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点对点练19知人知言知体知法20170930159.wps

上传人:无敌斩 文档编号:2886898 上传时间:2019-06-01 格式:WPS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点对点练19知人知言知体知法20170930159.wps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点对点练19知人知言知体知法20170930159.wps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点对点练19知人知言知体知法20170930159.wps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点对点练19知人知言知体知法20170930159.wp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题点对点练19知人知言知体知法20170930159.wps(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题点对点练 1919 知人知言, ,知体知法 1 1.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石 湖 文徵明 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横注越来溪。 凉风袅袅青萍末,往事悠悠白日西。 依旧江波秋月坠,伤心莫唱夜乌栖。 注夜乌栖即乌夜栖,是一支古老的乐府歌曲。 (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写景远近结合。先写远望湖面深处,雾气与水波融成迷茫的一片,再写湖边各色花儿开得 正盛,花丛中群鸟竞啼。 B.颔联写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山坡之上,无人管问的野草欣欣然地自由生长;越来桥下,河水 同样流得自在活泼。 C.颈联写春天的世界充满生机,

2、令诗人迷恋,直到晚风轻轻从湖面飘起,带来凉意,白日西下,往 事涌上心头。对此诗人感慨万千。 D.这首诗虽是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却是笼罩在一片柔曼的气氛中,如同一支优美而和缓的 曲子,尽管奔腾不息,却有安静的感觉。 E.诗人笔下的石湖风光,和谐清淡,娴静温柔,“只有 湖上花深鸟乱啼”一句稍显热闹,但并未具 体描摹其色彩与声音,没有打破全诗的和谐。 答案 BD 解析 B 项,“”虚实相生 在原诗中找不到依据;这两句都是写远望看到的景色。D 项,“尽管奔 腾不息,却有安静的感觉”理解错误,这首诗虽然写的是春景,但“芳草自生”“画桥横注”“往 ”“”事悠悠江波秋月 没有给人奔腾不息之感。导学号 82

3、064051 (2)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在诗中寄予了哪些感情。 参考答案 嗟叹时光流逝(年华易逝)。“白日西”意味着一天时光的流逝,从眼前之月联想到 去年的月亮,意味着一年时光的流逝; 感叹人生无着落(一事无成)。尾联以乌鹊夜栖反衬人生 无所着落。 解析 根据颔联“往事悠悠白日西”一句可知,诗人有感叹时光流逝之意。尾联“依旧江波秋月 1 坠,”“”伤心莫唱夜乌栖 中 夜乌栖 一语双关,一是指乐府的曲子乌夜栖,二是指乌鸦 夜栖。诗人用乌鸦夜栖反衬人生无所着落之感。通过“秋月坠”和“伤心”“夜乌栖”等可以 理解诗人内心的悲凉之情。 2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

4、白居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悰:欢乐,乐趣。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 青门”。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 的理想抱负等。 B.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悠然飘落在秋风秋雨之中,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 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

5、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D.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 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E.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 含哲理。 答案 CD 解析 C 项,“情景交融”错,此两句没有写景。D 项,这两句并非诗人与友人的问答,而是诗人的 想象。 (2)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 参考答案 同:都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之情、心随友人情意相通的深情。异:本诗还抒 发了作者面对萧瑟之景时的伤秋之情、自己在长安再无心意相通之人的孤寂落寞之情;王诗中 2 还有对彼此都

6、远离故乡外出做官的同病相怜的伤感,两人别离后虽远隔天涯却心如近邻的豁达 情怀。 解析 这两首诗都是送别诗。本诗的思想情感从“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可以知道,表达了 诗人对朋友离去的失落之情;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表现的是一种豁达之情。 3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感 旧 陆 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

7、,“”其中上联的 揖 字生动描摹动作,写出了诗人年轻时儒雅谦恭的 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 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 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 友形象。 E.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 典型意象相关。 答案 AC 解析 A 项,“儒雅谦恭”有误;“揖三公”表现诗人早年远大的志向。C 项,“颈联没有表达对 塞 ”外奇绝风光 的

8、怀念,这是对当年抗金生活的回忆。 (2)作品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壮志难酬。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 中老去。迟暮悲伤。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暮年 3 的悲苦之情。孤独寂寞。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 境。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从“当年”的志向和现在“一簪华发醉秋风”,可见诗人壮志 未酬;“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可见诗人的不得志和年老迟暮之感;“从 奇士久 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可见对友人的怀念和自己孤独寂寞之情。 4 4.阅读

