材料 一中的“铁官”等信息

9、归纳新现象,回答“铁官”的任务,注意“一女”“耕者”“行者连轺 辇者”等信息。第(2)问,关键是读懂材料二,然后对照材料三,分析公田、私田的变化情况, 进行归纳总结。第(3)问,考查深层次的理解能力。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角度来考虑土地 私有制出现的影响。 【答案】 (1)农业出现铁器。教导各行业掌握和使用铁器。 (2)原先实行土地国有制,不承认私田的出现,认为交税是不合法的。实行前。原因:私 田不交税,私田数量超过公田。 (3)促进了私田的开垦,产生了封建生产方式,奴隶制度走向解体。 4 1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则材料 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春

10、秋时期铁器和耕牛的作用 B春秋时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 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解析】 题干材料表明,在公有的井田制上劳动,积极性低,效率低下。在自己私有的 土地上劳作,积极性高,效率就高。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比井田制更具进步性。 【答案】 D 2管仲改革期间,某贵族拥有封地 300 亩,另辟新荒地 200 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向 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 ) A300亩 B200亩 C500亩 D100亩 【解析】 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就是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根据土地的 多寡肥瘠来征收赋税,故该贵族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 500亩。 【

11、答案】 C 3中国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 ) A强化世卿世禄制 B限制贵族的权力 C奖励军功 D严禁私门请托 【解析】 吴起改革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世卿世禄制是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因此,A 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4魏文侯变法与管仲改革的相同点是( )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B废除了井田制 C破坏了井田制 D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解析】 A 项管仲改革没有涉及,排除;B、D 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 C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籴甚贵伤民,甚残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

12、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 一楚国之俗 史记蔡泽列传 (1)这两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两次重要改革? 5 (2)材料一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3)这两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变法内容及涉及的国别信息等进行判断。第(2)问,从 材料一中获取信息,由籴的贵贱的论述可知为平籴法。第(3)问,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进行归 纳分析;政治特征的分析注意新旧阶级的斗争和新旧制度的更替。 【答案】 (1)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2)措施:平籴法。目的:稳定小农经济,实现富国强兵。 (3)作用: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 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