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人的不安全行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883995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人的不安全行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3人的不安全行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3人的不安全行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3人的不安全行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3人的不安全行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人的不安全行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人的不安全行为.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主讲教师:肖知国讲师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学院安全教研室 E-mail: Tel:139-49669259,第三节 人的作业疲劳与应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2,第三节 人的作业疲劳应激,一、人的作业疲劳及其预防 二、应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3,一、人的作业疲劳及其预防,一种人体生理变化的不正常状态,过度疲劳引起工作效率下降,大脑与动作迟钝,反应能力下降,从而易于导致事故发生。 据统计,严重事故发生时间,大部分集中在疲劳期。 (一)疲劳的特点与分类 (二)疲劳的原因 (三)预防疲劳的措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4,(一)疲劳的特点与分类,1.疲劳

2、的特征 (1) 可感受性 (2) 可耐性 (3) 可恢复性 (4) 滞后性。 (5) 超前性 (6)暗示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5,(一)疲劳的特点与分类,2.疲劳的分类 1) 精神疲劳 主要受大脑皮层的活动状态控制。 精神疲劳包括智力疲劳、技术性疲劳和心理疲劳。 2) 肌肉疲劳 分为个别器官疲劳和全身性疲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6,(二)疲劳的原因,1.工作单调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强度大、时间长 3.环境条件 4.精神因素 5.身体素质 6.人机系统设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7,产生疲劳的机制,(1)短时剧烈活动产生的疲劳 大量的研究

3、发现,短时剧烈活动后,肌肉中的ATP、CP含量明显下降,导致肌肉进行糖酵解以再合成ATP,伴随着乳酸的产生和积累,这样就使得体内环境中的氢离子浓度上升,肌肉酸碱度(pH值)下降。pH值的下降,一方面促使糖酵解的关键酶磷酸果糖酶活性下降,从而引起ATP的再合成量减少;另一方面阻碍了肌动蛋白的形成,导致肌肉收缩能力下降;同时,大脑的神经抑制性递质r氨基丁酸没有增加,这表明大脑仍处于较兴奋状态。 (2)长时间活动产生的疲劳 长时间活动后,人体内的血糖含量下降,大脑内的抑制性神经递应r虽基丁酸含量增加,会引起大脑兴奋性降低。结果导致疲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8,(三)预防疲劳的措施,

4、1 改进操作方法合理应用体力 2合理安排作业休息时间 3 避免单调重复的作业 4环境条件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9,1.改进操作方法合理应用体力,1) 正确选择作业姿势 2) 合理设计作业中的用力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10,1)正确选择作业姿势,使作业者处于一种合理的作业姿态,减少能量 消耗降低疲劳程度。 (1) 立姿 特点:可动性、灵活性 适用:经常改变体位、监视控制装置分散的作业。 (2) 坐姿 特点:身体稳定性好,不易疲劳,易于操作。 适用:持续时间较长,精确细致作业。 (3) 立坐交替 可缓解部分肌肉的紧张状态和疲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

5、/6/1,11,2) 合理设计作业中的用力方法,(1) 合理安排施力方式与负荷,避免静态用力 (2) 按生物力学用力 (3) 利用人体活动特点获得力量和准确性 (4)利用动作经济原则降低能耗, 保持动作自然、对称和有节奏 (5) 节约动作能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12,(三)预防疲劳的措施,2合理安排作业休息时间 实验表明RMR=2,6h; RMR=3.6,80min; RMR=5,20min; 确定休息时间的长短、次数及时刻。应根据劳动强度、性质、紧张强度、环境条件和单调性确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13,(三)预防疲劳的措施,3 避免单调重复的作业 (1)

6、使操作内容复杂化 (2) 交换不同工作内容的作业岗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14,(三)预防疲劳的措施,4环境条件等 控制噪声,改善通风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15,疲劳的测定,1疲劳的表面特征 (1) 身体的生理状态发生特殊变化,如心率、血压、呼吸及血液中的乳酸含量等发生变化; (2) 进行特定作业时的作业能力下降,如对特定信号的反应速度、正确率及感受能力等下降; (3)自我感觉疲劳,如自我感觉体力不支、乏力,缺乏继续动作的动机; (4)磕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16,疲劳的测定,(1)工作绩效测定。随着疲劳程度的加深,操作者的工作能力

