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练16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20170930188.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86884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WPS 页数:6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练16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20170930188.wps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练16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20170930188.wps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练16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20170930188.wps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练16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20170930188.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组合练16语用+论述类+诗歌+名句20170930188.wps(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组合练 1616 语用+ +论述类+ +诗歌+ +名句 (时间:45分钟 赋分:34 分) 一、语言运用(9 分,每小题 3 分) 1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日本政府想通过借子弹给韩国维和部队,“来突破 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其危言危行必然 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警惕。 公司成立这么久,我作为销售顾问却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和举措,以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业绩 陷入低谷,真是马齿徒增啊。 这种躲躲闪闪、巧言令色、对抗组织的行为就是不忠诚。 美联储内部关于何时加息的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今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将发表讲话。公众期 待耶伦一锤定音,结束争吵,尽快出台新政。

2、父母常常埋怨孩子漠不关心自己,没有责任感,他们也许不知道,责任感要从小培养,要给孩 子担负责任的机会。 近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我们的外交政策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胶柱鼓瑟是难以适 应新的国际形势的。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危言危行:危,正直。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不合语境。马齿徒增: 谦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使用正确。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 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一锤定音:比喻凭某个人的一句话做出最后决定。 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不能带宾语,多做谓语。胶柱鼓瑟:用胶把 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

3、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使用正确。 2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最近三年内,我们将围绕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着力调整布局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努力实 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B.人社部正在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询社会各界人士,方案成熟 后,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C.我国未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所有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一个关键,是须建立起有医疗卫生 服务行业特点的收入分配办法。 1 D.被誉为“综艺清流”的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以高而不冷的文化格调、温暖厚重 的人文情怀,赢得超高口碑。 答案 D 解析 A 项“围绕以提高质量

4、为中心”句式杂糅;B 项成分残缺,“应在 各界人士”“后加 的意见”;C 项搭配不当,“”“有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特点 应为 符合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特点”。 3 3.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众所周知,这项学术活动被称为环境史研究。它 在美国史学界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在世界各地的学术研究中呈现出兴盛的局面, 在国际学术界,以环境史为主题的学 术讨论会遍地开花,以环境史为名称的学术组织层出不穷。 随着环境史研究的兴起和发 展, 这一历史学新领域到底为学界和社会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成为国际学术界着 力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A. 不但 还 / 所以 继而 也 B. 不仅 而且 以

5、至 而 / 也 C. 不是 而是 以至 / 因此 还 D. 不但 而且 甚至 所以 并且 / 答案 B 解析 第二句有“美国史学界”和“在世界各地的学术研究中”,显然两处应填递进关系的 关联词,排除 C 项。处是前面句子的再一次递进,排除 A 项。句处不需要填关联词,“因为 随 着,”这一历史学新领域是一个单句,排除 D 项,所以选 B。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46 题。 中国的人像艺术,和其他几个古老民族比较起来,以目前出土资料来看,是十分逊色的。 在西周以前,少数的人像,如半山彩陶罐上的人首器盖,头上长了角,脸上有纹身,下面是蛇身,似 乎还介

6、于半人半兽之间。商代铜器中的人面杯、人面器盖、错金铜像,以及西周的玉人,夹杂在 多彩多姿的各种动物兽面之中,不仅数量孤单得可怜,在造型上,也十分简陋粗略,比例极小,实 在不能和埃及巨大威严的人像雕塑相比。 西奥多鲍伊说:“人像艺术在西方远比东方要蓬勃发展,主要是源于西方对个人的重 2 视。”如果商周铜器上作为图腾的兽面之说可以成立,我们的确发现,至少在西周以前,中国人 是以部族的共同符号(图腾)作为崇拜的对象,“而不把 伟大”的概念与个人结合的。人,在死亡 以后,统统归回到一个共同的图腾符号上去,是巨大的龙或凤的种族,强调的只是龙的符号,而 不是某一个个人。 一直到相当晚近的时代,中国人并不喜

7、欢替自己立像,立像留影仿佛是人死后的事,这自 “”然和中国俑的历史有密切的关系。 俑 的起源目前还有争论,有人认为殷商安阳墓中出土的 玉石带枷人雕,一男一女,即是人俑的起源。但是,“”一般数据仍以春秋战国前后为中国 俑 的 重要发展时期。史记秦本纪记录秦穆公三十九年(公元前 621 年)活人陪葬的事:“穆父卒, 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日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这 件事,诗经黄鸟之中也有反映,表示了春秋时代一般人对这种活人陪葬的反感。这可以说 明,文化水平较高于秦的其他中原国家,在春秋时代,恐怕已经普遍以俑来代替活人陪葬了。这 个俑的历史构成了中国人像艺术的主流

8、,一直到宋,改木雕、陶塑、金属为纸扎人像,才结束了 俑与人像艺术密切的关系。 从这一线索思考可知:中国最早的人像艺术是俑,俑是活人陪葬的代替品,活人陪葬在早 期大部分是俘虏和地位低卑的奴隶,所以,中国早期的人像艺术,和其他几个民族不同,并不具 “”“”备 崇拜 或 纪念性 的意义。除了秦始皇墓出土的秦战士俑比较高大外(通常是 180 厘米 左右),中国大部分以俑为性质的人像雕塑都十分小,只是代替活人的符号。 除了俑以外,春秋以后,中国人像艺术逐渐在器物上代替了商周的兽面,成为新的纹饰;但 是,这些人像,仍是“人群”,而不是英雄式的个人。我们在春秋时代的许多镶嵌的铜器表面,看 到狩猎、采桑、宴乐

