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3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含解析20170810148.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83338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WPS 页数:27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3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含解析20170810148.wps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3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含解析20170810148.wps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3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含解析20170810148.wps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3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含解析20170810148.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1期专题13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含解析20170810148.wps(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 1313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2017年江苏南京卷)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 ”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材料体现了我国实 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B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D. “”一国两制 方针政策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 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 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2、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从题文的民族自治地方可知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BCD 和题文材料无关,所以此题选 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 2 (2017年湖南邵阳卷)2017 年 5 月 20 日,吴敦义当选新一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在记者会 “上,他表示,应尊重 九二共识”“。材料中的 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 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和坚持( ) A一国两制 B两岸三通 C和平统一方针 D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海峡两岸的交往 3. (2017年湖

3、南邵阳卷)下图是游子身上衣新闻漫画,游子身披五星红旗,喜笑颜开, 欢欣鼓舞地扑向祖国母亲怀抱。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1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香港回归 C澳门回归 D “”神舟 五号安然着陆 【答案】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4 (2017 年贵州安顺卷) 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 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 “ 汪辜会谈”的举行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江泽民 八项主 ”张 的提出 “”台湾当局

4、三不 政策的调整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汪辜会谈 的举行是 1993“”年;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对台 基本方针的形成是在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江泽民提出 八项主张”是 1995“年;台湾当局调整 三 ”不政策 的时间是 1987 年。排列顺序正确,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海峡两岸的交往 5(2017 甘肃庆阳卷)祖国统一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重要保证。据 此,回答下列问题: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 60 年,汉政府设置哪一行政机

5、构, 使今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 2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是在哪一朝代?清朝时, 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行政长官是什么? (3)台湾地区曾先后被哪两个殖民者侵占?后来分别是怎样回归祖国的? (4)新中国成立后,为维护民族团结而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新时期,为实现祖国统一, 我国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案】(1)西域都护 (2)元朝;驻藏大臣 (3) 荷 兰;日 本;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归祖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 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

6、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域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张骞 通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 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本题主要考查西藏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 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1727 年,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 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4)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 “”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 一国

7、两制 的构想。 “”在 一国两制 的基础上,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对台基本方针。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统一国家的建立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课标版七年 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鸦 3 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血肉筑长城;人教新课 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人教新课标八年级

8、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海峡两岸的交往 6(2017 江苏苏州卷)新中同成立后,为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 展,党和政府实行的基本同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_。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 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把党中央多年来酝酿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构 “想,创造性地概括为 _”。 【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国两制 【解析】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政策 是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民族区域自治对 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

9、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 “本政治制度。 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 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分别 于 1997年、1999“”年顺利回归祖国。 一国两制 是 20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来的。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人教新课标 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 7(2017 年湖北襄阳卷)【捍卫主权:充满坎坷的抗争之路】(6 分) 材料一在巴黎和会上, 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归还在大战期间被 日本夺取的德国在中国山

10、东的一切权益等合理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无理拒绝。消息传 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45 年9 “月,毛泽东为重庆新华日报题词: 庆祝抗战胜利,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1)近代中国主权的丧失始于哪一条约的签订?(1 分) (2“”)根据材料一判断,哪一事件的发生表达了 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1 分)说出该事件 期间中国人民为捍卫主权喊出的口号。(答一个,1 分) (3)抗战开始于哪一年?(1“分)结合抗战胜利的意义,说明材料二中 中华民族解放”的含 义。(1 分) (4)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洗刷了百年国耻。香港回归祖国体现了哪一伟大构想?(

11、1 分) 【答案】(1)条约:南京条约 4 (2)事件:五四运动 “口号: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取消 二十一条”“; 拒绝在合 约上签字”“;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等 (3)1931年 含义:中华民族取得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胜利。(或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反 抗帝国 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等) (4“”)构想: 一国两制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识记。18401842 年,英国发动鸦片 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是:割香港岛给英国;

12、赔款 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 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 主权开始丧失,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五四爱国运动相关历史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的青年学生集会演讲、游行示威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无视中国主 “权的行为,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五四爱国运动提出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外争主权,内 除国贼”“; 取消 二十一条”“”;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等口号。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

13、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一国两制”就 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于 1997 年 7 月 1 日顺利回归祖国。 【考点定 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鸦片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新民主 主义革命的兴起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 争 九一八事变、血肉筑长城;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香港和澳门的回 归 5 8. (2017年黑龙江龙东卷)在新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的利益为重,努力实现第三次合作, 为实现祖国

