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分级.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83322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2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分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分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分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分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分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分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危害因素分类与分级.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与辨识,1.基本概念 2.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3.火灾危险性分类 4.爆炸危险分类分区 5.有毒作业分级 6.高处作业分级 7.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8.矿山危险、有害因素,内容提要,第一讲 危险、有害因素的基本概念,1.危险因素 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 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两者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3. 产生的根本原因: 能量和有害物质 失控,第二讲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2.1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P24)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92),分为6大类,37个小类。

2、6大类为: 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类; 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 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 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类; 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 其他危险、有害因素1类。,(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类,设备、设施缺陷 防护缺陷 电危害 噪声危害 振动危害 电磁辐射 运动物危害 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 信号缺陷 标志缺陷 其他物理性风险和危害因素,(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易燃易爆性物质 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 腐蚀性物质 其他,致病微生物 传染病媒介物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其他,(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4)心

3、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类,负荷超限 健康状况异常 从事禁忌作业 心理异常 辨识功能缺陷 其他,指挥错误 操作失误 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 其他,(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2.2 按事故类型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综合考虑起因物、导致事故的原因、致伤物和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瓦斯爆炸 火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等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将危害

4、因素分为七类: 生产性粉尘; 毒物; 噪声与振动; 高温; 低温; 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其他有害因素。,2.3 有害因素,3.1 物质火灾危险性分类,第三讲 火灾危险性分类,按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将火灾危险性物质分为3类: 可燃气体 液化烃、可燃液体 可燃固体 (1)可燃气体 甲类火灾危险性气体(爆炸下限=10%,氨),(2)液化烃、可燃液体 甲A类 15时的蒸汽压0.1Mpa的液化烃等, 如,液化天然气或液化甲烷 甲B类 甲A以外的,闪点120, 如 变压器油,润滑油,(2)液化烃、可燃液体 甲类 闪点28,如液化天然气、汽油,甲、乙醇 乙类 28

5、闪点 60,如 煤油、苯乙烯 丙类 闪点60,如 轻、重柴油、变压器油,闪点:指常压下,试样被加热到它能够释放出足够的蒸气与空气的混合气接触火焰时,能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 着火温度(引燃温度):指常温常压下,加热一个容器内的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发生着火时的反应器器壁的最低温度。,(3)可燃固体 可燃固体的火灾危险性分为三类: 甲类黄磷 ,钠 乙类硫磺 ,铝粉 丙类橡胶 , 石蜡,3.2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将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戊5类:,3.3 存储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16-87:2001版)中,将存储的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丁

6、、戊等5类。,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对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和火灾危险场所进行分区。,第四讲 爆炸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分区,4.1 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区域划分,(1)释放源 连续释放源-预计长期释放或短时频繁释放的 一级释放源-预计在正常运行时周期或偶尔释放的 二级释放源-预计在正常运行下不会释放,即使释放也仅是偶尔短时释放的 多级释放源-由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级别的释放源组成的,(2)危险区域的划分原则 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0区; 存在 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1区; 存在 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2区;,4.1 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区域划

7、分,4.2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区域划分,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环境的区域 划分为10区; 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环境的区域 划分为11区;,4.3 火灾危险场所区域划分 具有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划分为21区; 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划分为22区; 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划分为23区。,第五讲 作业场所有毒作业分级,标准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以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为基础,采用 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

8、系数(D) 有毒作业时间权系数(L) 毒物浓度超标倍数(B) 来确定分级系数(C)。 C=DLB,毒物危害程度级别权系数(D),有毒作业时间权系数(L) 一个工作日内职工在作业地点实际接触生产毒物的作业时间,毒物浓度超标倍B 作业环境空气中毒物的浓度超过该种生产性毒物最高容许浓度的倍数,称为毒物浓度超标倍数。,式中:B毒物浓度超标倍数; Mc实测作业环境空气中的毒物浓度平均值,mg/m3; Ms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mg/m3。,有毒作业分级,第六讲 高处作业分级,6.1 高处作业概念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93) 高处作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9、,称为高处作业。,基础高度:以作业位置为中心,6m为半径,划出一个垂直于水平面的柱形空间,此柱形空间内最低处与作业位置间的高差,称为基础高度。 可能坠落范围:以作业位置为中心,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为半径,划成的与水平面垂直的柱形空间,称为可能坠落范围。 作业高度:作业区作业位置至相应坠落高度基准面的垂直距离中的最大值,称为该作业区的作业高度。 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与基础高度的关系,图A 图B 图C,20,5,20,20,5,14,29.5,5,4.5,6.2 高处作业分级 根据作业高度和引起坠落原因不同,高处作业有A、B两种分类法。,高处作业分级表,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九类: 阵风风力6级(