7、将会明显下降,所以,操作者的工作绩效,可作为疲劳评定的指标。 (2)生理测定。呼吸系统功能、心电图、肌电图以及乳酸、血糖糖含量等变化的测定结果,都可作为分析疲劳积累的指标。 (3)主观评定,即通过疲倦的观察(表情、态度、姿势、动作轨迹、单位动作所需时间、工作数量和质量)和主诉症状调查来进行测定。该症状分为三类:身体症状、精神症状、神经感觉症状。 (4)闪光融合频率测定 (5)皮肤敏感距离测定法,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17,二、应激,应激: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当系统偏离最佳状况而操作者无法或不能轻易的校正这种偏差的时候,操作者呈现的状态。 应激是系统偏离最佳状况是产生的; 是环

8、境和操作者能力之间不平衡引起的 应激的产生有动机因素的作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18,主要内容,(一)应激源 (二)应激效应 (三) 应激的预防和控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19,(一)应激源,定义:引起应激现象的因素 1.环境因素 2.工作因素 3.组织因素 4.个性因素 工人任务和能力失配越严重,工人感到的应激越大,造成失误的可能性就越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20,(二)应激效应,定义:在应激状态下,操作者身心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1.生理和身体的变化 2.心理和态度的变化 3. 工作绩效的变化 4.行为策略和方式的变化,安全第一,预防为

9、主,2019/6/1,21,(三) 应激的预防和控制,1.人类工效学 2.工作设计 3.组织管理 4.提高个人应付能力,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22,例子二: 一个欧洲观光团来到非洲一个叫亚米亚尼的原始部落。部落里有位老人,正盘着腿在一棵菩提树下编草编。一位法国商人对这些草编很感兴趣,问老人:“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老人微笑着回答:“10个比索。”商人又问:“如果我买10万顶草帽和10万个花篮,那你打算每一件优惠多少钱?”老人答道:“那样的话,就得要20比索一件。”商人简直难以置信,大声地喊着问:“为什么?”老人说:“做10万个一模一样的草帽和10万个一模一样的花篮,那会让我乏味

10、死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23,例子一:谨防隐性“杀手”疲劳 在机动车驾驶员行车事故中,疲劳被喻为现代“杀手” 据交通管理部门统计资料公布,我国每年发生车祸20万起,死亡人数5万人左右,大约有74的车祸与疲劳有关,60以上的汽车肇事者出事是在开车后的3至4小时之内。 经分析:汽车驾驶是腕力和体力的综合劳动,这一行为要求驾驶员必须有良好的心理和生理修养,必须情绪稳定、思维敏锐、精神集中、手脚灵活,随时能够镇静地处理各种意外的事件。但驾驶员每天在充满噪音的环境 里工作几个其至十几个小时,时间长,必然造成驾驶员对周围环境分辨能力下降,四肢灵敏度降低,反应迟钝。其实,这时“杀于”

11、已附在驾驶员身上,此刻驾驶员必须镇静、清醒,采取及时休息的措施,否则“杀手”就会假借驾驶员之手得逞。研究发明,人体疲劳后大脑供氧不足,维持大脑兴奋的神经质儿茶酚胺浓度降低,因而思维迟钝、头昏、困倦、工作效率降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019/6/1,24,极易出现失误而发生事故。 1998年3月9日凌晨3时,司机高某驾驶吉BC0830号奥拓小客车,载4名乘客由舒兰市返回吉林市,司机白天已经开了一天车,晚上没有得到休息又接着驾车,特别是往家赶归心似箭,车速很快,而车上的4名乘客都是18岁的青年,因一夜没睡,上车不久就睡着了,由于司机处于极度疲劳状态,行驶一个多小时在进入吉舒公路500米处,司机

12、一打盹造成车子失控,突然驶入右侧沟内,连撞4棵树,司机当场撞死,4名乘客1死3重伤,这辆刚上路l06天的奥拓小客车就报废了。 1998年4月27日,某客运公司驾驶员程某驾驶吉BC0l09号小客车在吉长南线44公里处大绥河东大桥处,同一两轮摩托车相撞,致使摩托车上两人当场死亡。这起事故经交警部门和单位领导分析判定,主要原因是程某长时间连续驾驶,疲劳过度勉强开车,造成分辨力下降,四肢活动灵敏度降低,反应迟钝而撞了摩托车。 从现代生理学角度看,将主动休息与医疗保健相结合来消除疲劳是有科学道理的。实验表明,人体持续活动愈久或劳动强度越大,也就容易养成累了才休息的毛病。因此,防止疲劳最主要的还是采取主动休息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