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0单元第一节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学案鲁教版20170927466.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85358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WPS 页数:25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0单元第一节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学案鲁教版20170927466.wps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0单元第一节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学案鲁教版20170927466.wps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0单元第一节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学案鲁教版20170927466.wps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0单元第一节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学案鲁教版20170927466.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0单元第一节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学案鲁教版20170927466.wps(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010 单元 第一节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 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 考纲解读 全国卷五年考题统计 题型 备考指南 考纲下载 核心知识点 区域的含义,区 2015课标 ,37 (1)、 综合题 域的特征 (2)题,12 分 命题重点:1.以世界或 2014课标 ,11 题,4 我国某区域图为载体, 不同区域自然环 地理环境 分 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和人 境和人类活动的 选择题 对区域发 2012 课标全国,6 题, 类活动特征及其原因。 差异 展的影响 4 分 2.以热点区域为背景材 区域不同发展阶 料,考查不同区域之间 2013课标 ,37 (4)题, 段地理环境的影 综合题 的地理特征差异。

2、 4 分 响 3.以实际生活和生产中 遥感(RS)在资源 发生的事件为情境,考 普查、环境和灾 “查 3S”技术应用。 地理信息 害监测中的应用 考查形式:选择题与综 技术在区 全球定位系统 合题并重,分值一般在 域地理环 (GPS)在定位导 46 分,难度系数在 0.6 境研究中 航中的应用 左右。 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 热点探究:“”一带一路 (GIS)在城市管 沿线地区;尼罗河流域 理中的功能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数字地球的含义 第一节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阶段 学习目标定位 知识体系预览 1.识记:区域的含义。 2.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 差异。 3.应用:运用比较法比较不

3、同区域自然环 1 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 考点一 区域的含义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区域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内部某些特 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温馨提示】 区域 和 地域 的异同 “”它们的实质是一致的,都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地理空间。但 区域 是泛指,其范围有大有小; “”而 地域 一般范围较大,且更强调地方性、景观性,如农业地域、工业地域。 4.区域的特征 区

4、域特征 含 义 实践意义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 区域开发要正确处理资源利用与环 整体性 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整体 境保护的关系 不同区域之间存在普遍差异性,区域内 差异性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发展 部也有差异 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 开放性 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发展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7全国 1 月大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3)题。 (1)影响图中 1 月 0 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地形 2 (2)图中四段河流的流速最快的是( ) A.R1 B

5、.R2 C.R3 D.R4 (3)下列关于图中四沉积作用明显区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聚落最先形成在、两地区 B.沉积区是我国春小麦种植区 C.地区最适宜种植水稻 D.地区海拔最高,沉积作用最弱 解析 本题组考查区域图中的特征分析。第(1)题,图中的 1 月份的 0 等温线是位于汉江和 渭河的分水岭,即与秦岭山脉的走向一致,由于秦岭山脉对冬季风的阻挡作用,导致秦岭以南 地区的 1 月份平均气温大于 0 ,所以影响图中 1 月份 0 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 (2)题,河流落差大,则流速快,图中的 R1、R2、R3三个河段位于沉积作用明显区,说明该河 段的落差较小,而 R4河段位于沉积

6、区域的上游河段,靠近秦岭山脉,河流落差大,所以流 速快。第(3)题,早期的聚落一般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或者地势平坦的河谷地区,水陆交 通便利;图中的两地位于河流沿岸且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便于农耕、取水便利、水运发 达,故早期聚落最先形成在地区,位于河流上游,聚落的形成会晚一些;沉积区为渭 河平原,属于暖温带地区,适宜冬小麦种植,春小麦分布在中温带地区;地区位于秦岭以南, 属于亚热带季风区,同时比、地势要低,热量条件好,是最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区;地区 位于河流的上游,比区的海拔高,地区沉积作用弱,是因为此处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 流搬运能力强。 答案 (1)D (2)D (3)C 1.区域地理特

