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复习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20170808146.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78738 上传时间:2019-05-31 格式:WPS 页数:17 大小:6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复习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20170808146.wps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复习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20170808146.wps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复习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20170808146.wps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复习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20170808146.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钠及其化合物复习讲义新人教版必修120170808146.wps(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钠及其化合物 一、钠的性质及应用 1钠的物理性质 颜色: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密度:(H2O)(Na)(煤油); 熔点:低于 100; 硬度:质地柔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2从钠原子的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O2、Cl2、H2O、H等1 Na Na (1)与非金属单质(如 O2、Cl2)的反应 O2Error! 点燃 Cl2:2NaCl2 = 2NaCl (2)与水反应 离子方程式:2Na2H2O=2Na2OHH2。 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 (3)与盐酸反应 离子方程式:2Na2H=2NaH2。 (4)与硫酸铜反应: 3钠的制取及保存 电解 (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 2NaCl(

2、熔融) = 2NaCl2。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4钠的用途 (1)制取 Na2O2等化合物。 1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4)冶炼某些金属 熔融 金属钠具有强的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如 4NaTiCl4 = 4NaClTi。 题组一 钠与水的反应及拓展应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将 Na 块放入水中,产生气体:2Na2H2O=2NaOHH2(2014北京理综,9B) B钠与 CuSO4溶液反应:2NaCu2=Cu2Na(2013新课标全国 ,10B) C钠与水反应:Na2H2

3、O=NaOHH2(2012四川理综,9A) DNa的金属活动性比 Mg 强,故可用 Na与 MgCl2溶液反应制 Mg(2009重庆理综,10C) 2将金属钠放入盛有下列溶液的小烧杯中,既有气体,又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_。 MgSO4溶液 NaCl 溶液 Na2SO4溶液 饱和澄清石灰水 Ca(HCO3)2溶液 CuSO4 溶液 饱和 NaCl溶液 答案 解析 2Na2H2O=2NaOHH2,中 Mg22OH=Mg(OH)2;中反应消耗水,溶液温度 升高,Ca(OH)2的溶解度降低,析出 Ca(OH)2产生沉淀;中 Ca2HCO3OH=CaCO3 H2O;中生成的 Cu(OH)2是蓝色沉淀,不符

4、合题意;中水减少,c(Na)增大,使 NaCl(s)Na (aq)Cl(aq)平衡向左移动。 3将一小块金属钠分别投入盛有:a.水、b.乙醇、c.稀 H2SO4的三个小烧杯中,反应速率由快 到 慢 的 顺 序 为 _。 解 释 反 应 速 率 不 同 的 原 因 : _。 答案 cab 钠与上述三种物质反应的实质都是钠与 H间的置换反应,H浓度的大小决定了 反应速率的快慢,由三种物质电离 H的能力可知 H浓度的大小顺序为 cab,因而反应速率 为 cab 1.钠与水、酸反应的实质都是与 H的反应 2金属钠与可溶性盐溶液反应的思维模板 加入 盐溶液 NaH2O 反应Error! Na 二、氧化钠

5、和过氧化钠 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比较 2 物质 氧化钠(Na2O) 过氧化钠(Na2O2) 色态 白色固体 淡黄色固体 过氧化物 类别 碱性氧化物 (非碱性氧化物) 氧的价态 2 1 电子式 Na O 2Na O 生成条件 常温 加热或点燃 热稳 不稳定(2Na2OO2 = 2Na2O2) 稳定 定性 化 学 性 质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 CO2 2Na2O22CO2= Na OCO =Na CO 2 2 2 3 反应 2Na 2 CO 3 O 2 与酸反应 (盐酸)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 4NaCl

6、2H2OO2 主要性质 具有碱性氧化物通性 具有强氧化性 主要用途 用于制取少量 Na2O2、烧碱 强氧化剂、漂白剂、供氧剂、消 毒剂 难点提取 NaNa2 2O O2 2与 COCO2 2和 H H2 2O O 反应的五大关系 1物质的量的关系 无论是 CO2或 H2O 的单一物质还是二者的混合物,通过足量的 Na2O2时,CO2或 H2O 与放出 O2 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 21。 2气体体积关系 若 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或单一气体)通过足量 Na2O2,气体体积的减少量为原混合气体 1 体积的 ,即为生成氧气的量。 2 3固体质量关系 相当于固体 Na2O2只吸收了 CO2“中的 C

