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第1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12酸和碱课时作业20170801137.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83753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WPS 页数:7 大小: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第1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12酸和碱课时作业20170801137.wps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第1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12酸和碱课时作业20170801137.wps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第1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12酸和碱课时作业20170801137.wps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第1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12酸和碱课时作业20170801137.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7年中考化学第1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课时12酸和碱课时作业20170801137.wps(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 1212 酸和碱 基础巩固 1(2016桂林)下表是几种作物适宜生长的 pH 范围: 作物 马铃薯 茶树 水稻 莲 pH 4.85.5 5.05.5 6.07.0 8.09.0 某地土壤呈碱性,则该地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A马铃薯 B茶树 C水稻 D莲 2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稀硫酸用于除铁锈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NaOH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氧化钙用作食品干燥剂 3(2016雅安)只经过一次实验就能将H2SO4、NaCl、NaOH 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 A纯碱溶液 B稀盐酸 C硝酸银溶液 D石蕊试液 4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2、 ) A滴加酚酞试液显无色的溶液 B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C能够与碱发生反应的溶液 D常温下,pH7 的溶液 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故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锌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锌也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D硫酸可以与 BaCl2反应生成沉淀,所以盐酸也可以与 BaCl2反应生成沉淀 6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将 pH 试纸润湿后测定溶液的 pH B用木条蘸少量浓硫酸,验证浓硫酸的腐蚀性 C氢氧化钠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

3、并涂上硼酸溶液 D称量 NaOH 时,应将其放在小烧杯中 7(2016吉林改编)下列有关 NaOH 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A用 NaOH 固体干燥 CO2气体 B用 FeCl3溶液鉴别 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 C用熟石灰和纯碱为原料制取 NaOH D用 CaCl2溶液除去 NaOH溶液中的少量 Na2CO3 8(2016遵义改编)向一定量的 Ba(OH)2溶液中滴加稀 H2SO4,下列图像能正确描述对应 关系的是( ) 1 能力提升 9(2015齐齐哈尔)某学习小组测定实验室里一瓶 NaOH 溶液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 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取少量样品,加入几滴

4、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B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C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 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D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 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10(2015厦门改编)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C.足量粉末状金属分 A.向一定量盐酸中逐 B.将浓硫酸露置在空 D.一定量的稀硫酸中 别与等质量、等浓度 滴加水稀释 气中 加入锌粒 的稀盐酸反应 11

5、(2015德阳)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 pH随滴入 溶液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像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 pH 等于 7 C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 5 mL 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NaCl D滴入溶液体积为 15 mL 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12(2015黄冈改编)构建模型和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李华同学 2 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现象是:_。 (2)写出一个符合图中的化学方程式_。 (3)图中

6、性质属于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写出一种符合图中的物质的化学式_。 13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小丽同学总结了碱的化学性质如图,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 题: (1)小丽同学发现,以前取用氢氧化钠溶液时试剂瓶忘记盖瓶塞,依据反应说明 NaOH 必 须密封保存,否则在空气中要变质,如果该溶液变质,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 (2)要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选择下列试剂不能达到目的是_。 A稀 HCl B酚酞试液 CCaCl2 DCa(OH)2 (3)为了验证反应,小丽将无色酚酞试液分别滴入 NaOH溶液和澄清石灰水中,溶液由无 色变成红色,原因是它们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_。 (4)依据反

7、应,KOH能与下列物质反应的是_。 AH2SO4 BBaCl2 CMgCl2 DNa2CO3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强化培优 14(2014凉山改编)如图所示,若将稀 H2SO4比作初三学生在“应急演练”中,要从楼 顶入口处由上至下疏散到出口处,各层都有三道门(空白处为通道), 3 稀硫酸要在每层中至少打开一道门(即能与稀硫酸反应的物质)才能到达出口处,请根据图 示回答以下问题。 (1)若按“距离最短”的原则疏散,则其疏散路线由上至下依次为(填化学式)入口 _出口。若按“速度最快”(化学反应速度最快)的原则 疏散,则应将上述疏散路线中第五层改为(填化学式)_。所有楼层中能与稀硫酸反应 的