7、征的要素构成 地理要素 主要内容 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对位置 自然特征 地形、土壤、气候、河流、湖泊、自然带、自然资源 人文特征 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 地形类型( 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冲积扇、三角 地形特征 洲);地形空间排列方式;地势海拔、地形倾斜方向、走势、地 3 势起伏状况、区域极值(地势最高值、最低值) 气温(气温高低、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降水( 总量、季节或年际 气候特征 变化)、光照、降水与热量的组合(如雨热同期) 年径流总量、汛期、径流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含沙量、结冰期、 水文特征 凌汛等 流向与长度;流域

8、面积;支流多少及形态;河网形态、密度;河道 水系特征 深浅、弯曲、宽窄;落差或峡谷分布 农业生 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 产特征 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 工业生 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 产特征 2.区域图的判读方法 (1)区域图类型:大尺度区域图(大洲)、中尺度区域图(国家、地区)、小尺度区域图(省、区等 局部图)。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小尺度区域图更加多见。 (2)区域图的组成:图名、图例、经纬网、辅图。 (3)区域图判读方法:判读区域地图时,关键在于据图中的信息进行定位及获取答题所需的有 效信息。 真 题 考

9、向 探 究 考向 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 (2015江苏地理,14)2015“年是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 一带一路 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 题。 1.某年 6 月至 8 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出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 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4 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 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 解析 南海的雨季出现在 6 月之前;6 月至 8 月阿拉伯海盛行西南季风,洋流方向由西向东; 红海沿岸属于荒漠

10、地带,森林少见;6 月至 8 月地中海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和日丽, 炎热干燥,所以选 B。 答案 B 2.2015新课标 ,37(1)、(2),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 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6分)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6分) 解析 第(1)题,从图中黄河自西向东流及农田灌溉退水汇入乌梁素海,可知该地区地势西高 东低,从总干渠在南、总排干渠在北,可知地势南高北低。第(2)题,黄河含沙

11、量大,灌渠淤 积严重。 答案 (1)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答出其他合理理由 也可) (2)问题:泥沙淤泥。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考点二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区域差异的形成: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差异地形的影响自然环境差异社会经济差异。 2.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日本 英国 自 相似性 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温暖湿润 5 然 位置 亚欧大陆东侧 亚欧大陆西侧 环 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 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

12、山谷交 地形 境 火山、地震 错分布 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 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 植被 森林覆盖率高 以草地为主 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 ,各河之间 水文 河流短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 多有运河连通 矿产 贫乏 煤、铁、石油 相似性 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 经济 经 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特点 济 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 发 工业及 临海型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 “世界工厂”“之称。 资源” 型 布 展 其布局 上占突出地位 局为主 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 畜牧业发达 人口与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 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曾向海

13、 城市 太平洋沿岸地带 外大量移民 3.我国的区域差异 (1)成因: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气温:由南向北递减;降水:受夏季风影响由 东南向西北递减。 (2)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3)具体划分(如下图) 三大自然区:a 东部季风区,b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 青藏高寒区。 界线: 大致与 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 大致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大致 6 与 3_000 米等高线一致。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7吉林长春外国语模拟)“读 印度、美国示意图”,回答下题。 美国和印度均为世界耕地面积广大的国家,但印度耕地灌溉面积比重比美国大,主要原因是 ( ) A.印度耕地多分

14、布于平原、高原 B.印度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C.美国干旱地带面积比印度小 D.美国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 解析 美国和印度均为世界耕地面积广大的国家,但印度耕地灌溉面积比重比美国大,主要原 因是印度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B 对。与印度耕地分布位置无关,A 错。美国干旱地 带面积比印度大,C 错。美国农业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与灌溉面积比重小无关,D 错。 答案 B 区域地理环境差异的分析思路 1.自然环境要素的差异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7 (3)水文差异的形成 (4)土壤差异的形成: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 肥力、