10、风速10.8m/s)以上; 高温作业分级中规定的级以上高温环境; 气温低于10的室外环境; 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 自然光线不足,能见度差; 接近或接触危险电压的带电体; 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法维持正常姿势; 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 超过体力搬运重量限值(GB12330-91)规定的搬运。 在高处作业分级时,如不存在上述九条的任一种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采用A类法分级; 如果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客观危险因素的高处作业,按B类法分级。,第七讲 重大危险源辨识,7.1 重大危险源概念的产生,(1)重大工业事故频发 (2)1974年英国最早研究,19

11、76年英国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首次建议重大危险源标准 (3)欧共体1982年的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简称塞韦索法令) (4)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 (5)1996年欧共体通过了塞韦索法令的修正案 (6)2000年我国的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中的概念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 同属于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米的 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 若单元中物质数量等

12、于或超过该数量, 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7.2 重大危险源的概念 P50,7.3 重大危险源分类,重大危险源辨识对下列四类共142种危险物质分别列出了生产场所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标准。,7.4 重大危险源辨识,危险物质超过临界量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单元中的一种危险物质数量达到或超过临界量; 另一种情况是单元中的各种危险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之比的和大于1。,1 式中:qi-单元中第i种危险物质的实际存储量; Qi-单元中第i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 N单元中危险物质的种类数。,事故隐患:指作业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原劳动部1995年发布的重大事故

13、隐患管理规定中,把重大事故隐患定义为: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其中: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 特别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造成死亡5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事故隐患。,7.5 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1. 地压灾害 1.1 地压 广义地压:地压就是岩体中存在的力,这种力由围岩(天然形成的地下结构物)与支架(人工构筑的地下结构物)两者共同来承担。 狭义地压:采矿工作者习惯上把围岩位移和冒落岩块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称为地压。,第八讲 矿山危险、有害因素,1.2 地压现象的不同表现形式 脆性岩石的围岩,

14、如花岗岩、石英砂岩和片麻岩, 其地压现象表现为巷道冒顶、片帮等围岩破坏现象。 塑性较强的围岩,如风化壳、松散沉积物、粘土岩和蛇纹岩等,其地压现象表现为围岩向巷道空间产生很大的变形和移动,巷道顶板下沉或底板鼓胀等。 不同的工程性质也往往引起不同的地压现象。 例如,竖井工程中出现井壁破裂、井筒涌砂、岩帮片落;采掘后因采空区未处理,引起岩层移动、地表沉陷和巷道错断下沉等。,1.3 地压灾害的后果 采场顶板大范围跨落、陷落和冒落 采空区大范围跨落或陷落 巷道或采掘工作面的片帮、冒顶等。 破坏采场、巷道; 造成人员伤亡; 破坏采场内的设备和设施; 破坏矿井的正常通风系统; 其他危害。如果排水管道经过采场

15、,可能破坏 排水系统,引起水害;破坏矿井的供电系统等。,1.4 冒顶片帮事故 (1)采矿方法不合理和顶板管理不善 (2)缺乏有效支护 (3)检查不周和疏忽大意 (4)浮石处理操作不当 (5)地质矿床等自然条件不好 (6)地压活动,1.5 影响冒顶片帮事故的地质因素 (1)岩性 (2)风化作用。 (3)地下水 (4)软弱结构面。 (5)岩体结构类型 根据岩石的岩性、软弱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及岩体的稳定性,将岩体结构类型分为五类: 整块状结构 块状结构 层状结构 碎裂结构 松散结构,2.水害 2.1 矿坑充水的水源 (1)地下水 充水岩层的岩性、空隙性质及地下水的规模及补给条件 (2)地表水 地表水与