7、O”,H2O“中的 H2”;可以看做发生相应的反应:Na2O2 CO=Na2CO3,Na2O2H2=2NaOH(实际上两反应都不能发生)。 4电子转移关系 当 Na2O2与 CO2、H2O 反应时,每产生 1 mol O2转移 2 mol e。 5先后顺序关系 3 一定量的 Na2O2与一定量的 CO2和 H2O(g)的混合物的反应,可看做 Na2O2先与 CO2反应,待 CO2 反应完全后,Na2O2再与 H2O(g)发生反应。 题组一 过氧化钠的性质及应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 4NA (2014全国大纲,7C) B二氧化碳通过 Na2O2

8、粉末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 (2014全国新课标 ,9B) CNa2O2溶于水产生 O2:Na2O2H2O=2Na2OHO2 (2013江苏,8C) 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 0.1 mol 氧气,转移电子数目为 0.4NA(2014江苏,6D) 解析 1 mol Na2O2固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 3NA,A 错;氧原子不守恒,C 错;D 项,过氧化钠与 水发生反应:2Na2O22H2O=4NaOHO2,生成 1 mol O2时,转移电子数为 2NA,故每生成 0.1 mol 氧气,转移电子数目为 0.2NA,错误。 答案 B 2(2014山师大附中模拟)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

9、Na2O2固体,不会出现浑浊 现象的是( )。 A饱和 Na2CO3溶液 BCa(HCO3)2稀溶液 CNa2SO3稀溶液 D饱和 CaCl2溶液 解析 Na2O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 NaOH和 O2,A 中溶液饱和,由于水被消耗导致析出碳酸钠晶体; B 中碳酸氢钙与 NaOH 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C 中亚硫酸钠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钠,硫酸钠可 溶于水,不会出现浑浊现象;D 中 NaOH 与 CaCl2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故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 C 3某溶液中含有 HCO3、SO23 、CO23 、CH3COO4 种阴离子。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Na2O2固体后, 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10、(假设溶液体积无变化)( ) ACH3COO BSO23 CCO23 DHCO3 答案 A 解析 Na2O2与水反应生成 NaOH,HCO3OH=CO23 H2O,HCO3浓度减小,CO23 浓度增大;SO23 具有还原性,被 Na2O2氧化,浓度减小;CH3COO浓度几乎不变。 Na2O2结构和强氧化性的常考点 1Na2O2的电子式为 Na 2Na,O 22 是个原子团。 2Na2O2与 H2O、CO2的反应都是 Na2O2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反应中 H2O、CO2既不是氧化剂, 4 也不是还原剂。 3在研究 Na2O2与其他溶液反应时,要注意 Na2O2的强氧化性和其溶液的强碱性。熟记

11、Na2O2表 现强氧化性的 5 个实例: (1)Na2O2与 SO2的反应:Na2O2SO2=Na2SO4。 (2)Na2O2与 FeCl2溶液的反应:能将 Fe2氧化成 Fe3,得到 Fe(OH)3沉淀。 (3)Na2O2与氢硫酸的反应:能将 H2S 氧化成单质硫。 (4)Na2O2与 Na2SO3溶液的反应:能将 SO23 氧化成 SO24 。 (5)Na2O2与品红溶液的反应: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题组二 NaNa2 2O O2 2与 H H2 2O O、COCO2 2反应的定量分析 2过氧化钠可作为氧气的来源。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后,若固体质量增加了28g, 反应中有关物质的

12、物理量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选项 二氧化碳 碳酸钠 转移的电子 A 1mol 2NA B 22.4L 1mol C 106g 1mol D 106g 2NA 答案 C 解析 m 转移电子 2mol 2mol56g 2mol 1mol 1mol28g 1mol 由上述关系,不难得出 C 项正确。B 项中未指明标准状况,错误。 3取 ag 某物质在 O2中完全燃烧,将生成物与足量 Na2O2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恰 好也增加了 ag,下列物质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 AH2 BCO CC6H12O6 DC12H22O11 答案 D 点燃 解析 2COO2 = 2CO2