15、酸碱度的差异。 2.人类活动要素的差异 人类 具体表现 差异成因 活动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 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差异 农业 市场、劳动力、交通、科技、政策等 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社会经济条件差异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 工业 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政策等差异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 人口 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状况、科技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 件差异 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 城市 等差异 异 交通 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 8 异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16、考向一 区域人文地理特征差异分析 1.(2016浙江文综,78)人均 GDP和人均 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 度的重要指标。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 GDP和人均 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 图中 X 轴表示人均 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 轴表示人均 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 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 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完成(1)(2) 题。 (1)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

17、2)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最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从 Y 轴看,山西低于湖北,说明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A 项错误;湖北低于江苏,说明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C 项错误;从 X 轴看,上海低于江 苏,说明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B 项正确;广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D 项错误。第(2) 题,根据图中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山西(1.76)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 低能耗,A 项正确;广西(0.80)较低,

18、能否承接高耗能产业取决于广西的经济发展方向,B 项 错误;上海(0.62)和江苏(0.6)较低,但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适于发展技术导向型产业, 而不应该发展重型工业,C 项错误;湖北(0.91)较高,应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来降低能耗,D 项 错误。 9 答案 (1)B (2)A 2.2014浙江文综,37(2),12 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材料二 云南瑞丽试验区是沿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红木加工、农矿 产品物流、摩托车组装等。贵州贵安新区是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电 子信息制造、航空制造、大数据处理等

19、。 从对生产要素依赖的重要性角度,比较瑞丽试验区和贵安新区支柱产业的差异,并分别简述两 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12 分) 解析 根据各自发展的产业可推知,瑞丽为原料和劳动力密集型,贵安新区为技术密集型。然 后围绕主导产业加以展开说明。 答案 瑞丽试验区为原料(或劳动)密集型;贵安新区为技术(或知识)密集型。 瑞丽试验区距原料产地近,市场需求大;边境贸易便利;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任答两点) 贵安新区交通便捷;科技较为发达,高素质劳动力充足;有大城市依托。(任答两点) 考向二 自然特征差异分析 3.2016北京文综,36(1),8 分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

20、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 ”大别于他山也! 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8 分) 10 “解析 由 山之南山花烂漫”可知古人登山的季节为春季,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 大气环流、地形)分析大别山南北两侧由于气温的不同导致景观的不同。 答案 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 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考点三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区域发展阶段的一般规律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a、b、c 表示不同阶段的城镇空间布局演化特征,代表不同时期的城市功能区布局演化 特征。读下图回答

21、(1)(2)题。 11 (1)不同时期的城镇空间布局与城市功能区布局对应正确的是( ) A.a、b、c B.a、b、c C.a、b、c D.a、b、c (2)如果代表资源型城市的功能区布局发展情况,则时期该城市可能( ) A.改进资源开采技术,加大资源开采量 B.GDP 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第一产业的比重最高 解析 第(1)题,根据城镇空间布局的演化特征判断,由先到后分别为 b、c、a,根据城市功 能区布局的演化特征判断,由先到后分别为,因此对应关系是 b、c、a。 选 B。第(2)题,时期的功能区布局是研发、设计等服务业与高级住宅区位于市中

22、心,企业 位于城市外围,说明此时追求的是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因此此时最可能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 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选 C。 答案 (1)B (2)C 综合分析区域发展阶段的方法 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 从时间 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 上看 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从空间 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上看 从产业结 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 12 构上看 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从人地 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以人

23、地矛 关系上看 盾最为激烈,最后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 区域不同阶段开发利用状况分析 1.(2014上海地理,1213)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 回答(1)(2)题。 (1)1998 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 ) 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 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 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 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 (2)据图可以推断,从 1976 年到 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 ) 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 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 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 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 解析 第(

24、1)题,由图示可知,1998年后,林地变化率最高,为正值,说明增加林地多;耕地 和草地变化率也较大,但为负值,说明耕地与草地减少的多,而其他用地变化率不大,故选A。 第(2)题,由图可知,19761998年,林地变化率很小,说明生态环境改善缓慢,19982010年 其变化率大,说明改善明显,故选 C。 答案 (1)A (2)C 2.2014浙江文综,36(3)、(4),1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2)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13 材料二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之国”、“风车之国”,围海造田的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七分 之一。2009 年荷兰实施一项“退耕还海”工程,位于其南部西斯