9、、农耕、征战各种生活的主题被表现出来。人,脱离了以兽为符号的 图腾时代。人,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生活的尊严,脱离了对自然的神秘的恐惧,完成了西周以 来便努力建立的理性的人文精神。但是,这里的人,绝不同于埃及至尊的王,不同于希腊完美的 神和城邦贵族,也不同于印度神秘的巫神,中国最早出现的人,的确是“人群”,是延续了远古的 “部族共存的观念的 人群”。这里面并不强调个人的英雄式的威严和奇迹似的能力,而更看重的 是现实生活中最平凡的共同活动的每一个人,采桑、狩猎、征战都是部族的共同生存经验。 扬弃了兽的图腾,中国人并没有放弃部族共存的观念,只是把它更理想化、现实化了。落 实在最普通不过的生活百态上,

10、肯定了现世中的人。对自然没有畏惧,对神没有向往,“是 日出 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帝力于我何有哉”的中国人。这种乐观、朴素而现世的美学,在春秋 萌芽,体现在最早的人像艺术上。经过战国前后各种地方色彩的激荡,在理性与感性、纪律与浪 漫各个极端中摆荡,到了汉代,完成了一种庶民文化的典型。不同于埃及,不同于希腊,不同于印 3 度,是现世而朴素的,是平凡而广泛的,成为中国以后文化符号最重要的基础。 (选自蒋勋美的沉思,有删改) 4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出土的西周和西周以前的人兽形面夹杂的器物上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人像艺术比起其他 民族,还是显得十分落后

11、。 B.以木雕、陶塑、金属、纸张为材料制作的俑,构成了中国人像艺术的主流,直到宋朝才结束它 与人像艺术的密切关系。 C.春秋以后,延续了远古的部族共存的观念的“人群”形象,逐渐在器物上代替了商周的兽面, 成为主要的人像艺术。 D.中国最早的人像艺术,“体现了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帝力于我何有哉”的乐观、朴 素而现世的美学特征。 答案 D 解析 A 项“其他民族”错,原文是“其他几个古老民族”。B 项“以木雕、陶塑、金属、纸张为 ”材料制作的俑 与原文不符。C“”项 主要的 无中生有。 5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段通过西周和西周以前具有代表性

12、的少数人像器物的举例,从数量和造型角度比较介绍 了中国古代人像艺术与其他古老民族的差距。 B.第段先用引用论证,说明西方人像艺术能繁盛的主要原因是重视个人,再谈及中国,在较长 一段时间内是以部族的图腾作为崇拜对象。 C.第段引出话题“俑”,结合史料,论证了中国俑起源于殷商,发展于春秋战国前后,转型于 宋,概括了俑的特征及与人像艺术的关系。 D.“第段介绍中国人像艺术出现的最早的 人”是“人群”,在发展过程中,部族共存的观念 未被放弃,为民族以后文化符号奠定了基础。 答案 C 解析 C“”“”“”项 论证了中国俑起源于殷商 与原文 目前还有争论有人认为 不符。 6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

13、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人不喜欢为自己立像,是因为觉得立像仿佛是人死后的事。这和中国 俑的历史有密切关系。 B.“作为中国最早的人像艺术的 俑”,本身不具有“崇拜”或“纪念性”的意义,但却是文明进 步和艺术发展的必然。 4 C.各种生活的主题被镶嵌在铜器表面表现出来,人兽符号的分离,表明这一时期人的意识的觉 醒,理性人文精神的建立。 D.中外人像艺术的比较,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并不相同。一个民族,其文化典型的形成,也 往往需要一个过程。 答案 B 解析 B“”项 艺术发展的必然 于文无据。 三、古代诗歌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 78 题。 次韵唐

14、公三首其三旅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 注张壤,字唐公,北宋嘉祐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 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辞官归乡。 7 7.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此诗题为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了诗 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B.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北,韶华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一个 愁 字突出 了诗人的迷茫。 C.颔联写景,以夸张之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

15、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蟠入”二字化 静为动,颇见功底。 D.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影同孤”表明形单影只,诗人虽志向远大却 不免有孤寂之感。 E.王安石的诗歌,用字工稳,好发议论,多用典故,擅长说理与修辞,风格遒劲;本诗集中体现了 这些特点。 答案 BE 解析 B“项中 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突出了诗人的迷茫”错,应是思家之愁和国事之忧;E项, “”本诗并未集中体现 擅长说理 这一特点。 5 8 8.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 分) 参考答案 尾联即景抒情,诗人借张翰的鲈鱼脍的典故委婉表达自己复杂的思想感情; 面对 秋风,诗人虽

16、然伤悲,但依然慷慨歌大志; 虽然思念家乡,但为国事不计个人得失,顾大家而舍 小家。 解析 分析这一联的情感,既要结合注释理解“鲈鱼堪脍”典故的含义,又要结合全诗,“理解 慷 ”“”慨悲歌 的原因。要注意诗人远大的志向和对家乡的思念之间的关系。 四、名句名篇默写(5 分) 9 9.将下面的语句补写完整。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 , , ”两句 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作石头沙土等到处乱放,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2) 赤 壁 赋 中 , 从 事 物 变 化 的 角 度 看 待 天 地 存 在 的 名 句 是: , 。 参考答案 (1)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 瞬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