9、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书怀示友十首(其一) 陈与义 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 贤士费怀思,不受折简呼。 城东陈孟公,久阔今何如。 明月照天下,此夕与君俱。 不难十里勤,畏借东家驴。 似闻有老眼,能作荐鹗书。 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注陈孟公:东汉名士陈遵,字孟公。东家驴:杜甫逼仄行赠华曜“东家蹇驴许借我,泥滑 不敢骑朝天”。有老眼:“杜甫闻惠子过东溪 皇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荐鹗:指推荐 贤人。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的前两联说俗子易来、贤士难招,与陈师道诗“俗子推不去,可人费招呼”一句的意思很接 近。 B.“久阔今何如”中的“久阔”与曹操短歌行

10、中的“契阔谈宴”的“”契阔 ,都表示“久 ”别重逢 之意。 C.“最后一联的上句将 我不念功名”之意写成“”功名勿念我 ,颠倒主客,寓意深远,别有一番 韵味。 D.这首五言古诗脉络清晰,层次井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内涵丰富,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 E.用典是本诗的一大艺术特色,此外,本诗前两联还运用了对比,尾联运用了拟人等修辞手法。 答案 BD 解析 B 项,“久阔”是指分别太久。D 项,“情感表达委婉而含蓄”错,从最后一联可以看出是 直抒胸臆。 4 (2)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对世风的感叹。如“俗子令我病,”纷然来座隅 ,暗示了当时世风日下、请托盛行 的

11、情况;“”没有才德的俗人纷纷到 我 这里来求官做,“”这让 我 十分疲惫。对友人的思念。 如“城东陈孟公,久阔今何如”,作者对贤才的渴望,对老朋友的挂念之情,跃然纸上。对功名 “的鄙弃。诗歌的尾联 功名勿念我,”此心已扫除 ,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厌弃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分析要围绕诗句展开,抓住关键意象和情感词,“”“病不受 ”“”“”“”“”折简久阔今何如作荐鹗书功名勿念我扫除 等均包含有诗人的情感。 5 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 平 凉 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

12、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平凉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明王朝时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平凉渐渐成了 边塞。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描绘冷落、寂寥的平凉春色,荒芜的边城蒙上了一抹灰暗、冷峻的色调,寄情于景,景中 有情。 B.颔联不露雕琢痕迹,貌似平淡无奇,实则在特定图景中,包含着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回顾和 感叹。 C.颈联抚今追昔,借助想象,用精练的语言描绘出秦汉强盛时军队在边关塞外沙漠中驰骋作战 的图景。 D.本诗用词准确,富有表现力,如“宛马如云”,描绘出战马迅猛奔跑如彤云翻滚的情景,极具

13、动 态感。 E.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思绪随之起伏、推移,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叠之中闪耀出新的 境界。 答案 CE 解析 C 项,描绘的是明朝军队作战的情景。陕西为古秦地,“”诗中 秦兵 指明朝的军队。E 项, 视线由远及近。 5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欲投万里封侯笔”,引用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表达出作者愿意效法班超,在保卫祖 国的征战中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愧我谈经鬓有华”,诗人感到惭愧的是,大半生只空谈治国 济民的经术,如今已两鬓斑白,表达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壮志难酬的遗憾。 解析 诗歌的尾联“欲投万里封侯笔”引用班超的典故,表达了建功立业的愿望;“

14、愧我谈经鬓 ”有华 ,表达了自己人生迟暮之感。 6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岑 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 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其那:怎奈。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 其为多数,“”且与下文 五 字不重复

15、。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 ,便是“”出守 ,流露出作者不被重 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 ,点出题目“”客舍悲秋 ,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 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 ,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 ”“”“音 的 空 都是 白白的,”徒然 之意。 E.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 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答案 BD 解析 B 项,“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说法错误,“不是

16、 不 ”敢抱怨 ,而是不必要抱怨,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 ,诗人不安。D 项,“动 ”静结合 说法错误。 6 (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抒发了诗人有济世之志,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 人的仕途经历,“饱含 生平未得意”的感叹。体现了诗人得不到“圣主”的重用,“却仍关心 苍 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长不用”指长期未被重用,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百姓未能 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诗人不安。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老体衰的悲叹。“便白头”“岁 ”“月如流水秋风今又起”三句悲叹时光流逝,也是悲叹自己年老体衰。表现了诗人晚年的 “”“”孤独寂寞。 心事向谁论蝉鸣空满耳 表现了诗人有满腹心事,却无处倾诉的凄凉。 解析 从诗歌的题目看,“客舍”有游宦在外的漂泊之感,“悲秋”直接表明了对秋天的伤感之 情;从诗歌的内容看,诗人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时光流逝、不被重用的惆怅。能抓住其中三 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