25、海尔德水道两岸的部分堤坝 被推倒,原来围海造田得来的 300公顷土地被海水淹没。 (1)简析图 2 区域围海造田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 (2)“”简述荷兰实施 退耕还海 的生态意义。(4分) 解析 第(1)题,抓住“自然条件”这一关键词,能够围海造田,从海水浅,多港湾,泥沙多 等自然条件和西风带风大,推动风车排水等方面展开说明。第(2)题,从保护环境,恢复原始 生态入手。 答案 (1)地势低平,多浅滩;海岸线曲折,多海湾,围海工程量小;位于莱茵河等河口,泥 沙较多;风力较大,可利用风车排水。(任答三点) (2)增加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主观题常考的 15 题型之十 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

26、题 型 解 读 1.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的类型 区域差异的比较分析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常侧重于比较不同点即区域差异比较; 二是比较区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或者说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或者说优势条件和限制条 件; 三是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在高考中,常以“比较两区域的自然特征(或人文 特征)”的设问形式出现。 2.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角度一 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答题思路为: 14 角度二 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答题思路为: 角度三 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答题思路为: 典 题 示 例 (2017长沙一模)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5 年春节期间,为满足乌鲁木齐市场的需求,大批的新鲜蔬菜瓜果从海南运往新 疆。 材料二 海南、新疆两省区相关地图。 (1)海南岛和新疆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分别为( ) A.光照 水源 B.热量 光照 C.降水 热量 D.热量 水源 15 (2)受地理位置、地形、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两省区的主要交通方式除了公路和铁路运输外, 海南还有_,新疆还有_。 (3)判断两省区的地形特点并说出判断依据。 (4)结合两省区的资源特点,分析它们各自的发展方向。 【审答流程】 答案 (1)B (2)海洋运输 管道运输 (3)海南:中部高,四周低;新疆:山地、盆地相

28、间分布。判断依据:图中河流的流向。 (4)海南:依靠油气和生物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相关支柱产业;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发展热 带高效农业;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新疆:利用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依托煤、石油、天然气资源, 建设能源基地。 答 题 模 板 1.自然要素差异对比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地理 纬度位置 位于半球;位于纬度(或带);距 16 位置 海陆位置 海较远(近);位 于大陆部、大洋 相对位置 岸 气候类型 属于半球;夏季,冬季 ;气温年 气温 降水 气候 较差,降水季节变化;光照,易 年较差 受 灾害影响 光照 灾害 地形类型 以地形为主,地形;地

29、势高 地形 地形特征 低;多地貌,地质 地势 内流河(湖) 为内(或外)流河;径流量、季节变化; 水文 外流河(湖) 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有(无) 水文特征 凌汛 覆盖率 植被 以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 植被类型 2.人文要素差异对比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人口数量 劳动力丰富(不足);人口素质;老龄化问题; 人口 人口素质 人口就业压力 人口结构 数量 规模 城市数量;规模,辐射带动作用 ;多 城市 布局 城市化 沿分布;城市化水平 产业 类型 利弊 以产业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为;工业类型 交通 社会 经济 为;利(弊);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 科技 交通 科技 通便利(不便);科

30、技水平高(低) 实 践 应 用 2012浙江文综,37(3),10分根据图文资料(图甲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乙为珠江三角 洲示意图),完成下题。 17 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10 分) 解析 与珠江三角洲相比,黄河三角洲未利用的土地面积大,且位于华北平原,光照条件相对 较好,但黄河三角洲水资源短缺,盐碱地分布广,洪涝、低温冻害影响大。开发中应注意解决 水资源短缺、盐碱地、洪涝、低温冻害等问题,并注意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答案 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

31、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 业生态环境保护。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2015江苏地理,13)2015年是“”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 )“”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 一带一路 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 题。 1.“”关于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解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城市化进程快, 产业结构层次和农业机械化程度较