13、 2Na2O22CO2=2Na2CO3O2 得:Na2O2CO=Na2CO3(虚拟的反应) 即:CO 可被 Na2O2完全吸收 点燃 2H2O2 = 2H2O 2Na2O22H2O=4NaOHO2 5 得:Na2O2H2=2NaOH(虚拟的反应) 即:H2可被 Na2O2完全吸收 C 项可变形为(CO)6(H2)6;D 项可变形为 C(CO)11(H2)11,因而反应后质量增加大于 ag。 固体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拓展应用) 由化学方程式的生成物中固体(NaOH或 Na2CO3)与反应物中固体(Na2O2)的化学式及式量比较可 知,每 1molCO2、水蒸气分别与足量 Na2O2反应时,固体

14、分别增重 28g、2g,从组成上看相当于 吸收了 CO2中的“CO”,或相当于吸收了水蒸气中的“H2”,所以固体增加的质量 m28n(CO2) 或 m2n(H2O)。此规律适用于通式符合(CO)m(H2)n 的纯净物或混合物,在 O2中充分燃烧后 产物被足量 Na2O2吸收后固体质量增重问题的解决。 如:wg 符合通式为(CO)m(H2)n 的物质,在 O2中充分燃烧后,将其产物通过足量的 Na2O2固体, 反应完毕,固体增重也必是 wg。常见物质中符合通式的有 CO、H2、CH3OH(甲醇)、CH3COOH(醋 酸)、C6H12O6(葡萄糖)等。 题组三 NaNa2 2O O2 2性质的综合

15、实验探究 4Na2O2可用作漂白剂和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1)某学习小组发现:在盛有 Na2O2的试管中加入足量水,固体完全溶解,并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当气泡消失后,向其中滴入 12 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将试管轻轻振荡,红色很快褪去; 此时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 MnO2粉末,又有气泡产生。 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_,红色褪去的可能原因是_。 加 入 MnO2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 (2)Na2O2有强氧化性,H2具有还原性,有同学猜想 Na2O2与 H2能反应。为了验证此猜想,该小 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步骤 1:按上图组装仪器(图中夹持仪器省略),检查气

16、密性,装入药品。 步骤 2:打开 K1、K2,产生的氢气流经装有 Na2O2的硬质玻璃管,一段时间后,没有任何现象。 步骤 3:检验 H2的纯度后,开始加热,观察到硬质玻璃管内 Na2O2开始熔化,淡黄色的粉末变 成了白色固体,干燥管内硫酸铜未变蓝色。 步骤 4:反应后撤去酒精灯,待硬质玻璃管冷却后关闭 K1。 添加稀盐酸的仪器名称是_;B 装置的作用是_。 6 必 须 检 验 氢 气 纯 度 的 原 因 是 _。 设 置 装 置 D 的 目 的 是 _。 你得到的结论是_(若能反应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MnO2 答案 (1) 反应生成了碱(NaOH) 反应生成的 H2O2具有漂白作用 2H

17、2O2 = 2H2OO2 (2) 长颈漏斗 吸收氢气中的杂质气体(水蒸气、氯化氢等) 防止空气与氢气混合加热爆 炸 检验有无水生成 Na2O2H2=2NaOH 解析 (2)稀盐酸与锌反应生成的氢气中会混有水蒸气、氯化氢,水和氯化氢与过氧化钠都能 反应,故必须除去。氢气中若混有空气在加热时会发生爆炸,故步骤 3 中开始加热之前应先验 纯,防止空气与氢气混合加热爆炸。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会变蓝,故可用来检验有无水生成。 由于干燥管内硫酸铜未变蓝色,故过氧化钠与氢气反应无水生成,淡黄色的粉末变成了白色固 体,白色固体应为 NaOH,据此可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名称 碳酸钠

18、 碳酸氢钠 俗名 纯碱或苏打 小苏打 色、态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可溶于水 水溶性 (20 ,S21.5 g) (20 ,S9.6 g) 稳定性 稳定,但结晶碳酸钠(Na2CO310H2O)易风化 受热易分解 主要 与 H CO23 2H=CO2H2O(较快) HCO3H=CO2H2O(更快) 性质 反应 与 Ca2CO23 =CaCO3 NaHCO3过量:Ca22OH2HCO3=CaCO32H2O Ca(OH)2 CO23 ;Ca(OH)2过量 Ca2OHHCO3=CaCO3 反应 H2O 与 CaCl2 Ca2CO23 =CaCO3 不反应 盐 反 应 Al2(S O ) 4