8、物质共有_种。 (2)疏 散 路 线 上 经 过 第 四 层 时 能 与 稀 硫 酸 发 生 反 应 的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 : _。若将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则无法通过第_层。 15A、B、C、D、E、F 分别是氧化铁、二氧化碳、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已知 C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灭火,六种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反应关 系,图中相连的两圆表示相应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 C 物质的化学式:_。 (2)D 的一种用途是_。 (3)E 与 F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_, 其 基 本 反 应 类 型 为 _。 (4)B 能转化成

9、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16(2016宁夏)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小亮在学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下 实验,请你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活动。 (1)在白色点滴板上完成实验 A,请将实验现象补充完整。 稀硫酸 氢氧化钙溶液 实验现象 _ 溶液变蓝色 4 (2)在实验 B 的烧杯中滴加 2 滴酚酞溶液后,扣上大烧杯,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 _,得出的结论是_。 (3)在 实 验 C 的 试 管 中 , 滴 加 少 量 的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 看 到 的 现 象 是 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要 使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应滴加_溶液(写一种溶液)。 (4)小 亮 用 实 验 D 验 证 二

10、 氧 化 碳 与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反 应 , 看 到 的 现 象 是 _,他根据三氧化硫与二氧化碳所属的类别,推断三氧化硫也能与氢氧 化钠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参考答案 1D 2.C 3.D 4.D 5.C 6.A 7C 【解析】A 项,NaOH可与 CO2反应,不能用于干燥 CO2气体;B 项,向 NaOH溶液和 澄清石灰水中滴入 FeCl3溶液均产生红褐色沉淀,不能鉴别,应选用 Na2CO3或 K2CO3等可溶性 碳酸盐溶液;C 项,熟石灰Ca(OH)2与纯碱(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正确;D 项,CaCl2与 Na2CO3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 Na

11、Cl,引入新的杂质 NaCl。 8C 9C 【解析】A 项,Na2CO3溶液也显碱性,无论 NaOH溶液是否变质,都能使酚酞溶液变 红色,故不能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B 项,若 NaOH 溶液部分变质,滴入的少量稀盐酸仅 与 NaOH反应,也没有气泡产生,故不能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C 项,取少量样品,加入 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Na2CO3;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 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 NaOH,即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D 项,取少量样品,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中含有 Na2CO3,由于 Na2CO3与 B

12、a(OH)2 反应生成 NaOH和 BaCO3沉淀,同时 Ba(OH)2有剩余,故无论原溶液中是否含有 NaOH,滤液都显 碱性,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只能确定变质,不能判断是否完全变质。 10C 11.C 12(1)石蕊变红 (2)HClAgNO3= AgClHNO3 (3)复分解 (4)Fe2O3(或 CuO等合理答案) 13(1)2NaOHCO2= Na2CO3H2O (2)B (3)OH (4)C MgCl22KOH= 2KClMg(OH)2 14(1)FeFe2O3Ca(OH)2BaCl2Na2CO3 Mg 8 (2)3H2SO4Fe2O3= Fe2(SO4)33H2O 二 【解析

13、】(1)“”若按 距离最短 的原则疏散,则其疏散路线由上至下依次为:先和铁反应, “”再和氧化铁反应,再和氢氧化钙反应,再和氯化钡反应,再和碳酸钠反应;若按 速度最快 的原则疏散,则应将上述疏散路线中第五层改为 Mg,因为镁与稀硫酸反应比铁与稀硫酸的速率 5 更快;能和稀硫酸反应的物质有铁、镁、氧化铁、氢氧化钙、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氯化钡、 碳酸钠等 8 种。(2)第四层可以与硫酸反应的物质是 B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H2SO4 Fe2O3= Fe2(SO4)33H2O;若将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则无法通过第二层,因为第二层中的氯化 钡、硫酸钠、硝酸钾都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15(1)CO2

14、 (2)改良酸性土壤 (3)6HClFe2O3= 2FeCl33H2O 复分解反应 (4)2NaOHCO2= Na2CO3H2O 【解析】C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灭火,因此 C 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 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氢氧化钙溶液与二氧化碳、稀盐酸、碳酸钠溶液都能反应, 因此 D 是氢氧化钙,B 是氢氧化钠,氧化铁只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因此 F 是氧化铁,E 是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都能反应,因此 A 是碳酸钠。 16(1)溶液变红色 (2)氢氧化钠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酸碱会发生中和反应 (3)有蓝色沉淀生成 2NaOHCuSO4= Cu(OH)2Na2SO4 氯化钡 (4)气球胀大 SO32NaOH= Na2SO4H2O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