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堂演练岳麓版必修320170920041.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84984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WPS 页数:6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秋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堂演练岳麓版必修320170920041.wps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秋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堂演练岳麓版必修320170920041.wps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秋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堂演练岳麓版必修320170920041.wps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秋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堂演练岳麓版必修320170920041.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秋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9课诗歌与小说课堂演练岳麓版必修320170920041.wps(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 9 9 课 诗歌与小说 1论语“为政中记载: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思想纯正)”! 这说明( )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 D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 解析:“材料信息的意思是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 思想纯正”, 这反映了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A 是诗经的历史地位,材料没有体现;C、D 说法 不符合史实。 答案:B 2“”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这段文字的 创作文体属于( ) A楚辞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解析:

2、楚辞想象力丰富,其作品带有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其语句参差, “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 兮”,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 3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宏、辞藻华丽为特征,这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 A社会动乱与经济凋敝 B国力的强盛 C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 D宏阔广大的文人气度 解析: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国力强盛,因此体现在汉赋上呈现出气势恢宏的特征, 故 B 项正确。 答案:B 4“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评价某位诗人的成就,认为 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 痛快淋漓,天才极致,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 ”出不穷和不可思议。 获此评价的这位诗人应当是( )

3、 A孟浩然 B杜甫 C李白 D王维 1 解 析:“”“”结合材料中信息 盛唐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 反映的是盛唐 时期浪漫主义艺术,符合上述特点的是李白。所以答案选 C。 答案:C 5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在清朝,讽刺小说反少有,有名而几乎是唯一的作品, 就是讽刺小说是贵在旨微而语婉的,假如过甚其辞所以讽刺小说从 “”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其中的 最有可能是( )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清朝、讽刺小说、旨微而语婉。解答本题应从时间信息与 小说特点两个方面分析。从时间上看,封神演义三言二拍为明代小说,A、B 两项排除; C、D 两项都是清代小说,但聊斋志异是鬼怪故事,不符合题

4、意,而儒林外史是讽刺 批判现实的作品,排除 D 项,C 项正确。 答案:C 6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请归纳四幅图片所反映的两种诗歌风格,并说明这两种风格各自的特点。 (2)图 2、图 4 诗人作品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 答案:(1)风格:图 1、图 4 反映的是诗歌中的现实主义风格;图 2、图 3 反映的是诗歌中 的浪漫主义风格。 特点:现实主义风格的特点是以现实社会为素材,深沉、悲壮、凝重;而浪漫主义风格的 特点是夸张、想象力丰富、张扬个性等。 (2)相同点:忧国忧民的思想内容。 原因:屈原、杜甫所处的社会环境类似,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诗人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 2 责任感。 基

5、础巩固 1境界又称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常用概念。下列诗词中体现了盛唐意境的应 是( ) 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C“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D“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解析:A 是李白的诗句,体现了盛唐时期个性张扬、蓬勃向上的时代气息,故正确。B 是 杜甫的诗句,反映的是民间的疾苦,是唐朝由盛转衰时的写照。C 是作者杜牧借用商女不知亡 国恨,来讥讽晚唐政治的黑暗。D 是白居易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失意的情怀。 答案:A 2她是诗歌的一种,是和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 代文学的

6、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 “”与元曲斗艳,代表一代文学之盛。 她 是( ) A北方民歌 B骚体 C宋词 D明清小说 解 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歌词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一代文学之盛 即 可判断为宋词,故 C 项正确。 答案:C 3“有文学家评论古代某词人时说,从整体创作风格看,他的词是儒家文化中的 舍生取 ”“”义杀身成仁 等英雄人格意识的现实表达。该词人是( ) A柳永 B李清照 C辛弃疾 D李白 解析:李白的主要成就是诗歌,排除 D 项;柳永、李清照属于婉约派,创作内容侧重儿女 风情,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不符合材料内

7、容,A、B 两项排除;辛弃疾属于豪放派, 词中充满了一种以英雄自许或以英雄许人,热切盼望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豪情。故选 C 项。 答案:C 4“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 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 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 ”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哪一本书( ) A元曲赏析 B诗经 C全汉赋 D全唐诗 3 解析:根据所学,曲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 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材料符合这一特征。故选 A 项。 答案:A 5某高校老师撰写了

8、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 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 A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C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D聊斋志异:“(女)”儿已委身乔郎矣,更无归理。如有变动,但仍一死! 解 析:宋明理学强调三纲五常、等级名分,同时注重气节、品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 史使命感,主张忠孝,C 项符合题意。A、B、D 三项均体现了明清小说反传统的特点,故均排 除。 答案:C 6有学者对明清四大长篇小说进行排序,排在第一的是红楼梦,排在第二的本质上是 “”

9、一个寓言,那些妖魔鬼怪,全是象征性的存在。属于 排在第二 的著作是( ) A三国演义 B聊斋志异 C西游记 D水浒传 解析:西游记中塑造有大量的妖魔鬼怪,象征着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而且 西游记是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之一,故 C 项正确。 答案:C 7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趋势是( ) A逐渐贵族化 B逐渐平民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事物发展历程的概括表达能力。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 “壮大,使主流文学表达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一趋势即 平民化”。 答案:B 能力提升 8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

10、(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 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 史原因不包括( ) A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 B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 4 D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解 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演变。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平民化、通俗化,这与商品 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有关,故 A 项正确。C 项是技术因素,D 项说法正确。伦理纲常是封 建统治基础,尤其是宋代理学出现,强化了伦理纲常,故 B 项不正确。 答案:A 9“七月

11、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 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 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 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解 析:题干中诗歌以四言为主,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语言质朴丰富,由此可以判断出自 “”诗经,再由 食我农夫 可知 A 项符合题意。 答案:A 10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扩大。下列文学作品 中因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 ) 解 析:本题关键信息是“宋元时期”适应“市民文化需求”的作品,A 项出现在战国时期, B 项出现于春秋时期,D 项出现于清朝,C 项是元杂

12、剧。 答案:C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宇于楚辞也。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材料二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要讲 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 闻一多说唐诗 材料三 词体至宋而繁荣援佛老精神以入儒的宋学背景与宋代空前发达起来的 市井商业文化意识彼此交壤,导致了宋世文人尚义理而又随俗逐媚的精神势态;而宋世制禄丰 厚,坊间歌妓又出于自身利益而出金资助词客,这种物质力量的推动势必成为词集刊行的有效 保证。 韩经太宋词与宋世风流 材料四 这一时期(明清)大为繁荣的小说、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 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屠夫、小贩、商人、妓女、牧童、村姑、绿林好汉,以

13、至三教九流进 5 “入文学殿堂,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 好货”“”好色 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 汉赋 是怎样的一种文体。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闻一多的 诗唐 找出依据。 (3)材料三的作者认为宋词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清时期小说取材的特点。综合四则材料,说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呈现了怎样的趋势。 解 析:第(1)题,只要回答汉赋的特点即可。第(2)题,从唐朝诗人、诗作及文学发展阶段 三方面回答。第(3)题,从思想、经济、社会阶层变化三个角度进行概括。第(4)题,从材料中 “”可以看出明清小说关注社会底层,题材广泛; 发展趋势 可从文学作品的世俗化、平民化、 大众化等角度分析。 答案:(1)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2)诗歌到唐朝时发展到鼎盛阶段,名家辈出,作品极为丰富。 (3)理学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崛起。 (4)特点:关注社会底层,题材广泛。 趋势:世俗化、平民化、大众化。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