19、 3 2Al3 3CO23 3H2O=2Al(OH)33CO2 Al33HCO3=Al(OH)3 3CO2 与水作用 水解,碱性较强 水解,碱性较弱 与酸互滴 现象与滴加方式有关 现象与滴加方式无关 CO2H2O 相互转化 Na2CO3 NaHCO3 加热固加热/液NaOH 7 用于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 主要用途 灭火器、治疗胃酸过多、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石油、冶金等工业中 要点提取 (1)Na2CO3、NaHCO3与酸、碱、盐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因而反应能否进行应从复分解反 应的条件入手来判断。 (2)NaHCO3与碱溶液反应的实质是 HCO3与 OH反应生成 CO23

20、,CO23 有可能发生后续反应, 如 NaHCO3与 Ca(OH)2溶液反应可以生成白色沉淀 CaCO3。 (3)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 Na2CO3与 NaHCO3:Ca(OH)2溶液与二者均生成白色沉淀 CaCO3, 无法区别。 题组一 NaNa2 2COCO3 3、NaHCONaHCO3 3的鉴别 1为鉴别 K2CO3和 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 4 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 不可行的是( )。 A分别加入 1 molL1的盐酸,看气泡产生的快慢 B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有无白色浑浊 C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 Ba(OH)2溶液,

21、观察有无白色沉淀 D分别配成溶液,做焰色反应实验,观察火焰的颜色 解析 A 项,因 K2CO3与盐酸反应分步进行,先生成碳酸氢钾,盐酸过量时才生成气体, 故可行;B 项,K2CO3受热不分解,NaHCO3受热分解产生 CO2,故可行;C 项,二者与 Ba(OH)2溶 液反应都产生白色沉淀BaCO3,故不可行;D 项,钾的焰色反应为浅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可行。 答案 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氯气时,用饱和 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2014天津理综,2B) B向苏打和小苏打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均有气泡冒出,说明两者均能与盐酸反应 (2014广东理

22、综,22A) CNaHCO3溶液中加入稀 HCl:CO23 2H=CO2H2O(2014四川理综,3B) D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2014福建,6D 改编) 解析 NaHCO3溶液显碱性能吸收氯气,A 错;HCO3在写离子方程式时,不能拆开,C 错; 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D 错。 答案 B 3(2014武汉质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含有 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 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 NaHCO3饱和溶液, 8 又有 CaCO3沉淀生成 B向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含等物质的量的 HCl 溶液,生成的 CO2与原 Na2CO3的物质的 量之比

23、为 12 C等质量的 NaHCO3和 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 CO2体积相同 D向 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 CO2,有 NaHCO3晶体析出 解析 CaCO3与 CO2反应生成 Ca(HCO3)2后,再加入 NaHCO3,仍都是可溶性的碳酸氢盐,故 A 项错;B 项中,仅生成 NaHCO3,无 CO2气体放出,B 错;C 项中,其中 NaHCO3的物质的量多, 放出的 CO2多,C 错;D 项发生了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溶解度较大的 Na2CO3 转化成溶解度较小的 NaHCO3,生成的 NaHCO3的质量比消耗的 Na2CO3的

24、质量大,且又消耗一部 分溶剂 H2O,故有 NaHCO3晶体析出,对。 答案 D 判断类别,用准性质,突破 Na2CO3、 NaHCO3的鉴别 1利用热稳定性不同 2利用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不同(相同条件下) 3利用阴离子的不同 BaCl2 溶液 溶液 Error! 4利用溶液的酸碱性不同 测相同浓度 溶液 Error! 溶液的pH 题组二 NaNa2 2COCO3 3、NaHCONaHCO3 3与酸反应的定量关系 1有关 NaHCO3和 Na2CO3的性质,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等质量的 NaHCO3和 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 Na2CO3产生的 CO2体积小 B等物