16、矿坑之间水力联系的程度。 地表水与矿坑的相对位置及距离。 地表水体的性质与规模 (3)大气降水 矿坑涌水量与降水有密切关系。 同一地区,降水对浅部矿坑涌水量的影响比对深部矿坑 涌水量的影响明显。 (4)老窿水,2.2 矿坑充水途径 (1)构造断裂带 阻水断裂带 导水断裂带 集水断裂带 (2)岩溶塌陷及陷落柱 (3)采矿活动引起的裂隙通道,2.3 矿床水文地质类型 矿床按充水岩层划分为若干个不同水文地质类型 (1)孔隙充水矿床 (2)裂隙充水矿床 (3)岩溶充水矿床 以溶隙充水为主的矿床 以溶洞充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 以暗河管道充水为主的岩溶充水矿床,2.4 水害及破坏形式 (1)采掘工作面突水

17、 即使突水量不大,由于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采掘工作面或采空区透水 由于各种通道使采空区与储水体连通,使大量的水体直接进入采空区,从而形成采空区、巷道甚至矿井被淹,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地表水体或突然大量降雨进入井下 通过裂隙、溶洞、废弃巷道、透水层、地表露头等与采空区、巷道、采掘工作面连通,使大量的水体直接进入作业场所,从而形成采空区、巷道、采掘工作面甚至矿井被淹,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5 造成水害的原因 n 采掘过程中没有探水或探水工艺不合理; n没有及时发现突水征兆; n发现突水征兆没有及时或采取了不合适的探水和防水

18、措施 n采掘过程违章作业; n爆破、钻孔时揭露水体; n 采掘过程中突然遇到含水的地质构造; n地压活动揭露水体; n地面水体和采掘巷道、工作面的意外连通; n降雨量突然加大,造成井下涌水量突然增大。 n没有采取合理的疏水导水措施,使采空区、废弃巷道积水 n排水设施、设备设计、施工不合理; n排水设备的供电系统出现故障; n没有防水门或防水门设计不合理;,3.矿山火灾 3.1 矿山火灾的分类 地点:地面火灾和井下火灾 凡是发生在矿井工业场地的厂房、仓库、井架、露天矿场、矿仓、贮矿堆等处的火灾,叫地面火灾; 凡是发生在井下硐室、巷道、井筒、采场、井底车场以及采空区等地点的火灾叫井下火灾。 原因:

19、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外因火灾(外源火灾)是由外部各种原因引起的火灾。 内因火灾(自燃火灾)是由矿岩本身的物理和化学反应热所引起的。,3.2 外因火灾的发生原因 (1) 明火引起的火灾与爆炸 (2) 爆破作业引起的火灾 (3) 焊接作业引起的火灾 (4) 电气原因引起的火灾,3.3.内因火灾(矿岩氧化自燃)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个阶段:氧化、自热和自燃 (1)矿岩物理化学性质 (2)矿床赋存条件 (3)供氧条件 (4)水的影响 (5)同时参与反应的矿量的影响 (6)温度,3.4 内因火灾发火前的征兆 (1)火灾孕育期的外部征兆 (2)矿内空气成分 (3)矿内空气和矿岩温度 (4)矿井水的成分,4.爆

20、破伤害 4.1引起炸药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 n 炸药控制或性质不合格; n 爆破作业后,未检查或不彻底,没有清理出未爆炸 的残余炸药或违章处理盲炮; n 炸药运输过程中遇明火、高温物体或强烈振动或摩擦 n 装药或起爆工艺不合理或违章作业; n人员没有撤离到安全区域就起爆; n 爆破时使用不合格的导爆管; n 炸药库设计不合理; n炸药库中存在能够引起爆炸的引爆源; n炸药库违章发放或存放炸药; n 其他违章作业; n 运送炸药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等。,4.2 容易发生爆炸事故的场所 开采过程中,可能发生炸药爆炸的场所主要有: n炸药库及其附近; n运送炸药的巷道; n爆破作业或爆破后的工作面; n

21、爆破作业或爆破后的采场; n运送矿岩的巷道等。,5.中毒、窒息 5.1 引起中毒、窒息的原因 引起中毒的因素有: 爆破后形成的炮烟和其他有毒烟尘 开采过程中遇到的溶洞、采空区、巷道中存在的有毒气体 火灾产生的有毒烟气等。 直接原因: n 违章作业 n 通风设计不合理 n 由于标志不合理或没有标志,人员意外进入通风不畅、长期不通风 的盲巷、采空区、硐室等; n 突然遇到含有大量窒息性气体、有毒气体、粉尘的地质构造,而 突然涌出到采掘工作面或其他人员作业场所,人员没有防护措施; n出现意外情况。如意外的风流短路、停风,人员意外进入炮烟 污染区并长时间停留.,5.2 中毒、窒息场所 可能发生中毒、窒