32、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部沿海地区是欧洲西部,人口 稠密,城市化水平高,产业结构层次高,农牧业发达,所以选 B。 18 答案 B (2014安徽文综,2324)2013年 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 要规划目标到 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 能区(下图)。完成 23 题。 2.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 A.、 、 B.、 C.、 D.、 、 3.三类区域中( )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 区迁往 区 B.铁路建设成本 区一般大于区 C.商业网点密度区一般大于 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

33、主要是 区 解析 第 2题,由图可知, 主体功能区大多沿河分布,较为分散,且多分布于地势平坦的地 区,应为城市化地区。 主体功能区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地区,所占面积比例大, 应为农产品主产区;主体功能区内分布有山峰,说明区内地形为山地、丘陵。该主体功能区 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山区易发生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 问题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主体功能区应为重点生态功能区。第 3 题,安徽省处 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农村迁往城市,故 A 项正确;铁路建设成本山 区大于平原,B 项错误;一般而言,商业网点密度平原大于山区,C 项错误;城市化

34、地区劳动 力丰富,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D 项错误。 答案 2.D 3.A (2014北京文综,910)下图示意不同类型餐馆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分布状况。读图,回答 45 题。 19 4.依次示意( ) A.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 B.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 C.西餐馆、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 D.湘菜馆、粤菜馆、西餐馆、川菜馆 5.各类餐馆如此分布,能够( ) A.降低餐馆原料的运输成本 B.加速农业地域类型转变 C.促进城市服务范围的扩大 D.体现出地域文化的扩散 解析 第 4 题,由、分布图判断,不同类型餐馆分别集中分布在四川、湖南和广东, 故、分

35、别是川菜馆、湘菜馆和粤菜馆;类餐馆主要分布在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经济 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应为西餐馆。第 5 题,图中各类餐馆的分布具有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特点,分散分布会增加原料的运输成本;餐馆数量的增加会使城市服务 范围缩小;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比较稳定,不会因餐馆的 布局而加速转变;餐饮属于文化现象,餐馆的分散布局会促进地域文化的扩散。 答案 4.A 5.D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图。读图回答 67 题。 6.图中 A 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 导致 A 地土地利用

36、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 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 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 发展 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 A. B. C. D. 7.该城市传统工业区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 ) 规模:先增大后缩小 规模:先缩小后增大 原因: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 原 因:中期到现在产业的升级 20 A. B. C. D. 解析 第 8 题,A 地由早期的商品粮棉油基地到中期变成了蔬菜、瓜果、花卉基地,是因为城 市规模扩大,对蔬菜、瓜果、花卉等农副产品的需求增加;A 地现在变为市区,说明该地区城 市规模正在扩大。第 9 题,结合图例很容易看出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的规模为先增

37、大后缩小;从 早期到中期,该城市传统工业规模扩大,与经济发展和政策因素有关,布局也从市中心迁往城 市东北郊区,与地价和环境因素有关;从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区规模在缩小,出现了高新技 术区,这与该城市产业升级有关。 答案 6.B 7.C 读下图,完成 89 题。 8.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B.工业化阶段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D.衰落阶段 9.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区域空间结构( ) A.以面状为主 B.以岛状和网络状为主 C.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 D.由点状向岛状发展 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区域联系加强,属于工业化

38、阶段。同时, 经济核心地域明显扩展,由点状向岛状发展。 答案 8.B 9.D (2017河北衡水中学一模)2015年 2 月 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 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读图回答 1011题。 21 10.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显示( ) A.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 B.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 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D.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 11.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 ) A.区域竞争互

39、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B.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 解析 第 10题,由图可以看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天津最大,但并不与距离 呈正相关;河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各城市的产业转移力度不同;廊坊指数 高与距离北京近有关;各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极大地影响其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第 11题, 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也会影响到京、津地区,不可取;天津经济外向性强,与北 京形成东西呼应,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不可取;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辐 射作用,带动京津冀区域发展;冀应注重接收京、津的