25、质的量的两种盐与同浓度盐酸完全反应,所消耗盐酸的体积 Na2CO3是 NaHCO3的两倍 9 C等质量 NaHCO3和 Na2CO3与盐酸完全反应,前者消耗盐酸较多 D等物质的量的 NaHCO3和 Na2CO3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 CO2一样多 答案 C 2把 NaHCO3和 NaOH的混合物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下列关于混合物加热前后消耗盐酸的物质 的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加热前消耗得多 B加热后消耗得多 C加热前后一样多 D当 NaOH 适量时才会一样多 答案 C 解析 不加热时,1molNaHCO3和 1molNaOH 与盐酸反应均消耗 1mol盐酸;加热时,依题意可得 关系式 2NaH

26、CO3Na2CO32HCl,进而可得 NaHCO3HCl;又由关系式 2NaOHNa2CO32HCl可 得 NaOHHCl。综上所述,NaHCO3和 NaOH 的混合物加热前后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不变。 3将 0.4gNaOH 和 1.06g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 0.1molL1稀盐酸。下列图 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 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答案 C 解析 滴加盐酸先发生反应 OHH=H2O,再发生反应 CO23 H=HCO3,最后发生反应:HCO3 H=CO2H2O;因 n(OH)n(CO23 )0.01mol,故加入 0.02molHCl 后开始有气体

27、生成, 故 C 正确。 用数形结合思想理解 Na2CO3、 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1向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第一步:CO23 转化为 HCO3,无气体产生;第二步:HCO3 与 H反应产生 CO2。消耗 HCl 的体积与产生 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 1 所示。 2向 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 HCl 的体积与产生 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 2 所示。 10 3向 NaOH、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 HCl 的体积与产生 CO2的体积的关系如 图 3 所示(设 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 xy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 4向 Na2CO3、

28、NaHCO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 HCl 的体积与产生 CO2的体积的关系如 图 4 所示(设 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 mn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 题组三 NaNa2 2COCO3 3和 NaHCONaHCO3 3质量分数的测定 1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 Na2CO3和 NaHCO3混合物中 Na2CO3质量分数的是( ) A取 a 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 b 克 B取 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 b 克固体 C取 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 b 克 D取 a 克混合物与足量 Ba(OH)2溶液充

29、分反应,过滤、洗涤、烘干,得 b 克固体 答案 C 解析 取 a 克混合物充分加热,减重 b 克,根据差量法可求出 NaHCO3的质量,从而求出 Na2CO3 的质量分数,故 A 正 确;取 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 b 克固 体氯化钠,列方程组即可求出,B 正确;C 中,取 a 克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 体用碱石灰吸收,增重 b 克,由于逸出气体中含有 H2O(g),故无法求解;D 中由于二者都能与 Ba(OH)2溶液反应生成 BaCO3沉淀,由 Na2CO3BaCO3、NaHCO3BaCO3的转化关系,列方程组即 可求出混合物中 Na2CO3的质量

30、分数,D 正确。 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 Na2CO3和 NaCl 的固体混合物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进行了 以下实验,请你参与并完成对有关问题的解答。 (1)甲同学用图1 所示装置测定CO2的质量。实验时稀硫酸是与样品中的_(填“Na2CO3” 或“NaCl”)发生反应,仪器 b 的名称是_,洗气瓶 c 中盛装的是浓硫酸,此浓硫酸的 11 作用是_。 (2)乙同学用图 2 所示装置,取一定质量的样品(mg)和足量稀硫酸反应进行实验,完成样品中 Na2CO3质量分数的测定。 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打开活塞 a,由 b 注入水至其下端玻璃管中形成一段 水柱,再将针筒活塞

31、向内推压,若 b 下端玻璃管中的_,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在实验完成时,能直接测得的数据是 CO2的_(“”“”填 体积 或 质量 )。 (3)丙同学用下图所示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 操作 涉及的实验名称有_、洗涤;操作 涉及的实验名称有干燥、_。 丙同学测得的样品中 Na2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 答案 (1)Na2CO3 分液漏斗 除去 CO2中的水蒸气 (2) 液面上升 体积 (3) 过滤 称量 106y/197x 解析 (1)NaCl不与稀硫酸反应,Na2CO3与稀硫酸反应。仪器 b 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浓硫酸的 作用是除去 CO2中的水蒸气(或干燥 CO2气体) (2) 将针筒活塞向内