22、息的主要场所包括: n 爆破作业面; n 炮烟流经的巷道; n 炮烟积聚的采空区; n 炮烟进入的硐室; n 盲巷、盲井; n 通风不良的巷道; n 采空区等。,6.1 粉尘危害 (1) 矿山粉尘的性质 1)矿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 2)矿尘的粒度。 3)矿尘的分散度。 4)矿尘的浓度。 5)矿尘的湿润性。 . 6)矿尘的荷电性。 7)其他。 如粉尘的溶解度、燃爆性、尘粒的硬度与形状及其化学成分等。,6. 其它危险有害因素,(2) 矿尘的产生 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如凿岩、爆破、装运、回采、破碎等,都产生大量的矿尘。 凿岩工作是矿山防尘工作的重点,产尘连续,而且地点分散、时间长、细尘多,

23、难以控制 。 (3)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GB5817-86 根据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共划分为0, 级,6.2 电危害 (1) 电气火灾 产生原因 n 由于电气设备设计不合理、安装存在缺陷或运 行时短路、过载、接触不良、铁芯短路、 散热不良、漏电等导致过热。 n 电热器具和照明灯具形成引燃源。 n电火花和电弧。包括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或操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火花、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故障时产生的事故电火花、雷电放电产生的电弧、静电火花等。,(2) 电击触电和电伤危险 1)分布 井下的配电室、配电线路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电气拖动设备

24、、移动电气设备、手持电动工具、照明线路及照明器具等,都存在直接接触电击及间接接触电击的可能。 2)电击危险因素的产生原因 n 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在设计、安装上存在缺陷,或在运行 中,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使设备或线路存在漏电、过热、 短路、接头松脱、断线碰壳、绝缘老化、绝缘击穿、绝缘 损坏等隐患; n 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漏电保护、安全电压、 等电位联结等),或安全措施失效; n 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必要 的安全组织措施; n 专业电工或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等,6.3 噪声与振动 井下的噪声主要有: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和气流的空气动力噪声。 产

25、生噪声和振动的设备和场所主要有: n 风机、空压机; n 水泵和水泵房; n 绞车和绞车房; n 凿岩机和掘进工作面; n 运输设备和设备通过的巷道; n 装岩机和装岩作业场所等。,6.4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矿井生产最常见的伤害之一,井下的各种机械设备都可能造成机械伤害。这些机械、设备包括: n 运输机械; n 掘进机械; n 装载机械; n 钻探机械; n 水泵、风机、电机等转动设备等。,6.5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等危险因素 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砸伤、摔伤、撞伤等危险性。这些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n 溜井、盲井的高处坠落; n 检修、安装设备时的高处坠落; n 人员行进中的意外滑倒; n 人员

26、在倾斜或垂直巷道中坠落和摔倒、滚落 n 人员在狭小空间(巷道、硐室)的碰撞; n 矿石、设备、工具等坠落物的砸伤; n 矿石、管道、金属突出物的刺伤和扎伤。,6.6 淹溺危险因素 开采后,井下建有水仓;在丰水季节井下涌水量较大,局部井巷可能存在积水,具有淹溺危险性。容易发生井下淹溺的场所主要有: n 水仓; n 水中施工的场所; n 积水的巷道、采掘工作面; n 积水的废弃采空区; n 其它积水场所。,7.矿井瓦斯 矿井瓦斯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从煤、岩内涌出的各种气体的总称。 矿井瓦斯的成分较复杂,除甲烷(可达80%-90%以上)还含有其他烃类,如乙烷、丙烷,以及CO2和稀有气体。 瓦斯无色无味

27、,密度为0.716kg/m3,易积聚于巷道的上部;瓦斯分子直径小,渗透性强,为空气的1.6倍。 瓦斯的赋存状态:游离状态和吸附状态。 在煤层内,无论浅部或深部,吸附的瓦斯是约为煤层瓦斯的含量的8090%,游离状态的瓦斯只是1020%。但是在断层、大的裂隙、孔洞和砂岩内,主要为游离瓦斯。,7.1 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因素 瓦斯含量以煤、岩的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含有的标准状态下的瓦斯体积表示。单位m3/ m3或m3/t。 煤层瓦斯含量的大小,取决于成煤过程中生成的瓦斯量和煤层保存瓦斯的条件。 (1) 煤的变质程度 (2) 煤层露头 (3) 煤层的赋存深度。 (4) 围岩性质 (5) 地质构造 (6)