40、产业转移,与京、津形成互补,不能以 发展种植业为目标。 答案 10.B 11.A 二、综合题 12.(2017郑州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坎儿井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坎儿井在新疆维吾尔语中称为“坎儿孜”, “波斯语称为 坎纳孜”“,俄语称为 坎亚力孜”。从语音上来看,彼此虽有区分,但差别不大。 材料二 在新疆一些冲积扇地形区,土壤多为砂砾,渗水性很强,山上冰雪融化后,大部分融 22 水渗入地下,地下水埋藏也较深。为了将渗入地下的水引出,供平原地区灌溉,开挖井渠取水 是比较合理的方式。 材料三 下图为坎儿井剖面示意图。 材料四 下图为坎儿井平面分布图。 (1)依据材料

41、一分析坎儿井在亚洲的地区分布。 (2)依据材料二分析坎儿井建设的自然地理条件。 (3)读坎儿井剖面示意图和平面分布图,分析采用曲线方式连接地下竖井的原因。 (4)现代钻井技术比古代坎儿井技术先进,取水成本低、效率高。因此,坎儿井面临存废的问 题。你认为坎儿井有存在的必要吗?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坎儿井是减少水资源蒸发、充分利用水资源的传统农业设施,在亚洲主要分 布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第(2)题,坎儿井的建设是为了充分利用下渗的水资源, 可以从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坎儿井建设的难度等方面来分析其建设条件。第(3)题, 从剖面图中可以看出,坎儿井底部暗渠有一定坡度,通过曲线

42、的方式可减缓暗渠坡度,减小水 流速度,减轻水流侵蚀,保证水利设施使用时间。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考生能自圆 其说即可。 答案 (1)新疆、伊朗(西亚)、中亚等干旱、半干旱地区。 (2)山前冲积扇地区;气候干旱、半干旱,蒸发量大;砂砾土壤,冰雪融水易下渗,地下水丰 富;砂砾土壤,便于挖掘。(答出 3 点即可) (3)暗渠有一定坡度;曲线连接可以减缓坡度,降低流速,减少侵蚀,延长使用期限。 (4)(只呈现观点,没说明理由不得分) a.有必要。历史文化遗产,有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部分经济落后地区还需要继续使用。(其 他合理回答也可) 23 b.没有必要。机井比坎儿井取水效率高,维护费用低,灌

43、溉面积大。 c.二者共存。提高取水效率,保存历史文物,发展旅游经济。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匹兹堡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曾有美国 钢都 之称;武汉位于中国长江中游工业 区,钢铁工业发达。两城市所在的工业区人口密集、制造业发达。下图为两城市所在区域图。 材料二 二战后,匹兹堡钢铁工业受市场和环境等因素影响,逐渐从辉煌陷入困境。为振兴经 “”济,匹兹堡开始实施 复兴计划 (如下图)。 (1)依据图文信息,简述两城市发展钢铁工业的不同区位条件。 (2)比较两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区位条件差异。 (3)概括匹兹堡振兴经济的成功措施。 解析 第(1)题,据图分析两地的原料和能源差

44、异;结合区域特征分析两地工业基础和科技水 平的差距。第(2)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分析方法,既要比较自然区位差异,还要比较社会经 济区位差异。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匹兹堡采取了大力发展科技、调整产业结构、治理 大气污染、改造城市环境等复兴措施,同时还有政府提供支持。 答案 (1)匹兹堡附近煤炭矿产资源丰富,武汉附近缺少煤炭资源;匹兹堡附近缺乏铁矿资源, 武汉附近铁矿资源丰富;匹兹堡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发达,武汉工业基础薄弱,科技相对落后。 (2)匹兹堡附近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武汉附近为季风水田农业。匹兹堡附近为温带大陆性 气候,气候阴冷,热量较少,武汉附近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热量丰富,雨热同期;匹 兹堡附近土壤贫瘠,武汉附近为肥沃的水稻土;匹兹堡附近工业基础好,科技发达,武汉附近 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较落后。 24 (3)大力发展科技(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工业和第三产业;实现产 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效益);政府提供支持(实现工人再就业,提供就业机会);治理大气污 染,改造城市环境。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