14、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页献,以下是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題。(7 分) (1)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是哪所学校?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 (举出一例) (2 分) (2)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者实行不抵抗政策,结果如何?(1 分) (3)今年是卢沟桥事变 80 周年,这个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1 分) (4)1949年 4 月 23 日,哪座城市获得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政府垮台? (1 分) (5“)台湾新任领导人蔡英文就职当天,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没有明确承认 九二共识”, “”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其中

15、 九二共识 指的是 1992年海峡两岸均坚持哪一原则来完成 祖国统一大业?(1 分) (6)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1 分) 【答案】黄埔军校: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答出一个即可)(2 分) 东三省沦陷;(1 分)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由此爆发或全民族的抗日战争开始;(1 分) 南京;(1 分)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或一个中国的原则;(1 分)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 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合作共贏;(言之有理即可)(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伐战争有关内容的识记。1

16、924年 5 月,黄埔军校成立。 孙中山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 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1926 年的北伐战争,北伐的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 6 个军阀。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九一八事变有关知识的识记。1931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 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3)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 7 月 7 日,

17、日本侵略者发动 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进入到全国性的 抗日战争阶段,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4)本主要考查学生对渡江战役有关知识的认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三大战役后,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 月 23 日,南京解放,标志统治中国 22年的国民党政权 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6)本题考查学生对国共两党关系的认识。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第一次是国民大革命时期, 领导了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第二次是抗日战争时期合作,打败了日本取得抗战胜 利。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是: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合则有利

18、于民族的兴旺 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合作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合作共贏。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北伐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难忘九一八;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宁为战死 鬼,不做亡国奴;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战略大决战;人教新课标八年 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海峡两岸的交往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1(2017年山西卷) 小丽同学查阅建国以来我国军队建设的相关资料后,制作了下面的大事年 表。据此,她对军队建设所起的作用得出了如下结论,其中理解有误的是( ) 7 A.极大地提高

19、了中国国防总体实力和防卫作战的能力 B.为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统一铸起钢铁长城 C.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 D.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军事指挥人才队伍正逐渐形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能力。分析题文图片信息,从 1949年华东军 区海军成立,到 2016年赴南海战斗巡航的飞机,可以看出我国具有现代科技知识的军事指挥 人才队伍正逐渐形成。ABC 选项在图片信息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钢铁长城 2(2017年山东潍坊卷) “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来未

20、料到对华的主要行动会以乒乓球 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我 应是( ) A.丘吉尔 B斯大林 C田中角荣 D尼克松 【答案】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外交事业的发展 3(2017年湖南长沙卷) 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权利做自己的发展之梦,但是做好自己的梦,必 须让别国也能睡好觉。以下外交政策和活动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 8 A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B绥靖政策 C.“”杜鲁门主义 D.和平共处五顶原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 年底, 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

21、地区的关系 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能够体现题文的观点。A 具有侵略性,B 纵容了法西斯侵略,C 的目的是称霸世界。故 ABC 不 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4(2017年湖南长沙卷) 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两年后又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加 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答案】T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 年 10月,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2、;1966年,组建了战略导弹部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由此 可见,本题说法是正确的,故选 T。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 科学技术的成就;人教新课标八年级 下册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钢铁长城 5 (2017 年山东东营卷) 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 490 万美元,出口则是微乎其微;而 1972 年 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 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为 6020 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了改善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两国顺利建立了外交关系 【答案】B 9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国

23、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人教新课标 八年级下册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外交事业的发展 6(2017 年贵州六盘水卷)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结朿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以崭新的姿态步入 国际舞台,奉行独立的和平外交政策。请问 20世纪 50 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成果有(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联合国 26 大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万隆会议 日内瓦会议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20 世纪 5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 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

24、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联合国 26大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是 1971年,日内瓦会议是 1954 年召开。符合题意。ABD 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7.(2017 年湖南衡阳卷)20 世纪 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 这是联合国历史 ”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20 世纪 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19

25、71年 10 月 25 日,第 26届联合 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席位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ABC 不符 10 合题意,故选 D。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外交事业的发展 8.(2017年湖南衡阳卷)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主义诗人、湖湘文化的开启 者 。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元帅军衔的湖南衡东人是 。 【答案】屈原;罗荣桓。 【考点定位】地方史 9.(2017 年湖

26、北鄂州卷)2016 年 4 月,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 公约的巴黎协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中国为全球生态文明付诸的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 的积极评价。62“年前,周恩来在代表中国政府出席的一次会议上,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推 动会议进程,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周恩来参加的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 20 世纪 5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 “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各国 的团结与合作。ABD