28、煤层倾角 (7) 水文地质条件,7.2 矿井瓦斯等级 在一个矿井中,只要有一个煤、岩层中发现瓦斯,该矿井即定为瓦斯矿井。 矿井瓦斯等级,按照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涌出形式,划分为: 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10 m3/t,且矿井绝对 瓦斯涌出量40 m3/min; 高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10 m3/t,或矿井绝对 瓦斯涌出量40 m3/min; 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矿井在采掘过程中,只要发 生过一次煤(岩)与瓦斯突出,该矿井即 定为煤(岩)与瓦斯突出矿井。,7.3 瓦斯自煤层或岩层中涌出的形式 普通涌出 瓦斯从煤层或岩层表面非常微细的裂隙中缓慢、均匀而持

29、久地涌出。这种涌出的范围广,时间长,涌出量所占比重最大,是瓦斯涌出的主要方式。 特殊涌出 在很短时间内自采掘工作面的局部地区,突然涌出大量瓦斯或二氧化碳。这种涌出形式对安全生产威胁很大。,7.4 矿井瓦斯涌出量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煤层和邻近层的瓦斯含量 大气压力的变化 地质构造 (2)开采技术因素 开采规模 开采顺序与开采方法 生产工艺过程 通风压力,7.5 瓦斯爆炸 瓦斯爆炸是煤矿生产中最严重的灾害之一。 (1)瓦斯爆炸的危害因素 主要包括:焰面、冲击波和大气成分的变化。 (2)瓦斯爆炸浓度 瓦斯在新鲜空气中的爆炸下限为56%,上限为1416% 瓦斯浓度78%时最容易爆炸,这个浓度称

30、为最优爆炸浓度。 瓦斯的爆炸极限浓度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氧的浓度 其它可燃气体的存在 煤尘 温度压力 (3)瓦斯的最低点燃温度和最小点燃能量 瓦斯-空气混合气体的最低点燃温度,绝缘压缩时565,其它情况时650。最低点燃能量为0.28mJ。,7.6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一般规律 (1)井下的一切高温热源都可以引起瓦斯燃烧或爆炸,但主要火源是放炮和机电火花。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摩擦火花引燃瓦斯事故逐渐增多。 (2)煤矿任何地点都有发生爆炸的可能性,但大部分爆炸事故发生在采掘工作面。其中掘进工作面更易发生。 (3)回采工作面容易发生瓦斯爆炸的地点是工作面的上隅角。,7.7 煤(岩)与瓦斯突出

31、煤(岩)与瓦斯突出是采煤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煤(岩)和瓦斯的突然运动,可在很短时间(几秒钟到几分钟)内,使采掘工作面的煤、岩壁突然遭到破坏,并从煤、岩层内以极快的速度向采空区喷出大量的煤(岩)和瓦斯,充塞巷道,并在采掘工作面煤壁上特殊的孔洞。 煤(岩)与瓦斯突出具有强大的冲击作用,能摧毁巷道设施、破坏通风系统、甚至风流逆转。喷出的瓦斯由几百到几百万m3,能使井巷充满瓦斯,造成人员窒息,引起瓦斯燃烧或爆炸。喷出的煤、岩由几吨到几千吨,甚至万吨以上。,(1)煤(岩)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因素 1)突出与地质构造关系 2)突出与地压的关系 3)突出与瓦斯的关系 4)突出与煤的结构和强度的关系 5)突出与水文地质的关系 6)突出与围岩性质的关系 7)突出与外力冲击和煤自重的关系,(2)突出的预兆 煤(岩)与瓦,斯突出前太多数都有预兆,如: 层理紊乱,煤层变软,暗淡无光,煤层受挤压褶曲,厚度变大;倾角变陡等。 采掘工作面有支架来压声响、煤炮声、岩层或煤层破裂声,顶压增大,煤壁外鼓,掉碴,煤岩自行剥落;打钻时发生垮孔、顶钻、喷孔以及电机过负荷等。 瓦斯涌出异常,忽太忽小,使人感到发冷,发闷;煤尘增大,气味异常,打钻时喷煤、喷瓦斯等。,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