32、推压,增大了容器中的压强,故若 b 下端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则装置 气密性良好。CO2是气体,故能直接测得的数据是 CO2的体积。 (3)生成沉淀,故操作 需要涉及过滤操作。要知道固体的质量需要称重。经过计算,样 品中 Na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 106y/197x。 差量法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妙用 1差量法的应用原理 差量法是指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量发生的变化,找出“理论差量”。这种差量可以是质量、 物质的量、气态物质的体积和压强、反应过程中的热量等。用差量法解题是先把化学方程式中 的对应差量(理论差量)跟差量(实际差量)列成比例,然后求解。如: 2C(s)O2(g)=2CO(g) 固体

33、差量 24g m24g 物质的量, 差量 2mol 1mol 2mol n1mol 1 2 1 体积差量 或 22.4L或 44.8L 或 22.4L 12 标况 (标况) 标况 2使用差量法的注意事项 (1)所选用差值要与有关物质的数值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 (2)有关物质的物理量及其单位都要正确地使用,即“上下一致,左右相当”。 13 四、 碱金属元素 焰色反应 1碱金属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1)一般性 相似性 递变性(由 LiCs) 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原子结构 最外层均为 1 个电子 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性,最高正 元素性质 金属性逐渐增强 价均为1 价 (

34、除 Cs外)都呈银白色,密度 密度逐渐增大(钾反常) ,熔、 物理性质 较小,熔、沸点较低 沸点逐渐降低 单质性质 还原性逐渐增强;与 O2反应 化学性质 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 (2)特殊性 碱金属的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比钠的小。 碱金属一般都保存在煤油中,但由于锂的密度小于煤油的密度而将锂保存在石蜡中。 碱金属跟氢气反应生成的碱金属氢化物都是离子化合物,其中氢以 H形式存在,显1 价, 碱金属氢化物是强还原剂。 2焰色反应 (1)焰色反应的概念 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其属于物理变化,属于元素 的性质。 (2)

35、焰色反应的操作 酒精灯 蘸取 酒精灯 用盐酸 酒精灯 铂丝 无色 待测物 观察火焰颜色 铂丝 无色 灼烧 灼烧 洗涤 灼烧 (3)常见元素的焰色 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铜元素绿色。 1有关碱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密度逐渐增大 B碱金属单质的金属性很强,均易与氯气、氧气、氮气等发生反应 C碳酸铯加热时不能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铯 14 D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为 Cs2SO4,它不易溶于水 答案 C 解析 钾的密度小于钠的密度,这是碱金属单质密度依次增大的一个例外;碱金属中除锂外, 均不与氮气直接反应;Cs与 Na 同为碱金属元

36、素,性质相似,由 Na2SO4易溶于水,可得出 Cs2SO4 也易溶于水;由 Na2CO3加热不分解,可得出 Cs2CO3加热也不分解。 2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 K 在 Na 的前面,K 与 Na 在性质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下面是根据 Na 的性质对 K 的性质的预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K 在空气中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K 可以与乙醇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CK 与水的反应不如钠与水的反应剧烈 DK 也可放在煤油中保存 答案 C 解析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 K 在 Na的前面,K 比 Na活泼,故 K 在空气中可以被氧气氧化,A 项正确;Na 与乙醇能够反应放出氢气,K 也能与乙醇反应放出氢气

37、,B 项正确;K 与水的反应 比 Na与水的反应剧烈,C 项错误;Na、K 均可放在煤油中保存,D 项正确。 3下列有关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钾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先将铂丝灼烧到与原来火焰的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 每次实验后,要将铂丝用盐酸洗净 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浅的火焰 没有铂丝时,也可以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 A仅有不正确 B仅有不正确 C仅有不正确 D全对 答案 D 解析 由于焰色反应是通过观察火焰颜色来检验离子是否存在的方法,所以实验时所用火焰和 所用金属丝在灼烧时都不应该有很明显的颜色,否则将无法观察到被检验离子的真实焰色反应 情况;观察钾的火焰颜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目的是滤去黄光,避免钠的干扰。 碱金属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设问题 1碱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现象; 2碱金属单质的保存(注意碱金属的密度); 3碱金属单质与氧气反应产物的判断; 4碱金属对应的氢氧化物碱性强弱的比较; 5碱金属的碳酸盐性质的比较; 15 6与最新的科学技术相关的碱金属的应用。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