27、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故选 C。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下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0.(2017年广东卷)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 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 是 指承认( )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 一个中国 的原则 D、中国加入联合国 【答案】C 11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外交事业的发展 11.(2017年甘肃省武威市、白银市、定西市、平凉市、酒泉市、临夏州、张掖市卷)下面两 幅图片分别是习近平主席与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现任

28、总统特朗普会晤的照片,它们从一个侧 面反映了近年来的中美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打破中美关系僵局的历史事件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 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的有关知识。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 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打破了中美关系僵局。 A 项的时间是 19501953 年,B 项的时间是 1979 年,C 项的时间是 1971 年。故 ABC不符合 题意。D 符合题意,故选 D。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下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外交

29、事业的发展 12.(2017年甘肃省庆阳卷)如图两幅图片分别是习近平主席与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现任总 统特朗普会晤的照片,它们从一个侧面反应了近年来的中美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打破中美 关系僵局的历史事件是( ) A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 12 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B 【考点定位】人教课标版八年级下册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外交事业的发展 13.(2017年黑龙江龙东卷)2017年 4 月 11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瀛台会见了新当选 并获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时表示,今年是香港回归 20周 年。20 年

30、来,香港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国际贸易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主要是 因为实施了(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一国两制 方针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一国两 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 度,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作为特别行政区分别于 1997年顺利回归祖国。因为 香港的制度未变,所以香港回归 20年来,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国际贸易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 位进一步巩固。ACD

31、不符合题意,故 B 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4.(2017年黑龙江龙东卷)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在我国对外交往的历史中, 既有辉煌的过去,也饱受过近代的屈辱,如今的中国正在逐渐影响着世界。阅读材料,回答有 关问题。(7 分) 材料一 郑和船队带去了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铁器、金银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 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和长颈鹿、狮子、鸵鸟等珍贵动物。 郑和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 13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一,请你概括郑和下西洋有什么历史意义?(1 分) 材料二 天朝

32、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中,淸政府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1 分) 材料三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 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依据材料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1 分) 材料四 在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 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拒绝。 人教版九 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四,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1 分)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

33、,特别是改革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开 始走向世界并改变世界。 摘自人教版普通髙中历史必修 II 被国际公认的己经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1 分) 右图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1 分)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中国外交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1 分) 【答案】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1 分) 闭关锁国;(1 分) 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 分)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1 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 分)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 分) 14 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外交工作取得了重大

34、成就。(言之有理即可)(1 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积极遣使到亚非各地,促进中外交流。为了加强同海 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本题考查的是 闭关锁国 政策的弊端。清朝实行 闭关锁国 政策,严格控制海外贸 “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 广州十三行” 统一经营管理贸易。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 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4“)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35、分析材料四的 在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国 ”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被英、法、美等列强拒绝。 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 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 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6)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发展。1971年 10 月,第 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 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任理事国的席位。

36、11月 15 日,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首次参加大会,心情激动,仰天大笑。 (7)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由于中国近代的落后,导致了中国的被动挨打,在外交 上没有地位,弱国无外交。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新 中国的外交取得辉煌的成就。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 闭关锁国”;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侵略与反抗 鸦片战争;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 15 世界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人教版八年级下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37、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 事业的发展 15.(2017 年山西卷) “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髓,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发展 “愿景。某班同学以 和谐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一期板报,并提出了如下问题,请你和他们一起 完成。 任务一【搜集名言汲取思想智慧】(2 分) (1)阅读同学们搜集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名言,请你任选其中两位,分别概括他们的思想主 张。 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B “”“”“”仁者爱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D “”兼相爱,交相利墨子 任务二【赏析名画见证民族团结】(3 分)

38、(2)下面名画分别反映出中央政府在处理与西藏地区民族关系时采取了什么方式?西藏正式 纳入中国版图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任务三【对比事件感悟】(2分) (3)完成下表中处内容的填写。通过比较后,请你为本栏目提炼一个恰当的主题词。(填 写在处) (4“”) 求大同,存小异 对和平发展意义重大,请从下列史实中任选两个加以说明。 16 任务五【联系现实构建和谐社会】(4 分) (5“”)右边是同学围绕 科技与生活 开展问卷调查后,整理出的百姓关注的生活现象,这些 现象说明了什么?(2 分) (6“”)完成板报任务后,谈谈 构建和谐社会 的重要性。(2分) 【答案】(1)老子: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孔

39、子: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要求统治者爱惜民 力,体察民意;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墨子: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的 兼并战争;孟子:主张为政以德,以民为本。(分别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1分,共2 分。) (2)和亲(1分)册封(1 分)元朝设置宣政院(1分) (3)合则两利;民族大义 ;责任担当;国共关系等。(答出符合上述意思的任意一点得1 分) (4)示例1:万隆会议:针对会前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 “来总理指出,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而应本着 求同存异”的方 “”针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 求同存异 方针的提出,

40、促进了会议圆 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示例2:联合国家宣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的战火不断扩大,法西斯 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面对共同的敌人,26 个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形成反法西斯同盟,成为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示例3:欧 洲联盟:二战后,西欧国家为振兴经济,并在美苏两级对抗中维护自己的国际地位, 摒弃前嫌走向了联合之路,成立了欧共体。此后,组织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向政治、经济一体 化目标迈进。到1993 年,欧洲联盟成立,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 发展。

41、 (任选两例作答,答出具体史实得1 分,说明作用得1分,共4 分。) 17 (5)积极: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 量;科技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科技推动 经济发展转型等。消极:科技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 通堵塞,能源短缺等问题 (积极、消极各答出任意一点得1 分,共2分。 ) (6)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 目标;和谐的国际关系是和平与发展的前提;民族团结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保障;国 共两党团结合作有利于维护全民族共同利益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 分,共2分。 ) 【解析】 试题分析:(1)此题考

42、查诸子百家的有关知识。任选两位思想家即可。老子:主张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具有辩证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仁”,主张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要求统治 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自己不希望的事情,也不要强迫别人接受;墨子:主张互爱互利,主 “张 兼爱”“”“非攻 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孟子:主张 仁政”,以民为本。 (2)本题考查民族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使臣到大唐求亲的情景, 反映的是唐和吐蕃的和亲。顺治帝会晤五世达赖图反映的是清朝顺治皇帝对西藏佛教首领 五世达赖的册封。元朝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的事务。 (4)本题答案不唯一,任选两例即可。选万隆会议:针对会前帝国主义国家

43、破坏会议的阴谋 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总理指出,亚非国家不应陷入关于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争论, “”“”而应本着 求同存异 的方针团结起来,积极维护和促进民族独立和世界和平。 求同存异 方针的提出,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选联合国家宣 言: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二战的战火不断扩大,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 世界人民的广泛愤怒。面对共同的敌人,26 个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形成反法西斯同盟,成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选 欧洲联盟:二战后,西欧国家为振兴经济,并在美苏两级对抗中维护自己的国际地

44、位,摒弃前 嫌走向了联合之路,成立了欧共体。此后,组织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向政治、经济一体化目标 18 迈进。到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5)本题考查对科技与生活的认识。分析科技与生活的表格信息可以看出科技的积极影响是: 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快捷;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科技改变 了社会经济结构;科技推动经济发展等。科技的消极影响是:科技也带来了环境污染,交通堵 塞,能源短缺等问题。 (6)本题考查学生对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内容;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谐的国

45、际关系是和平与发展的前提;民族团结是 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保障;国共两党团结合作有利于维护全民族共同利益等。人与人之 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要和谐相处。【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中华文化的勃兴;人教新课标七年 “级下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和同为一家”;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 的发展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 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难忘九一八;人教版八 年级下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外交事业的发展;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

46、的胜利;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西欧和日本经济 的发展;人教版九年级下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 16 (2017年山东东营卷) (12 分)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外交事 业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我们应该承认,在 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周恩来(1955 年) (1)材料一体现了周恩来在哪次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什么方针?(4 分) 材料二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

47、二十 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2“)请用两个事例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外交 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4 分) 材料三 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 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要用好 19 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摘自习近平 一带一路 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 (3“”)根据材料三并联系现实,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4 分) 【答案】(1)万隆会议;

48、(2 分) “”求同存异 的方针。(2 分) (2)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72 年,中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 常化(1979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 (4 分,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3“”)增加出国留学的机会;方便出国旅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方便对 一带一路 参与 国的全面了解和学习等。(4 分,答出两项即可,其他符合史实,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 20 世纪 5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材料一的 在亚非国家中是 ”“”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指的是 求同存异 方针。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 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大 会的圆满成功,也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3“)本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材料三的 要推动教育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 提升合作办学水平。要发挥智库作用,建设好智库联盟和合作网络。在文化、体育、卫生领域, ”“”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务实项目。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归纳出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将会给 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增加出国留学的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